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日本文學> 終於寄達的信:106歲日本教師與88歲台灣學生的感人重逢

終於寄達的信:106歲日本教師與88歲台灣學生的感人重逢

外文書名 この手紙、とどけ!:106歳の日本人教師が88歳の台湾人生徒と再会するまで

作者:西谷格

譯者:葉韋利

出版品牌: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8-06-06

產品編號:9789869630801

定價 $300/折扣1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電影《海角七號》的郵差送信傳奇再現!

從「查無此人」到睽違80年的熱淚同學會,

這是從一封信開啟的跨越台日、超過70年的真情故事。

 

一封日本越洋信件,一位熱忱菜鳥郵差,

在人人靠數位通訊聯絡、沒人寫信的年代,

再次牽起情繫70年的跨國師生緣!

 

◆2015年3月22日,《聯合報》和《自由時報》皆曾批露報導此「106歲日籍教師尋88歲台灣學生」事件。(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65060)

◆日本亞馬遜讀者5顆星一致好評,盛讚:「至今仍掛念學生近況的老師,70年後仍然感念恩師的學生,因著台灣郵差的職業倫理,連繫並傳遞了感人至深的跨國師生情!」

◆戰後70年以後,連接日本和台灣的一封信,成就這段台日「羈絆」的真實佳話!

◆另附28幀照片+書信手稿,重現故事歷史現場和師生情感。

 

  「我把那封信放進『查無此人』的箱子裡,就去忙別的事了。不過,心裡總覺得放不下。畢竟那封厚厚的信是從日本寄來,而且還是用毛筆寫的。我覺得,好像不能就這樣直接把信退回。」這股直覺在日後締造了奇蹟。

  這份遠在我出生前的過往記憶,九十年、或是超過百年的漫長人生,在他們對我傾訴之後,決不能只是覺得「哇!真有趣!」就打發了。必須讓這些故事具體成型,讓其他人知道。縱使沒有任何人要求我這麼做,一股使命感卻油然而生。

──本書作者 西谷格

 

  跨越戰後70年,聯繫日本與台灣的一封信。

   日治時代在台灣擔任小學老師的106歲日本教師高木波惠女士,看了電影《KANO》深受感動,而她也一直掛念著當初在台中烏日公學校教過的孩子們,決定寫信給這群如今也近90歲的學生關心近況,卻因為寫的是舊址而「查無此人」。然而,台灣的郵務人員卻深信「這一定是封很重要的信!」四處奔走,試圖送達。即使住址早已變遷,但透過這名年輕郵差的努力,終於,這封信送到老師過去的學生家中,並在分散各地的學生之間傳閱。經過戰後70年,老師與學生又開始通信。這些台灣學生寫給老師的信中,許多還使用當年老師教導的優美日文。

  這是從一封信開啟的跨越台日、超過70年的真情故事。由「查無此人」發展到睽違80年的熱淚同學會。「好想老師!」、「現在仍深深感謝老師」、「您是世界第一美女!」讀了106歲恩師的信之後,台灣學生紛紛用日文回信。日本與台灣深厚情誼的真實奇蹟,成就這段台日「羈絆」的感人佳話!

 

【感動推薦】

馬志翔導演

是啊!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也許隨著時間與距離淡忘但不會遺忘,偶爾想起,彷彿是一根細線牽著彼此的心意,而這些重於情感的人們,將會越活越年輕。

 

◆郭柏村│台中烏日郵局郵務士

一封手寫信,一個使命必達念頭,意外牽起日治時期的師生師誼,溫暖無數人的心。作者細膩的筆觸,完整記錄故事的始末,猶如電影《海角七號》和《KANO》的續集。故事,藉由本書,永遠在人與人之間流傳。

 

◆野島剛│作家,資深媒體人

日本和台灣沒有邦交,所以首腦之間也沒有往來,更是無法設置彼此的大使館。但是,日本和台灣都彼此把對方視為真正的朋友,因為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人慷慨解囊,捐助巨額的義援金。當台南或是花蓮發生地震時,日本的搜救隊也是立即趕往現場救援。所謂的「患難見真情」,無疑是台日關係的最佳寫照。而背後支撐台日友誼的既不是外交,也不是經濟,而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牽絆。一封由日本老教師寄出的信件,得到很多台灣學生們熱烈的回信,集結成書,這是經過戰後七十年也無法切斷的師生情感,也見證了台日之間堅韌情誼。

 

◆魏德聖│導演

拍電影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最快樂也最感動的地方,就是你無意間開啟了某個時空的開關,連接了這端與彼岸。這是我最樂於享受的驚喜。

 

林佳龍│台中市市長

魏健宏│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

 

日本亞馬遜書店讀者一致好評

‧網路上看到的報導以外的其他人事也記載於書中,讀後感到很滿足。──Kindleのお客様

 

‧喜歡電影《KANO》的人一定要讀這本書。看了電影《KANO》而哭泣,看了本書又哭了。──エンド

 

‧至今仍掛念昔日學生是否安好的老師。都過了70年還依然感念當年恩師的學生。傳遞了跨國情感的台灣郵差的職業倫理。一定要傳達那個故事的作者之心。這正是純粹的心與心的聯繫,感人至深!──MM

西谷格

1981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早稻田大學畢業後,曾任地方報的記者,之後轉任自由文字工作者。2009年前往上海,在週刊上報導中國現況。2015年回到日本。另著有《潛入中國打工日記(暫譯)》(小學館新書),譯有日文版《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

葉韋利 Lica Yeh
1974年生。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享受低調悶騷的文字cosplay與平凡充實的生活。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FB專頁:www.facebook.com/licawork

序章

為什麼郵差會寄送「查無此人」的信件?

 

「查無此人」的信件

二○○七年正式營運的台灣高鐵,引進日本新幹線的技術,讓原先台北到台中大約三小時的車程縮短到僅僅一小時即可抵達。

表面上聽起來很不錯,實際上使用者卻抱怨轉乘不便,據說通車以來持續虧損。

在高鐵台中站下車後,距離大約兩公里的烏日,是個很小的地方,從烏日區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差不多只需要十分鐘。沒有什麼大型商業設施,只有一排餐館、雜貨店、水果店等小店鋪的商店街,至於住宿的地方,唯有一間家族經營的廉價小旅社。整個烏日區彌漫在優閒的氣氛中。

在這裡,四層樓高的烏日郵局格外醒目。從正門走進去,會看到手上拿著小包裹的人在窗口前排隊,裡頭則是辦理儲匯業務的窗口,整體感覺跟日本的郵局非常類似。

任職於烏日郵局的郭柏村(採訪當時為二十八歲),他說,當初真的沒想到自己牽涉到的工作後來會變成一件大事。

他在機緣巧合之下,負責寄送一封來自日本但「查無此人」的信件,而他也成功完成使命。然而,在這封信件送達之後,竟然在日本與台灣之間掀起了一陣小風波。

我在二○一五年六月訪問到他,已經是信件送達的三個月之後。

我問他,對於順利送達信件有什麼看法。

他露出含蓄的笑容說:「尋找地址的過程費了很大的工夫,但幸好最後能順利送達,也讓我盡了郵差的責任。」

在他的心中,只想著盡一名郵差該盡的責任,並不因為這件事上了新聞而沾沾自喜,他始終一派自然,令我印象深刻。

這位進入郵局第三年的年輕人,五官端正俐落,臉上那副黑框眼鏡十分適合他。因為他的帥氣,同事也給他取了「小馬」這個綽號。只是他最近結婚,這個「小馬」也帶了點「種馬」的意思在內。工作時,他穿著墨綠色的制服,揮汗負責撿信分信,以及投遞的工作。

郭柏村出生於一九八七年,這一年恰好台灣政府解除戒嚴令(軍政時期的獨裁命令,嚴格限制言論等自由),在他嬰兒時期東西方的冷戰結束。同時,在日本是泡沫經濟來到巔峰的時期,台灣對岸的中國大陸則引進了市場經濟,速食餐廳肯德基以及麥當勞都在中國開設第一間分店。

在這之前的全球情勢出現重大便化,台灣社會也開始邁向新時代。就在郭柏村出生的隔一年,一九八八年,曾在日治時期留學京都帝國大學的李登輝就任總統(第一任為代理),陸續實踐民主化政策。

我出生於一九八一年,我們倆只差六歲,一下子就混熟了。那時候,我在上海靠文字工作維生,在中國生活邁入第六年。大陸與台灣之間雖有不同,但我們能同樣以中文來溝通,相信也幫了大忙。

 

「美好傳統昭和時代」的光景

我想找他單獨好好聊聊,於是提出採訪邀請,跟他約好星期天傍晚碰面。時間一到,郭柏村就騎著一輛白色的250CC山葉機車,出現在我寄宿的旅館門口。

他穿著淡酒紅色的POLO衫,搭配一條水洗牛仔褲,腳上套著麻質休閒鞋,一身清爽的穿搭,右腕戴著一只精工錶。他說是結婚紀念的禮物。

他遞給我一頂安全帽,要我坐上機車後座,說到附近的咖啡廳。機車行駛到大馬路上,遇到紅燈停下來。郭柏村轉過頭來笑著對我說:

「我想先帶你去個地方看看。」

之後,當他停好車,我看看旁邊,竟然有一排日式平房建築的屋舍。一時之間我甚至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彷彿回到過去的日本。

不,雖說「過去」,但其實我對昭和時期幾乎沒有記憶,對我而言,應該是指存在於電視與電影裡頭那幅「美好傳統昭和時代」的光景吧。

一問之下,原來這是以文學為主題的「台中文學公園」,由台中市文化局將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改建而成。

即使在日本,這麼仔細重新翻修的建築也不多。這排房子並不像其他海外常看到的那種只有表面帶點日本民俗風,而是極盡忠實重現了當時懷舊之美,恐怕連日本人也甘拜下風。

公園正中央有棵樹齡超過百年的大樹,散發出高潔寧靜的氣氛。

郭柏村會帶我來這裡,並不是因為對日本統治台灣有特別的讚美。話說回來,當然也沒有負面的批評。只是用一種很輕鬆的心情,想告訴我「有個跟日本有淵源、很漂亮的地方唷。」如此而已吧。

 

「桃太郎」

我們在公園裡一邊散步,一邊閒聊。

「我昨天去宜得利找保溫瓶,看了好多個牌子,最後買了日本的象印牌。總覺得日本製的產品印象中好用而且品質也有保障。」

在日本迅速成長的家具店「NOTORI」(譯註:中文店名為「宜得利」),二○○七年在台灣開設第一間分店,目前全台灣已經有超過二十間分店。不僅宜得利,其他像是摩斯漢堡、大戶屋、無印良品等日系商店、餐廳,在台灣並不罕見。

郭柏村對於日本產品有良好印象,有一部分來自於出生於日治時代的祖母影響。

「不管是零食、藥品還是日用品,我奶奶什麼都愛用日本貨。象印的保溫便當盒她也用得很開心。雖然進口貨會稍微貴一點,但她對日本的產品就是有種特殊的喜愛跟堅持。」

走進台灣的便利商店,會對於貨架上日本商品數量之多大為吃驚。在台灣,日本產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非常頻繁,超乎日本人的想像。

「台灣賣得最好的汽車品牌就是TOYOTA。我們對日本貨的印象就是精緻又耐用。」

讓我充分感受到,他真的很喜歡日本的產品。

走出公園之後,我們又騎上機車,行駛一段路來到郊外,抵達一間氣氛很不錯,外型像是小木屋的咖啡廳。

郭柏村說:「我喝咖啡晚上會睡不著。」於是他點了一杯可爾必思。

咖啡廳裡賣可爾必思也很有意思。這種來自日本的飲料,竟然如此深入台灣人的生活。

郭柏村出生於台中市郊,國小、國中和高中念的都是當地的學校。外公、外婆在他還是小嬰兒時就過世,爺爺在他念小學時,奶奶則是在我們碰面不久之前,也就是二○一五年年初去世。他還記得,小時候奶奶會唱日文歌「桃太郎」給他聽。

「mo-mo-ta-ro-san  mo-mo-ta-ro-san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就這首歌啊,我也會唱幾句唷。」

他哼了開頭的一小段給我聽。

「我奶奶到了晚年,快九十歲了還是講日文『空泥幾哇』,唱也唱日文歌。果然小時候的記憶一直留在腦子裡呢。」

郭柏村則從念小學時就愛看日本的漫畫、動畫,聽日本流行歌。像是《七龍珠》、《名偵探柯南》、《灌籃高手》這些漫畫他全都收集齊全看完,他也買了X JAPAN的專輯「紅」、「ENDLESS RAIN」這些CD,很欣賞日本的搖滾樂團。

話雖如此,在他心中日本也沒什麼特別。只因為我是日本人,所以他才順帶一提吧。

我對台灣的想法,應該也差不多吧。

直到看見了那封信。

 

「總覺得放不下」

我們到了二樓,找張桌子面對面坐下,才講沒幾句話,店員就走過來說:「我們營業到六點。」郭伯村向店員點點頭示意,「不好意思,我們馬上離開。」

之後,我們更換地點到了一間賣鍋貼的小吃店,一起吃晚飯。他幫我拿了小碟子、筷子,讓我覺得這個人很細心又體貼。最後,還剩下一點滷海帶,他說:「一起吃掉吧。」

迅速吃完,餐桌上的食物一乾二淨。

他接著說道。

「我把那封信放進『查無此人』的箱子裡,就去忙別的事了。不過,心裡總覺得放不下。畢竟那封厚厚的信是從日本寄來,而且還是用毛筆寫的。我覺得,好像不能就這樣直接把信退回。」

這股直覺在日後締造了奇蹟。

序章

為什麼郵差會寄送「查無此人」的信件?

「查無此人」的信件

「美好傳統昭和時代」的光景

「桃太郎」

「總覺得放不下」

 

第1章  在高木老師的信件送到學生手中之前

一○六歲的高木老師

來自遙遠日本的久違問候

「這一定非常重要!」

直覺產生奇蹟

「日文信!」

在台灣媒體引發討論

高木老師 您好

「是台灣的孩子唷」

「袂使破病!」

 

第2章 台灣學生的這八十年

台灣歷史

「恩師的來信!」(楊塗生)

哼唱〈軍艦進行曲〉

「秉持『日本精神』」(楊海桐)

「想見老師」這四個字

「我被選為副班長」(楊爾宗)

「像母親一樣親近」

從大陸來的中國軍人

用日文寫日記

「比對母親還感謝」

「即使見不到面也還能寫信」

牢記「教育勅語」(陳明炎)

也曾到老師家玩

生活習慣也是老師的教誨

 

第3章  遺留在台灣的日治時代追憶

「世界第一美女」(楊吉本)

挨罵的回憶

台灣製日本人

日文的情書

積蓄全化為廢紙戰後出生的一代對日本批評嚴苛

師生之情超越國界

親日派的歷史負資產

 

第4章  高木老師一路走來的一○六年

「長壽的祕訣就是努力」

霧社事件之千鈞一髮

與台灣學生相處的日子

對台灣說「感謝多年的關照」

原已放棄的丈夫

地址錯誤

「還活著唷!」

傳信貓「恰恰」

 

第5章  睽違八十年的「熱淚同學會」

網路上重逢

挨家挨戶的打招呼

說不出話

突如其來的噩耗

「想緊緊擁抱」

再次回到書信往返

 

終章  由書信延續兒孫輩的情誼

「想代替父親盡一份力」

對過世外祖父的回憶

台灣與日本的「情誼」

 

後記

書籍代號:1LSC0003

商品條碼EAN:9789869630801

ISBN:9789869630801

印刷:黑白

頁數:22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