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 陰翳禮讚(二版):幽寂美學的終極書寫,谷崎潤一郎淬鍊日式底蘊隨筆代表作

陰翳禮讚(二版):幽寂美學的終極書寫,谷崎潤一郎淬鍊日式底蘊隨筆代表作

作者:谷崎潤一郎

譯者:劉子倩

出版品牌: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8-01-04

產品編號:9789869547123

定價 $35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美不在於物體本身,

而是在物體與物體形成的陰翳明暗

耽美派大師集美學大成,影響無數日本各界美學實踐者

谷崎潤一郎淬鍊日式底蘊隨筆代表作

 

陰翳,是時間的光澤──

透入白濛微光,仰賴陰翳濃淡而生的和室門窗,

黑漆飯鍋裡,如珍珠瑩潤生光的雪白米飯。

還有,唐紙的初雪表面,輕飄飄地將光線吸入……

 

「所謂的美,往往從實際生活中發展出來。」《陰翳禮讚》從日常隨處可見的生活物件出發、談及藝術,乃至於山野飲食與甜點,引領讀者進入日本獨特的審美思維。谷崎潤一郎創造出一種微觀的美學視野,從感官包容一切,細細品嘗平日難以得見的美麗景致。其觀察範圍之廣,無所不究。嘆賞古都幽暗的廁所帶給人的精神安定與風雅;推崇在室內用餐最宜用漆器,因為在幽暗微光中,漆器之美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緩緩誘人陷入冥想;品嘗羊羹帶透明晶瑩如玉的肌理,蘊含如夢似幻的微光;更將日式房間比喻為水墨畫,拉門就是墨色最淡的部分,壁龕是最濃的部分……

 

從微觀的視角出發,谷崎在平淡的生活純然引出美的溫潤與風雅,為日式美學特有的古蘊作了最佳的詮釋。

 

「至少在文學的領域,我想喚回我們早已失去的陰翳世界。」──谷崎潤一郎

 

本書收錄谷崎美學隨筆共6篇:〈陰翳禮讚〉、〈懶惰說〉、〈戀愛與色情〉、〈厭客〉、〈旅行種種〉、〈廁所種種〉。從各種層面驗證《陰翳》美學,並以詼諧幽默的手法呈現。如在〈戀愛與色情〉中,提到現代人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黑暗,他認為黑暗令人惶恐、寂寥,卻又令人懷念,但習慣光亮的現代人,已經無法體會「春宵恍如夢,不妨曲肱為枕」的美妙心境。另外,谷崎潤一郎似乎對廁所情有獨鍾,除了在〈陰翳禮讚〉中談到「寒風吹拂自風流」的雅興,又在〈廁所種種〉提及元代藝術家倪瓚,為了不看到自已的排泄物,特意蒐集大量飛蛾翅膀放入如廁處,使排泄物在掉落之時,隨即隱沒於羽翅,頓時無影無蹤,足見風雅。

 

然而,與其說《陰翳禮讚》是一本單純介紹日本美學的隨筆集,不如說,本書透過日本美學,引領讀者發現「個體的美學起點」,並提供讀者考察生活的線索。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認為,作為建築師必讀《陰翳禮讚》;知名攝影師杉本博司甚至直接以「陰翳禮讚」為名創作出一系列作品,更受書中描述羊羹盛於漆器段落的啟發,拍攝出代表作〈夜之海〉;另外,因無印良品廣為人知的設計師原研哉,亦受到本書影響,從單純對白色的偏愛,發展出「空即設計」的理念。各界美學實踐者,都因為本書提出的幽微況味與細緻官能,得到靈感上的啟發,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美學樣貌。本書甚至影響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傅柯,他在論文〈真理的歷史〉中言明:「《陰翳禮讚》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其中關於美與光的論點,直接影響我的美學思維。」

谷崎潤一郎

  1886年生於東京日本橋。東京帝國大學國文科肄業。1910年初試啼聲,發表短篇小說〈刺青〉、〈麒麟〉等,大受好評,從此登上文壇。作品多以女性崇拜、戀物癖、嗜虐等強烈慾念描寫作為基底,將感官美學推展至極致。日本文學界奉其為經典的耽美派大師。曾以《細雪》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及朝日文化賞,以《瘋癲老人日記》獲得每日藝術大賞,1949年獲頒日本文化勛章,1960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65年因腎病辭世。

  代表作有《春琴抄》、《痴人之愛》、《細雪》、《鍵》、《瘋癲老人日記》等。

劉子倩

  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小說、勵志、實用、藝術等多種書籍。

陰翳禮讚

9

如果將日式房間比喻為水墨畫,拉門就是墨色最淡的部分,壁龕是最濃的部分。我每次看到日式房間精心設計的壁龕,總不免感嘆日本人是多麼了解陰翳的祕密,在光影明暗的分別使用上是多麼巧妙。因為,其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機關。簡而言之只是用清潔的木材和清潔的壁面構成一個凹陷的空間,讓引入其中的光線在凹陷空間的每個角落產生朦朧的陰影。即便如此,我們會望著填滿上方橫木背面、花器周圍、高低雙層裝飾架下方的幽暗,明知那只是平凡無奇的陰影,還是感到唯有那塊空氣好似凝然沉澱,被單獨抽離,永世不變的閒寂占領了那塊黑暗。想來西方人所謂的「東方的神祕」,大概就是指這種昏暗擁有的詭異靜謐。至於我們,少年時代凝視照不到太陽的茶室與書齋的壁龕深處,總會萌生莫名的恐懼與寒冷。而且那神祕的關鍵究竟何在?如果揭開謎底,那其實是陰翳的魔法,一旦把每個角落形成的陰影趕走,壁龕頓時會恢復平凡的空白。我們祖先的天才,就在於任意遮蔽虛無空間,自行創造陰翳的世界,形成任何壁畫或裝飾皆無法媲美的幽玄韻味。看似簡單的技巧,其實相當不易。比方說壁龕側窗的挖空方式、上方橫木的深度、框架的高度,不難想見每一樣都付出了肉眼看不見的苦心,尤其是書齋拉門那白濛濛的微光,令人不禁駐足在前忘卻時光的流逝。本來書齋正如其名,是在那個地方看書才設有那種窗子,曾幾何時卻演變成壁龕的採光來源,不過在大多數場合,那與其稱為採光口,毋寧是用拉門的白紙過濾側面射來的室外光線,藉此減弱光線。照亮那拉門背面的逆光光線,是多麼清冷,多麼帶有清寂的色調!當

院子的陽光鑽過簷下,經過走廊,終於抵達壁龕時,已經無力再照亮物體,彷彿失去了血色,徒然突顯拉門的白紙那種慘白的顏色。我經常佇立在那拉門前,凝視雖然明亮卻毫無刺眼之感的紙面,若是大型寺院建築的室內,由於和院子的距離遙遠,光線變得更稀薄,春夏秋冬,不分晴雨,從早到晚,那種朦朧微光幾乎毫無變化。還有,紙門框架每一格形成的陰影,好似累積了塵埃,永遠沁入紙面堅定不移,令人好生訝異。這種時候,我總是眨巴著眼,對那如夢似幻的光線感到狐疑。彷彿有東西模模糊糊遮蔽眼前,令視力都變差了。那是因為白紙的反光,不足以趕走壁龕濃密的暗影,反而被暗影反彈回來,顯現明暗難分的昏昧世界。諸位進入這種房間時,難道不曾感覺室內瀰漫的光線似乎與普通光線不同,有種特別難能可貴的厚重感嗎?或者,對於「悠久」會萌生一種恐懼,只怕自己在那室內待久了會再也分不清今夕是何年,不知不覺歲月飛逝,再走出來時已成白髮老人?

 

15

上次在某雜誌或報紙看到報導說英國的老太太們抱怨,枉費自己年輕時敬老尊賢關懷老人,現在的女孩卻壓根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說到老人就好像是什麼髒東西似地避之唯恐不及,因此老太太們感嘆世風日下,當代年輕人的風氣已大不相同。我看完之後不由恍然,原來任何國家的老人都會說同樣的話,不過隨著年紀漸長,人們好像總是事事認定今不如昔。於是,一百年前的老人羨慕二百年前的時代,二百年前的老人羨慕三百年前的時代,無論哪個時代都不可能滿足於現況,不過最近文化急速發展,我國又有特殊國情,因此明治維新以來的變遷或許等同以前的三、五百年。這麼說的我,果然也成了一派老人口吻的老頭子,想想還真可笑,但是現代的文化設備的確只顧著討好年輕人,似乎漸漸形成對老人缺乏善意的時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連街頭的十字路口都得按照號誌過馬路,老人已經無法安心上街了。能夠開車到處跑的人還好,像我這樣,偶爾去大阪,光是要過個馬路從這頭去那頭就弄得渾身神經緊張。換成指揮人或走或停的交通燈號後,如果放在路中央還看得清楚,偏偏讓紅燈或綠燈在意想不到的路旁上方閃爍,實在很難注意到,如果十字路口寬闊,還會把側面的信號當成正面的信號。我曾深深感到,京都自從有了交通警察站崗後就完了,今日若想體會純日本風情的街頭情趣,只能去西宮、堺、和歌山、福山那種程度的小都市。食物也是,在大都會要找到合乎老人胃口的東西很辛苦。之前也有報社記者來,叫我談談特別的美食,我就講了吉野的山野村民吃的柿葉壽司是怎麼做的。順便在此也公開做法。以一升米一合酒的比例煮飯。酒等到飯鍋噴氣時再放。飯煮熟了就晾到完全冷卻為止,接著手上沾鹽把飯用力捏成團。這時手上不能有絲毫水氣。光沾鹽巴捏是祕訣。另外將鮭魚切薄片,放在飯糰上,再將柿葉的表面向下包裹。柿葉和鮭魚都必須事先用乾抹布充分抹去水氣。包好之後,用壽司桶或飯鍋皆可,讓內部保持乾燥,將壽司排滿其中不留空隙,蓋上蓋子後再壓上醃泡菜用的那種大石頭。如果今晚醃漬,隔天早上就可以吃,當日之內食用最美味,可以保存兩到三天。吃的時候將蓼葉沾醋稍微灑上一點。這是朋友去吉野玩時因為覺得太美味特地學來做法,轉而傳授於我,只要有柿子樹和鹽漬鮭魚,在哪都能做。唯有二點須記住:絕對不可有水氣,飯必須完全冷卻。因此我試著在家自己做,果然風味絕佳。鮭魚的油脂和鹽味恰到好處地滲入米飯,鮭魚反而變得像生魚片一樣柔嫩,滋味妙不可言。與東京的握壽司風味大不相同,但於我而言這種壽司更合口味,因此今年夏天獨沽一味。不過想到還有這種鹹鮭魚的食用方法,不禁對缺乏物資的山裡人的發明深深嘆服,四處打聽了一下這種鄉土料理後,我發現在現代,鄉下人的味覺顯然比都市人更靈敏,就某種角度而言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奢侈生活。因此老人紛紛離開都市隱居鄉村,但如今鄉村的街道也裝設鈴蘭型的現代化路燈,一年比一年更像京都,是故不能就此安心。也有人說,文明更進一步後,交通工具移往空中和地下,會讓街頭的路面恢復昔日的安靜,但屆時肯定又會有新的設備欺負老人。結果等於是叫老人安分滾回去,因此除了在自己家中吃著家常小菜晚酌一杯,一邊聽聽收音機之外已無處可以容身。本以為只有我這種糟老頭會如此抱怨,結果好像不盡然,近來大阪《朝日新聞》的「天聲人語」專欄嘲笑政府官員為了在箕面公園闢車道竟濫墾森林,把山林弄得面目全非,我看了那篇文章之後好歹有了

一點自信心。連深山中的樹蔭都要剝奪,簡直太過分了。長此以往,無論是奈良或京都大阪的郊外,只要是名勝景點都會變得大眾化,相對也會漸漸變得光禿禿吧。但,簡而言之這也是一種牢騷,我當然也知道如今時勢進步應該心存感激,更何況事到如今不管怎麼說,日本既已跟隨西洋文化的腳步邁出,除了丟下老人勇往直前之外別無他法。但是只要我們的膚色不變,就必須覺悟到,我們將會永遠背負著只有我們吃虧的劣勢。不過我寫這種東西的用意,是因為我覺得在某些方面,比方說文學藝術等等或許還留有扭轉那種劣勢的可行之道。

 

至少在文學的領域,我想喚回我們早已失去的陰翳世界。將文學這個殿堂的屋簷加長,牆壁塗暗,太亮眼的東西塞回黑暗中,拆除無用的室內裝飾。且我並不要求家家戶戶如此,好歹有一戶房子是這樣即可。至於究竟會是什麼效果,不妨關燈一試。

陰翳禮讚

懶惰說

戀愛與色情

厭客

旅行種種

廁所種種

書籍代號:0KDU4026

商品條碼EAN:9789869547123

ISBN:9789869547123

印刷:

頁數:216

裝訂: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