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歐美文學>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

La panthère des neiges

作者:席爾凡・戴松 (Sylvain Tesson)

譯者:林佑軒

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4

產品編號:9789863598602

定價 $36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相愛,就是動也不動,一個待在另一個的身邊,

就這樣度過幾個小時。」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作者高踞暢銷榜冠軍最新力作──

臺灣兩大文學首獎得主林佑軒親自操刀翻譯

 

這群人在攝氏零下三十度、海拔五千公尺高的荒原上沉默等待,

只為了見這頭野獸一面……

 

熱銷50萬冊,全法國書店法語書年度排行榜冠軍

獲選法國2019年度「十大最傑出文學作品」

榮獲2019勒諾多文學獎

收錄野生動物攝影家鏡頭下珍貴雪豹身影、世界最高屋脊等攝影傑作

 

    「牠是誰?」

    「雪豹。」他說。

    「我以為牠已經消失了。」我說。

    「牠讓我們這樣覺得。」

    為了追尋最後的雪豹作者和一對野生動物攝影師及野生動物紀錄片導演情侶,以及一名哲學家兼攝影助理,在攝氏零下三十度、海拔五千公尺高的青藏荒原上,展開一段拍攝雪豹──這位世界古老住客的奇異之旅。
 

    徒步行進在古老、卻已遭人類拓墾得皮開肉綻的圖博中,一行人在群山中野獸的注視下前進。他們走入犛牛谷、狼之谷,身上沾染羚羊捲起的煙雲,聽見圖博屠殺的倖存者──西藏野驢狂奔的嘶吼

    他們必須妥當偽裝,完美藏身在大自然中,因為沒人能保證他們一心等待的動物會前來赴約,甚至可能空手而歸……

▍我蜷伏在蕁麻叢中,謹遵指示,不碎動、不出聲。

  我唯一可以犯的規,是呼吸。

  在城市裡,我習慣了時時刻刻都呱噪個不停。現下最難的,正是閉嘴。

    離開了西伯利亞的小木屋,戴松眼前不再是一望無際的雪白湖面。

    他往天空爬,隨著時間放慢腳步,平靜讓他的感官變得更加敏銳。

    天空、岩壁、山谷、動物

    狩獵者、政府、攝影師、哲學家

 

    他待在零下三十度的帳篷,縮在只露出頭的睡袋裡聽狼在唱歌;凝視被人為掏空、毫無生物蹤跡的峰頂;也在輾踏冰川的吉普車上呼吸著火山渣。

    在山間,獸的聲音如琴瑟和鳴,這群浪遊的孤獨者的心靈也彷彿更加清明起來。

生命中第一次,我如此靜靜地蹲點守候,盼望著能有一場邂逅,

  以及沉默所帶來的禮物。

 

    終於,他們來到湄公河畔──雪豹的王國,在禿鷲飛舞的峽谷中,聽著雪豹的傳說。一行人埋伏等待在每一座小山谷前,等待雪豹現身,並透過野生動物攝影家之眼,積累了數百幀如夢似幻,由自然賜與的美好禮物。

    「牠是誰?」

    「雪豹。」他說。

牠是一個轉瞬卻永恆的夢想

讓人們在虛耗多年歲月之後,

回想起那些曾經深愛卻終將失去的事物。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

法國文學家、記者、探險家、旅行家。

1972年生於巴黎,擁有地理學高等教育文憑。

19歲時,騎單車穿越冰島中部參加婆羅洲洞穴探險後與好友一同騎單車環遊世界並將這段歷程寫成《騎行地球》On a roulé sur la terre

1997年以來以步行、騎單車、騎馬的方式遊歷中亞

2010年,在貝加爾湖畔居住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集結成本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甫出版即銷售破二十萬冊如今已賣出十國版權,並榮獲梅迪西文學獎,改編電影2016年上映

文字、影像作品四十餘種,遊記散文隨筆受好評。2009以短篇小說《和自然一起安眠》( Une vie à coucher dehors獲頒龔爾文學獎同年獲頒法蘭西學院短篇小說獎。2011年獲頒梅迪奇隨筆文學獎。2019年獲頒勒諾多文學獎。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

法國文學家、記者、探險家、旅行家。

1972年生於巴黎,擁有地理學高等教育文憑。

19歲時,騎單車穿越冰島中部參加婆羅洲洞穴探險後與好友一同騎單車環遊世界並將這段歷程寫成《騎行地球》On a roulé sur la terre

1997年以來以步行、騎單車、騎馬的方式遊歷中亞

2010年,在貝加爾湖畔居住六個月,其間所寫的日記集結成本書《貝加爾湖隱居札記》,甫出版即銷售破二十萬冊如今已賣出十國版權,並榮獲梅迪西文學獎,改編電影2016年上映

文字、影像作品四十餘種,遊記散文隨筆受好評。2009以短篇小說《和自然一起安眠》( Une vie à coucher dehors獲頒龔爾文學獎同年獲頒法蘭西學院短篇小說獎。2011年獲頒梅迪奇隨筆文學獎。2019年獲頒勒諾多文學獎。

前言

某一年的復活節,我在他那部拍攝衣索比亞狼(loup d'Abyssinie)的影片放映會上邂逅了他。他跟我聊到了野生動物無可掌握的飄忽,聊到了那項無上美德──耐心。他跟我開講他野生動物攝影師的生活是怎麼樣的,還詳細說解了埋伏著等待動物現身的技巧。這可是一門危疑又精緻的藝術:將自己偽裝妥當,藏身大自然等待動物降臨;沒人能保證牠們必定赴約,我們很可能空手而歸。如此地去接納不確定性,這對我來說非常高貴,甚至因此是反現代的。

熱愛馳騁道路、踏遍征途的我,能不能接受像這樣動也不動、沉靜無聲地度過幾個小時?

我蜷伏在蕁麻叢中,謹遵他────木尼葉的指示,不碎動、不出聲。我唯一可以犯的規,是呼吸。在城市裡,我習慣了時時刻刻都呱噪個不停。現下最難的,正是閉嘴。雪茄也不准抽。「等一下太陽下山又起霧了,我們再到河岸邊坡上抽!」木尼葉如是說。待會就能在莫澤河(Moselle)畔哈一管哈瓦那雪茄(havane)了。這樣的願景讓臥倒窺伺的姿勢變得沒那麼難以忍受。

樹籬中有鳥啁啾上下,紛飛在夜晚的空氣中。生命噴勃爆發。群鳥並沒有打擾到地方的神靈。群鳥屬於這個世界,並沒有壞了世界的秩序。這就是美。一百公尺外河水奔流,食肉的蜻蜓在河面飛翔。西岸,一隻燕隼(faucon hobereau)刻正襲擊劫掠。牠飛行起來莊嚴得宛若宗教儀式,精準,致命──一臺俯衝轟炸機。

這可不是放任自己分心的時候:兩頭成年的獸正出窩巢。

入夜以前的這段時光,有優雅、有諧趣,令人心折。這兩頭獾(blaireau)是否預示了動物將紛紛出場?四顆頭浮現,一堆陰影迸出了地道。日落時分的遊戲開始了。我們就守在牠們十公尺遠的地方,牠們卻根本沒發現。年輕的獾打著架,攀爬著土壟,翻滾在溝渠裡,咬一咬對方的後頸;一頭成年的獾為了糾正這些暮色中嬉笑打鬧的小獾,巴了一下小獾的頭。這一叢叢黑中帶有三道狹長象牙斑紋的美麗毛皮消失在草葉叢中,又閃現在遠處。這些獾正準備前往田野和河岸翻翻找找。入夜以前,牠們活躍了起來。

有時,其中一頭獾靠近我們的藏身處,伸出了牠細長的側臉,接著一個轉頭,正面就對著我們了。牠的眼睛位在暗色的紋路中,彷彿流淌著兩道憂鬱。這頭獾又再走近了些,我們能清楚看見那強而有力、向內收攏的蹠行腳掌。在法蘭西的土地上,牠的趾爪留下了宛若小小熊的掌痕,卻被某類也自知心笨手拙的人指認為「害蟲」的足跡。

 

  生命中第一次,我如此靜定地蹲點守候,盼望著能有一場邂逅。這樣的我,連自己都認不出來。昔往的人生裡,我四界奔馳,從雅庫特(Yakoutie)到塞納-瓦茲省(Seine-et-Oise)都有我闖蕩的行跡。我奉守三個原則:

 

  意料之外的收穫絕不會直接奔向我。必須上下求索。

  多活動,多移動,靈感才豐沛。

  人若匆忙,就能甩掉無聊。

 

  總之,當時的我,相信距離愈遠,事情就愈有價值。我把靜止不動看作死亡的彩排。因為敬重我那安息在塞納河畔墓室裡的母親,我走闖遊蕩,好像發了狂,週六上高山,週日下海灘,卻未曾關注身邊發生的事。這幾千公里的旅途又是怎麼有一天將你帶到一座溝渠邊邊,下巴扎在草堆裡?

  在我身旁,凡森.木尼葉對獾拍著照。他隱蔽在偽裝服下的肌肉與植被渾融為一;在微弱的光線中,他的側臉仍然清晰浮現。他有一張稜角修長分明的臉,一張為了發號施令,削刻而成的臉,他的鼻子會是亞洲人的笑料,還有那雕像般的下巴,非常溫柔的眼睛。一個和善的巨人。

  之前,他跟我分享了他的童年。他的父親領著他一起藏身歐洲雲杉(épicéa)的樹底,見證國王的晨起────松雞(grand tétras)在晨光中醒轉、活動起來。父親教導兒子,靜默無聲能帶給人什麼禮物。兒子發現了,在冰凍的壤土上度過的夜晚有什麼價值。父親闡述:動物現蹤顯形,乃是生命在對生命的熱愛上所能給予的最美報酬。兒子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蹲點靜待,孤獨騎士似地揭露著世界運作的奧祕,學會了怎麼將夜鷹(engoulevent)的起飛收納在畫面之中。父親呢,則發現了兒子攝影藝術之美。木尼葉生於佛日省(Vosges)的一個夜裡,他如今在我身邊,年方四十,已成為同時代最偉大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他拍攝的狼、熊與鶴都好得沒話說,還賣到了紐約。

  「戴松啊,我要帶你到森林裡看看那些獾。」他之前對我如此邀約。我答應了──藝術家邀我們到他的工作室瞧瞧,沒人會拒絕的。木尼葉不知道,古法語裡,「戴松」(Tesson)的意思就是「獾」。法國西部以及皮卡第(Picardie)的俗語到現在還是會這麼說。「Tesson」這個字來自拉丁文「taxos」的變形,「taxos」又是「taxinomie」與「taxidermie」這兩個字的起源。「taxinomie」:生物分類學;「taxidermie」:標本剝製技術。人類就喜歡把才剛命名分好類的拿來剝皮。法國歷代的總參地形圖(carte d’état-major)上看得到好幾個名為「tessonnière」的鄉下地方。如此的地名承載了人類屠殺獾的歷史記憶:獾在鄉村被人怨恨、遭人屠殺,阻止也阻止不了。人們責難獾亂掘土地、挖穿樹籬。人們用煙將獾熏出巢穴,人們殺害獾。獾就應該這樣被人趕盡殺絕嗎?牠沉默寡言,身屬夜晚與孤獨。牠過的是大隱隱於洞的生活,在陰影中顧盼稱雄,不能忍受有客來訪。牠深知,清靜和平的生活原就是一種抗敵自衛。入夜了,牠就離開巢穴,直到拂曉才歸家。人類怎麼能忍受世間有獾這樣的存在?獾,象徵謹慎低調的圖騰,將保持距離提升為美德,將自己活成了屬於靜寂的光榮。動物學的檔案描述獾是一種「單配偶制的定居動物」。詞源的因緣連結了我與獾,牠的天性卻又與我不同。

 

  夜色降落,獾四散繁密的灌木林中。耳畔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音。木尼葉應該發現了我的喜悅。我在此撐持了這幾個小時,就為了成全生命中最美麗的一夜。我剛剛邂逅了一整群獨立莊嚴的生命。這些獾,牠們不為了逃離自己的處境而搏鬥掙扎。我們經過河岸,回到了路上。口袋裡,雪茄已經被我壓碎了。

 

  「圖博那邊,有一種動物。我已經追蹤了牠六年。」木尼葉說。「牠生活在高原。要看見牠,得花上漫長的時光去接近。這個冬天我會回去。你也一起來。」

  「牠是誰?」

  「雪豹。」他說。

  「我以為牠已經消失了。」我說。

  「牠讓我們這樣覺得。」

書籍代號:0ECL0151

商品條碼EAN:9789863598602

ISBN:9789863598602

印刷:單色(有彩頁)

頁數:256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