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哲學思潮> 哲學的故事(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哲學的故事(跨世紀經典,威爾杜蘭暢銷全球鉅作)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The Lives and Opinions of the Great Philosophers of the Western World

作者:威爾・杜蘭 Will Durant

譯者:林資香

出版品牌: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16-12-14

產品編號:9789863841692

定價 $630/折扣2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普立茲非小說獎得主威爾杜蘭成名代表作,
「哲學入門必讀書單」次次上榜。
哲學導讀最佳讀本。
出版第一年再版22次,
迅速譯成18種語言席捲全球。

 
杜威:「威爾杜蘭首先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博學強識,能將過去與當下融會貫通,也因此,他又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威爾杜蘭以寓教於樂的文字,描述世界最偉大思想家的生平與成果,從蘇格拉底到桑塔耶那,深具無盡的啟發性。
 
《哲學的故事》不僅提供了讀者像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法蘭西斯‧培根斯賓諾沙康德伏爾泰洛克及其他類似的世界知名「心靈君王」之思想觀念與哲學體系,更詳述了他們有血有肉的生平傳記。書中不止囊括了舊時代的哲學巨擘,也包含了舉世聞名的現代哲學家,包括柏格森克羅齊羅素杜威,都在此發光發熱;同時,作者亦詳加檢視這些哲學家們的時空背景及其對我們現代智識遺產的影響。書頁中充滿了智慧之語與幽默機智,字字珠璣。對哲學的門外漢來說,這一本以威爾杜蘭活潑簡潔的獨特風格寫成之書,就宛如大學中所開設的一門完整的哲學課程。
 
《哲學的故事》已證明其存在的價值,它對渴求哲學整體觀點之人開啟了智識冒險與成長的前景,並在萬物最初與最終的恆久基本問題上,為他們向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尋求最明智、最堅不可摧的答案。

★以說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西方哲學家的生平以及學說。

威爾.杜蘭(William James "Will" Durant1885.11.51981.11.7

曾獲頒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1968)與自由勳章(Medal of Freedom)(1977)。他花了超過五十年的時間撰寫廣受好評的《世界文明史》十一卷系列叢書﹝最後數卷是與妻子愛麗兒(Ariel)合著﹞。他的《西方哲學故事》(1926)比所有其他的書籍吸引了更多的人開始探索哲學這個主題。在杜蘭漫長的一生中,他始終熱情不減地致力於使哲學脫離學術界的象牙塔、走進常民的生活;而在宣導博愛精神與社會改革之類的人權出版品開始普及之前,他就已經是這類出版品的倡導者。杜蘭藉由他寓教於樂的作品,不斷帶給全世界的讀者啟發,激勵上百萬的人追求擁有偉大視野、理解及寬恕的生活。

林資香

台北人,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廣告碩士。曾任職於廣告公司與航空公司,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專職編輯、寫作與翻譯,曾譯有《西藏禪修書》、《西藏心瑜伽2:合而為一雙人篇》、《與靈共存:一位靈魂療癒師讓亡者好走、生者安心的動人故事》、《希望之翼:倖存的奇蹟,以及雨林與我的故事》、《什麼樣的業力輪迴,造就現在的你》等書。

推薦序
哲學思想烹飪學

 
買了這本書,千萬不要試圖一次從頭讀到尾。第一、它有五百多頁,犯不著如此挑戰自己。第二、三千年的西方哲學思想,你如果有本領一次吸收,那你比這本書中提到的任何一位哲學家都要厲害;當然這不代表不可能,但是,機會不大:-)

杜蘭把書取名為「哲學的故事」,意思就是,這裡面有很多故事。因而,讀這本書的最好辦法,就是隨便翻到某一節,找到吸引你眼球的故事或人物事蹟,因為只有當你對一個人物發生興趣,你才會對他的哲學產生興趣,而興趣是一切學習之母。

然後,你會遇到一些深奧的哲學名詞和道理,但這個時候因為你已經對故事產生了興趣,再往前一個章節回溯,你將發現,那些深奧,其實背後有著更為樸素的渴求。一直往前推到頭,這一路風光下來,你才知道,哲學的源頭,原來就是最樸素的對生命的渴求。除非你對生命不渴求,對種種疑惑不好奇,否則你也可能變成哲學家。

故事,就要有脈絡。杜蘭的厲害就在於,他給了你思想和環境互動的脈絡。脈絡就是時空,杜蘭不但告訴你哲學思想的歷史背景,有時甚至告訴你它的地理背景。例如,為什麼西方哲學的源頭在希臘?因為希臘所處的地理形狀,就像一只打碎了的玻璃杯,碎片四散,而雅典就是聯繫各個碎片的那一塊,吸引了各個碎片內產生的人物和思想,在雅典城邦內多元匯總沖擊。

你知道蘇格拉底喜歡用辯論的方式追求真理而被判死刑,但是你知道他是被民主制度處死的嗎?是的,因為他愛說別人不喜歡聽的話,因而在強大的輿論下被一人一票判決死刑。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民主制度的源頭在雅典,但是忘了提,單單一人一票的制度並不能保障公義和言論自由。杜蘭沒忘記,這對我們是否也有些啟示呢?

讀這本書,你會遭遇到所有過去你看到就頭皮發麻的哲學概念,什麼認識論、唯心論、唯物論、本體、屬性、上帝、道德、公義、範疇、邏輯、絕對理性、存在、意識……再說下去你又得發麻了。但,杜蘭給你脈絡、給你人物,甚至給你幽默,讓你更容易看到議題的本質。

舉一個讓我看了哈哈大笑的例子。伏爾泰和盧梭被後世供奉為激起法國大革命的哲學推手,而伏爾泰本人也因為言論而被關入巴斯底監獄兩次。杜蘭在書中說了一個故事:有人問伏爾泰,從一千多年前的希臘時代以來,哲學家就對民主體制、權貴代議體制、君王體制這三種政府的優劣辯論不休,究竟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呢?伏爾泰回答說,這還不簡單,人在窮困的時候一定贊成民主體制,而一旦有錢了就一定支持權貴代議體制,但一旦有權了就堅持君王體制,君王體制往往最後勝出,因為其他兩種人都被辦掉了。

你說,這對今天你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很有啟發性?

        杜蘭花了極大的篇幅介紹伏爾泰和他同代人的哲學思想,並且和前一代、後一代的哲學思想聯繫起來,但杜蘭沒忘記說故事。他說伏爾泰可以用不敬的大笑聲擊敗一切敵人,有一次伏爾泰在公開場合對某貴族不敬,貴族礙於身份,只能事後派流氓去痛打伏爾泰一頓,但是吩咐完畢後又加了一句:別打他的頭,他的腦袋將來還能出點好東西。於是,伏爾泰只被打斷了腿。

東方人接觸西方哲學只有兩百年,還消化不了人家兩千多年的累積。台灣就距離西方哲學更遠了。因此,台灣社會雖然現在民主自由琅琅上口,科學精神、公平正義張口就來,但是許多時候只是「拿來主義」,對西方哲學如何從最樸素的追求真善美,一步一步嚴謹的走到今天的歷程並不清楚。杜蘭這本書,可以彌補這一段空缺。

這本書,若換一個方式來形容,可以稱之為一本「西方哲學思想的食譜」,或者「哲學思想烹飪學」,它告訴你各種哲學思想的材料是哪些概念,然後用邏輯告訴你思想的烹飪過程。台灣人好美食,但多半是到餐廳吃現成的,這本書等於是把你帶進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廚房,讓你有機會親自看到大廚如何選料、如何下刀、如何烹調。但是這過程中你得用腦,才能體會出最後舌尖上產生的的那一點感覺是如何的不容易。
 
請記得,這本書不要死讀,要翻著讀,抓到你喜歡的人物,然後在杜蘭提供的時空脈絡下,體會這個人物的哲學。讀不懂的概念,先放一邊,日後再咀嚼,杜蘭寫了三千年的內容,我們花三年來捕捉並不過份。
 
作家、知名評論家
范疇
於台北



引言
哲學的用途

即便在形上學的海市蜃樓之中,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哲學的樂趣與吸引力,直到肉體存在的粗俗必要性,將他們從思想的高度拖下,來到經濟衝突與獲取的商業現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若干生命中的黃金歲月,當時哲學正就如柏拉圖所稱,是一項「寶貴的樂趣」;當時對於尚不至於太過難以捉摸的真理之熱愛,比之對於肉體方面以及世界無用的糟粕之渴望,似乎是一項無以倫比的光榮。早年對於智慧的這種追求,始終在我們心中殘留了些許的惆悵與感傷。「生命有其意義,」對布朗寧(Browning)所言,我們感同身受:「發現它的意義是我樂趣的源泉。」我們的生命中有太多無意義之事,躊躇不決與徒勞無功的事相互抵消,與我們周遭以及內在的混亂不斷搏鬥;但我們始終深信,我們的內心有著某種重要而有意義的事物──只要我們能夠破解自己靈魂的密碼;我們渴望去了解。「生命對我們的意義,是不斷地轉化我們的一切成為光與火焰,或是讓我們遇見光與火焰。」[1]我們就像《卡拉馬助夫兄弟們》The Brothers Karamazov中的米卡(Mitya)──「是其中一個不想要金銀財寶、只想得到問題解答的人。」我們想抓住瞬間即逝的事物之價值與觀點,藉此將自己拉出、脫離日常境況的混亂漩渦;我們想在一切為時已晚之前,預知什麼事是小事、什麼事是大事;我們想在當下就看出事物永遠不變的本質──「在永恆之光中」;我們想學會當面嘲笑無可避免之結果,甚至微笑面對死亡的威脅;我們想要有完整的自我,藉由譴責、協調我們的渴望以調整我們的能量,因為在倫理學與政治學中,協調一致的能量是具有決定權的結論,或許在邏輯與形上學中也是如此。「要成為哲學家,」梭羅如是說,「不是只要有精微的思想,甚至也不是要成立一個學派,而是要熱愛智慧,並根據其要求,過一種簡單、獨立、寬厚、信任的生活。」我們可以肯定,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智慧,所有其他的事物都會隨之而來。「你們要先尋求心靈的美好事物,」培根勸誡我們,「然後其他的一切,不是源源不絕而來,就是會讓我們感受不出它的損失。」[2]真理不會使我們富裕,但會使我們自由。

有些不怎麼溫和的讀者會在這裡制止我們,告訴我們說,哲學跟西洋棋一樣毫無用處,跟愚昧無知一樣含糊不清,跟心滿意足一樣停滯不前。「如此荒謬的事物,」西塞羅說,「只能在哲學家的書本中找到。」毫無疑問,某些哲學家擁有各式各樣的智慧,就是沒有常識;許多哲學能夠飛翔,是由於稀薄空氣的升降動力。在我們的這趟航行當中,我們下定決心只駛進光之港口,避開形上學的濁流以及神學爭議的「眾多冠冕堂皇之海」。然而,哲學果真停滯不前嗎?科學似乎總是有所進展,而哲學似乎總是步步潰敗。這只是因為,哲學承擔了艱鉅而危險的任務──對付尚無法以科學方法處理的問題,像是善與惡、美與醜、秩序與自由、生與死這類的問題。因此,一旦某個探索的領域產生了可以有確切公式存在的知識,就會被稱之為科學;每一門科學都始於哲學,終於藝術,產生於假設,匯流為成果。哲學是對未知事物(像是形上學)或不精確的已知事物(像是倫理或政治哲學)的一種假設性詮釋與演繹。在這場圍攻真理的戰事中,哲學是位於前線的戰壕,科學則是攻克的領土;科學身後是安全的大後方,在其中,知識與藝術建立了我們不完美但令人驚嘆的世界。哲學看來似乎在原地踏步、困惑而不知所措;但這只是因為它把勝利的果實都留給了它的女兒──科學,它自己則帶著莊嚴的不滿足,再度進入那不確定、尚未被探索的世界。

我們應該變得更專門、更技術嗎?科學是分析的描述,哲學則是綜合的解讀;科學希望把整體分解成部分,把生物分解成器官,把晦澀難解變成已知事物;它並未探索事物的價值與理想的可能性,也並未探索它們全體以及最終的意義,而是滿足於展示它們的現實性與運作現況,堅決窄化自己的目光於事物現下的性質與過程。在屠格涅夫(Turgenev)的詩中,科學家跟大自然一樣地不偏不倚:他對於天才的創造性煎熬與掙扎,就跟他對於跳蚤的腿有同樣的興趣。然而,哲學家並不滿足於描繪事實,而是希望查明事實與經驗的普遍關係,從而探索其意義與價值;他以經過解讀的綜合性來結合事物,試圖把這個偉大的宇宙之錶──被好奇的科學家拆開來分析檢查──拼湊在一起,並比之前運作得更好。科學告訴我們如何去治癒、如何去殺戮,因此降低了零星的死亡率,卻在戰爭中進行大批的屠殺;只有智慧──根據所有經驗加以調和的渴望──能夠告訴我們何時去治癒、何時去殺戮。觀察過程、建構方法是科學之事,而批評、協調目標則是哲學之務;因為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的方法與工具已然倍增至遠超過我們對理想與目標的詮釋與綜合之範圍,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喧嘩與騷動,意味著什麼?什麼也沒有。因為,一個事實除了它與渴望的關係之外,什麼也不是;除了它與目的及整體的關係之外,它是不完整的。科學沒有哲學,事實沒有洞察觀點與價值判斷,都無法拯救我們脫離浩劫與絕望。科學給我們知識,但只有哲學能給我們智慧。

具體來說,哲學意味著並包括了五個研討與論述的領域,亦即邏輯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與形上學。邏輯學是對於思想與研究的理想方法之探討,包括觀察與內省、演繹與歸納、假說與實驗、分析與綜合,這類都是邏輯學嘗試去理解並引導的人類活動之形式;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它是一項單調乏味的研究,然而思想史上的偉大事件,皆是人類在思想與研究方法上的改進所致。美學是對於理想形式或美的探究,是藝術的哲學。倫理學是理想行為的探究,如蘇格拉底所說,至高的知識即為善與惡的知識,也就是生命智慧的知識。政治學是理想社會體制的探討(它並非如一般人所以為,是抓取並保有公職的藝術與科學);君主政體、貴族政體、民主政體、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女權主義,都是政治哲學的劇中人物(dramatis personae。最後是形上學(它捲入那麼多的麻煩之中,就是因為它不像哲學的其他形式,嘗試根據理想去調整現實),一項對萬物的「最終現實」之探究,包括對「物質」(本體論)與「心智」﹝哲學心理學(philosophical psychology)﹞的真實及最終本質,以及「心智」與「物質」在感知與知識過程中的相互關係(認識論)。

這些都是哲學的各個部分,但是如此分割它,卻讓它失去了它的美與樂趣。我們不該在哲學那乾枯的抽象概念以及拘泥形式中尋求它,而應該在披覆著生命形式的天才之中找到它。我們不該只研究哲學,而應該研究哲學家;我們應該把時間花在思想的聖徒與烈士,讓他們光芒四射的精神也能照耀在我們身上,直到或許我們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李奧納多‧達文西所稱「最高貴的歡愉,理解的樂趣」。這些哲學家中,每一位都能給予我們若干課題──如果我們能正確地接近他。「你知道一位真正的學者有什麼祕密嗎?」愛默生問道,「每個人身上,都有某些我能從中學習的事物,在這一點上,我就成了他的學生。」是的,我們當然可以用這樣的態度來向歷史上偉大的大師心智學習,而無損我們的自尊心!我們還可以用愛默生其他的想法來讓自己深感榮幸,譬如,當天才對我們說話時,我們會感受到某種影子般的朦朧回憶,好似我們自己在遙遠的年輕時期,也曾隱約有過這種他所述說的、一模一樣的想法,只是我們沒有天才的那份藝術能力與勇氣,能將這樣的想法以形式與言辭表達出來。偉人的確能對我們說話,只要我們能用耳朵與靈魂去傾聽,只要在我們(至少)心中生了根,就能讓花朵從其中綻放出來。我們也有他們曾經擁有的經驗,但是我們並未榨乾那些經驗的祕密及其精微的意義;我們並沒有把現實在我們身邊嗡嗡作響的弦外之音放在心上。然而,天才聽到了它們,也聽到了行星的樂音;天才知道當畢達哥拉斯說哲學就是至高的音樂時,意味的是什麼。

讓我們傾聽這些偉人,準備好原諒他們過往的錯誤,熱切地向他們學習那些他們同樣熱切於教導我們的課題。「那麼,你可否通情達理,」年老的蘇格拉底對克里托說,「別去介意哲學導師的好壞,只去思考哲學本身,試著好好地、真正地檢視它。如果它是邪惡有害的,努力讓所有的人都能遠離它;如果它是我所深信的模樣,就跟隨它並服侍它,並且帶著滿心的雀躍與歡喜。」 


[1] 尼采,《喜悅的智慧》,序言。
[2]《學術的進展》,第8卷,第2頁。

書籍代號:0NEV0034

商品條碼EAN:9789863841692

ISBN:9789863841692

印刷:黑白

頁數:608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