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科學百科> 分裂的網路:虛擬世界的未來掌握在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手上?

分裂的網路:虛擬世界的未來掌握在國家、企業還是個人的手上?

Splinternet

作者:史考特.麥康森 Scott Malcomson

譯者:王寶翔

出版品牌:新樂園

出版日期:2016-10-13

產品編號:9789869346344

定價 $32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網路成了各國之間的戰場,原來是不可抗拒的宿命?
歷史悠久、免費且無政府的網路,又會剩下哪些東西被帶進未來?

 
這是一本簡練博學的網路史,對政治、社科、趨勢與網路戰感興趣的讀者,無須熟悉資訊技術,都能快速釐清網路與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深度糾纏的歷史。
 
一開始人們以為網路帶來了最扁平、最自由的「超」國度,以為它是烏托邦,但事實不然;企業搜集數位人口以及隱私資訊,開始劃出一塊塊虛擬疆界,然後,最初無意間形塑互聯網的國家與軍隊再次回歸,築起更高的牆、潛入更深的暗處。
 
網路不是真的無國界樂園,我們處處受阻,無法訪問某個網站、無法購買某些東西,保護主義真正保護了誰?誰又獲取了最大的利益?
 
國家、企業與個人,如何在日益分裂的網路世界競爭?誰又將最終勝出?

 
國際政治專家史考特‧麥康森追溯計算機科學和網際網路如何被政府需求塑造出來,特別是美國海外政策和美國軍方/情報部門的需要。從一次世界大戰海戰的虛擬現實開始,接著探究美國的軍方/業界/學界大合作──這使美國得到科技優勢擊敗希特勒和打贏冷戰。他藉此對讀者展示,龐大的數位網路是如何被一個戰事不斷的國家的需求塑造。
 
一九六○年代,舞台上的班底換人,加州反主流文化圈的科技先鋒帶來了國際主義和開放性;這個溫床在日後就成了Google、微軟、臉書和Apple。可是在過去十五年來,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越來越常受到挑戰,國家安全考量和電子商務邏輯的地方化便成為優先,將網際網路的動量挪往新方向,倒向加了防火牆的公私立網域,這些網域也在日益分裂的系統裡相互競爭──這即是「分裂的網路」。對於這個陷入危機的全球網路,本書也在結尾表達了對它的價值與未來前景的看法。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網路史。史考特非常聰明的將矽谷與軍事之間的關係擴延到軍事網路(DARPA)之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果要理解網路烏托邦與國家、企業彼此爭奪對虛擬生活主導權的故事,必須詳讀此書。」

- James Ledbetter, Inc. 雜誌編輯

史考特麥康森

史考特.麥康森(Scott Malcomson)是通訊與政治風險顧問,出版過四本書,同時也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紐約客》(New Yorker)與其他許多雜誌撰稿。曾任職美國國務院、聯合國人權組織與兩個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高階執行者,亦於2004至2011年間擔任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外文編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與美國筆會會員,曾在歐洲、中國與美國等地演講。

主要著作有:《Tuturani:太平洋群島的政治之旅》(1990年)、《帝國的邊緣:東南歐、土耳其和中亞游記》(1994年)、《一滴血:美國的種族災難》(2000年,被選為《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2000年重要的書」和「年度學術著作」)、《一個時代的終結:後「9/11」時代關於美國權力的個人回憶錄》(2010年)。曾經獲得美國普利茲獎與美國國家雜誌獎。

王寶翔

專職譯者。資管研究所畢業,曾在電腦公司打滾過。譯有《曼谷的發條女孩》、《垂暮戰爭》、《美麗新世界》、《銀河便車指南6:啊,還有一件事……》、《公開的祕密》、《星際大戰如何征服全世界》(合譯)等。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正在緩緩落回人間,它也牽動著國家、法律與文化。出於許多商業和政治因素,網路空間(cyberspace)正在分裂成眾多網路空間,有些還天衣無縫 地套在舊的國家政治版圖上,讓人看了直搖頭。網路甚至淪為 各國的戰場。這些事為何會發生?此外,歷史悠久、免費且無 政府的舊網路,又會剩下哪些東西能被帶進未來?
 
數位運算、網際網路(Internet)以及最終成形的全球資訊網,都是藉由源自一次大戰的一長串政府計畫中發明跟培育出來的──當中主要都是軍事專案。但打從一九六○年代晚期起,網際網路以及技客(geek)文化就跟政府脫節了,掀起一段發明、騷動及利潤的壯觀時期。全球資訊網一度成了實現自由夢想的世界。
 
網路空間身為偉大的一九六○年代計畫的最後產物之一,當時被人們視為外星產物,打從一開始就是在搞政治造反、卻又毫無政治目的;你在這兒可以不具任何身分,但所有身分依然受到尊重。約翰・佩瑞・巴洛(John Perry Barlow)出席一九九六年二月在瑞士達佛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時,匆匆趕出一篇網路獨立宣言(這時第一個易用的網路瀏覽器 Mosaic 才在不到一年前公開),這也成了無人能出其右的最佳網路描述:

工業世界的政府,你們這些由血肉與鋼鐵構成、令人厭倦的巨人們,我來自網路空間,心智的新家園。我代表未來發言,要求你們這些舊日事物別來打擾我們。我們不歡迎你們;你們在我們聚集之地毫無主權。
 
我們沒有民選政府,也不可能會有,因此我現在對你們發言的權力,不會超出自由本身向來的職權。我宣布,我們正在打造的全球社交空間會自然而然保持獨立,不會染指你們意圖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暴政。你們在道德上無權統治我們,也欠缺任何我們有真實原因懼怕的執法手段......你們對於財產、措辭、身分、思想運動與社會環境的法律概念,都不適用於我們。那些概念全以物質為基礎,但網路空間這兒沒有物質存在。
 
我們的身分並無軀體,所以我們不同於你們,無法被實體壓迫而獲得秩序......
 
在中國、德國、法國、俄國、新加坡、義大利和美國,你們正在試圖抵擋自由的病毒,在網路空間的開拓邊疆擺衛兵。這些也許能抵擋傳染一段短暫的時間,但它們在即將被數位化媒體席捲的世界裡不會有用。
 
巴洛超然的必勝心態──一種全球化的輿論樂觀主義,在達佛斯的經濟論壇被滋養和讚頌──補足了冷戰落幕後興起、更接近塵世的勝利心態。網路能用來抹除統治主權的概念非常吸引人,很快也被世界經濟論壇的固定班底,《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L・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用在他一九九九年的暢銷書《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Olive Tree):
 
冷戰體系的象徵是道牆,隔開了所有人。全球化體系的象徵則是一個全球資訊網,將所有人聯合起來...... 我們在冷戰時會仰賴白宮跟克林姆林宮的熱線──這象徵著我們全都分隔開來,但至少有人──這兩大強權──在掌握大局。我們在全球化時代則倚賴網際網路──這代表我們全部人能夠彼此銜接,卻沒有人真正當家。
 
其實不盡然:美國掌控網路的程度,依然遠超過其他任何強權,這點導致法國外交部長于貝爾・韋德里納(Hubert Védrine)在討論美國獨占的全球勝利時,頗為尖酸刻薄地發明了「無上強權」(Hyperpower)一詞──無上強權就像超級強權,只是更上一層。尤其,美國曾經負責管理網際網路,因為它就像二十世紀的許多其他東西──包括(絕大部分的)數位運算──都是由美國軍方研發的,好迎合美軍的需要。
 
所以,為何巴洛、佛里曼以及寫過這題材的幾乎每一位作家,都沒有專注在全球資訊網的歷史上,或是從中做出結論?一部分原因是,戰後嬰兒潮這一輩人很少借鏡父母的經驗。另一部分則是,一個未來感強烈到如此令人興奮的東西,思考它的過去只會拖累它,而冷戰後時期最令人激動之處,就是能創造出一個跟悲慘昔日幾乎無關的光輝未來。何況,冷戰的「軍事性」勝利單單只是一方的軍事支出打敗另一方而已,以及更重要地,一邊的軍事發明超越了另一邊;其餘勝利的絕大部分跟軍事無關,反而是在政治與經濟。所以,網際網路曾經是軍事研發計畫,這點何以會很重要?
 
但之所以忽視網際網路的舊軍事計畫歷史,最強烈的動機來自一個事實:它被兩個團體出色地賦予新用途,一個是自有遊戲規則的跨國工程師次文化,另一個則是一九六○年代晚期到七○年代的舊金山灣區文化。後者具備強烈的個人主義、甚至有自由意志主義,而且至多只願意對國家和主權的要求保持冷漠──這群人大體上是和平主義者,並受到自身的「世界大同」觀點驅策。這就是為什麼網路有可能是唯一一個成功掙脫舊日、並埋葬國家體系的一九六○年代計畫。
 
你們在我們聚集之地毫無主權......
我們的身分並無軀體......
 
難道昔日幽魂追上全球資訊網了嗎?從俄國的網路攻擊、美國和以色列研發來攻擊伊朗核能計畫的震網病毒(Stuxnet)、中國長久不斷的網路竊盜行為到工業規模的隱私入侵,全球資訊網似乎又返回了其源頭,捲入衝突與國家對立。龐大的網路公司一方面加速了網路的國家化──針對更特定的市場量身打造產品──同時又反抗它,認定它是企業跨國野心的阻礙。同時,焦慮的國家憂心他們的經濟和軍事過度依賴網路、自身的數位資訊也容易外洩,便投入資金和政治資本對抗加密學,打造出防火牆長城跟創造系統「後門」。
 
二十年後,巴洛回顧自己的網路空間獨立宣言時說:「我那時也看得出來,沒有哪個系統(比起網路)在與生俱來的性質上更適合延伸至監控用途。沒有。我當時就心知肚明;我不笨,我只是想假裝未來不是那樣。」這番話對未來並不公平。毫無疑問,全球資訊網目前正用於監控和武力投射,將來也會,正如它的先祖的設計用意。美國和有類似心態的地區將會主張對它有控制權,多數網路使用者的經驗也會隨著地區產生變化。但同一時間,全球資訊網會繼續擁有全球基礎設施,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主宰,不僅是其他國家不准,也是因為網路上的主要企業不願放棄在全球成長的慾望。全球資訊網既沒有完全統一,也沒有完全分裂。它是個架在政府平台上的全球私人市場,跟全球機場系統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跟網路空間帶來的早期狂喜相比,機場系統世俗許多,不過也更耐久。況且,要是網路戰爭的預言某天真的實現了,機場在戰後依然會重建;人們總會想搭機飛上天際。重建網路就是另一回事了。
 

書籍代號:1FDN0002

商品條碼EAN:9789869346344

ISBN:9789869346344

印刷:

頁數:22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