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主題閱讀 > 大顛覆時代> 阿姆斯特丹:存在於阿姆斯特丹紅燈區下的反文化

2016-12-13

阿姆斯特丹:存在於阿姆斯特丹紅燈區下的反文化

羅素・修托Russell Shorto

當然,那是一個自由年代:有言論自由,擺脫了威權統治。從許多方面來看,那都是一個為自由與過度自由而戰之後餘波蕩漾的年代──六○年代的餘波。珍妮絲‧賈普林(Janis Joplin)與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剛辭世不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援引資訊自由原則與社會對政府作為有知的權利,即將刊登「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即美國國防部長的越戰歷史。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紛紛展開反戰示威。

阿姆斯特丹在許多人眼中,是風車、鬱金香或紅燈區

但在我們心中,是自由、是反戰,也是反文化。

時間是一九七一年五月,太陽在奧德傑茲福博高爾運河(Oudezijds Voorburgwal)油亮的綠色水面上閃耀;它是阿姆斯特丹中世紀市中心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三十二歲的荷蘭公共電台記者琪琪‧阿姆斯貝格(Kiki Amsberg)穿著喇叭褲和紮染上衣,和丈夫一起沿著運河邊散步。他們在一棟建於十七世紀初期的宏偉磚造房屋前停了下來。樓上有一間公寓要出租。

當然,那是一個自由年代:有言論自由,擺脫了威權統治。從許多方面來看,那都是一個為自由與過度自由而戰之後餘波蕩漾的年代──六○年代的餘波。珍妮絲‧賈普林(Janis Joplin)與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剛辭世不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援引資訊自由原則與社會對政府作為有知的權利,即將刊登「五角大廈文件」(Pentagon Papers),即美國國防部長的越戰歷史。美國與世界各地的大學校園紛紛展開反戰示威。

一九七一年的阿姆斯特丹並存著兩座城市。它骨子裡依然停留在戰後年代:是那種保守、宗教信仰虔誠(天主教、新教與猶太教)、勞工階級、安分低調的地方。市中心大致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沒什麼兩樣,古老的運河屋用木板封了起來,無人使用。在此同時,戰後追求自由的熱潮已經以銳不可當之勢席捲阿姆斯特丹,琪琪‧阿姆斯貝格就趕上了那股潮流:迷你裙、自由標誌、反核集會。這座城市在這些事物中的角色,似乎因為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小野洋子(Yoko Ono)在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飯店(Hilton Hotel)進行「床上靜坐」而更形鞏固;它讓琪琪夫婦著迷不已,他們也進行了自己的床上靜坐。當時的哲學中心是激怒運動(Provo movement),利用非暴力的方式嘲弄權威。該運動的刊物對參與人士的描寫,賦予了阿姆斯特丹的反文化一種迷人的感覺。這本雜誌的創刊號聲稱,它的目標讀者是「無政府主義者、愛爾蘭共和軍極端派、披頭族、喜歡聚集在水壩廣場的族群、抗議人士、囚犯、阿貓阿狗、魔術師、和平主義者、江湖術士、哲學家、帶菌者、女王馬匹大師、素食者、工團主義者、騙子、縱火狂、聖誕老人、幼稚園教師,此外也別忘了祕密警察。」

圖片來源: https://unsplash.com/search/amsterdam?photo=nFVO3U-DH5M

延伸閱讀

關鍵字

荷蘭阿姆斯特丹約翰藍儂反文化反戰自由靜坐

關於作者

羅素・修托Russell Shorto

羅素‧修托 為《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約作家。二○○八至二○一三年間曾擔任阿姆斯特丹約翰‧亞當斯學院(John Adams Institude)院長。著有《笛卡爾的骨頭》(Descartes’s Bones)以及《世界中心的島嶼》(The Isl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