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The Russian Revolution, 1917

作者:雷克斯.韋德(Rex A. Wade)

譯者:謝家柔

出版品牌:廣場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07

產品編號:9789869864572

定價 $58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推翻沙皇專制,革命的平等理想,

為何一年內掉出自由窄廊,落入共產極權?

劍橋大學出版社長銷二十年史學名著.首次中譯版

重新理解共產世界與美蘇冷戰的起源──1917俄國革命

知名蘇聯史學者,俄國革命史權威,雷克斯韋德教授學術代表作

俄國史專家,輔仁大學榮退教授,周雪舫審定+專業導讀

 

一年內從專制到民主再到專制,
1917年的俄羅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1917:共產政權誕生、改變世界的關鍵一年

1917年2月,飢寒交迫的俄國人民走上街頭,二月革命爆發。沙皇退位,延續三百多年的君主專制政權就此終結。人們開始期待新政府能夠帶來更光明的未來。然而,就在同年10月,列寧與激進左派便掀起了十月革命,成功控制首都並推翻自由派與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建立全世界第一個共產政權。

短短一年之內,俄國從一個專制君主統治的帝國,快速走過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最後直奔最激進的共產主義「烏托邦」。這兩場革命不只帶來俄羅斯歷史的鉅變,也讓美國與蘇聯,自由民主與共產極權的對壘成為二十世紀的主旋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至今不歇。

為何俄羅斯一度看似要踏入自由的窄廊,轉眼間又落入專制極權的陷阱?

充滿動盪、激情與希望的一年,又如何為共產奪權鋪平了道路?

 

不只是列寧:重現革命年代的黨派鬥爭與路線競合

《共產元年1917》作者韋德教授為知名蘇聯史學者,也是俄國革命史權威。本書破除俄國革命的常見迷思,提醒讀者看見一九一七年政局背後的複雜歷史:這既不是布爾什維克(後來的共產黨)對無知大眾的單純操弄,也不僅是一起在列寧縝密計畫下的奪權行動。俄國革命的歷史,既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際局勢相牽連,同時深受國內不同政黨派系政治主張的影響。本書特別著重在二月革命之後,新出現的政治集團與政治主張,尤其左派與右派內部的政治重組,以及溫和中間路線與激進鬥爭路線的之間的勢力消長。為何政治人物最終無能回應人民的訴求?中間路線的失敗如何引發人民的不滿,成為布爾什維克掌權的鎖鑰?這些都是值得讀史者深思的課題。

 

時代洪流下的社會百態:看見革命群眾的複雜與多元

另一方面,革命的歷史也遠遠超出活躍於首都的一小群政治領袖或工運分子。韋德教授指出,除了列寧與布爾什維克黨之外,許多立場各異的政治團體都曾活躍於俄國革命之中;除了政治領袖之外,工人、農民、女性也都追求各自的目標,而未必完全服從「黨中央」的指揮;除了首都與俄羅斯人之外,俄羅斯帝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也各自懷有革命的理想,而不見得與首都同步。這些過去革命史鮮少訴說的群眾,也是左右政治局勢的關鍵。唯有看見各方路線在俄國革命中扮演的角色,看見他們的投入與參與,期望與挫折,我們才能理解1917年俄國革命的全貌。

 

本書以「一九一七年」為經,「黨派、階級、民族」為緯,為讀者勾勒出最完整的俄國革命史圖像:

在革命前夜,俄羅斯帝國面臨怎麼樣的政治、經濟與階級困境?

為何在推翻帝制之後,自由派與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無以為繼?

階級對立與黨派路線的分歧,如何主導了革命的走向?

為了革命走上街頭的工人、士兵、農民,他們對革命懷有怎麼樣的願景?

俄羅斯帝國崩解後,少數民族又如何抓住爭取自由的機會?

        ◆激進的革命願景又如何變質,成為共產極權體制的開端?

      雷克斯.韋德(Rex A. Wade)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研究專長為俄國史與蘇聯史。曾任教於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威斯康辛州立大學(Wisconsin State University, La Crosse)並於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波特蘭州立大學(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擔任訪問學人。

韋德教授發表過與俄國革命相關的文章與專書多部,包括《布爾什維克革命與俄國內戰》(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and Russian Civil War, 2001)、《俄國革命中的赤衛隊與工人軍》(Red Guards and Workers' Militias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1984)、《一九一七俄國尋求和平》(The Russian Search for Peace, 1917, 1969)等書。本書(The Russian Revolution, 1917)為作者最廣為人知的學術著作,獲得多所大學院校指定為俄國革命史教材,2017年已經修訂至第三版。

謝家柔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分校(IUPUI)傳播碩士,曾擔任外文記者兼企劃,採訪路徑橫跨歐、美、亞、非二十多個城市,目前專職中英翻譯,作品內容以人文領域為主,類型包括書籍、紀錄片、短片、新聞稿等。

 

俄國革命無疑是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俄國革命既在塑造二十世紀的世界史具有核心地位,且革命的遺緒,直至今日仍具有影響力。蘇聯的解體,讓人能更好地從歷史角度思考俄國革命,因為書寫這場革命時,不再牽涉對現存政府或體制的針砭批判(此為蘇聯時代的常態)。然而,與此同時,俄國如今再度面臨民主與政治形式的掙扎、階級與社會經濟問題、非俄羅斯人的自治與獨立、俄國的強權地位與其他自一九九一年以來摧殘該地區的各種問題,在在也肯定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的重要性,因為當時也是這些問題首次訴諸於鬥爭。其後果,無論當時或現在,都對世界、俄國及其鄰國相當重要。

儘管俄國革命很重要,也有大量相關著作,卻缺乏可信的通史,尤其是相對簡短的通史。本書除了企圖補上這個缺口,也意在書中反映近年學術研究的積累。本書結合我對革命的長期針研究,以及許多近年專門研究的成果。不論在撰寫原版,或是修訂新版時,我也在反思我們對革命主要特色的敘述與詮釋。我希望,結果是這本書既能接近、吸引一般讀者的興趣,同時也引介一些能夠刺激我的俄國研究同僚的新觀點。

在俄國革命一百週年前夕,似乎也是合適的時機,來回顧本書舊版以及之後發表的大量學術成果。除此之外,來自同僚的鼓勵,也造就撰寫第三版的決定。由於原版頗受好評,所以看來最好是保留基本架構與內容,並在行文中適時加入新的資料與理解。重要的是,延伸閱讀也添加了晚近出版的研究。同時,曾閱讀舊版,以及曾在課堂上使用或推薦本書的教授們,也會發現本書的基本特色在新版並未改變。

本書整體敘述旨在就俄國革命提供清楚說明,並採用了幾種新的研究取徑與詮釋。其一,此書重新爬梳了此次革命的政治史,並強調隨革命而來的政治重組以及新政治集團的重要性。於革命期間,這些新政治集團在許多方面比傳統的政黨標籤更重要。這讓我們得以適度地關注革命防衛派(Revolutionary Defensist),即「溫和社會主義」集團在革命初期幾個月的領導作用。同樣地,我們也可適度承認十月革命期間,除了布爾什維克派以外的激進左翼集團的重要性。本書也著重「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All Power to the Soviets)這句口號,以及「蘇維埃政權」這個概念,在推進十月革命上的重要性。研究也強調十月革命的錯綜複雜,並探討十月革命多大程度上是大眾真的為了「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而鬥爭,只是後來卻成為「布爾什維克革命」。這種視角得以消除長久以來籠罩在此重大劇變上的迷思與誤解。這場革命並非是憤世忌俗的布爾什維克黨對於無知大眾的單純操弄,也不是列寧(Lenin)在全知指揮下,縝密計畫且執行的奪權行動,這些都是常見對十月革命的傳統迷思。本書新版增加了二月與十月革命前夕的政治發展之討論,並擴充立憲會議(Constituent Assembly)之作用、跨黨派政治的合作,與列寧的相關內容。

本書也給予俄國革命時的社會經濟史與文化史相當的篇幅,著重於群眾運動與社會經濟問題對於塑造此次革命進程與結果的重要性。不同群眾的願景,以及他們為了促進自身利益而成立的許多組織,正是本故事的核心。歷史學者一直爭論此次革命的社會史與政治史孰輕孰重,本書則指出這兩者息息相關。未考量民眾的願景與行動,以及他們如何與政治黨派和領袖交互作用的話,便無法完整理解此革命。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此版本擴充了語言、符號,和節日之作用的論述,這些方面很明顯的是革命的一個關鍵部分,且可以讓讀者更清楚體會該動盪時期的日常百態。

本書也納入在革命的敘述中,經常被遺漏的人與地方,探討俄國革命對女性、舊上層階級,與宗教的衝擊。本書延伸至首都彼得格勒(Petrograd)之外,且在並未忽略事件之核心的情況下,視各省的革命為俄國革命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別是書中包含少數民族以及他們和革命對彼此的重要性。本書也關注農民、前線士兵、女性,與俄羅斯外省、組織與各地發生的事件,這些層面在關於此革命的歷史論述中往往只粗略帶過或隻字不提。我認為,綜合以上成果,會是更豐富、更完整的歷史。

導讀  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一個長期歷史發展的高峰  周雪舫

第一章 山雨欲來

第二章 二月革命

第三章 政治重組與新政治制度

第四章 俄國社會的願景

第五章 農民與革命的目的

第六章 民族:認同與機會

第七章 躁動不安的夏季

第八章 「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

第九章 布爾什維克掌權

第十章 立憲會議和權力的目的

第十一章 結語

年表

延伸閱讀

註釋

書籍代號:0XTW0002

商品條碼EAN:9789869864572

ISBN:9789869864572

印刷:黑白

頁數:46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