首頁> 書籍搜尋 >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秩序之上: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找出隱藏邏輯(生存的另外十二條法則)

秩序之上: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找出隱藏邏輯(生存的另外十二條法則)

Beyond Order: 12 More Rules For Life

作者:喬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

譯者:劉思潔

出版品牌: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02

產品編號:9786267283301

定價 $52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當代最大膽無畏的公共知識分子‧睽違四年新作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全球暢銷500萬冊

售出50種語言版本之後

喬登・彼得森針對陷入混亂、思想僵化的生命

提出另外十二道生命的新解方

 

每一個年代都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因為人類無法不依靠秩序而活,因為秩序之上總有混亂盤據,卻避無可避。在我們身處的這個年代,人類愈來愈常將自身意志強加於生活的各個層面之上,使其為我們所用;人類為世界打造出重重秩序,而世界則回報以規模更巨大的天災人禍,更瞬息萬變的局勢,更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網絡,我們只是自以為尚且可以應付。

 

這是一本探討混亂與秩序、個人與集體之書,重點在於尋求平衡,看見同一件事物的不同面向。

 

我們需要保持個人的心智健全,但我們也會把維持心智健全的工作外包出去,讓社群提醒自己該如何思考、行事及發言。

 

 

我們有時會讓自己處於階級底層的位置,因為願意當一個愚笨的新手,就是願意從混亂走向秩序。進入結構、取得一席之地,就像一場接一場的遊戲╱比賽,在破關之前,你明白自己雖然身在底層,但所在之處卻擁有你可以奮力汲取的能量。

 

當混亂吞沒我們,當大自然的力量以疾病摧殘我們或所愛之人,當殘暴專橫的事件撕碎我們珍視的事物,要明白這些不幸都只是生命中痛苦難堪的那一半,另一半是生命英勇的一面,因為我們勉力承擔。

 

「我們並不無助。即使在最破碎的生活廢墟裡,也能找到可用的武器。」

 

在《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中,作者試圖為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找出秩序。在《秩序之上》裡,他則進一步以混亂為主題,為甫經歷過全球疫情的我們指出秩序與混亂如何互為雙生,缺一不可。生命有一部分很重要的意義來自於探索未知領域,並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找到適應之道。過度混亂違反人類追求安穩的天性,但過度追求秩序也會剝奪我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使我們屈從於僵化之中,喪失人類活著就需要的意義感,甚至走向極權主義式的法則。秩序與混亂是真實世界的必要元素,在上述兩者間創造平衡,並自發地打從內心深處承擔起混亂的責任,有助於我們在殘酷的真相中存活下來,確保我們即使身處黑暗深淵,也能少一點絕望和惡意。

 

當過度的秩序與安全為人類帶來危險,就是混亂崛起之時。若我們無法看到秩序之上的混亂,混亂之中的脈絡,那是因為我們自己就很貧乏,才會只看單一面向、追隨單一意識型態。直面混亂,抵抗僵化的秩序,在必要時反之亦然──這就是漫長的人類演化史要傳授給我們的生存之道。

 

喬登・彼得森以驚人的博學歸納出深沈而難以察覺的人性,

從中提煉出可供遵循的12道日常法則,

讓我們看清人類的存續如何從遠古時期便留下固定軌跡

我們又是如何成為有能力扭轉自己命運的生物

 

他的YouTube訂閱人數超過7百萬,總觀看次數逼近6億

他的言論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數百萬讀者和聽眾的生活和思想

它指出了一條或許並不安穩舒適的道路,但卻非常實際,而且讓你變強

 

推薦記錄

這不是一條政治正確或受到正式認可的道路,但它是一條非常實用卻又更強大的道路:過這種生活是有意義的。—《華爾街日報》

 

作者提供的生活解方是一種嚴厲的解方,但它也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解方—對於數百萬的年輕人來說,事實證明,它是完美的解毒劑,解決了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受到的溺愛和指責。—大衛‧布魯克斯(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喬登•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尤其是五大人格。以在網路上帶動的話題、訂閱率驚人的講學影片,被稱為「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

  他跟哈佛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學生及同事共同發表了一百多篇科學論文,推動當代對人格的理解。經典著作《意義地圖:信仰的構造》(Maps of Meaning: The Architecture of Belief)改寫了宗教心理學,並由加拿大公共電視台製作成13集的熱門電視節目,許多國際知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也都參與演出。《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是他萬眾矚目的第二本書,一推出便成為全球話題,長距暢銷排行榜,至今銷量已超過五百萬本。《秩序之上》是他延續前作的形式,對生命所作的另外十二個深刻的提問。

  他在加拿大亞伯達北部寒冷的荒地上長大,做過洗碗工、加油站員工、吧枱手、短期廚師、養蜂人、鑽油井工人、合板研磨工及鐵路工人,也向律師、醫生和商界人士講授神話,為聯合國秘書長提供諮詢,協助臨床病人處理憂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擔任加拿大大型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的顧問,並在北美和歐洲廣泛講學。

他創立的精神健康網站(www.selfauthoring.com)已協助數千人處理過去的問題並改善未來。同時,他在www.understandmyself.com上的新人格測驗也協助受試者認識自己與別人。他的YouTube頻道網址是www.youtube.com/user/JordanPetersonVideos。播客和部落格則可從jordanpeterson.com進入。

劉思潔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專教師及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生存的十二條法則》(1-6章)《原諒就是力量》《回應生命的邀約》《巾幗領導學》《金齡教會的願景》《泰澤傳奇:和好、自由、信仰之旅》等書。

部分內文

序曲

 

二○二○年二月五日,我居然在莫斯科的一處加護病房醒來,身上有幾條六吋寬的繫繩綁在床沿,因為我在失去意識時很躁動,試圖剝掉手臂上的導管、離開加護病房。我既困惑又沮喪,不知身在何處,旁邊的人都講著某種外語。我女兒米凱拉和她丈夫安德瑞都不在,她們被規定只能短時間探訪,而我醒來的當下她們並未被准許待在我身邊。我也對於身在此處很不高興,等到幾小時之後,我女兒來了,我就對她大大發火。我覺得被出賣了,雖然事實完全相反。許多人一直非常殷勤地照顧著我的各種需求,而且這整個過程緊接在極為艱鉅的後勤挑戰之後,因為我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尋求醫療照護。在此之前的幾星期發生了什麼事,我沒有絲毫的記憶,而從我在十二月中旬住進多倫多一家醫院,到我醒來的那個時間點,之間的經過,我也幾乎想不起來了。回顧那一年更早先的時候,我只想得起幾件事,其中之一,就是我用來寫這本書的時光。

寫作和修訂《秩序之上》這本書大半內容的同時,我的家人遭逢一連串健康問題,病情相當嚴重而且發生的時間重疊,其中大部分還成為大家公然討論的話題,因此我需要做一點細節的說明。首先是二○一九年一月,米凱拉需要動手術更換大約十年前置入的大部分人工踝關節,因為當初安裝得並不完善,導致她移動相當不便且伴隨嚴重疼痛,幾乎失去行走能力。我在瑞士蘇黎士的一家醫院陪她住了一個星期,度過那次的手術和初期復原。

三月初,內人譚美因為一種常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治療的腎臟癌,在多倫多接受了常規手術,切除患側腎臟的三分之一。術後一個半月,我們才得知她其實是得了一種極罕見的惡性腫瘤,一年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

兩個星期後,照顧她的外科醫師為她切除了患側腎臟剩餘的三分之二,再加上一大部分相連的腹部淋巴系統。手術似乎止住了癌症的惡化,但這造成受損的淋巴系統發生滲漏(高達每天四公升,或一加侖)—這種情形稱為乳糜腹水—危險性與原本的病情不相上下。我們長途跋涉去找費城的醫療團隊,然後開始注射一種罌粟籽油造影劑(實際目的就是提升正子攝影或磁震造影掃描的影像),注射後九十六小時以內,譚美的滲漏便完全停止。這個突破發生在我們結婚三十週年紀念日當天。她恢復得很快,看起來也完全沒問題,這證明了每個人要活下去就不能沒有幸運,也證明她擁有令人敬佩的體力和耐力。

不幸的是,這些事件接踵而至的同時,我的健康垮掉了。二○一六年聖誕長假期間,我吃下了某個東西引發自體免疫反應[1],然後我從二○一七年初便開始服用抗焦慮藥物。食物引發的反應令我持續不斷嚴重焦慮,身體極度發冷,不管穿多少衣服或包幾層毛毯都一樣。而且我的血壓急速降低,每次要站起來的時候就眼前就一片昏黑,必須蹲下休息,重複六、七次之後才能再試著站起來。我也有失眠問題,幾乎完全無法入睡。家庭醫師開給我苯二氮平類藥物[2]和助眠劑。我只吃了幾次助眠劑就完全停用了;之前那些可怕的症狀,包括失眠,幾乎都立刻被苯二氮平類藥物完全治癒,不需要用到助眠劑。我持續服用苯二氮平類藥物幾乎整整三年之久,因為那段時間裡我的生活似乎壓力異常沉重(就在那段期間,我的人生驟然改變,從大學教授和臨床心理師的平靜日子,突然變成公眾人物混亂騷動的現實生活),也因為我相信苯二氮平類藥物是(它往往被如是宣稱)相對無害的物質。

二○一九年三月,就在內人開始進入醫療戰期間,一切都變了。米凱拉經歷前述的住院、手術和復原之後,我的焦慮明顯飆高,於是我請家庭醫師增加我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劑量,以免自己或他人因為我的焦慮而操心。不幸的是,藥量調整之後,我的負面情緒顯著增加。我請醫師再次加重劑量(此時我們正試圖應付譚美的第二次手術和其併發症,我將自己更嚴重的焦慮歸因於這個問題),但焦慮益發強烈。我並未把這一切都歸因於服藥的逆向反應(後來診斷確是如此),而是認為困擾我多年的憂鬱傾向復發了。[3]總之我在該年五月完全停用苯二氮平類藥物,嘗試每週服用兩劑氯胺酮[4],這是我去看診的一位精神科醫師建議的。氯胺酮是一種非標準麻醉藥╱致幻劑,有時候會對憂鬱症帶來極強大又迅速的正面效果,但它只帶給我九十分鐘的地獄之旅,所有事情都讓我打從骨子裡感到無盡的內疚和羞愧,絲毫沒有從正面經驗中獲益。

第二次體驗氯胺酮過後幾天,我開始感覺到嚴重的苯二氮平類藥物戒斷症狀,真的是難以忍受:嚴重焦慮的程度遠超過從前;無法控制的焦躁不安、需要動來動去(正式名稱是「靜坐不能[5]」);排山倒海而來的自毀意念;完全沒有任何快樂的感受。經過一位家族友人(一位內科醫師)的開導,我才得知突然戒斷苯二氮平類藥物的危險,因此我開始再服一劑苯二氮平類藥物,但劑量比先前小一些,許多(並非全部)症狀就減輕了。為了處理剩下的問題,我也開始服用過去曾經對我很有幫助的抗憂鬱藥物,但這些藥物只導致我疲憊至極,以至於每天需要增加四小時以上的睡眠(此事在譚美的健康嚴重出問題期間並無助益),而且害我食量變大兩、三倍。

歷經三個月的極度焦慮、無法控制的嗜睡症、猛烈折磨的靜坐不能、變得極大的食慾之後,我到美國一家號稱主治苯二氮平類藥物快速戒斷症狀的診所就醫。雖然這家診所的多位精神科醫師採用的療法立意良善,但他們只是設法慢慢停止或減少我的苯二氮平類藥物劑量,我已經在承受這些藥物的負面作用了,住院治療並沒有、也無法帶來多大程度的控制。

然而,我從八月中旬就住在那家診所—當時譚美剛從術後的併發症恢復不到幾天—一直住到十一月下旬才回到多倫多的家,整個人疲憊不堪。那時我的靜坐不能(前面提到過這個病症,就是控制不住動作)已經加劇到一個程度,無論以任何姿勢或坐或臥、無論多久,都感到強烈的痛苦。十二月時我住進多倫多一家醫院,而我在莫斯科清醒過來時,對於在此之前的事情有意識的部分就到此為止。後來才得知,米凱拉和安德瑞在二○二○年一月初幫我轉出多倫多的醫院,她們認為我在那邊接受的治療是弊多於利(後來我知悉狀況時也完全同意這個看法)。

在俄羅斯恢復意識後,我的狀況又因為另一個問題而更形複雜:我在加拿大得了雙側肺炎,雖然送到莫斯科的加護病房之前並沒有發現也沒做治療。但我之所以會在莫斯科,主要是為了讓那家診所幫我戒除苯二氮平類藥物,用的是一種北美醫療界不知道或認為太危險的療程。我先前無法忍受藥劑有任何減量—除了幾個月前剛開始減藥時,因為如此,那間診所就使我處於一種藥物引致的昏迷中,目的是在最嚴重的戒斷症狀發生時,我可以處在沒有知覺的狀況。那個療程開始於一月五日,持續進行九天,在這期間我被放在一組儀器裡,我的呼吸由機器進行調節。到了一月十四日,我脫離麻醉並且拔管,醒來了幾小時,在這段時間,我曾告訴米凱拉我沒有靜坐不能的症狀了,但現在我對這件事完全沒有記憶。

一月二十三日,我被移到另一處主治神經復健的加護病房。我記得在二十六日當天醒過一小段時間,如前面所說的,後來才在二月五日那天完全恢復意識—這十天當中,我一度陷入嚴重譫妄。在那之後,我搬進莫斯科郊區一處比較家庭式的復健中心,在那裡我得重新學習怎麼走路和上下樓梯、扣鈕釦、自己躺上床睡覺、把兩隻手放在電腦鍵盤上正確的位置來打字。我好像無法看得很清楚;更準確的說法是,無法弄清楚怎麼用四肢與我感知到的事物互動。幾星期後,知覺和協調的問題基本上減輕了,米凱拉夫婦和孩子還有我就搬到佛羅里達,希望能在暖陽下度過一段寧靜的恢復期(經過莫斯科隆冬冰冷的灰暗,我們非常期盼陽光)。當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引起全球關切的前夕。

待在佛羅里達期間,我試圖逐漸擺脫莫斯科的診所開立的藥物,雖然左手左腳仍然沒有感覺又會發抖,額頭的肌肉也會抖動,此外還有癲癇和嚴重的焦慮。就在我減藥的同時,這些症狀全部明顯增強了,於是約在兩個月後,我就回到原先在莫斯科開立的劑量。這是個重大的挫敗,因為支撐這段減藥過程的樂觀想法最終就這樣被粉碎了,而且又把我打回原先付出沉重代價試圖消除的用藥狀態。幸好那段時間有家人和好友陪伴,在這些症狀愈發令人無法忍受時(早晨特別嚴重),幫我保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離開俄羅斯三個月後,到了五月底,我的症狀明顯惡化而非有所進步,若要依賴我所愛也愛我的人來照顧,會是一件辦不到又不公平的事。米凱拉和安德瑞原本就與塞爾維亞的一間診所有聯絡,那間診所以一種新穎的方法治療苯二氮平類藥物戒斷症,於是米凱拉和安德瑞安排讓我過去就診,而塞爾維亞在疫情期間關閉國界,當時是重新開放過後二天。

我不是要聲稱,在我們夫妻和所有密切照顧內人的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加總起來終歸成就了某種更大的善。她遭遇的情況是真的糟糕透頂。在半年多當中,她每兩三天就面臨嚴重到幾乎致命的健康危機,還必須面對我的生病和不在家。我自己也飽受折磨,因為有可能失去彼此扶持五十年、結髮三十年的妻子;我也注意到這會對她的家人和我們的孩子造成何等惡劣的後果;還有,我無意間墜入藥物依賴的問題,導致如此可怕危急的慘狀。我不會將其中任何一項輕描淡寫,宣稱我們因熬過苦難而變得更好了。不過我可以說,內人與死神擦身而過之後得到激勵,她比平時更加即時且堅持不懈地關注自身在靈性和創造力發展方面的議題;這段經歷也促使我在修訂本書時,只寫下或保留即使在極度的苦難中仍保有其重要意義的字句。確實,多虧了家人親友們(在本書的終曲會特別提名致謝),我們才得以倖存,但同樣真確的是,雖然這些苦難在我所提到的整段時間裡(除了在俄羅斯失去意識的那個月)都持續不歇,但完全浸沒在我所描述的苦難中,給了我活下去的理由,也帶給我一個方法,可以測試我奮力苦思的想法是否具可行性。

我並不認為上一本書或這一本書曾經聲稱,遵循我所提出的法則必然使生活游刃有餘。我認為我所宣稱的,或我希望自己所宣稱的是:當你遭逢混亂並受其吞沒,當大自然的力量以疾病摧殘你或你所愛之人,當殘暴專橫的事件撕碎你所打造的貴重之物,在這些時候,明白故事其餘的內情會有幫助。那些不幸都只是存在的故事中痛苦難堪的那一半,並沒有留意到救贖的英勇元素或人類心靈的高尚需要肩負某種責任。故事要加上這個部分,我們若是忽視這一半,就會承擔巨大的風險,因為人生實為艱難,忘卻存在也有英勇的一面有可能會令我們失去一切。我們不希望發生這種情形,所以需要振作起來、打起精神,審慎且正確看待周遭的事物,過著能夠過的生活。

你擁有力量的來源可以提取,即使成果不是太好,或許還算夠用。如果你能接受自己的過錯,就會擁有自己能學到的教訓。你擁有藥物和醫院,還有醫師與護理師,他們真誠而勇敢地想要把你扶起來,助你度過每一天。而且你有自己的品格和勇氣,假使這些都被攻擊到遍體鱗傷,使你打算放棄了,你還擁有你所在乎也在乎你的人的品格和勇氣。或許—只是或許—有了這些,你就可以撐過去。我可以告訴你,到目前為止是什麼救了我:是我對家人的愛,和家人對我的愛;是他們加上好友們給我的鼓勵;是我在萬丈深淵中還擁有深具意義的工作可以奮力拚搏。我必須強迫自己坐在電腦前,必須強迫自己專注、呼吸,必須強迫自己在恐懼驚駭盤據而看不到盡頭的那幾個月,不說出「管他的,我放棄了」或做出這種打算。而我非常勉強才做到。大部分時候,我認為自己會死在我住過的眾多醫院裡的其中一間,而且我相信,假使當時我被怨天尤人所攫獲,我就會萬劫不復—所幸我避開了這樣的命運。

難道沒有可能(即使不是每次都會把我們從身處的可怕景況救出來),假使我們比現在更好、更有勇氣,就更能夠應付不確定、大自然的恐怖、文化的暴虐,以及自己和別人的歹毒?假如我們奮力追求更崇高的價值呢?假如我們更真誠坦率呢?經驗中的有利元素,豈不更有可能現身在我們身邊?難道沒有可能,假如你的目標夠高尚、你的勇氣夠充分、你鎖定的真理準確無誤,於是由此產生的善就……不會證明那些恐怖有正當性?這並不完全正確,但還算接近。這樣的態度和行動至少帶給我們充分的意義,足以使我們遭逢恐怖驚駭時也不會墮落、把周遭世界變得幾乎等同地獄。

為何在秩序之上?從某方面看,答案很簡單。秩序是探索過的領域。當我們視為恰當的行動產生出我們致力於達成的結果,我們就很有秩序。我們正面看待這些結果,彷彿它們指出,第一,我們更靠近渴望的目標了,第二,我們關於世界如何運作的理論,仍具有可接受的準確度。然而,一切的秩序狀態無論如何穩當舒適,都會有瑕疵。關於如何在世界上行事,我們的所知仍永無完善之日—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對於浩瀚的未知全然愚昧無知,一部分是因為我們故意盲目,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世界持續按照熵的亂度發生意料外的變化。此外,我們拚命加諸世界的秩序可能會僵化,這是無腦地試圖將所有未知根除於考量之外所造成的。當這種企圖發展過度時,極權主義便形成威脅,因為渴望在連基本上都不可能完全掌控之處施行完全的掌控。這就代表冒著危險去限制所有心理上和社會上的改變,然而若要持續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這些改變卻是必要的。於是,我們逃無可逃地面對一個需要:必須在秩序以外、進入其對立面,也就是混亂。

如果秩序是我們所要的東西出現之處—當我們按照得來不易的智慧行事時—混亂就是我們預料外或沒看見的東西從我們周圍的可能性一躍而出之處。某個事物在過去多次出現,這個事實並不保證它會以同一個方式繼續發生。(注1)永遠會有一個領域是超出我們所知、超出我們所能預測。混亂就是反常、新穎、不可預測、轉變、中斷,多半也是衰落,就如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暴露出自身的不可靠時。有時它會溫柔地展露出來,在令我們好奇、折服、感興趣的經驗中顯示出它的奧妙。當我們以謹慎的預備和鍛鍊,自願接近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時,尤其有這個可能,儘管不是必然會發生。在其他時候,意外事物的展現相當可怕、突然,而且是偶發事件,於是我們完蛋了、垮掉了,只能極為艱難地把自己收拾起來—假如能夠的話。

無論秩序狀態或混亂狀態,本質上都並沒有勝過對方一籌。那樣的看法是錯的。不過我的上一本書《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是把焦點偏重在太過混亂的後果要如何補救。(注2)我們在生理和心理上準備好面對最糟的情形,以此回應突如其來而無可預料的改變,而又因為只有上帝知道最糟的情形會如何,我們必須在無知狀態下為所有的可能性做準備。那種持續在準備的狀態會帶來問題,亦即準備過度時會耗盡我們的心神氣力。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混亂應該被消滅(再怎樣都不可能做到),雖然未知需要小心照管,如我的上一本書一再強調的。凡是沒有被新元素碰觸到的一切都會變得淤塞沉滯,而一個沒有好奇心的生命—好奇的本能推著我們向未知挺進—肯定會是一種嚴重削弱的存在形式。新事物也是令人激動、難以抗拒、啟發思考的,假如它們被引進的速度並不會侵蝕或動搖我們的存在狀態到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

本書和《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一樣,是將原本發表在Quara這個問答網站上的四十二個條目,摘取一些法則加以解說。不同的是,《超越秩序》的主旨在於探討如何有效避免過度安穩和過度控制造成危害。因為我們的了解並不充分(當我們努力控制的事物竟然出錯時,就會有此發現),我們需要一隻腳站在秩序之內、同時也試探性地將另一腳伸到秩序之外。於是我們只好去探索並發現站在邊疆領域最深層的意義,這樣的穩當足以讓我們的恐懼受到控制,而在面對自己尚未與其和平共處或適應的事物時,也能有所學習並持續學習。正是這種對於意義的直覺—遠比純粹僅是想法更深刻許多—會正確導引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不會被超出我們的東西壓倒,或陷入同樣危險的絕境:因為陳舊、狹隘或太過自傲地標榜出的價值和信仰體系,而顯得呆滯或受到阻礙。

具體來說,我寫了些什麼呢?法則一描寫穩定且可預料的社會結構,與個人心理健康的關係,並主張這些結構若要保持活力,就需要由具創造力的人加以更新。法則二以幾個或古或今的故事,剖析一個流傳數百年的煉金術意象,闡明完整的人格本質和發展。法則三則提出警示:當痛苦、焦慮、懼怕等負面情緒出現時,迴避當中發出的訊息(這是心靈持續煥發生機所必不可少的)會有怎樣的危險。

法則四主張,支持人們熬過艱困時刻的意義,主要不在於轉瞬即逝的快樂,而在於自願為自我和他人承擔成熟的責任感。法則五從我身為臨床心理學家的經驗中舉出一個實例,闡明個人和社會有必要致力於良知的要求。法則六描述將複雜的個人和社會問題歸因於性別、階級、權力等單一變項時,會有怎樣的危險。

法則七概述了接受訓練朝單一方向奮鬥,與鍛鍊出在逆境中保有復原能力的性格特質,二者之間有至關重要的關係。法則八的焦點在於以美感經驗指引人類經驗界中的真實、美善、持久有效,是極重要的。法則九則主張,至今回想時仍滿載痛苦和懼怕的過往經驗,可透過自願的言語探索和再三深思去除恐懼。

法則十指出,以明確的協商維護善意、互敬和真誠的合作,這是讓真正的浪漫愛情得以持續存在所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法則十一描述人類經驗世界的方式,可說明三種常見卻極危險的心理反應模式由什麼所引發,並勾勒出如果受制於其中任一種或全部,會導致相當慘烈的後果,然後再提出一條可供替代的路徑。法則十二主張,在人生無可避免的悲劇中心懷感恩,應該可說是繼續攀爬這條艱辛的路程所需要且極其可佩的道德勇氣最大的展現。[6]

希望我為這第二組十二條法則所做的解說,比四年前寫下第一組法則時更加明智—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很努力當面或用YouTube或透過播客和部落格,向世界各地的觀眾闡述我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收到了增廣見聞的回饋。因此我希望自己已能澄清前一本書裡沒有達到最佳闡述的問題,此外也發表許多原創性的內容。最後,我希望這本書對讀者個人能有所幫助,如同第一組的十二條法則。有非常多人回報說,他們從我有幸提出來分享的那些想法和故事汲取到力量,這真是最令人滿足的喜悅了。

 

 

 

[1] 造成米凱拉腳踝和髖部受到破壞而必須換置換踝關節的疾病,也與免疫有關,而內人也有一些關節的症狀與米凱拉類似。我提及此事是為了說明,為何會忽然想接受免疫反應試驗,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作者注

[2] 鎮靜藥物的一種,有安眠、抗焦慮之效。─編注

[3] 將近二十年當中,我服用諸如舒憂(celexa)等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得到很大的助益,後來才在二○一六年初停藥,因為大幅改變飲食後似乎不必服用了。─作者注

[4] 氯胺酮(ketamine),即K他命。─譯注

[5] 靜坐不能(Akathisia),一種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內心煩躁不安和無法保持靜止,坐立不安,來回搖擺,踱步。或可能只是感到不安。─譯注

[6]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和它的前身雖然各自獨立,也被聯合設計為代表這兩本書都努力描述的平衡狀態。因此(至少在英文版)前一本書是白色,這第二本書則是黑色,兩本書組合成一套書,就像道家思想中的陰與陽。──作者注

圖片說明

寫於疫情期間的按語

 

序曲

法則01 ──── 不可隨便詆毀社會體制或創意成就的價值

法則02 ──── 想像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專一鎖定目標

法則03 ──── 別把不想要的東西藏在煙霧彈裡

法則04 ──── 注意,機會就潛伏在責任被放棄的地方

法則05 ──── 別去做你厭惡的工作

法則06 ──── 拋棄意識型態

法則07 ──── 至少為一件事盡全力,看看結果如何

法則08 ──── 設法盡量美化你家的一個房間

法則09 ──── 舊時記憶若仍令你煩亂不安,請仔細完整地寫下來

法則010──── 費心規劃加上努力執行,維繫婚姻中的浪漫

法則012──── 別容許自己變成怨恨、欺詐或傲慢的人

法則013──── 即使受苦也要心存感恩

終章

尾注

 

書籍代號:0CCO1072

商品條碼EAN:9786267283301

ISBN:9786267283301

印刷:單色

頁數:352

裝訂:軟精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