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親子共享>家庭親子> 琴鍵上的曙光

琴鍵上的曙光

作者:賴欣怡

出版品牌: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14-03-05

產品編號:9789865837167

定價 $24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有的孩子可能不會講話,卻是個完美音準歌唱家!
有的孩子可能會亂打人,卻是節奏感很強的鼓手!
有的孩子可能停不下來,卻可以隨著音樂舞出自我!
這些都是音樂的力量,你,看見了嗎?
音樂會牽動生命的靈魂,當開口歌唱或是舞動的剎那,生命的力量就破繭而出。
 
作者賴欣怡赴澳洲研讀音樂及音樂治療研究所,並服務當地多所弱勢及特殊團體機構。五年前帶著豐富的治療經驗回國,繼續將音樂治療的神奇魔力傳播給這片寶島的人群。她除了有專業的音樂造詣外,還喜愛使用文字,敘寫記錄個案的故事,每篇都能感受到她的真誠與溫暖。她最大的希望是鼓勵家中有特殊兒童的家長,能勇敢面對,樂觀對待。在她的經歷裡,她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她相信,有音樂的地方就有希望,因為從琴鍵上,她,看見了曙光!

賴欣怡
澳洲合格認證音樂治療師,及神經學音樂治療師。
擅長族群為小兒及青少年還有高風險族。
目前居於台中,致力在推廣音樂治療。相信音樂的力量能感化每個人心。
去年與幾位音樂治療師組一個團隊,名為「Listen Play & Create 樂無休止創意團隊」,希望能給予更多族群音樂與藝術性質的服務。現任團隊總監。
 
她的臉書:琴鍵上的曙光 Music。Therapy。Life
樂無休止創意團隊網站:www.musictherapytw.com
 

【自序】
我:一個故事搜集者,用著音樂奏起文字
 
從澳洲到台灣僅幾個小時的飛行時數,但是所有的風情文化皆不同,做事情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
 
剛回國開始演講時,經常碰到以下的問題:「老師,我們這隻聽什麼音樂才會『變』乖?」、「老師,我們這隻聽什麼音樂會『變』聰明?」、「老師,有什麼樣的音樂聽下去可以讓老婆變聽話?」……
對於一個在國外十三年的人來說,我迅速的學習到原來「小朋友」是用「隻」在計算的,還有,在這裡大家都稱我「老師」,而不是我熟悉的Cindy。
那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當時,由於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專業人員,除了對於音樂治療這個領域很陌生外,也廣泛地認為「聽音樂」=「音樂治療」,對剛回國的我來說,我知道,這將會是條很有挑戰性的路。
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在聆聽音樂時,會覺得自己的情緒或是感覺,藉由歌曲得到了轉化或是紓解,好似有被療癒的體會,因此,自然會將音樂跟「治療」連結在一起,這是可以理解的。
「聆聽音樂」是感受性或是接納性音樂治療法,屬於被動式的接收,在音樂治療師的引導下可被歸納於課程裡面,像是「音樂引導想像法」、「聆聽與律動」、「聆聽與放鬆」、「音感作畫」……等方式,皆是音樂治療師們常使用的方法。
我自己的學生有些也被指定需要每天做固定式聆聽,也就是聆聽幾首曲目讓音樂跟他做溝通與流動。播放音樂時,所有視覺性的3C產品(像是手機、電腦、平板)都不可使用,一個小時裡,整個環境就只有音樂陪伴著孩子在看書、玩積木,或是輕鬆的和家人玩。
這樣的聆聽往往能達到某種穩定情緒的效用,同時改變腦部傳遞訊息功能。據許多研究指出,聆聽音樂時,大腦會接受這樣的結構,進而對身體發出正向的訊息(positive message),或是改變情緒感受。而音樂跟情感是很容易溝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有被療癒的感覺。
 
音樂治療是一種情緒建設
 
研究所畢業至今,在兩個不同文化的國家工作,幾年的經驗與探討讓我更明瞭音樂治療的功能效用。
「音樂治療」是個全方位的治療法,雖不像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或是認知發展有專一特定的效能,但音樂治療可以把前面這四項都包括,並兼顧到個案本身功能成長與心理情緒成長,這樣的治療不僅是最整體化的,功效也是最明顯的。
我們常說:「Meet where they are at!」意思也是:在治療時,我們必須把程度調緩到患者的階級。我們注重在治療前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身體、心靈及心理的狀況,並使用最符合他當下情況的治療活動來做最適合他的情緒建設,一旦心理建設健全,患者接受自身的症狀,明瞭自己的情形,那其他方面的發展即會慢慢增強。
看到這裡,相信有人會問:「那音樂治療是不是要照三餐聽歌曲?」
當然不是!治療是一個過程,有時會歷時很久,而聆聽音樂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在治療中,我們所使用的音樂皆是現場實地演奏的,它扮演的角色是我們和個案間的語言。如果你仔細聽,我們的旋律有大小聲,節奏有快慢,這跟我們講話有抑揚頓挫是相同的,然而樂音可以直達患者的心靈,不用透過複雜的語言溝通,也不用多彩繽紛的辭彙來解釋,它所顯現出的是最直接也最真實的情感心境,通常也是最感動的地區。
 
一個特殊的孩子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現今許多專業文獻紛紛探討音樂具有減壓、消除憂愁、紓解悶躁等功效,許多書也都特別強調「音樂」不可否認的療效。會想寫這本書,就是想幫助原本對音樂治療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朋友們,能對這種獨特療法有正確的了解,同時,也希望能倡導音樂治療,推廣互相協助的觀念。
人類是群居動物,唯有互相幫忙、互相維持才能打造更好的居住環境。即便是殘障朋友和特殊孩童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應享有同等的對待和照顧。
但較令人惋惜的是,台灣地區的治療活動在我眼中是不但獨立而且死板,各治療師分頭努力做好分內的復健治療工作,顯少與其他治療師、醫師、心理學家和社工人員交流、檢討、互動。這樣的治療體系不僅不健康,有時還會耽誤、延遲孩童的發展。
但在澳洲,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幾乎所有的「特殊孩童」都有機會接受非常健全的復健治療課程。為了照顧好個體的全方位發展領域,在主治醫師確診出孩童的病症及異常狀況後,即通知兒童福利機構進行治療計畫的籌備。所參與的治療團隊也非常龐大,這其中包括:主治醫師、老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心理分析家、社工輔導人員,並依照孩童的興趣、肢體狀況及智能程度,評斷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大致來說,一位兒童會參與兩個以上的治療方法,而領導治療計畫的專家們,即會保持定期的聯絡、追蹤甚至面談,來確認兒童得到最完善的治療。因為完整的治療計畫絕不是單一的治療方式或是醫療就可達成,唯有群體專業人員的合作及努力,才能使特殊孩童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非常感謝每位讀者讓我有機會,把非常熱衷的音樂治療介紹給群眾。為了要讓大家更容易進入,我會先對症狀做基礎的解釋,然後加入幾篇自己的音樂治療案例,讓讀者更清楚音樂治療如何使用與其有何效能,希望藉由這樣的結構,大家一定能對兒童音樂治療有更深的了解,也對這樣的特殊團體有更新的見解和尊重。當然,我期望有更多的精英能加入此治療行列。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特殊的孩子真的可以改變世界。
他們是行政家,不用說話就可以讓周遭的人改變司法;他們是寫作家,每字每語每個敘述皆是如此動人心弦;他們是藝術家,舉手投足皆引來旁人側目眼光。
即是外人看得不怎麼光彩,但他們都活得精彩。
生命中最感動人的樂章都在這些孩子身上,每位主要照顧者的掙扎、每個家庭裡的革命風暴、每個孩子的特殊症狀……
每篇跟我有交集的故事,我細細品嘗,仔細搜集著。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用音樂馴服磨娘精
 

  • 情緒激動的破壞王

 
一進教室,他開始翻跟斗,兩分鐘不到的時間,他已經讓教室裡所有的樂器無奈的癱倒在地上。就在喇叭和手機倒下的瞬間,他開始爬上爬下,飛快地在教室裡飛奔,像極了動物園裡最調皮的那隻小猴子,一秒鐘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老師,他就是這樣,講都講不聽。在家更恐怖,還會出手打妹妹。」媽媽在旁邊焦急又無助的喊著。
「他平常有在玩手機、電腦之類的3C產品嗎?」我問媽媽。
媽媽猛搖頭,說:「沒有!我昨天開始就不讓他玩了!」
就在我和媽媽一問一答的過程中,阿強已經迅速的轉移了目標,他正拿著鼓棒在小鼓上放肆地敲打。震耳的聲音,就連我都需要摀住耳朵,以免有「失聰」的危險。
「他就是這樣啦!」媽媽一邊跟我說,一邊又向阿強喊著:「你不要再敲了!吵死了!」媽媽試著伸手制止。但不到三秒鐘,阿強一個閃身,掀起我身邊的鈴鼓,猛力的敲著,刺耳的響聲讓我也不自主地皺起了眉頭。一個轉身,我將他「安置」在牆角,讓他坐在椅子上面對我。開始評估。
 
每首歌都像被按下了快轉鍵……
 
阿強是幼稚園大班的年紀,頂著一頭大捲髮,長得很像韓國的童星,某個角度來看,他真的是個可愛的孩子,但眼前的他,確實是個會讓很多人頭疼的小孩。他,剛被鑑定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屬於過動衝動型。
整個評估的過程大約三十分鐘,這三十分鐘裡,阿強幾乎沒有片刻是安靜的。當我伸手拿吉他準備要彈奏時,他便以強勁的力道,快速的在我的腿上及牆壁上敲打,歌唱開始,阿強立刻以介於第一個和弦與第三個和弦中,大約僅五秒時間,唱完火車快飛,緊接著,不管是「小蜜蜂」、「造飛機」,還是「哥哥爸爸」……等歌,阿強都是以這樣快速列車般的速度唱著,不時還會搭配無規律性的用力敲打牆壁的聲音。接下來的小鼓,阿強則是瞄準我的手指頭來打的。
他像個陀螺又像隻可愛的小猴子,叫著、跑著、打著所有物體,然後不停的在教室中飛馳。
之後,我故意放了「江南Style」,想使用重拍節奏來規律他。他聽過這首歌曲,所以,當音樂一出來,他便立刻做出騎馬的動作,但同樣的,他的動作比實際的節奏快了大約六倍。他像是電視上播放的快轉影片,火速的以自己的方式做了所有活動,外加跑、跳、叫。
事實上,他除了無法配合外,也把我當作樂器,在我身上用力敲打無數次。但以治療師的角度來說,我知道這是阿強在建立社交的方式,他或許認為打打別人就能變成朋友。
媽媽說阿強在幼兒園的人緣很不好,也無法坐下來配合課程。
媽媽又說,醫生已經建議吃藥,但是她覺得阿強年紀太小,想試試其他方式。
我聽了阿強媽媽的想法,便向她提出,「我們可以從行為規範著手,阿強學過打鼓,所以對於節奏不陌生,如果使用節奏的方式來規律阿強的行為應該是可行的。之後,我們再藉著歌唱與樂器敲打方式增加專注能力與學習能力。」
媽媽聽著直點頭。
「只要不要吃藥,什麼都好。」媽媽這麼對我說。
 
先做好行為規範
 
課程一開始的前三堂真的可以用「恐怖」兩個字來形容,如你遇過典型ADHD過動衝動型的孩子你就會曉得,他們會一直踩在你的底線上,一直踩、一直踩,還會找機會打你及頂嘴,或是做一些很讓人火冒三丈的事情,所以,我稱他們「艋舺幫」。簡單的說,就是完全失控。因此,行為規範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優先要做的事了。
首先,課程位置的安排很重要,我在教室的角落規範出一個位子,來框架阿強的活動範圍,即使他起來跑步也只有兩步可以跑。而我跟他的距離也須拉近。
接著,就是要減低他的「攻擊性」。這個部分並不容易,比如,阿強在打鼓時鐵定會「瞄準」我的手指頭打。我的方式便是,只要打到我的手就得重來,把同樣的節奏再打一次,有時一組簡單的節奏就得打上數十次。由此可知,我的手指頭有多痛。但我沒有畏懼。又比如,他在聽音樂做動作時,鐵定會找機會抓樂器摔向老師,這時,我也以同樣方式回應,總之,只要阿強一出現攻擊人的行為,那個動作就必須重複再做一次。過程中,我沒有生氣,也沒有請他道歉,只是請他重複做動作。
 
快動作的背後顯示出信心不足
 
一開始,阿強並沒有配合的意願,不是大叫就是開始跑步,有時我會想,或許Nike應該請他來拍童鞋廣告,因為他跑再久都臉不紅氣不喘。
上課的步調很慢,就為了磨他的常規、行為和態度。就這樣一直到了第六堂課,阿強才慢慢有了「攻擊老師就必須重複練習活動」的概念。第七堂課開始,他的衝動行為已經稍稍被控制了,除了偶爾會在牆壁上敲幾下外,對老師的攻擊已經完全沒有。這時,我開始加入聽知覺的訓練,也就是模仿相同的節奏。他很專心時,可以把一組複雜的結構完全模仿出來。到這個階段,阿強的挫折忍受度也變高很多,之前只要遇到新的活動或是無法配合的,就會憤怒跑叫,現在僅會敲地板或是請我再示範一次。
不過模仿跳舞的動作,是他最大的罩門,雖然他可以高速的展現江南大叔的騎馬動作,但是要他慢慢的跟著節奏跳卻非常困難。原因可能是對於自己相當沒有自信,再來是對於動作的展現沒有把握。這是很多有特殊狀況的孩童都有的問題,他們大都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在群體裡會有不同的展現,有些是害羞,有些則是過於激動。這些都是低自尊的呈現。
 
為了讓阿強能學習使用肢體來抒發與表達,我開始對他做音樂停與動的活動。剛開始,他像木頭人一般站著,但漸漸的,藉由歌曲的引導,他可以踏出腳步、左右搖擺,配合狀況不錯時,甚至可以伸手伸腳跟我做相同的舞蹈動作。幾週下來習慣後,臉上的表情也由原本的緊張不安到放鬆微笑。
第十二堂課後,阿強已可以獨立記憶三首歌曲的節拍結構,也可以使用口語選擇他所嚮往的活動。跟我的互動由前幾堂課的蠻力拉扯到現在的拉手跳舞,就連幼兒園老師也反應,阿強已經可以安靜的坐在課堂上,雖然還完全無法配合活動,但是「打同學」的友誼互動已經完全沒有了。
所以由音樂的節奏與活動來規範阿強的行為,已經慢慢建立了他對於自己的了解,且由於他年紀還小,外加有溝通的能力,治療三、四個月下來的成效就十分明顯,而這樣的穩定性也帶入到阿強的幼兒園。
 
音樂可以增進孩子的專注力
 
音樂治療的架構即是由「行為規範」──藉由因果關係的帶領讓阿強明瞭,自己的行為、自己的狀況並接受與處理這樣的情形,也就是「攻擊就必須重複活動」。再來,「聽知覺節奏訓練」──增加專注力,模仿相同的結構組織,阿強的注意力也增加很多。「歌唱與舞動」──提供情緒抒發的機會,由肢體活動搭配合適的歌曲,阿強學習到如何正確的使用肢體抒發感覺。
但就在我正策劃讓阿強加入團體治療及下個目標──「增加同儕互動」時,就接到媽媽的電話,草草的將阿強的課停掉了。這是我回台灣遇到很困擾的問題,一通電話或是簡訊,就把孩子的課給停了,這對孩子來說絕對是有害無益的。第一他們學習半途而廢,第二沒有好好收尾的課程,對於孩子在情緒層面的影響很大。若要停課,一定要給治療師兩週以上的時間做收尾。
再來,母親的教養態度大多採取放任寵愛方式,即使阿強在校及在治療室的表現再穩定,也很難延續到家裡的環境。還是要提醒有過動症的家長,「原則」很重要,他們需要較嚴謹的框架來規範,處處順著孩子的結果可能對於他們沒有很大的助益。
 
對於阿強,我僅能祝福。
 

書籍代號:1HAA0017

商品條碼EAN:9789865837167

ISBN:9789865837167

印刷:單色

頁數:22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