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不一樣又怎樣:你的正常才不是我的正常

不一樣又怎樣:你的正常才不是我的正常

Normal Sucks: How to Live, Learn, and Thrive Outside the Lines

作者:強納森・穆尼 (Jonathan Mooney)

譯者:吳緯疆

出版品牌:開朗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30

產品編號:9789869973403

定價 $35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什麼是「正常」?

自然界才沒有規格和直線,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美麗的存在。

而你的「不一樣」正是你獨特的標記。

「神經多樣性- Neurodiversity」的觀念,翻轉你我對病態與異常的認知與看法。

為每個因為「不一樣」而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的「你」所寫的勇氣之書。

 

聰明的笨小孩」? 一個閱讀障礙者的親身故事

    在《不一樣又怎樣》中,身為神經多樣性倡議者的強納生穆尼以風趣幽默的口吻誠心吐露,審視自己的一生。他熱情且積極地提醒大眾,我們應該停止企圖矯正他人,而是要找到有差異者的長處,幫助他們成功。

    穆尼當初即是神經多樣兒童,兒時被診斷有閱讀困難症和過動症,十二歲才學會閱讀。當年教育心理學家向他母親宣布這個訊息時,好像是做死亡宣判一樣。多年來,他試圖融入主流當個正常人,以為世界會幫助他不要覺得自己是個怪咖。但最終他辨識出社會體制對於正常的概念,才理解自己並不是問題,這才拯救了自己的生命,扭轉了自己的看法。

真摯幽默,笑中帶淚,感染力十足的經歷陳述

    穆尼以過去二十年自身成長、學習的故事,結合從家長、教育者、研究員和孩童身上學習到的課題,融會貫通成這本啟發人心的生存指南,書中以寫給自己孩子的信為架構,感人呈現如何協助孩子找到在這世界的生存方式。本書翻轉了一般所認為的「正常」,並給予所有人力量。書中結合故事、專家知識以及自身經歷,提出我們該如何生活和學習的全新思維,從中發展出個人獨特性,並找到各種身體和頭腦的優勢。

原來每個不一樣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在書中深入探究外在環境及教育體制如何將他們貼上「不正常」的標籤、羞辱他們,並告訴他們(即便可能是旁敲側擊的方法)他們是問題兒童。書中也提出正常這個概念的發展歷史——歷史上曾藉絕育手術和腦葉切除手術處理所謂的心理障礙,優生學如何興起,如何被濫用,最終又如何被希特勒運用於最終解決辦法上。但是他在此也主張,如果能重新導正世人對於多樣性、能力與殘疾的思維,便能展開全新的革命。

    翻轉觀念,改變思維,一本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正常」的佳作。

強納森穆尼 Jonathan Mooney

   美國布朗大學榮譽英文學士畢業,曾獲楚門獎助金Truman Fellowship研修創意寫作和身心障礙研究的研究所訓練。他同時也是專為學習與注意力差異者提供協助的輔導與倡議組織Eye-To-Eye的共同創辦者。

    穆尼特殊的學習經歷曾受《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今日美國》、HBONPRABC 新聞、《紐約》雜誌、《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特別報導。多年來,他在全美各地多次發表神經學與身體多樣性的相關演說,宣揚大眾及教育界應改變對學生差異的陳舊認知。穆尼著有售出八萬冊的《特教校車》The Short Bus及十萬冊的《逆線性學習》Learning Outside the Lines

    作者官網:https://www.jonathanmooney.com/

   本書完整介紹影片QR CODE連結全長十分鐘,非常推薦一看。

吳緯疆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自由譯者。譯有《洋風和魂》、《里約熱內盧》、《烽火巴黎眾生相》、《一口漢堡的代價》、《不安的山谷》、《成為黃種人》、《旅行的異義》、《自戀時代》、《馬基維利,請教我如何出人頭地》、《被壟斷的心智》、《美國世紀締造者》、《地球與人》等書。

第二章  正常並非一直都正常

    當十歲的我和我媽走出那個心理醫生的辦公室時,我知道無論正常是什麼,我都想變成那樣。渴望正常的不是只有我,對於我自己或是其他發現自己處在那條界線錯誤的一邊、想回頭的人,我都不加評斷。我也不評斷那些位在界線正確那一邊的人:那些認為自己正常,想維持現狀的人。因為如今的我知道,正常就像一種自成一格的嘉年華攤位遊戲,沒有贏家。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毫不思索就使用「正常」一詞來評斷他人的行為舉止;自己畫出界線,分出誰在線內,誰又在線外;強調我們的個人性,與「他人」保持距離。即使正常的定義模糊不清,我們還是嚮往――就因為它模糊不清。伊恩哈金總結了一下,表示「正常」這個字眼伴隨著許多意義,「它在你耳邊輕聲說,正常也是你該遵循的規範。」它是一股力量,就像地心引力,將我們固定住,把我們世界上的零散事物分成固定可知的類別,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逃脫自我。它無所不在的特性正是它力量的一環。它為這個世界貼上標籤、形塑這個世界,接著以事不關己的態度為自己辯解:嘿,本來就是這樣。

    不過,與我不同的那種東西是什麼?如果沒有一個「正常」來區隔,就沒有人能被診斷或歸類為腦機能障礙,或是其他任何的異常。我小時候真的相信一定有某些非常聰明的科學家發現了正常的腦,把它泡在實驗室裡的罐子裡。在此特別聲明:他們還沒發現,也沒有那樣的腦。

    你們需要知道,正常有一段歷史。你們也許會假定它是一段發現的歷史――有人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點發現了對人類來說什麼才算正常。正常和正常人經常以那樣的方式呈現――它們是這個世界上的事實。但其實不然,那是謊言。這個謊言使得正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施展著龐大的威力。儘管正常有一段歷史,那卻不是發現的歷史,而是發明的歷史。正常並非一直都正常。

    正常從何而來,又為何在我們的生活、制度和世界中擁有這般力量?它如何變得像空氣一樣――就在身邊,看不見,卻又不可或缺?伊恩哈金率先指出,如果在任何一本英文字典上查「正常」,第一項定義都是「常見的、規則的、普遍的、典型的」。它如何變成眾人嚮往的目標?「每個人都一樣」怎麼促成它所擁有的文化力量?

    這方面的知識有一整個領域的人在研究、撰寫相關著作。傅柯的《瘋癲與文明》讀來令人愛不釋手。岡居朗的《正常與病態》非常幽默,讓人捧腹大笑。克萊爾與史蒂芬斯的《正常性:批判系譜學》應該列進你們的暑假閱讀書單。戴維斯的《強制正常》會徹底改變你們的人生觀。這些書以及其他相關著作將正常踢下神壇,讓它跌落泥坑。因為正常是有條件的――它取決於歷史、權力,以及最重要的,人類努力追求正常的企圖。

    就像這些學者指出的,「normal正常」一詞在一八四年代中期出現在英文裡,接著一八四九年有了「normality正常性」,一八五七年出現「normalcy常態」。對一個以長期普世事實的姿態存在的字詞來說,它的歷史短暫得令人震驚。normal最初的用途與人、社會或人類行為毫無瓜葛。normnormal是數學家使用的拉丁文。normal源自拉丁文norma,指的是木匠用的丁字尺。normal從拉丁文演變而來,最初的意思是「垂直的」或「成直角的」。

    然而,即使作為幾何學中的一個獨特用字,normal其實比表面上還來得複雜。一方面,normal是在陳述世界上的一個事實――一條線可能是正交,也就是成直角,或不是。normal就是對那條線的客觀敘述。但是在幾何學中,成直角也是好的,可取的,是一項普遍的數學真實,古今許多數學家都將之形容為一種美與完美。在此,我們看到normal如今使人感到熟悉、讓它力量如此強大的兩個面向。正常既是一種事實,也是評斷正確與否的標準。哈金寫道:「一個人能用『正常』這個詞來說明事物的狀況,可是也能用來說它們應該如何。」

    其他還有一批字詞企圖與「正常」抗衡:自然、普遍、普通、典型、端正、完美以及理想。這份清單可以繼續列下去。但實情是這樣的――在適者生存的競爭中,「正常」之所以具有一項關鍵優勢,是因為它不只有一個意義。它的曖昧正是它的優點。

    想起來可怕,但卻是真的:我們今天之所以有「正常」,並不是因為某個深思熟慮的過程,或是一個有組織的陰謀,而是因為它比其他字詞來得有效。大家開始在許多不同的脈絡中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使用「正常」,因為它就在那裡,因為它有助他們達到目的,因為其他人也在用,因為它容易脫口而出,因為它賦予了他們權力。

    所以,是誰使用「正常」,原因何在,如何使用?「正常」最早開始用於數學領域之外,是在十九世紀中期,使用者是一群比較解剖學與生理學學術界的男性(性別代名詞註記:在這段關於正常的歷史中,每個人都是男性)。這兩個領域在十九世紀主導了與人體相關的專業範疇。這群人率先在數學領域之外使用「正常」一詞,他們最後用「normal state正常狀態」一詞來描述在體內順利運作的器官及其他系統。他們為何選用「正常狀態」?誰曉得?也許他們發現將事實性與具價值性的字合併起來很實用。也許挪用一個帶有數學嚴謹特性的詞具有專業上的優點。(當時的醫生不像現在的這麼優異。醫生用來治療普通感冒的解方是水蛭;頭痛則以放血來舒緩,這種療法害死了很多人,我想那也算是一種解方;至於自慰則以去勢來「治療」。)或者,也許他們就是喜歡它唸起來的聲音。相關歷史的記載並不明。不過,他們以大量的挪用合併加上少許嚴謹性,跟我小時候天馬行空的創造性拼字法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這些人來說,「正常狀態」是用來形容「完美」或「理想」的身體與器官,也用來將某些狀態稱為「自然」;當然,還有用來評斷一個器官為健康。我不怪他們使用「正常」來取代完美、理想、自然,以及其他所有他們能用的字詞。這不是一項了不起的大陰謀。字詞好多,時間好少。我認為他們只是懶,然後說,管他的,就用「正常」吧。一個字總比五個字好。

第一章 不正常

我希望你們知道如何在這世上成長茁壯,因為這世界會在某個時候告訴你,因為你的想法、外表、你所愛的人、你的學習方式、你的感受、你的行為,或是你的信念,所以你「不正常」。我們所有人都會面臨這一刻。你們還要知道,如果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和許多其他人的裁判者也傷害了你,那你們該如何振作,去爭取一個不受那些裁判者統治的世界。

・第二章 正常並非一直都正常

正常不是人發現的,而是被有缺點、古怪、自私自利、種族歧視、身心障礙歧視、恐同、性別歧視的人類創造出來的。正常是統計學上的虛構想像,如此而已。知道這一點才能踏出第一步,奪回你界定自己、瞭解自己與愛自己的權力,接受原本的你,而非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

・第三章 異常    

將某樣東西貼上異常性abnormality)的標籤絕對是負面的。但達爾文證明了所有演化都是受到變異的助長。在異常類別出現之前,帶有認知與身體差異的人往往是被視為美好、古怪、傑出、非凡、奇特、不同、怪異、陌生、以及令人好奇的。在中世紀,有認知與身體差異的人「自然屬於這世界及社會的一部分,大眾都接受社會是具有多重面向的。」那麼,現在是什麼改變了?

・第四章 強迫正常

將近二十年來,每星期都有人以口述、電子郵件、傳訊息,以及書面等方式讓我知道各種自我淘汰的故事:用奶油刀割腕超過一小時;把蜘蛛人圖案的床單綁成上吊繩;將BB槍抵在眼窩上,讓血流得少一點;寫好指示,教人如何餵金魚、遛狗、對保全說再見(因為保全先生是唯一會在早上跟他打招呼的人)。這些故事無情地不斷上演,因為那些關於哪些人正常或不正常、給了我們恐怖優生學運動的價值和信念,至今依然在我們周圍。

・第五章 表現正常

當你有所隱藏,你不但會活在恐懼當中,也活在羞恥中。你因為羞恥而隱藏,接著又覺得更羞恥,隱藏更多。羞恥是一種複雜的情緒,長久以來對正常的裁判者和自我審查來說都很有效。我的羞恥也發揮了生產力,導致我隱藏了真實的自己,同時創造出一個虛假的自己。

・第六章 正常人爛透了

我要你們知道,過去與現在,我都沒有一般所說的殘疾,而是在無法包容與接受我的差異的環境中體驗到了殘障。令我殘障的是我的差異在一個環境中受到對待的方式,那個環境選擇性地敵視某些身體與腦袋。能力、殘障與異常都不是世界上的事實,而是這個社會創造出來的社會建構。

・第七章 新正常

我們的社會環境、學校、職場以及社區的限制沒有變少,反而變得更多,結果被歸為腦部及身體障礙的人還比以往多。特殊教育是美國成長最快速的教育形態,像是害羞這種以往被視為差異的特徵,如今卻都成了病症。我猜,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確實有一個新正常,而那個新正常就是相較於歷史上其他時刻,現在有更多人被歸類為不正常。

第八章 正常人是你不太了解的那種人
       
神經多樣性的研究是對我們集體一致性妄想的一記當頭棒喝——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正常化的系統則使得這個夢成為夢魘。這些研究顯    示,許多腦部差異不僅與各種思考模式及創造力、解決問題、智慧與創新等促進人類進步的認知能力有關,也是直接帶來這些能力的原  
  因。神經多樣性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就跟生物多樣性對於全體生物的重要性一樣。

書籍代號:2PLV0001

商品條碼EAN:9789869973403

ISBN:9789869973403

印刷:單色

頁數:240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