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歐美文學> 好賊(改版)

好賊(改版)

The Good Thief

作者:漢娜‧汀婷 Hannah Tinti

譯者:盧秋瑩

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11

產品編號:9789863590996

定價 $28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第一章 為什麼人生會接二連三遭遇煩惱與痛苦呢?

 

  人只要活著,煩惱與痛苦就不會從人生中消失。

  當我聽到前來接受心理諮商的個案訴說他們的故事時,經常會忍不住這麼想:「為什麼這位個案的人生當中,有這麼多的壞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呢?」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包括:

  ‧職場人際關係中發生的各種糾紛。

  ‧老是找不到好工作。

  ‧與家人處不好。

  ‧夫妻關係一直很冷淡。

  ‧結不了婚。這樣下去會一輩子單身。

  ‧與孩子的關係不好。孩子總是找各種理由反抗。

  ‧外遇似乎被老婆發現了。

  ‧借了錢。

  ‧不管怎麼樣都存不了錢。

  ‧最近心情一直很陰鬱,經常失眠,或許得了憂鬱症。

  ‧肩頸僵硬或腰痛的症狀、疼痛無法緩解。

  ‧害怕孤獨死。

  似乎人只要活著,煩惱與痛苦就不會從人生中消失。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活著,就是要懷抱著煩惱與痛苦走下去。」

  一般來說,我們會希望這些煩惱與痛苦,以及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問題能夠儘早解決。因為不管煩惱還是苦痛,都最好不要出現。

 

人生的「目的論見解」

 

  然而,本書(或是某個派別的心理治療師或諮商師)建議各位可以試著站在「稍微不同的立場」來看待人生中不斷襲來的煩惱與痛苦。所謂「稍微不同的見解」指的就是對人生中的煩惱與痛苦的「目的論見解」。如果我們可以試著從「目的論見解」的角度看待這些事情,就能從我們的人生中遭遇到的各種事情,發現先前不曾看見的意義。

  換句話說,人生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會呈現出與先前不同的樣貌與感受。

  那麼,「目的論見解」是什麼呢?

  「目的論見解」會採取如下的思考:

  人生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即使是乍看之下只覺得是讓我們平添煩惱與痛苦的事情,那些煩惱與痛苦也帶有意義。這些事情都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況下發生。

  人生中的所有事情,都是因為有意義、有「必然性」,所以才會發生。

  所以,當我們在人生中面臨某種問題時,雖然會立刻思考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是理所當然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要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意義」與「目的」。

  「到底為什麼,那樣的事情必須要在我人生的那個時間點發生呢?那時候的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什麼目的與意義呢?」

  「我藉由那樣的事情,到底發現了什麼、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又或者,現在需要學會什麼呢?」

 

  「目的論見解」能夠讓我們從這樣的觀點,對煩惱與痛苦展開思考。

  這樣的觀點就稱為「對人生的目的論見解」。

  「目的論見解」的另一面,是「因果論觀點」。

  「因果論觀點」認為,我們的煩惱與痛苦,都來自於過去的某些「原因」,煩惱與痛苦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結果」,因此首先必須專注在這個「原因」上。

   舉例來說,「因果論觀點」中有「創傷」的概念。

  所謂「創傷」就是心所受的外傷,也就是「心靈的傷口」。

  經過這樣的說明後,各位可能會覺得「因果論觀點」似乎更符合常識,也更具說服力。

  然而,處理煩惱與痛苦時,如果只考慮因果論,也會有棘手的一面。因為因果論符合常識,會造成「煩惱與痛苦是人生中的創傷」這樣的概念在我們心中固著,這往往會對我們的想法產生「限制」。

  著名的榮格派心理學家詹姆士.希爾曼(James Hillman)是這樣說的:

 

決定我們人生的,並不是童年時代本身,而是認為一個人的童年時代會決定他往後人生的理論。這種理論讓人在回憶童年時代時,往往認定童年是一個承受外部降臨的不幸而使人性格扭曲的時代,這是一種創傷式的見解。本書主張,童年時代本身給予我們的傷害,比這種理論造成的傷害還要小。

——詹姆士.希爾曼著,《靈魂密碼》

 

  換言之,希爾曼的意思是,把父母或兄弟姊妹在童年時代帶給我們的創傷看成是造成我們不幸的原因,這種「人生的創傷論見解」,比我們在童年或幼年時期實際上所遭受到的「創傷」,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更為嚴重。

  我也這麼認為。

  當我回想起過去至今在諮商中遇到的個案時,也發現愈是把「創傷論見解」牢牢刻畫在心中的人,自己本身愈容易被這種想法限制住,因此很難做出改變。

  讓我舉具體的案例說明吧!

 

  舉例來說,「人生的創傷論觀點」編造的情節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我之所以無法獲得幸福,是因為母親從未給我關愛。」

  「母親雖然很愛我的哥哥與妹妹,卻未曾給過我一丁點愛。」

  這是我在諮商時最常聽到「控訴」,也是「創傷論的情節」之一。

  然而,就像我們常聽到的,我們無法改變別人與過去。

  如果我們可以搭上時光機,回到自己三歲或四歲的時候去改變母親的養育態度,那麼這樣的見解或許就會有意義,但這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還是在假設「母親從未給我關愛」的情節是事實的前提下。

  實際上,「母親從未給我關愛」的情節,很有可能是個案自己在心裡編造出來,並且一直堅信不移的某種幻想。

  不,即使不完全是幻想,也有可能是幻想與真實參半。

  心理治療或諮商的目的之一,就是持續聽對方說話,並且透過好幾十次的面談,讓個案發現「母親從未愛過我」的情節只是「某種幻想(自己一廂情願地以為)」,並且在個案從這個夢醒來的過程中提供支援。

  又或者,即使「母親從未愛過我」是「事實」,治療或諮商也能幫助個案了解到「果然,母親從未愛過我,但那是因為母親有自己的苦衷吧!」並且認知到這個現實是「沒辦法的事情」,而「放棄執著」。

  「放棄執著」如果從原本佛教上的意義來解釋,是「清楚洞察事物」的意思。而如果能夠清楚洞察事物原本的樣貌,就會接受原原本本的現實,覺得「事情就是如此,除了接受也沒其他辦法了」,進而放棄執著,接受所有的一切,(更消極一點)甚至會產生放下不管的想法。

 

所有發生的事都是有意義的

 

  本書提議各位試著從另一個「目的論見解」的角度,重新認識人生所有的煩惱與痛苦。

  「人生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其意義。即便是生病、離別、挫折、失敗等乍看之下只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只要能夠真心誠意地面對,日後回過頭來看這些痛苦與煩惱時,也會了解到這些事情有其必然的意義,都是因為需要所以才發生的。」<$>

  本書可以幫助各位試著從這樣的角度,回過頭來看待那些令人痛苦、難過的事情。

  我之所以會提倡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我認為,在諮商過程中,愈是經歷過有意義的變化的人,愈會從這樣的觀點(目的論見解)來描述自己的事情。

  我並沒有建議他們:「要不要試著這樣想呢?」

  我只不過是認真地聽個案講話(也就是傾聽)而已,卻有不少個案自己開始闡述這樣的觀點。

  讓我舉例說明吧!

 

  某位四十來歲的女性,因為兒子(中學二年級)拒絕上學而煩惱。

  她在第一次的諮商中是這麼說的:

  「不騙你,這個孩子是我們家的瘟神。如果沒有他,我們一家真的是和樂融融。全家可以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去迪士尼樂園、一起去旅行……結果現在,哪裡都去不了……」

  她氣得牙癢癢地訴說著對兒子的不滿。

  這或許代表她心裡有什麼想法吧。這位女性,每週都會來接受一次諮商,總共持續了一年,扣掉中間的寒暑假,總諮商的次數大約是三十五次。

  接著,過了一年左右,她開始這麼說:

  「老師,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兒子的暴力行為或拒絕上學,都是因為我們家需要這樣的事情所以才會發生的。

  的確,我們家以前很幸福。全家會一起去看電影、一起去迪士尼樂園、一起去旅行……但是,這卻讓我有家人只在表面上維繫感情的感覺。

  後來因為兒子拒絕上學又出現暴力行為,我們再也無法去旅行,也去不了迪士尼樂園了。我開始與兒子正面衝突,把話都攤開來說。我也好幾次認真地與老公談,有段時間還談到差點離婚……

  儘管如此,正因為有這樣痛苦的過程,現在我們家才能產生比過去更深的羈絆。

  現在回想起來,兒子拒絕上學或出現暴力行為這樣的事情,全都是因為我們家需要才會發生的。」

  不只這位女性,許多個案都以這種方式回顧自己的人生。

  我在前面提過:「人生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意義。即使乍看之下只覺得是讓人煩惱、讓人痛苦的事情,這些煩惱與痛苦也都有意義。這些事情都是因為有意義、有目的,才會發生的。」而類似這樣的經驗就是我的根據。

 

痛苦是「人生的導師」,它告訴我們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由此可知,如果採用這個「目的論見解」,就可以這麼說:
  讓我們煩惱的各種事情——職場上的煩惱、職涯的煩惱、人際關係的煩惱、婚姻與夫妻關係的煩惱、養兒育女的煩惱、戀愛的煩惱、金錢的煩惱、生老病死的煩惱等等——為我們帶來了重要的「領悟與學習的機會」「靈魂自我成長的機會」。

在這黑暗又殘酷的世界裡,他最想要的就是一個家。

 

你會真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讀過它。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真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大魚老爸》作者丹尼•華勒斯

 

台北縣立圖書館長于玟

北一女國文老師田威寧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李素真

作家/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青少年廣播節目主持人 季潔

建國中學國文老師/作家 凌性傑

明道中學老師凌健

親子作家陳之華

親職作家 陳安儀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店長陳培瑜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

作家 番紅花

水準書局曾匯閎

――推薦

 

厄運總是緊隨好運而來,而且壞事成三。

 

仁恩從沒想過這麼美好的事竟然會發生在他身上。

因為從小斷了左手掌,所以每個來領養小孩的人都不會多看他一眼。但那個叫班傑明的青年不同。他一見到仁恩就熱淚盈眶,一把將他抱在懷裡,說他是自己失散多年的親弟弟。

這是真的嗎?他不是在做夢吧?

 

然而,才一出孤兒院,他的美夢就碎了。

 

班傑明告訴仁恩,他們不是親人;他是個騙子,靠著偷拐搶騙過活。之所以選中仁恩,是因為他的斷手能博取同情,騙取金錢。仁恩尚未從遭到欺騙的震驚中醒來,這趟瘋狂的旅途已經展開:偷東西、賣假藥水、盜取屍體;他們遇見從墳中死而復生的殺手,住在煙囪裡的侏儒,捕鼠器工廠的女工,還有戴著帽子的凶狠打手。

 

而仁恩仍想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發現班傑明並不完全是個卑鄙騙徒,而且似乎與自己有著難以想像的密切關聯.......

 

仁恩不知道被騙子領養算不算好運,

但他知道,只有離開才能找到答案。

  人類是傲慢的生物,如果沒有難過、痛苦的事情,就會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學習了」,最後只是每天隨波逐流地活在世界上。

 

 

得獎推薦

 

★2009美國圖書館協會「亞歷斯獎」(同《偷書賊》)

★2009美國筆會諾拉.梅姬獎

★2009 歐普拉雜誌「夏日閱讀」推薦好書

★2008華盛頓郵報最佳圖書

★2008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2008波士頓環球報最佳年度好書

★2008 Kirkus評論最佳好書

★2008匹茲堡郵報最佳好書

★2008舊金山紀事報最佳小說

★2008佛羅里達太陽報最佳好書

★2008聖安東尼快報最佳好書

★2008邦諾書店年度最佳好書

★2008紐約商業圖書館「最佳小說獎」

★2008 Borders書店「新人獎」入圍

★2008 Paste雜誌年度好書

★2008 John Sargent Sr. 新作小說獎

 

你會真心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讀過它。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真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

――《大魚老爸》作者丹尼•華勒斯

 

令人毛骨悚然的設定,這趟深入十九世紀新英格蘭社會底層的冒險相當奇幻,角色陣容可能連查理•狄更斯都會不禁讚嘆。《好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十分引人入勝。

――《書籤雜誌》

 

情節強而有力,有著一股清晰、發自內心的氣勢,完全沒有作家的那種矯情文字。以汀婷的作品舉例就會是這樣:美國風格的狄更斯文風,加上一點哈利波特式異想,再點綴氣氛詭譎的新英格蘭史。

――《紐約時報》

 

《好賊》的角色既詭異又奇妙,這個故事裡包含能成為經典的一切元素――英雄、反派,一個讀來愉快、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新英格蘭的好故事。

――《舊金山紀事報》

 

《好賊》可與羅伯•路易斯•史蒂文生和查理•狄更斯這般經典作家的作品相提並論――不只因為這是一本了不起的作品,也因為它提醒了我,當我還小時是如何全神貫注地閱讀一本書,而一抬頭時間已過去好幾小時才發現,你完全被拉進一個清晰、真實得像自己的生活一樣的世界。

――美國國家圖書獎入圍作家,丹•錢恩(Dan Chaon)

 

情節緊湊,毫不做作,難以抗拒。汀婷筆下的文句簡潔精闢,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她所敘述的事件黑暗又殘忍,但口吻中仍保留一絲人性和一點溫情。

――《奧蘭多前哨報》

 

我好喜歡主角仁恩這個男孩……如果你非常喜愛《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那麼你可以讀讀這本。

――台北縣立圖書館長于玟

 

本書足以讓讀者更深思明辨。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李素真

 

擁有了這本書,也就擁有了書中的故事……讓我們的生命綴滿了玫瑰花。

――明道中學老師凌健

 

(主角仁恩)能讓更多生活在網路世代的孩子,學習去感受與他人互動的溫暖――而那正式本書最可貴的地方。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店長陳培瑜

 

 

漢娜‧汀婷(HannahTinti)

出生於美國麻州,大學時修讀生物學,紐約州立大學創意寫作課程研究所畢業,現擔任《故事》(One Story)雜誌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好賊》,此書一出版即獲得各大媒體推薦,榮獲包括美國圖書館協會等各大獎項,並受到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國家書卷獎作家及美國多位暢銷作家一致推薦。

汀婷的文字簡單易懂,結構完整,緊湊的情節發展往往出人意料之外,極為吸引讀者。除了《好賊》之外,她也曾推出短篇小說集《動物怪譚》。

《好賊》是汀婷費時六年完成的作品,書中許多情節來自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她五歲時在墓園內玩耍,不慎被破裂的石刻墓碑割傷左手掌,至今仍留下巨大的疤痕,這個經驗在不知不覺中使她刻畫出「仁恩」這個斷掌小孩的角色。

 

       

盧秋瑩

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自由作家和譯者。著有中英雙語青少年文學「步步減肥記」,譯有《千萬不要學鋼琴》、《甲骨文:流離時空裡的新生中國》、《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等書。目前與美籍夫婿、兒子、兩隻貓和一隻狗定居於波士頓市郊。

 

 

     

那男人在早禱之後抵達。消息很快地傳出:有人來了。聖安東尼孤兒院的男孩全擠在一起,緊張地偷看他解下馬套,把母馬拉到飼料槽前喝水。他們看不清那男人的臉——他的帽子拉得很低,帽緣幾乎碰到鼻子。他把繮繩繫在一旁的柱子上,馬一邊喝水時,他一邊輕撫著馬頸。他耐心地等著馬喝完水,男孩們耐心地注視著他。馬終於從水槽裡抬頭,男人傾身,拍拍馬鼻,親了馬一下,然後他用手背抹抹唇,脫帽,穿過院子,朝修道院走來。

經常有人來這裡領養小孩,有時是來找廉價勞工,有時是出於好心善意。每當這個時候,聖安東尼的神父就會把孤兒們排成一列。來挑人的男人在隊伍前走來走去檢查。順著這些男人的視線,你很容易能夠看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通常是那些快滿十四歲、個頭高、最有精神,或者最強壯的男孩。然後,他們的眼光會落在那些剛會爬、搖搖欲墜——純真尚未受污染的兩歲兒身上。剩下的只有中間那些了

——那些已經失去嬰兒肥和捲髮,但還不夠大到足以幫忙做事的孩子。這些小孩通常脾氣最壞,除了一付空肚子和滿身難纏的虱子,沒多大用處。仁恩就是其中之一。

他對自己的出生——父母是誰,有沒有兄弟姊妹,毫無印象。他好像一出生就在聖安東尼了。他的記憶從中間開始——滾水洗滌的床單和鹼的氣味;稀淡麥片粥的口感;把磚塊摔在石頭上,看它裂成破片,用那些磚片在修道院牆上塗鴉,因此而被鞭打,最後被命令用又冷又濕的破布把那些污跡洗掉的經驗。

仁恩(Ren)三個字母以深藍色的線繡在他的睡衣領子上。睡衣是用好的亞麻布做的,他一直穿到快兩歲才傳給一個較小的男孩穿。幾年下來,仁恩學到注意著愛德華,接著是詹姆士,然後是尼可拉斯——他在院子裡圍堵他們。他把那扭動不安的男孩壓在地上,仔細檢查那些褪色的字母,猜著當初是誰把它們繡上去。R和E是清楚的十字跨繡,但是N比較細,向右歪斜,好像被匆忙繡完。那件衣服薄得不能再穿時,被剪作繃帶,約瑟夫神父把那塊有字母的衣領留給仁恩。到了晚上他就把那塊布藏在枕頭底下。

現在仁恩注視著那陌生人,他等在小修道院的階梯上,兩手交互丟著手中的帽子,在氈帽上留下潮濕的手跡。門開了,他走進來。幾分鐘之後,約瑟夫神父過來召集所有的孩子:「到聖像前集合。」

大理石雕成的聖安東尼像豎立在院子的正中央。穿著方濟會化緣修士長袍的聖安東尼頭頂禿了一片,額頭上繞著一圈光環。他一手拿著一枝百合,另一手抱著一個戴王冠的小嬰孩。嬰孩伸出一隻手掌作祈求狀,另一隻手觸摸著聖徒的臉頰。有時傍晚太陽下山時,陰影落在雕像上,那觸摸看起來更像是摑掌。嬰孩是耶穌基督,雕像是聖安東尼能夠把訊息傳給上帝的證明。每當廚房裡少了一條長麵包,或者約翰神父找不到鑰匙時,孩子們就會被叫到聖像前。聖安東尼,聖安東尼,請帶回我所遺失的。

天主教徒在這一帶的新英格蘭並不多見。當地有個愛爾蘭人以廉價的葡萄榨出濃烈的波爾特酒賺了大錢,他死前一心想上天堂,就把葡萄園廉價賣給教會。聖安東尼的神父被派來收領這片土地並蓋修道院,卻很快地發現他們四周全是清教徒。不到一個月,那些清教徒不但燒了園地上的農舍,污染了井水,一日天黑後,他們甚至半路攔截了兩位神父,把神父嚴處一頓後趕回老家。

祈求上帝的指引後,神父們把目標轉向愛爾蘭人所留下、完整無缺的榨葡萄機。他們從義大利要來的葡萄樹苗經過多次嘗試後,終於和新英格蘭多石的泥土配對成功。沒多久,聖安東尼所釀造、以舊木箱保存,用在早晚彌撒時的特製葡萄酒開始出名。不聖潔的酒被賣給當地一家酒館和一般地主。地主們派僕人趁夜晚時來買酒,以免被鄰居們看到他們跟天主教徒打交道。

過沒多久,第一個小孩被送來了。一天早上天都還沒亮,約瑟夫神父聽到嬰孩的哭聲,門一開發現地上是個用髒衣服包裹的小嬰兒。第二個小孩躺在水桶裡,被留在井邊。第三個躺在籃子裡,被放在屋外的廁所旁。至於女嬰,每隔幾個月就會被「慈善修女會」的修女帶走;修女在有點距離外的醫院工作,女嬰們之後的命運如何,無人知曉。男孩們則全留在聖安東尼。過沒多久,修道院其實已經變成一所專門收容當地鎮民私生子的孤兒院;但是那些鎮民偶爾還是想把修道院燒掉。

為了防範更多的縱火事件,神父們在土地四周築了一道高高的石磚牆,那牆看起來像是一座聳立路旁的堡壘。他們在做為入口的木門底下挖了個雙面皆可推拉的小門,嬰兒們就從這個小小的開口送進來。神父們告訴仁恩,他也是從那扇小搖擺門被推進來的。隔天清晨神父發現他時,他全身都是泥——前一天夜裡下過雨。仁恩雖然對那場雨毫無記憶,但是他常想,自己為什麼會被拋棄在那麼惡劣的天氣裡。結論總是一樣:送他來的人迫不及待地想擺脫他。

那道上鎖的大門只能向一個方向打開——由外向裡。當仁恩用手指推著下面那道小搖擺門時,他能夠感受到木框的阻力。孩子這邊沒有把手,下面也沒有可以拉起的溝槽,木板重厚且老舊——幾年前從孤兒院後面的樹林裡刨下的一塊好松木。仁恩喜歡假想他感覺到一股回彈的力量,像是一個母親伸進手來,改變了心意,一隻纖細蒼白的手,在黑暗中摸索著。

.. .

聖安東尼雕像下,年輕男孩們焦躁不安地互相推來推去,年紀大一點的緊張地咳嗽兩句清著喉嚨。約瑟夫神父沿著隊伍走過來,他整理了他們的衣領,朝手掌上吐口水,用力擦掉他們臉上的污跡,或是用他的大肚子把出線的男孩推進隊伍裡。現在他正快步走向一個因為太興奮而噴出鼻血的六歲男孩。

「快點擦掉。」他說,身體擋在那個男孩前面。院子那邊,滿臉嚴肅的約翰神父走過來,後面跟著剛剛吻馬的那個男人。

他是個農人,大約四十歲,肩膀寬壯,手指粗厚長繭,皮膚是日曬脫皮後的顏色,額頭和兩手背上都有一片片褐色的斑。他有一張和善的臉,穿著乾淨的外套,白襯衫熨燙得平直,衣領緊扣,看得出來背後有女人——一個妻子或母親,幫他打點。

男人向排排站的男孩走近,停在兩個金髮男孩,布朗姆和易奇,面前。他們也屬於半大不小的那群,是晚仁恩五年送來的雙胞胎。布朗姆的脖子比較粗,大約粗個兩英吋;易奇的腳比較大,大約大個兩英吋。除此之外,兩人並排不動時,你很難分得出誰是誰;唯有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或是對松樹丟石頭,或在早晨洗臉時,你才能夠看出兩人的差異——布朗姆往頭上水一潑了事;易奇則會把手巾折成工整的四方形,往水盆裡沾點水,慢慢仔細地擦洗耳朵後面。

大家都說沒有人會領養布朗姆和易奇,因為他們是雙胞胎,會給領養的人帶來厄運。雙胞胎中的老二通常被視為是魔鬼化身的調換兒,一出生就該被溺死。但是沒人知道布朗姆和易奇誰是兄誰是弟,所以也不知道會帶來厄運的是哪一個。仁恩認為他們最好別站在一起,而且讓自己看起來越不像對方越好;但是他沒把這個想法跟雙胞胎提,他們是他唯一的朋友,他不想失去他們。

雙胞胎正對著農夫猛笑;突然,布朗姆用手環繞著他的兄弟,想把他抱起來。這個花招他以前使過一次,試圖在兩個老紳士面前展現力氣,結果卻慘不忍睹。仁恩站在隊伍另一端看著他們,易奇用力抗拒著兄弟的同時,口中卻突然背起九九乘法表;用力抵抗之際,易奇的靴子突然飛了出去,從農夫耳朵旁飛過。

約翰神父的長袍袖子裡藏了根細鞭,這時他抽出來辦事,抽打著雙胞胎。一旁約瑟夫神父趕緊把靴子接住。農夫繼續往前走。仁恩雙手放背後,抬頭挺胸,男人停在他面前時,他屏息不動。

「你幾歲?」

仁恩正要開口,農夫已經替他回答。

「你看起來大概十二歲。」

仁恩想答他幾歲都可以,他可以讓自己成為農夫要的任何樣子;但是他沒有,他只是遵守神父的告誡,什麼話也沒說。

「我要一個男孩,」農夫說:「大得夠幫我做事,卻也小得足夠讓我老婆覺得她有個孩子。我要一個誠實肯學習,能夠做我們兒子的男孩。」他低下身,用只有仁恩聽得到的聲音問:「你想你做得到嗎?」

約翰神父來到他身後:「這個你不會要的。」

農夫退了一步,表情困惑,也有點不高興被干擾,「為什麼不要?」

約翰神父指著仁恩的手臂,「給他看。」

其他的孩子全往前跨步,神父們和農夫等著,仁恩沒動,好似不動就可以把那個時刻等掉,直到它變成別的東西。他的眼神穿越農夫,停在石牆後的楓樹上。樹葉已經開始轉紅,風一來,那些樹看起來將會完全不一樣。約翰神父的手縮進長袍的袖子裡,細鞭隨之落下,留下一道足以讓男孩放棄祕密的紅色鞭痕。

他少了一隻手掌。仁恩的左手臂就是終點,一塊皮膚漂亮地覆蓋著骨頭, 縫成歪斜的V字型——傷疤向外突出但卻是癒合的。那片皮膚白皙,縫針像蜈蚣的細腿,張開成傘的形狀後就停住、石化了。

在出生到被送到聖安東尼之間的某個地方,他失去了一隻手。他猜想著那隻手現在的下落。他閉上眼,腦中清楚浮現它的樣子:手掌張開,手指微彎。他想像它躺在垃圾箱後面,躲在一個木盒中,或是藏在草地裡。他不去想手的大小,也不去擔心它可能再也接不回來;他只是很單純地看著他的右手,想著與它相配的另一隻手在某個地方耐心地等待被尋回。

農夫試著不露出任何特別的表情,但是當他轉身繼續往前走時,仁恩看得出他臉上隱藏的嫌惡感。最後當他挑中隊伍另一端一個紅髮、有咬指甲壞習慣叫威廉的男孩,他裝出那男孩是他自始至終的抉擇。

仁恩眼看農夫把新兒子牽上馬車。他拍拍男孩的頭,轉身數了些錢給約翰神父,神父很快把錢放進長袍袖子裡。攀上駕駛座準備出發時,農夫轉頭看了一眼聖安東尼的雕像。

「那些沒人要的怎麼辦?」

「他們會被徵召,」約翰神父說:「去從軍。」

「軍中生活很苦啊。」

「那是上帝的旨意,」約翰神父說:「我們不質疑祂的安排。」

農夫俯視神父一眼,然後看看那正緊張的咬著指甲的新兒子。「我質疑。」他說。他鬆掉車上的煞車器,對馬吆喝一聲,踏上歸程。

 

書籍代號:0ECL4041

商品條碼EAN:9789863590996

ISBN:9789863590996

印刷:

頁數:320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