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歐美文學> 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獨家復刻1831年初版作者手稿&1888年經典插畫|法文直譯全譯本】

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獨家復刻1831年初版作者手稿&1888年經典插畫|法文直譯全譯本】

Notre-Dame de Paris

作者: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譯者:李玉民

出版品牌: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1-10-27

產品編號:9789863845713

定價 $70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最壯麗的愛情史詩,「愛」的終極詮釋

雨果對於人類「命運」的永恆探尋

浪漫主義文學必讀之作

經典法文全譯本

獨家復刻1831年初版作者手稿、1888年美國版全書插畫

獨家收錄《巴黎聖母院》文學特輯

 

※英國《泰晤士報》十大必讀文學經典、美國《紐約時報》世界十大名著

※改編音樂劇連續七年登「開賣最賣座」金氏世界紀錄

 

「(雨果)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喚醒人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者瑪克西姆・高爾基(Maxim Gorky

一位超越國境的天才。──法國著名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沉浸在雨果之中,就好像是沉浸在大海之中。」──法蘭西學院院士埃米爾・昂里奧(Émile Henriot

 

一八三年法國七月革命的隆隆砲火中,雨果僅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就創造出《巴黎聖母院》。透過富裕與貧窮、美與醜、善與惡的對立,雨果宛如藉由這部愛情悲劇反映出當時巴黎社會統治者與人民衝突的樣貌。

 

這是一部顯示巨大思想力量和藝術力量的作品,因其離奇浪漫、真實尖銳,被改編成歌劇和電影,與小說同時廣為流傳。作品中出現一幕幕驚心動魄、變幻莫測的奇妙場面,演繹刻在聖母院牆壁上的神祕希臘詞「命運」。

 

人見人愛又純真美麗的女孩愛絲美拉達、殘疾醜陋而心地善良的加西莫多、人面獸心又陰險毒辣的宗教鷹犬弗羅洛、失去愛女而隱修的香花歌樂女、手揮長柄大鐮橫掃禁衛軍的乞丐王克洛班……他們的身世與經歷都十分奇異,卻又像史詩中的人物,就連大教堂也有了靈魂,有了生命……

 

經典推薦

阮若缺|政大歐洲語文學系教授兼外語學院院長

        ★ 歐洲大丈夫Bonjour Jerry|旅遊作家

 

 

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一八〇二-一八八五)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以及人道主義作家代表人物作品非常豐富,文體跨越詩歌、小說、劇本以及散文與各式文藝評論與政論文章,他的作品也反映十九世紀時法國社會以及政治的進展與演變

 

  雨果相當早慧,九歲就開始寫詩,二十歲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頌詩集》。西元一八二七年,雨果二十五歲時發表了劇本《克倫威爾》以及其序言,其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開端,為開啟一個新世代的重要作品,三十歲時發表的劇本《愛那尼》在法國首次公演,確立了浪漫主義在當時法國文壇的主導地位。

 

  之後隨著法國接連發生「七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巴黎公社起義」等等內亂,雨果也成為了熱心的共和主義者,用他的行動與創作直接且積極的表達出他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流亡期間寫了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個章節都用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搭配,並加以諷刺,還將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惡行互相對比。

 

  西元一八八五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並將他安葬在法國專門安葬文化名人的「先賢祠」。

 

  他的創作期長達六十年以上,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較著名的有:《克倫威爾》、《巴黎聖母院》﹙又名:鐘樓怪人﹚、《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李玉民

 

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方語文學系,曾經留學法國里昂大學兩年,目前擔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從事文學翻譯近三十年,譯著超過六十本,總字數超過兩千萬字,譯作包含雨果、巴爾札克、大仲馬、莫泊桑等知名作家之作品,並曾獲得「思源翻譯獎」以及「傅雷翻譯出版獎」等獎項。

作者序

幾年前,我去聖母院參觀,更確切地說,是追蹤覓跡,在兩座鐘樓之一的暗角牆壁上,發現這樣一個手刻的詞:

ΑΝΑΓΚΗ[1]

這幾個大寫的希臘文字母,由於歲月侵蝕而發黑,深深嵌入石壁中。其形貌和筆勢,不知如何借鑒了哥德字體的特徵,彷彿特為昭示這是中世紀人寫下的。其中所包藏的難逃定數的命意,尤令我凜然心驚。

我思索再三,力圖窺見究竟何等痛苦的靈魂,誓要在這座古老教堂的額頭上,刻下這罪惡的、或者凶兆的烙印,才肯離開人世。

後來,這面牆壁又幾經抹灰刷漿或者打磨(哪種原因已難知曉),字跡消失了。須知將近兩百年來,中世紀的宏偉教堂,無不遭受這種待遇。無論內部還是外部,四面八方都來破壞。神父要粉刷,建築師要打磨,民眾則蜂擁而至,乾脆拆毀,夷為平地。

刻在聖母院晦暗鐘樓上的神祕文字,及其慘然概括的未知命運,就這樣湮沒無聞,如今僅餘本書作者我不絕如縷的追懷了。在石壁寫下這個詞的人,幾百年前就消逝了,歷經幾代人,這個詞也從大教堂的牆壁上消逝了,就連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從地球上消逝。

本書就是基於這個詞而創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譯者序

雨果出入人世兩百餘年,被譽為偉大的詩人、偉大的戲劇家、偉大的小說家、偉大的散文家、偉大的批評家等等,然而,哪一種頭銜,都不足以涵蓋雨果的整體。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種來,我倒認為思考者(思想家)或許堪當此任。

雨果不是一位創建學說的思想家,而是人類命運的思考者。

雨果的詩文,一字一句,一段一章,無不浸透了思考。而千種萬種的思考,最深沉、最宏大、最波瀾壯闊的,要算他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了。

思考人類的命運,主要體現在他創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的過程,換言之,這三部長篇小說,正是他思考人類命運的紀錄。

雨果由《巴黎聖母院》(一八三一)開宗明義,繼由《悲慘世界》(一八四五-一八六一)淋漓演繹,終以《海上勞工》(一八六六)重彩結幕,歷時三十餘年,才算完成「人類命運三部曲」。

完成這三部曲,這三大部傑作,雨果就無愧於人類命運思考者的稱號了。

三部曲分別從宗教、社會、自然三個角度,來演繹沉重地壓在人類頭上的三重命運,即有史以來人類所承受的教理(迷信)的命數、法律(偏見)的命數、自然(事物)的命數。

宗教、社會、自然,這三種主要的異己力量,是人類既需要又與之抗爭的物件,因而也就成為「人生的神祕苦難」的根源。

雨果作為人類命運的思考者,探根溯源,從深層意義上表現了人類在自身的發展史中,與宗教、法律、自然所產生的矛盾這種永恆性主題。因此,構成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系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也就成為世界文庫的不朽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兩部傑作,差不多是在同一個時期開始構思的。但是,《悲慘世界》從醞釀到出版,延宕三十餘年。而《巴黎聖母院》的創作雖小有波折,時逢七月革命,小說的研究材料和筆記全部散失,但雨果只用了五個月時間,一氣呵成,顯示出了他的天才與勤奮。

雨果以其浪漫主義詩人的才情和文學創新者的胸懷,偏愛宏偉和壯麗,而巴黎聖母院又恰恰是一座巍峨壯美的建築,兩者自然一拍即合。雨果打算寫一部氣勢宏偉的歷史小說,一開始醞釀,就決定以這座大教堂為中心,講述一段奇異的故事。

在雨果的筆下,巴黎聖母院絕不是一個完備的、定型並能歸類的建築。它不再是羅曼式的,但也不是哥德式教堂,因而成為集萬形於一身的神奇之體,成為令人景仰的科學和藝術的豐碑。一八三一年,《巴黎聖母院》一經出版,它又成為文學的豐碑了。於是,這座大教堂和這部小說就聯結在一起,兩座豐碑並肩而立,再也分不開了。

有了這部小說,巴黎聖母院在城島上亭亭玉立,儀態萬方,不僅多了幾分風采,還增添了一顆靈魂。

筆者在歐洲參觀過數十座大教堂,都各具風采,有的甚至顯得還要宏偉高大,還要華麗美觀,但總是作為建築藝術來欣賞。惟獨見到巴黎聖母院時,哪怕只是在它的廣場走過,哪怕只是遠遠望見它的雄姿麗影,筆者也不免怦然心動,有種異樣的感覺,腦海裡重又浮現聖母院樓頂平臺的夜景:

吉卜賽女孩愛絲美拉達一身白衣裙,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鐘人加西莫多則遠遠地欣賞這美妙的一對。另外還有一副目光在追隨著女孩,那是從密修室小窗射出來的,淫蕩而凶狠,那是密修室裡幽靈似的主教代理弗羅洛正在窺視。教堂前的廣場上跑過一匹高頭大馬,騎衛隊長浮比斯不理睬吉卜賽女孩的呼喚,向站在陽臺上的一位貴族小姐致敬……

廣場上一片火光,丐幫男女老少為救愛絲美拉達,開始攻打聖母院。可是,加西莫多不知是友,誤以為敵,獨自挺身出來保衛吉卜賽女孩,從教堂上投下樑木石塊,還熔化了鉛水傾瀉下來。在熊熊的火光中,廊柱的石雕惡獸魔怪似乎全活了,紛紛助戰……

以這大教堂為中心舞臺,出現一幕幕驚心動魄、變幻莫測的場面,演繹著聖母院牆壁上刻的神祕希臘詞「命運」,並將所有這些人物鎖到命運的鐵鍊上。聖母院也好像有了靈魂,有了生命,以天神巨人的身軀,投入人世間這場大混戰。

中世紀的宗教黑暗統治,正是鎖住人的命運的鐵鍊,而人對教會勢力、對狹隘思想相抗爭,便釀成大大小小的悲劇。這些悲劇組成的十五世紀巴黎的社會畫面,透過雨果的天才想像和創作,從湮沒的久遠年代,更加鮮明而生動地顯現出來。

雨果早在二十一歲時就講過:「在華特・司各特的風景如畫的散文體小說之後,仍有可能創作出另一類型的小說。這種小說既是戲劇,又是史詩;既風景如畫,又詩意盎然;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既逼真,又壯麗;它把華特・司各特和荷馬融為一體。」這種看似誇大其辭的預言,幾年後便由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實現了。

正如作者所預言的那樣,《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傑作。

這部小說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塑造的一個個人物,都是那麼獨特,具有十五世紀巴黎風俗的鮮明色彩,都可以用「奇異」兩個字來概括。推選醜大王的狂歡節,奇跡宮丐幫的夜生活,落魄詩人格蘭古瓦的摔罐成親,聾子法官開庭製造冤案,敲鐘人飛身救美女,行刑場上母女重逢又死別,加西莫多的復仇與殉情,這些場面,雖不如丐幫攻打聖母院那樣壯觀,但是同樣奇異,有的也同樣驚心動魄,甚至催人淚下。

書中人物雖然生活在十五世紀,一個個卻栩栩如生:人見人愛的純真美麗的女孩愛絲美拉達、殘疾醜陋而心地善良的加西莫多、人面獸心又陰險毒辣的宗教鷹犬弗羅洛、失去愛女而隱修的香花歌樂女、手揮長柄大鐮橫掃禁衛軍的乞丐王克洛班……他們的身世和經歷都十分奇異,卻又像史詩中的人物,比真人實事更鮮明,具有令人信服的一種魔力。

不過,書中最奇異的還是無與倫比的巴黎聖母院。她既衰老又年輕,既突兀又神祕;她是加西莫多的搖籃和母親,又是弗羅洛策劃陰謀的巢穴;她是愛絲美拉達的避難所,又是丐幫攻打的妖魔;她是萬眾敬畏的聖堂,又是蹂躪萬眾命運的宮殿。她的靈魂是善還是惡,總與芸芸眾生息息相關……

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小說也改變了這座大教堂的命運。巴黎聖母院的名氣遠遠超過所有教堂,大半功勞應當歸於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許多遊客都是讀過小說,或者通過不同途徑知道這個故事,才慕名去參觀巴黎聖母院的,這是物以文傳的絕好例證。

雨果由一八〇二年出生至一八八五年去世,在人世八十三年,經歷了帝國到共和。在為雨果舉行國葬的時候,加西莫多似乎又飛身登上鐘樓,趴到大鐘瑪麗的身上拼命搖擺。巴黎聖母院的鐘聲格外哀婉,與自動送葬的兩百萬民眾的「雨果萬歲」的呼聲合成奇妙的哀樂。一聲聲的鐘鳴,所表達的何止是沉痛,還隱含有遺憾。巴黎聖母院望著雨果的柩車駛向塞納河左岸,安葬到先賢祠,她心中何嘗不在想:「雨果啊雨果,葬在先賢祠,固然是一種殊榮,但是,你在我這裡長眠,才真正死得其所!」

《巴黎聖母院》於一九九一年譯出,納入《雨果文集》中,又選入《雨果精選集》中,後又出了四、五種單行本,早該修訂一下了。這次趁再版之機所做的修訂,仍失之倉促。世界文學名著的中譯本,十餘年校訂一次不為過,最好請高手操作,自我很難超越。好的中譯本,應是譯者的文學創作,能引起讀者的興趣。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八日於北京花園村

 

內容試閱

、大堂

 

話說,距今三百四十八年零六個月十九天前,那日巴黎萬鐘齊鳴,響徹老城、大學城和新城三重城垣[2],驚醒了全體市民。

其實,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天,並不是史冊記載的紀念日。一清早全城鐘聲轟鳴,市民驚動,也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既不是皮喀第人或勃艮第人[3]進犯,也不是抬著聖骨盒的宗教列隊儀式;既不是拉阿斯城[4]學生造反,也不是「我們尊稱威震天下聖主國王陛下」擺駕入城;甚至不是在司法宮廣場吊死男女扒手的熱鬧場景;更不是十五世紀常見的羽飾盛裝的某國使臣蒞臨到任。就在兩天前,還有這樣一隊人馬,即弗蘭德使團奉命前來,為締結法國王太子和弗蘭德瑪格麗特公主的婚約[5]。為此,波旁紅衣主教不勝其煩,但是他為了討好國王,不得不滿臉堆笑,迎接弗蘭德市政官那群土裡土氣的外國佬,還在波旁公爵府款待他們,為他們演出一場「特別精彩的寓意劇、滑稽劇和鬧劇」。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場滂沱大雨,將府門掛的精美華麗的帷幔淋得一塌糊塗。

一月六日那天,是約翰・德・特洛伊所說的「全巴黎歡騰」的雙重節慶,即遠古以來就有的主顯節和狂人節[6]

這一天,照例要在河灘廣場[7]燃起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那裡植五月樹,在司法宮演出聖跡劇。就在前一天,府尹大人已派衙役通告全城。他們身穿神氣的紫紅毛紡襯甲衣,胸首繡著白色大十字,到大街小巷的路口吹號並高聲宣告。

一清早,住家和店鋪都關門閉戶,男男女女從四面八方湧向三處指定的場所。去看篝火,賞五月樹還是觀賞聖跡劇,要隨各人的興趣而定。而在這裡應當讚揚巴黎看熱鬧的人,他們有古人的見識,絕大多數都去看篝火,因為這正合時令;也有些人去觀賞聖跡劇,因為是在司法宮大廳演出,那裡能遮風避雨。大家彷彿串通一氣,誰也不去布拉克小教堂墓地,讓那棵花還不繁茂的可憐五月樹,孤零零地在一月的天空下瑟瑟戰慄。

市民大多湧進通往司法宮的街道,他們知道兩天前到達的弗蘭德使團要前來看戲,並觀看在同一大廳舉行的推舉醜大王的場面。

司法宮大廳雖然號稱世界之最(須知索瓦爾[8]那時尚未丈量過蒙塔日城堡的大廳),這一天要擠進去談何容易。通向司法宮廣場的五、六條街道猶如河口,不斷湧出一股股人流。從住戶的窗口望過去,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人流的洶湧波濤越來越擴大,衝擊著樓房的牆角,而那些牆角又像岬角,圍著不規則狀的廣場。司法宮高大的哥德式[9]門面正中一道大臺階,上下人流交匯在一起,又在接下去的臺階分成兩股,從兩側斜坡傾瀉到人海浪濤中。這道大臺階就是一條水道,不斷向廣場注入,猶如瀑布瀉入湖泊中。成千上萬人呼喊、嬉笑、走動,簡直甚囂塵上,人聲鼎沸。這種喧囂,這種鼓噪,有時還變本加厲,有增無減。湧向大臺階的人流受阻,折回頭來,亂成一團,形成了漩渦。原來是府尹衙門的一名弓箭手在推人,或者一名警官策馬衝撞,以便維持秩序。這種傳統實在值得稱道,是由府尹衙門傳給總督府,又由總督府傳給騎警隊,再傳給我們今天的巴黎保安隊。

面孔和善的市民,成千上萬,密密麻麻,站在門口、窗邊,或爬上天窗、屋頂,安靜又老實地注視著司法宮及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且時至今日,巴黎還有許多人,喜歡圍觀看熱鬧的人所形成的場面,只要猜想人牆裡面發生了什麼事,就已經覺得很有意思了。

我們今天一八三年的人,假如在想像中能有機會混雜在十五世紀的這群巴黎人中間,與他們一起前呼後擁、摩肩接踵、跌跌撞撞地擠進原本十分寬敞,而在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這天卻顯得特別窄小的司法宮大廳,所見的景象不乏趣味,也不乏吸引力,周圍本來全是古舊的東西,我們看起來反有全新的感覺。

如果讀者願意,我們就試圖想像:我們一起跨進這座大廳,躋身於這群短衣短襖打扮的嘈雜的平民中間,會產生什麼印象。

先是耳朵一片嗡鳴,眼花繚亂。我們頭頂是雙合圓拱尖頂,雕花鑲木,繪成天藍色、襯著金黃色的百合花圖案,腳下是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地面。幾步之遙有一根巨大圓柱,接著一根又一根,總共七根,沿中軸線一字排列,支撐雙圓拱頂的交匯點。前面四根柱子周圍擺了幾個小攤,賣些閃閃發亮的玻璃和金屬飾片製品。裡面的三根柱子周圍設有幾張橡木長椅,天長日久已經磨損,被告人的褲子和律師的袍子磨得油光閃亮。沿著大廳四面高高的牆壁,在門及閘之間,窗戶和窗戶之間,邊柱和邊柱之間,不見盡頭地排列著自法拉蒙德[10]以下法國歷代君主的雕像。無所事事的國王垂著雙臂,低垂著眼睛;勇武好戰的國王則昂首挺胸,雙手直指天空。此外,一扇扇尖拱長窗上的彩繪玻璃五光十色,寬寬的出入口所設置的門扉,都精工細雕、富麗堂皇。總之,拱頂、圓柱、牆壁、長窗、鑲板、寬門、雕像,所有這一切,從上到下,繪成天藍和金黃兩色,一望過去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不過,在我們看見的時候,大廳的色彩已略顯黯淡,到了西元一五四九年,儘管杜・勃勒爾還沿襲傳統讚美過它,但事實上它幾乎完全消失,只剩下厚厚的灰塵和密密的蛛網了。

在一月份的一天,這座長方形寬敞的大廳裡,射進蒼白的天光,湧進打扮得花枝招展並吵嚷的人群,只見他們沿著牆邊閒逛,繞著七根圓柱迴旋,現在我們想像出這些,那麼對整幅圖景就有了個大致的印象,下面只需略微詳細地描述有趣的部分。

假如拉瓦亞克沒有刺殺亨利四世[11],那麼,司法宮檔案室也就不會存放兇手的案卷,他的同謀也就不會考慮自身利害,非把此案卷宗銷毀不可,而縱火犯也就不會別無良策,只好一把火將檔案室燒掉,要燒掉檔案室,又只好一把火將司法宮燒掉。由此可見,沒有弑君一案,也就不會有一六一八年那場大火了。從而,古老的司法宮及其大廳,也就會依然屹立,我也就可以對讀者說:「請親眼去看看吧!」我們雙方都省事。我省得像上面那樣描繪一番,讀者也省得閱讀這一段。——這情況證明了這條新的真理:重大事件必有難以估量的後果。

首先,拉瓦亞克很可能沒有同謀;其次,即便有同謀,他們也很可能與一六一八年那場大火毫無關係。其實,還有兩種解釋都說得通:其一,三月七日後半夜,一顆寬一尺,長約一臂的燃燒大隕星,自天而降,落到了司法宮。其二,有堤歐菲這四行詩為證:

 

一場遊戲多悲慘,

只緣案桌嘴太貪,

司法女神鎮巴黎,

眼看宮殿火沖天。

 

一六一八年司法宮大火的起因,有政治的、自然的和詩意的三種解釋,不管我們的看法如何,不幸的那場大火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座法蘭西最早的王宮,如今已經所剩無幾,這自然要歸功於那場大火,更要歸功於後來歷次的修復工程。這座王宮堪稱羅浮宮的長兄,在美男子腓力王[12]在位時期,年歲就相當大了,有人甚至依照埃加杜斯所描述的、由羅貝爾王[13]興建的宏偉樓閣去尋找遺跡,但幾乎蕩然無存了。聖路易[14]「完婚」的那間樞密處室如今安在?他「身穿駝毛布上衣、棉毛混紡的馬甲和紫檀色長外套,與若安微[15]一起「席地躺在毛毯上」,審理案件的花園又在何處?西吉斯蒙德皇帝[16]的寢宮在哪裡?查理四世、無采邑的約翰王[17]的寢宮又在哪裡?查理六世[18]頒發大赦諭的那座樓梯何處尋覓?馬塞爾[19]當著王太子[20]的面,殺害羅貝爾・德・克萊蒙和德・香檳元帥時,所踏的那塊石板地位於何處?還有那條狹廊——撕毀偽教皇訓諭的地方,而傳諭使者身穿法袍,頭戴法冠,一身可笑的打扮,從那裡出發遊遍巴黎全城以示謝罪——如今在何處?那座大廳及其鍍金的裝飾、天藍色的彩繪、尖拱長窗、一尊尊雕像、一根根圓柱、佈滿雕刻圖案的高大拱頂,如今又在何處?那金碧輝煌的寢宮呢?那守門的石獅,如同所羅門座前所有獅子,低垂腦袋,夾著尾巴,一副暴力服從公理的恭順模樣的石獅在哪裡?那一扇扇精美的房門、絢麗的彩繪玻璃窗在哪裡?那令比科奈特也甘拜下風的鏤花鐵包角、杜・昂西製作的精細木器,究竟在哪裡呢?……歲月和人事,如何摧殘那些巧奪天工的傑作?用什麼取代了那一切呢?用什麼取代了整個高盧的歷史、整個哥德式藝術呢?無非是設計聖熱爾維教堂大門道的那個笨拙的建築師,德・勃羅斯先生,建造低矮笨重的穹隆,用以冒充藝術。至於歷史,就只有關於粗柱子的喋喋不休的回憶錄,而派特律之流的搖唇鼓舌之聲,至今還迴盪不已。

不過,這些都無足掛齒。——還是扯回話題,談談古老司法宮那名副其實的大堂。

那座長方形大堂無比寬敞,兩端各有用處。一端安放著名的大理石案,極長極寬極厚,無與倫比,正如古代土地賦稅簿中說的那樣,「世上找不出同樣那麼大塊」——這種說法肯定能讓卡岡都亞[21]食欲倍增。另一端闢為小教堂,路易十一命人雕塑他的跪像,放在聖母像前面,他還命人把查理大帝和聖路易的雕像移進來,全然不顧外面一長排歷代國王雕像中間,留下了兩個空空的壁龕。顯而易見,他認為這兩位聖君,作為法蘭西國王上天言事最有分量。小教堂剛建六年還是嶄新的,建築精美,雕刻奇妙,鏤刻也細膩精微,這種整體的美妙建築藝術品格,標示哥德時代在我國進入末期的特徵,並延續到十六世紀中葉,煥發出文藝復興時期那種仙國幻境般的奇思異想。門楣上方那扇花瓣格子的透亮小圓窗,那麼精巧秀麗,宛如飾以花邊的星星,尤其堪稱精品。

對著正門的大堂中央,靠牆處有一個鋪設金線織錦的看臺,其專用入口,就是那間金碧輝煌的接待室窗口,特為接待應邀觀看聖跡劇的弗蘭德特使和其他大人物。

聖跡劇照例要在那張大理石案上演出。為此,一清早就把石案佈置妥當,大案面已被司法宮書記們的鞋跟劃得滿是痕跡,上面搭了一個相當高的木架籠子,頂板充做舞臺,整個大堂的人都看得見,木籠四周圍著帷幕,裡面充當演員的更衣室。外面赤裸裸豎起一架梯子,連接更衣室和舞臺,供演員上下場。不管多麼出乎意料的人物、多麼曲折的故事,也不管多麼突變的情節,無不是安排從這架梯子上場的。戲劇藝術和舞臺設計的童年,是多麼天真而可敬啊!

司法宮典吏手下的四名警官守住大理石案的四角,每逢節慶或行刑的日子,他們總要派往現場,監視民眾的娛樂活動。

要等到中午,司法宮的大鐘敲十二響,戲才能開場。演一場戲,這時間當然太晚了,不過,總得遷就外國使團的時間啊。

觀眾熙熙攘攘,一清早就趕來,只好等待。這些趕熱鬧的老實人,許多人天剛亮就來到司法宮大臺階前,凍得瑟瑟發抖。還有幾個人聲稱,他們在大門前守了通宵,好搶著第一批衝進去。人越聚越多,彷彿水超過界線而外溢,開始漫上牆壁,淹了圓柱,一直漲到柱頂、牆簷和窗臺上,漲到這座建築物的所有突出部位和所有凸起的浮雕上。這麼多人關在大堂裡,一個挨一個,你推我擠,有的還被踩傷,簡直透不過氣,一片喧噪抱怨之聲,而外國使團遲遲未到,大家等累、等煩了,覺得苦不堪言,何況這一天可以隨意胡鬧耍賴,因此,誰的臂肘碰了一下,誰的鞋被踩了一腳,正好找藉口爭吵打架。抱怨和咒駡響成一片,罵弗蘭德人、罵府尹、罵波旁紅衣主教、罵司法宮典吏、罵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公主、罵執法的警官、有罵天氣冷的、有罵天氣熱的、有罵天氣壞的、還罵巴黎主教、罵醜大王、罵大圓柱、罵雕像、還罵那關閉的大門、罵那敞開的窗戶,全部罵遍。而混雜在人群中的一夥夥學生和僕役,聽著特別開心,他們還不斷挖苦嘲弄,可以說是火上澆油,更加激發大家的火氣和急躁情緒。

這些愛惡作劇的人,有一夥鬧得更凶,他們打爛一扇玻璃窗,大膽地坐在上面,居高臨下,忽而看看裡面,忽而看看外面,既嘲弄大堂裡的群眾,也嘲笑廣場上的群眾。他們與大堂另一端的夥伴遙相呼應,相互調笑,模仿別人的動作,大笑不止。顯而易見,這些年輕學生不像其他觀眾,他們絲毫不感到煩悶和疲倦,從眼前的景物中導演出一場戲來,自得其樂,耐心地等待另一場戲的開演。他們其中一人喊道:

「別跑,一定是你,不愧叫磨坊約翰・弗羅洛,看你那兩條手臂和兩條腿,就跟迎風旋轉的風車一樣。你來了多久啦?」

那個綽號叫磨坊的小頑皮鬼,有一頭金髮、一張俊秀而調皮的面孔,此刻他正攀在一根柱子的飾葉上。他回答說:

「仁慈的魔鬼啊!來了有四個鐘頭啦!但願這四個鐘頭沒白過,從我在煉獄淨罪的時間裡扣除。我來的時候,正趕上在聖小教堂做七點鐘的大彌撒,聽見西西里王那八名孩童唱聖歌的第一節。」

「那些唱聖歌的孩童真棒,」另一個又說道,「嗓門比他們腦袋上的帽子還尖!給聖約翰先生舉行彌撒之前,國王陛下應當打聽聖約翰先生喜不喜歡用普羅旺斯地方口音唱拉丁文的頌詩。」

「哦,舉行這次彌撒,原來是為了雇用西西里王那些該死的聖歌孩童啊!」一個老太婆在窗戶底下的人群中尖聲尖氣地喊道,「你們說說看!一場彌撒要花一千巴黎利弗爾!還不是從巴黎菜市場海鮮稅中出的錢!」

「住嘴,老太婆!」一個表情嚴肅又很神氣的胖子當面說,他緊挨著賣魚婆,不得不捂住鼻子,「就該舉行彌撒,你總不會希望國王又病倒吧?」

「說得好,吉勒・勒角奴[22]閣下,專為王室準備皮貨的大老闆!」攀在柱頂雕飾上的小個子學生喊道。

王室皮貨商竟有這樣倒楣的姓氏,學生們聽了都哈哈大笑。

「勒角奴!吉勒・勒角奴!」有些人喊道。

「長了角,生滿毛。[23]另一個人也接著喊。

「嘿!那還用說,」攀在柱頂的那個小鬼頭繼續說,「有什麼好笑的?吉勒・勒角奴可是個人物,內廷總管約翰・勒角奴先生的胞弟,萬森樹林[24]首席護林官馬伊埃・勒角奴的公子!他們個個都是巴黎的好市民,父子相傳,全都正式結了婚!」

歡樂的情緒頓時倍增。目光從四面八方射過來,胖子皮貨商不敢應聲,拼命掙扎想躲起來,累得他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然而無濟於事。他就像一個楔子卡在木頭裡,越用力就卡得越緊,結果他的腦袋更加牢固地夾在前後左右的肩膀中間。他又氣又惱,那張充血的大臉漲成了豬肝色。

終於有人來救駕了,此人跟他相貌一樣,又矮又胖,是個道貌岸然的人。

「壞透啦!學生竟敢這樣對市民講話!想當年這種情況下,就要用劈柴棒子狠揍,再用那些柴活活燒死他們。」

那群學生哄堂大笑。

「赫————嘿!誰唱得這麼好聽啊?是不是夜貓子哭喪呢?」

「咦,我還以為是誰呢,原來是安德里・穆尼埃老闆啊。」一名學生說道。

「我認得,他是我們大學四名宣過誓的書商[25]其中之一嘛。」另一名學生也說道。

「在他店裡,什麼都規定四個,」第三個人喊道,「四個學區[26]、四個學院、四個節日、四名稽查、四名選民、四名書商。

「好哇,」約翰・弗羅洛說,「那就讓他們看看四齣鬧劇。

「穆尼埃,我們要燒掉你的書!」

「穆尼埃,我們要痛打你的僕人!」

「穆尼埃,我們要調戲你的老婆!」

「那個胖妞小姐!」

「風流快活,勝過小寡婦!」

「讓魔鬼都把你們抓走!」安德里・穆尼埃老闆咕噥一句。

「住嘴,安德里老闆,」始終吊在柱頂端的約翰又說道,「要不然我就跳下去,砸到你腦袋上!」

安德里老闆仰頭望望,彷彿要計算柱子有多高,頑皮鬼有多重,心算一下重力乘以加速度,便不敢做聲了。

約翰掌握了戰場的主動,又乘勝追擊:

「我做得出來,別看我是一位主教代理的老弟!」

「傑出的先生,我們大學的弟兄們!像今天這樣的日子,我們的權益都得不到尊重!哼,新城有五月樹和篝火,老城有聖跡劇、醜大王,還有弗蘭德使團,可是,我們大學城呢,什麼也沒有!」

「照理來說,我們的莫伯廣場不是很大嗎?」一名學生趴在窗臺上接著喊道。

「打倒校長!」約翰突然喊道,「打倒選民和稽查!」

「今天晚上,」另一個接著喊道,「去加雅田園,用安德里老闆的書燃起篝火!」

「也燒掉錄事們的書桌!」旁邊一名學生也喊道。

「也燒掉堂守們的棍棒!」

「也燒掉院長們的痰盂!」

「也燒掉稽查們的酒櫃!」

「也燒掉選民們的票箱!」

「也燒掉校長那些凳子!」

「全打倒!」小約翰用雄蜂一般的聲音接著喊道,「打倒安德里老闆!打倒堂守和錄事!打倒神學家、醫生和經學博士!打倒稽查、選民和校長!」

「這簡直是世界末日!」安德里老闆捂住耳朵咕噥道。

「注意,校長來啦!他從廣場那邊走過來。」窗邊上的一個傢伙喊道。

於是,大家的目光都爭相移向廣場。

「真的是校長大人蒂博先生嗎?」磨坊約翰・弗羅洛問道。他攀附在大堂中間的柱子上,望不見外面的情景。

「是他,是他,」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沒錯,正是他,正是校長蒂博先生。」

果然不錯,正是校長和全校有權勢的人物,他們隆重迎接外國使團,此刻正穿過司法宮廣場。學生們湧到窗邊,以嘲笑和諷刺的掌聲歡迎他們,而首當其衝,迎面遭到痛擊的,則是走在前頭的校長先生。

「您好哇,校長先生!赫————嘿!您老人家可好!」

「這個老賭棍,他跑到這裡來幹什麼呀?怎麼,他把骰子丟下啦?」

「看他騎著騾子,一顛一顛的樣子!騾子的耳朵還沒有他的耳朵長。」

「赫————嘿!您好,蒂博校長先生!蒂博賭棍[27]!老傻瓜!老賭棍!」

「上帝保佑您!昨天晚上,您常擲出雙六吧?」

「噢!看他那張老臉,都因為愛賭愛擲骰子,弄得那麼疲憊不堪,彷彿包了一層青皮。」

「擲骰子的蒂博[28],您這樣背向大學城,急急忙忙往新城跑,究竟要去哪裡啊?」

「當然要去蒂博多骰街,開個房間玩個痛快嘛!」磨坊約翰喊道。

那群學生瘋狂地鼓掌,喊聲如雷,一起重複這妙語雙關的挖苦話。

「您要去蒂博多骰街開個房間,對不對呀,校長先生,魔鬼牌桌的大賭棍?」

繼而,攻擊目標又轉向大學的其他有權勢的人物。

「打倒堂守!打倒執杖吏!」

「喂,羅班・普斯潘,你看看,那傢伙是誰呀?」

「他是吉貝・德・許利。『吉貝圖斯・德・許利亞科[29]』,奧頓學校的校長。

「嘿,拿著我的鞋子,你的位置比我這裡好,把鞋摔到他臉上!」

「看啊,我們把縱情狂歡節的胡桃扔過去啦[30]!」

「打倒六位神學家和他們的白法袍!」

「那是神學家嗎?我還以為是六隻大白鵝,是聖女熱納維耶芙[31]代表魯尼采邑,送給巴黎城的呢。」

「打倒醫生!」

「打倒經院爭論和教義問答!」

「向你脫帽致敬,聖女熱納維耶芙教堂堂主!你移花接木,奪了我的權利!千真萬確!他把我在諾曼第學區的名次,給了布日省的阿斯卡尼奧・法爾紮帕達,就因為他是義大利人。

「這太不公道啦!」所有學生齊聲喊道,「打倒聖女熱納維耶芙教堂堂主!」

「赫嘿!若善・德・拉德奧先生!赫嘿!路易・達于伊!赫嘿!朗貝・奧克特芒!」

「讓魔鬼掐死德意志學區的稽查!」

「也掐死聖小教堂的神父及其灰皮披肩![32]

「也掐死一身灰皮的神父[33]

「赫

書籍代號:0NGA0043

商品條碼EAN:9789863845713

ISBN:9789863845713

印刷:部分彩色

頁數:592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