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親子共享>家庭親子>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

Democratic Education - Nordic experiences for the Taiwanese classroom

作者:吳媛媛

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03

產品編號:9789863596868

定價 $35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民主台灣的當務之急──培養公民思辨能力!

 

所有科目都是公民訓練的一環,

每一位老師都是公民老師

 

瑞典老師一起走進課堂,看瑞典的課綱前線教育者,

如何將思辨和批判等民主素養與各科知識緊密結合。

 

深入北歐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思辨如何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

探討議題擴及性別、勞工、種族、階層、科學數據、媒體識讀、假新聞、政治宣傳等。

深度解析瑞典各科課綱在塑造公民素養上的用心設計,並輔以台灣各領域賢達提供的以台灣背景為出發點的精采反思例題供延伸思考

本書可供思辨教育欠缺或起步較晚的台灣借鏡參考,作為填鴨教育之外的補充讀物!

 

教育=>平等=>民主=>給最多人帶來幸福,這是北歐學校教育相信的循環等式。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很多北歐老師是信了。無論這個等式是不是過於天真,我在瑞典看到老師們朝著明確的方向努力,在日復一日的教育工作中獲得自尊和成就感,看到學生從懵懵懂懂到能自由思考並對自己負責,學校教育如果能做到這樣,不也是很足夠了嗎?

──本書作者 吳媛媛

 

為什麼瑞典的升學考試補習也沒用?

為什麼瑞典高中三年的國文課,只有一年上文學?

為什麼要在數學課上談歷史,在歷史課上算數學?

為什麼英文老師和學生看18禁影集;社會老師和數學老師為性別議題槓上?

台灣歷史課本中關於史料批判、勞工史的章節在哪裡?

什麼是唯物和唯心史觀?

 

   作者吳媛媛和先生都在瑞典擔任教師,近十年來在工作上、生活中體驗了很多瑞典教育理念帶來的衝擊。而這本書想要著墨的,是瑞典學校將「民主」和「知識」兩種素養並列為國民教育首要任務的堅持。

本書以語文、歷史、數學這三個瑞典高中高職生都必修的科目為出發點,介紹瑞典老師在學生16~18歲這個轉大人的階段,如何透過不同科目引導他們接觸更深入的批判思考。此外也邀請台灣各界賢達提供最適合台灣現況的思辨練習題目供讀者延伸思考。

本書以瑞典高中為主,並從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生動描寫瑞典課堂,解析瑞典各科課綱在塑造公民素養上的用心設計,為台灣呈現更多可能性。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為現在的學校師生,也為和作者一樣走過填鴨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鮮活的補充讀物。

作者簡介

吳媛媛

台大中文系畢業,瑞典隆德大學東亞所碩士,瑞典達拉那大學中文講師。北歐社會文化帶來每一個省思和開悟,都是以台灣為出發點。著有《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端傳媒、SOSreader特約撰稿人。

前言

我和先生都在瑞典擔任教師,近十年來我在工作上、生活中體驗了很多瑞典教育理念帶給我的衝擊。而這本書想要著墨的,是瑞典學校將「民主」和「知識」兩種素養並列為國民教育首要任務的堅持。

瑞典孩子在高中職畢業那一剎那,就被視作一個大人,而在滿十八歲得到投票權的那一瞬間,他們也被視為獨立的「公民」,必須自主思考,選擇支持的政黨和理念。在十二年國民教育期間,學校要教育出能夠獨立工作或學習的「成人」,也要教育出能夠參與民主社會的「公民」,這兩個責任都意義重大。

在比較我在台灣受的國民教育和瑞典的國民教育以後,我察覺台灣在知識素養的訓練上,尤其是數理知識領先瑞典很多,但是在批判思考等公民素養的訓練上則起步稍晚,許多瑞典高中課綱涵蓋的思辨內容,我到了大學、甚至研究所才接觸到。我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現象,不管有沒有上大學,不管成為藍領還是白領,每個人都一定會成為「公民」,因此公民素養的訓練必須普及全民才有意義。

如果我們看看歐洲上個世紀的中學教育,會發現雖然啟蒙時代開始積累的思辨風氣在大學院校中盛行,但中學教育仍是長期以填鴨教學為主。經過二十世紀政局的動盪和戰亂,看到偏激的政治宣傳如此輕易地操縱人心,歐洲各國學校痛定思痛,意識到必須將思辨能力的培養提前到國民教育階段。

這一點瑞典中學也不例外,我婆婆正好是經歷了瑞典教育改革的那一代。五十多年前瑞典教改正進行得沸沸揚揚,她那時上的是一間小城裡校風保守的高中,她很會背書,一直成績優異。而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知道原來班上有些同學的高中已經採用改革後的新教科書。她還記得在大學第一堂課,那些同學就展現出和其他學生截然不同的質疑和批判能力,當時羨慕又焦急的心情讓她到現在都難以忘懷。

 

所有科目都是公民訓練的一環,每一位老師都是公民老師

現在台灣高中公民課的教學內容和從前的國編本比起來,真的進步非常多,市面上也有很多關於高中公民教育的優秀書籍。如果說瑞典公民教育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大概就在於他們刻意避免「公民科」(civic education)這個詞,因為他們相信「所有科目都是公民訓練的一環,每一位老師都是公民老師」。因此在這本書我將以語文、歷史和數學這三個瑞典高中高職生都必修的科目為出發點,介紹瑞典老師在學生十六~十八歲這個轉大人的階段,如何透過不同科目引導他們接觸更深入的批判思考。此外,我也邀請了台灣優秀教師和各界賢達提供最適合台灣現況的思辨練習題目。

最後我也想強調,和東亞教育相比,大多歐美國家的教育都有重視思辨、帶領學生探索知識的共通特色,每個國家也各有特長。這本書以瑞典高中為主,並不是因為我認為瑞典的高中教育特別出類拔萃,只是我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從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深度描寫瑞典的課堂,為台灣呈現更多的可能性。我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為現在的學校師生,也為和我一樣走過填鴨中學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鮮活的補充讀物。

 

什麼是民素養?

 

「知識教育」和「民主教育」是瑞典國民教育並重的兩大教學任務。但到底什麼是符合當代需求的民主素養呢?二○一八年我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北歐公民教育研討會,北歐五國的教師、學者、教育官僚齊聚一堂,在歷時兩天的會議中討論學校教育在「培養民主習慣」(Cultivate democratic habits)的功能,並探討民主習慣有哪些?要如何培養?

 

一、批判和思辨:自由思考的習慣

瑞典教育學者不斷提醒老師:「正確思考很重要,而自由思考更重要」(To think right is big, to think free is bigger.)。要改善現狀,必須察覺問題的根源。只有透過不斷質疑常規和常理,才能看到現行規則的不合理之處。

 

二、影響力的運用(Exercise rights to influence):論述、發聲和參政的習慣

瑞典學校致力於讓學生在教室內和教室外可以投過各種管道發聲,練習如何運用公民的影響力。在教室內學生可以影響校務和教學活動,學校也舉辦各種政治辯論活動和模擬大選,讓孩子模擬不同政黨的意識形態進行辯論。在教室外,孩子們實際參加各政黨的青年團,對從政有興趣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可以開始在黨內累積經歷。

 

三、制衡(Check and balance):負責和自律的習慣

想到民主,很多人會馬上聯想到「自由」,卻忘了「制衡」才是民主體制最珍貴的地方,也是獨裁者最害怕的地方。在一個講究制衡的法治社會,執政黨和在野黨互相檢視,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互相牽制。運用法制限制、賦予權利,避免讓權力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現在很多台灣人說:「民主社會太自由,太亂了。」卻不知道我們的自由是受到多少制衡和法規的重重保障才能獲得。而人治國家的人民常常以為「嚴刑峻法」就是法治,卻不知道缺乏制衡機制下,社會上充斥著權貴僭越法制的亂象。

在重視「制衡」的民主法治社會,公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和言論負責,針對這一點,瑞典學校致力於訓練孩子去檢視自己和別人的言論。

 

四、學習接受妥協:同理和尊重的習慣

民主體制雖然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大前提,但是也不能犧牲少數的基本權利和需求,每一個決策都是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拔河。在重視社會福利的瑞典,為了大我而必須容忍不便的例子處處皆是,時時考驗著國民的耐心。瑞典有個源自德語的常見貶抑詞,可以直接翻譯為「訴權者(rättshaverist)」,我覺得用台灣的說法也可以叫做「民主奧客」。形容那些把個人權利無限上綱,無視社會整體得失的人們。

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懂得要理直氣壯地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同時也要懂得協調和妥協。自由和制衡,民主天平兩端如何平衡,是一個不間斷的課題。

 

 

專文推薦

李濠仲作家,現為《上報》主筆

此時此刻,我們若關切台灣的民主、人權或平等,關乎這塊島嶼的內外質感,及至僅僅注目子女的教育和人格養成,甚或憂心著媒體識讀、民主素養,我們應當都能藉由此書尋找到參考座標。複製或移植他國經驗,或許不全然是旅外書寫者的最主要用意,正如同閱讀並非只刺激了眼球,它同時也有助活一個人的腦神經。以瑞典為師,以北歐為鏡,我一直相信,即便它經常無視衝擊你既有的思考,投入的時間,總是值得的。

 

名家推薦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我和媛媛認識於網路,至今未見過面,但每次讀她的來稿,總會恍然大悟,啊,原來瑞典的教育經驗是這麼好的借鏡!原來瑞典的高中已能將「民主」和「知識」做為首要的素養,教給1618歲的學生。複雜的世界裡要成為一位好公民,需要足的素養做出公共的判斷。媛媛以她在瑞典當老師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實踐透過教案和實例帶著學生討論社會議題的方法,真是非常美好的起點。

 

范雲婦女權益無任所大使、台大社會系副教授

公民的教育,只能在公民課程中嗎?瑞典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是如此!到底如何作呢?讓來自台灣,正在瑞典教書的吳媛媛告訴你。公民思辨能力的培養,是民主台灣的當務之急。關心民主與關心教育的你,都應該閱讀本書。

 

黃益中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思辨,是一生的課題閱讀,才會有力量。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本書是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者吳媛媛送給台灣社會的補課。

媛媛在獨評的專欄名稱是《新時代的好左派》,她偏左意識的洗禮和衝擊來自瑞典,然而每一個省思和開悟,都是以台灣為出發點。

對故鄉的深情,讓她義無反顧地成為台灣派駐瑞典教育圈的人類學家。媛媛敏銳地爬梳瑞典社會肌理,思索形塑教育制度的邏輯,透過書寫,她引領讀者認識「進步」的瑞典教育的人文底蘊。
  她帶領我們走進瑞典課堂,旁聽語文、歷史、數學課,她告訴我們瑞典如何打造課綱,教師又如何將思辨與批判力結合知識,與學生討論勞動、辯論種族歧視、分析媒體識讀,一步一步,培育當代需要的公民素養。

她持續思索著,幫助台灣變得更好的可能性。

 

賴以威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台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清楚新課綱強調的素養教育的底是什麼,以及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暨內容長

【推薦序】一堂應時的北歐公民課──李濠仲

前言

什麼是民主素養?

 

Part 1 語文科

1 語言是通往所有科目的基本工具──瑞典高中語文課綱

2 媒體識讀和報章投稿──非文學類閱讀寫作

3 文學中的民主素養──文學類閱讀寫作

4 從吸收知識到生產知識──學術寫作和畢業專題研究

5 閱讀習慣養成──補習也沒有用的國文考試

 

Part 2 歷史科

6 學校沒教的歷史──一段人、時間和勞動的簡史

7 勞工運動史和民主化的意義     

8 歷史第一章教什麼?──歷史的用途和史料批判

9 種族和階層偏見──吉普賽人為什麼不工作?

10 我們從納粹歷史學到什麼?──反歧視和民主教育的絕佳教材   

11 從「你怎麼想」到「為什麼你會這麼想」──政治宣傳和假新聞

 

Part 3 數學科

12 提高對數據的敏感度,增強對政治宣傳的抵抗力

13 沒有一件事是理所當然的──數字和進位制的故事

14 老師,為什麼我們在歷史課上要算數學?──從唯物和唯心史觀看到立體的歷史

15 社會老師和數學老師槓上了──從數據看性別

 

後記 「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民主意義

書籍代號:0EHR0059

商品條碼EAN:9789863596868

ISBN:9789863596868

印刷:全彩

頁數:22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