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新版)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新版)

作者:汪浩

出版品牌: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0-08-05

產品編號:9789865524166

定價 $38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本書初版為八旗文化出版之《意外的國父》(2017.07

 

=========================

 

臺灣到底是「意外的國度」,還是「必然的國度」?

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可否稱得上是「意外的國父」?

 

臺灣的誕生,是中共、國民黨、美國、臺灣人等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

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歷史的必然?

 

=========================

 

「有『意外的國度』就會有『意外的國父』,一九七二年後,在現代臺灣的形塑過程中,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都不自覺地扮演了某種國父角色。」——汪浩

 

「現代臺灣」沒有一個明確的誕生日,甚至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國名,它是在亞太國際關係格局大調整的背景下,經由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幾代領導人,以及臺灣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四方的角力和妥協而形塑的。在此過程中,我們一般認為兩蔣政府對內「打壓臺獨」,對外則堅持「反攻大陸」,但實情是否真是如此?

 

對此,《意外的國父》一書通過爬梳《蔣介石日記》、國家檔案等相關文件,細膩分析從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等主政者,他們於面對國際政治困境之際所訂立的國家戰略,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都造就了「臺灣的誕生」!

 

【從對抗到自保】――蔣介石

一九五○、六○年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相激烈對抗,甚至在毛澤東的主導下,發生兩次臺海危機。然至一九七一年,面對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權」此案,蔣介石試圖改變國家戰略,逐漸接受「兩個中國」,同時也把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調整為「保衛臺灣」。但蔣介石終遭美國尼克森政府背叛,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面對美國與中共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共之手,蔣介石與逐漸主政的蔣經國,開始考量「一中一臺」的可能性,並確立「獨立自保」的新戰略,至此,兩蔣對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從自保到獨立】――蔣經國

一九七八年,美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中華民國斷交。此時,蔣經國已放棄爭論「誰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轉而強調「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甚至在推動制定《臺灣關係法》的過程中,要求美國以「臺灣政府」稱呼「中華民國」。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同時,蔣經國也提倡「中華民國認同」與「臺灣認同」互相接納,亦即「中華民國就是臺灣,臺灣就是中華民國」。

 

【從獨立到對等】――李登輝

一九九○年代,繼蔣經國之後主政的李登輝,繼續推動蔣經國以「對等地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一九九九年,李登輝在提出「兩國論」時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臺澎金馬,且「中華民國從一九一二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一九九一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布臺灣獨立的必要」,此論述不僅明確中臺的對等關係,同時也與蔣經國的「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此主張一脈相承。

 

 

時至今日,習近平如果想維持兩岸和平,那就應該突破「一個中國」的迷思,並認知到,自蔣介石晚年以至蔣經國、李登輝,如何追求臺灣的「獨立自保」?如何堅持臺灣的「事實獨立」?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等後續主政者的國家戰略又是如何承繼自此?而《意外的國父》一書就在於讓我們明瞭,從兩蔣到李登輝,都是強調「中華民國/臺灣主權獨立」、形塑「臺灣」的「國父」們!

 

名人推薦

「對所有關心一九四九年前後臺灣歷史、思索臺灣未來的本地讀者,乃至想要瞭解『臺灣人為什麼想搞臺獨』的海外讀者來說,都會發現這本書讀起來趣味盎然。我誠摯地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對於這一本另類臺灣史的作品愛不釋手。」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中華民國臺灣化,是一個被架構性地決定了的發展方向。因此,我認為不宜過度強調『意外』……作為一個目前承乏國史館館務的人,我倒是很希望有更多像汪浩先生這種樂於利用國史館典藏之檔案來做研究的歷史愛好者,為歷史做出更多元的詮釋。」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獲得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曾在倫敦、香港從事金融工作多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

文章試閱

第二章 蔣介石接受「雙重代表權」

 

蔣介石準備成立「中華臺灣共和國」嗎?

一九七一年底,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面對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係的致命威脅,為了確保臺澎金馬不落入中國之手,兩蔣開始考量「一中一臺」的可能性。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四日,在聯合國抗爭的最後關頭,外交部長周書楷從紐約打電話回臺北請示「如重要問題案未獲通過,我與美日必須有一緊急應變方案,在表決阿案前提出,力圖挽救,惟此項方案非至最後關頭絕不對外透露,以免影響目前為重要問題案拉票之工作。」周書楷報告的緊急應變方案是什麼呢?它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向聯合國提出的修正案。

 

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提出:「中華民國,亦即臺灣島之人民,構成一個單獨之政治實體……中華民國,亦即臺灣島之人民,應保留其在聯合國及所有與其有關各組織內之席位,直至中華民國人民,亦即臺灣島之人民,能在聯合國主持下舉行復決或全民表決而就下開各項宣布其所做選擇時為止:一、以聯合國記錄之一項條約所確定之中立地位,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繼續獨立;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一個邦聯,其條件應由當事雙方商定之;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聯邦,但需依照當事雙方所商定之議定書。」外交部次長楊西崑於十月二十日正式告訴美方,中華民國可以忍受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對於此「一中一臺」的方案,蔣介石都能忍受,就是為確保中華民國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在臺灣生存下去。

 

季辛吉在十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從北京發給白宮四封電報,堅決反對以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作為後備方案,指出北京最不能忍受沙烏地阿拉伯的修正案要給予「臺灣」新地位。如果美國支持該修正案,美國與中國目前交流的基礎將受到破壞。季辛吉告訴尼克森,如果繼續提出「臺灣地位未定」或在聯合國中給予臺灣以新的法律地位,那麼,將使中國領導人認為美國出爾反爾,會嚴重損害目前美中對話的基礎。季辛吉警告尼克森,在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上要謹慎行事,不要以徒勞無功的政策毀掉苦心經營、來之不易的美中間脆弱的信任基礎。由於季辛吉的反對,使得美國不願推動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晚,在聯合國大會否決了美國的「修正的重要問題案」後,大會就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進行表決,這項提案沒有獲得多數國家支持。蔣介石反對臺獨,其實是擔心他在臺灣統治的合法性,害怕臺獨力量被美國利用,成為美國除去他父子的工具。但在萬不得已時,他甘願默認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作為備案,接受「一中一臺」,只是為時太晚,蔣介石如果能早幾年與美國充分協商,推動這一提案就好了。

 

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後,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同胞書》宣布:「我們國家的命運不操在聯合國,而操在我們自己手中。」之後,駐美大使沈劍虹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找季辛吉談「兩個中國」的長遠關係。季辛吉宣稱「依我們的判斷,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臺灣的關係,應由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去解決。這是我們的政策,但是,誠如我所指出的,那並不影響我們現有的承諾」。沈劍虹問季辛吉,美國希望中華民國怎麼辦?季辛吉強調,美國要中華民國存活下去,保持它的身分與尊嚴,美國會盡力支持,使它留在盡可能多的國際組織,美國「不準備改變與中華民國的雙邊關係」。其實,季辛吉早已向周恩來秘密承諾,在尼克森第二任中期,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沈劍虹接著問,展望的時間是五年或十年?季辛吉回答說,十年太長,五年比較可能,但那是因為五年內有許多事情可能發生,例如,毛澤東死後,中國可能分裂成五個到十個權力中心。

 

討論中國情勢可能的演變之後,沈劍虹又回到未來五年展望問題,他問季辛吉,那五年後臺灣是否有獨立分離的地位?臺灣的地位是否改變?季辛吉說,可能發生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臺北與北京談判;第二種情況是臺灣日益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地位。還有一種情況是中國大陸爆發內戰,臺灣以後與其中一個派系結盟。面對難測的變局,沈劍虹問季辛吉,現在中華民國應該怎麼辦,要更加努力或坐以待變?季辛吉回應「你們有什麼選擇?」依他的見解,中華民國不應倉促採取行動,「任何會發生的事將是很緩慢的發生」,中華民國如果為避免死亡而自殺,那是很愚昧的事情。沈劍虹追問,季辛吉是否看到「死亡」即將來臨?季辛吉回答:沒有。依他的判斷,如果中華民國自己堅定,情勢會有急劇改變。「我們無意撤銷對它的承認。」這次會談後兩天,季辛吉在會談紀錄上批示:此項備忘錄不再傳閱。季辛吉這裡對沈說的一套與他在北京對周恩來說的一套幾乎完全相反,真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沈劍虹是兩蔣的親信,他不可能未經授權而去找季辛吉談這麼敏感的問題。

 

在沈劍虹見季辛吉的同時,國民黨中常會連續討論臺灣的前途和外交戰略。十一月十日,蔣介石警告國民黨中常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日和約將來亦未始無片面廢約之可能」。但他說,「當前最切要者:一為我基地防務之鞏固,一為必須注視敵人內訌之演變」。不久,與蔣經國關係密切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在十一月底又主動找美國大使馬康衛密談。楊說他向蔣介石提出的救臺灣策略是:第一,發表聲明,宣布在臺灣的政府與北京的政府毫無關係;第二,此項聲明應以新的政府名稱,即「中華臺灣共和國」名義發表;第三,聲明應指出,此項名稱所用的「中華」沒有政治意涵,只作通稱,標示臺灣的居民是漢人族群,有如「阿拉伯」國家在其國家名稱前加「阿拉伯」一樣;第四,在做此宣布後,應即凍結憲法,解散國會,改成國會一院制,國會議員三分之二歸臺灣人;第五,進行公民投票決定臺灣未來地位。楊說,高層有葉公超、蔣彥士認同這種想法,張群、嚴家淦、張寶樹和黃少谷對這種想法也持開放態度。馬康衛立即將此「最高機密」報告美國國務院,但似乎沒得到國務院回應。

 

面對美國對臺政策天翻地覆的轉變,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蔣經國代表蔣介石召見國軍高層,指示「今後作戰一切以防守為著眼,關於反攻大陸的措施不必做太多的準備」。這是一九四九年後兩蔣對國軍軍事戰略的第一次明確轉變。十二月一日,蔣介石在日記中說:「今後打破尼丑險惡陰謀之道。第一,接受連任下屆總統,團結內部。第二,加強軍事與國防科學,力求獨立自保而已。」所以,蔣對臺灣前途的戰略定位很明確,就是「獨立自保而已」。十二月三十一日,蔣介石終於決定「反攻戰略重新部署,計劃與行動完全變更。此一自立自保,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靜制動之戰略,至為重要」。至此,蔣介石明確放棄了「反攻復國」的舊國策,而確立「獨立自保」的新國策,可是臺灣民眾並不知道這一變化。一九七二年,在蔣介石的最後幾則日記中,他一再強調「邁向獨立自強之心理」。實際上開啟了「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一九七二年三月六日,尼克森訪問中國回美後,沈劍虹去見他。尼克森敷衍沈劍虹說,儘管雙方有重大分歧,蔣介石和周恩來同意只有一個中國;因此,問題由兩方自己解決,至於如何解決,並沒有談及;他們(中方)認為那不是我們(美國)的事。季辛吉補充說,第一,美國重申對和平解決的關心;第二,美國提到「考慮到和平解決的前景」這個條件,「前景」這個字不是隨便用的。他們並沒有取得一張對臺灣用武的空白支票。尼克森又說,如果他是蔣介石,第一,他不會去質疑美國有承諾(指防衛承諾還存在),他會接受美國說法。……美國處於一個微妙境地,因為(國共)兩個政府都認為那是內政問題。季辛吉插話道,北京不能預期或靠美國施加壓力以促成談判,或尋求解決模式。季氏說,第二,我們對前景應該務實。第三,就像他向沈大使說的,在未來四、五年,許多事情會發生,你們沒有解決問題的壓力。毛澤東會消失,周恩來會消失,或兩者都消失,因此,這並不是一個急需要在近程內解決的問題。也因此,如果你們驚慌或貿然從事,那將是錯誤之舉。尼克森經季辛吉的提詞,又補充說,如果他是蔣介石,第一,他不會挑起戰事;第二,他不會對美國宣示(臺灣防衛承諾仍有效)的聲明爭辯。尼克森重申美國不介入迫使兩岸解決臺灣問題,也反對使用武力解決。因此,如果他是蔣介石,他不會驚慌,也不會急於謀求解決。這其實是對沈劍虹與楊西崑非正式探尋的答復。

 

五月三日,沈劍虹帶著蔣介石的保證再次見季辛吉。沈說,第一,中華民國政府的反共政策維持不變。第二,中華民國政府未與中共接觸,也無意與北京建立任何接觸。沈劍虹說,問題在看美國對美中關係要走多遠。季辛吉騙他說,美國「無意超過目前的地步」,並保證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尼克森與季辛吉用拖字訣和謊言來打消兩蔣宣布「中華臺灣共和國」獨立的念頭。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午後,蔣介石心臟病發作,出現心肌梗塞,從此不再視事,臺灣正式進入蔣經國時代。美國大使館立即注意到蔣經國內閣中臺灣省籍閣員很多。八月二十四日,沈劍虹又去找季辛吉,再次拋出中華民國「獨立」的主意,他說,有些中華民國的友邦說,我們應該成為獨立國家。季辛吉一聽問題嚴重,立刻施以緩兵之計,宣稱他不認為需要如此。在美國大選後,事情會改變。臺灣那樣做會在美國造成極大問題。是他的話,他寧可等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改變立場,中、蘇可能爆發戰爭。沈劍虹安慰他說:「我們一向保持安靜,從來不洩密。即便是情況很惡劣,我們也保持安靜。」沈劍虹與楊西崑的這些試探恐怕不只是他們個人的意思,而是兩蔣授意的,但美國不願幫忙,因為尼克森和季辛吉已經向周恩來秘密承諾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方案,也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但兩蔣並不知情。而沒有美國的明確支援,兩蔣就不敢宣布「中華臺灣共和國」獨立。

 

蔣介石在晚年,放棄了要求各國必須在「兩個中國」之間做選擇,他接受讓兩者都加入聯合國和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安理會席位。蔣介石甚至準備自己宣布臺灣獨立,實行「一中一臺」。但是,再有創意的外交方案也未必抵擋得了尼克森、季辛吉帶來的震撼。美國與中國達成的「上海公報體制」,封殺了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合法性,也框限了臺灣的國際空間。在美國的反對之下,蔣介石無法推動「中華臺灣共和國」獨立。蔣介石是一個現實主義領導人,他懂得在關鍵時刻退讓。但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四十多年後,臺灣仍在「日益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地位」,這是當時誰也沒有料到的。

 

(本文節錄自:第二章 蔣介石接受「雙重代表權」)

推薦序 意外塑造中華民國臺灣的國父們

    ——黃克武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推薦序 三位「國父」的決斷

    ——吳密察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自序

 

第一章_毛澤東製造「兩個中國」

引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國家嗎?

2. 毛澤東為什麼沒攻打臺灣?

3. 毛澤東為什麼發動一九五四年臺海危機?

4. 毛澤東為什麼發動一九五八年臺海危機?

小結

 

第二章_蔣介石接受「雙重代表權」

引言

1.「二二八事件」後,蔣介石同意中美「共管臺灣」嗎?

2. 蔣介石真心「反攻大陸」嗎?

3. 蔣介石為什麼怕彭明敏?

4. 蔣介石為什麼接受聯合國的「雙重代表權」?

5. 蔣介石準備成立「中華臺灣共和國」嗎?

小結

 

第三章_尼克森認知「一個中國」

引言

1. 尼克森為什麼背叛蔣介石?

2. 季辛吉為什麼出賣臺灣?

3. 簽署《上海公報》前,尼克森與毛澤東談了什麼?

4. 美中如何談判美國的「一中政策」?

5. 什麼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小結

 

 

第四章_蔣經國主張「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政府」

引言

1. 什麼是鄧小平對臺「胡蘿蔔+大棒」政策?

2. 蔣經國為什麼主張「中華民國」就是「臺灣政府」?

3. 美國會保障臺灣的安全嗎?

4. 美國對臺六項保證是怎麼來的?

5. 什麼是「蔣經國路線」呢?

小結

 

第五章_李登輝提出「兩國論」

引言

1. 「九二香港會談」真有「共識」嗎?

2. 什麼是中國主張的「九二共識」呢?

3. 一九九六年臺海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4. 一九九六年臺海危機是怎麼結束的?

5. 李登輝為什麼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小結

 

結論:突破「一個中國」的迷思

書籍代號:0UEC4013

商品條碼EAN:9789865524166

ISBN:9789865524166

印刷:單色

頁數:336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