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商業財經>經貿理財>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24堂超有料市場供需課,Step by Step揭開貨幣、商品與消費的祕密

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24堂超有料市場供需課,Step by Step揭開貨幣、商品與消費的祕密

Think Like an Economist

作者:安.魯尼 Anne Rooney

譯者:林奕伶

出版品牌: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0-08-12

產品編號:9789865511289

定價 $42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掌握慾望分配資源創造供需

經濟學,原來可以用來做這些學校不會教的事!

像是洞悉群眾行為、戳破制度謊言、最大化交易利益、

脫貧致富,甚至是改變這個世界……

24堂讓文理宅也著迷的市場供需課

只要懂這些財商思維,你就很迷人!

 

「經濟學」離我們並不遙遠,事實上,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處處都是經濟學的學問。本書將透過一個個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知識,為讀者揭開一幅「經濟學家的思考地圖」,從貨幣、商品到消費的來龍去脈,一次釐清!

 

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想要【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自2007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民眾開始意識到「財務素養」的重要性,有愈來愈多公立學校,針對10歲以上的孩童提供經濟學課程,讓孩子認識經濟、財務規劃、創業等基本觀念,部分學區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們摸索金錢和商品之間的關係,五年級就開始學習什麼是供給與需求……

 

「搞懂經濟學,就是搞懂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與運作方式」,經濟學是養成財商(FQ)思維的重要基礎,本書將有系統地為各個領域的讀者,建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生活中的應用方式──你將會知道你的錢從哪裡來、流到哪裡去,以及該如何在遊戲規則中避開風險、累積財富。

 

一本最實用的【經濟學思考入門】

在經濟學家的世界裡,經濟學是一門「行為科學」,用來研究如何選擇具有多種用途的「有限資源」,藉以生產物品與勞務,供應人類社會目前與將來的消費。本書作者安.魯尼指出,作為一個超級好用的思考工具,「經濟學」將提供我們一套「掌握慾望」「分配資源」「創造供需」的財商思維。

 

對學生族群而言,本書將提供迥異於教科書上,逸趣橫生的經濟學應用方式;而對於已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的讀者而言,本書也將帶來發人深省的嶄新觀點,你將擁有全新視野,重新看待過去難解的生活謎題:

商品的成本真的能夠反映它的價值嗎?

經濟不好時應該「刺激振興」還是「撙節緊縮」?

 ◎ 股票市場如何牽動一國的經濟發展?

「自由市場經濟」與「管制經濟」有什麼差別?

如何從國際貿易中獲得最大利益?

跨國企業有哪些不能說的避稅祕密?

政府喊窮,為什麼不乾脆印更多鈔票就好了?

國內的弱勢族群還很多,為什麼還要對外援助?

不平等的災難:如果你是那99%,誰才是那1%?

安.魯尼(劍橋大學最會說故事的暢銷作家)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專研中世紀文學。她曾經研究並教授中世紀的英國和法國文學,現為專職寫作者,和一群動物與女兒們定居劍橋。她為幼小的孩童寫輕鬆易懂的書、為年長一點的孩子寫篇幅稍長的書,也為大人們寫任何形式和篇幅長短不拘的書籍。著有《像數學家一樣思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等膾炙人口的暢銷書。

林奕伶

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真理機器:真理機器:區塊鏈與數位時代的新憲法》、《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去中心化金融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動機迷思:成功取決心態而非動機,高成就者的自我驅動法則》、《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為什麼大腦天生愛社交?》、《創意插畫聖經》、《人體素描聖經》等書。

前言

說真的,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經濟學」就存在我們身邊,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從貨幣、商品到消費,從分配資源到創造供需,處處都是經濟學的學問。)

 

你是比較想去度假,還是想買個新沙發?你比較希望政府在教育多花錢,還是減稅?醫療照護應該免費嗎?

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經濟學的核心。它們需要我們決定如何使用自己、或政府可用的財務資源,因為我們知道,選擇一件事通常意味著放棄另一件事。這些問題出現在我們必須應付匱乏不足時——選擇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

這些問題會發生,是因為對大多數人以及所有政府來說,金錢是有限的資源。你的錢可能不夠同時買沙發又度假。一個政府的錢可能不夠同時改善教育又減稅。這不光是金錢會遇到的問題;土地和時間也是有限的資源。

如果萬事萬物都有充裕的量——無限的糧食、土地、住屋、醫療照護、教育、運輸、書籍——就沒有金錢的需求,不需要選擇或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也不需要經濟學了。

 

永遠不足

我們使用的所有東西,如糧食、住屋及書本,經濟學家都稱為資源。大部分資源的供給都是有限的;以經濟學的說法,那些是稀有資源。經濟學家對「稀有」的用法和其他人略有不同。他們並非指資源像雪豹稀有那樣罕見或短缺。他們指的只是資源的供給有限:如果不是無法再生,就是再生的速度趕不上使用的速度。所以石油是稀有資源,雖然一些國家的儲藏量豐富,但總有一天會用完,而且無法補充。經濟學在本質上,就是選擇如何使用稀有資源的過程。

只有極少數東西的供給在本質上是無限量的。例子有空氣、海水、陽光和風力。經濟學家通常稱這些為「免費財」(free goods),只不過空氣和海水其實是有限的。

 

如何選擇?

稀少迫使我們做選擇。我們可能要選擇自己的時間究竟要用來打理菜園,還是做運動;我們的時間有限,必須選擇怎樣使用最好。一家企業或許要選擇用有限的員工製作手推車還是梯子,根據的是他們認為哪個比較有利可圖。政府可能要選擇在福利支出花更多錢,還是花更多錢興建道路。

每一種情況,我們都得衡量成本與利益。往往都要做取捨:一般都是指選了一件事,就得放棄另一件事。如果你拿錢去度假,可能就不夠錢買新家具。如果你做兼職工作,是為了有更多時間跟家人相處,賺到的錢就不如全職工作賺得多。你可以選擇有(或放棄)錢還是空閒時間。

 

失去的機會及代價高昂的機會

經濟學家將數學應用在這些司空見慣的概念上,創造出有用的模型,解釋經濟中發生的事,並幫助個人、企業及政府給未來做計畫。

想像有個農人可以用自己的土地種植草莓和覆盆子。她的土地有限,所以必須決定利益最大的使用方法。

如果農人選擇多種植草莓,覆盆子就得少種,反之亦然。我們畫個圖,可以計算種植每一種水果的機會成本。農人有三座塑料大棚,所以必須決定分配多少給草莓,多少給覆盆子。

如果農人決定用兩個大棚種植草莓,那就只有一個大棚可種覆盆子。她每種植一個大棚的草莓,機會成本就是一個大棚的覆盆子,每一大棚的覆盆子,機會成本是一個大棚的草莓(請見圖1)。

 

Key Points/沒有限制

免費財是以資源來說,不用成本就能生產。諷刺的是,這導致免費財的定義可能包含或排除相同的東西。無形商品如電腦程式、網頁或電子書,不管下載幾次,都不會用到更多資源,算是免費財。只不過最初的成品也需要資源來創造(時間,技能與心力)。如果出版商對程式或電子書收費,一件商品的相同副本就再也不是免費財,因為消費者必須使用資源(金錢)才能取得。智慧財產權因為承認原始創作使用了資源,而將免費財轉變成稀有商品。

 

Key Points/後匱乏經濟(post-scarcity economy

有些未來主義者指出,說不定有一天任何物品都能用奈米科技(以分子等級創造事物)轉變成同等數量的另一種物品。所有商品就都成了免費財,因為可以毫無限制地互相交換——任何一種商品都不會有限制。

 

曲線更為彎曲

以這個例子來說,機會成本的曲線圖是直線:每一個草莓大棚的成本是一個大棚的覆盆子,反過來也是一樣。但情況很少這麼簡單直接。

還有一個例子:假設我們有一座島,一面是肥沃富饒的土地,另一面是岩石多的灌木叢林地。島上主要的農牧產品是山羊和小麥。島民必須決定如何分配土地。這次,機會成本就不是直線了,因為資源(土地)不均等。岩石多的灌木叢林地很難種植小麥,幾乎無法扎根。但山羊能夠忍受灌木叢林。在肥沃的土地養山羊也很容易,但是那樣做就浪費了,因為適合種植小麥。

島民開始在肥沃的土地種小麥。隨著肥沃的土地耗盡,小麥的畝產量會下降。而在岩石多的灌木林,收成偏低。這代表種植小麥的機會成本上升,因為島民被迫使用較不合適的土地。或許肥沃土地的四百公斤小麥可換取一隻山羊,但灌木林地的四百公斤小麥要四隻山羊才換得到。因此,四百公斤小麥的成本就在一隻到四隻山羊不等。

反過來說,在肥沃土地養一隻山羊的機會成本是四百公斤小麥,但是在灌木林地養一隻山羊的機會成本,則只有四百除以四,等於一百公斤小麥。

 

機會成本

經濟學家稱這種取捨為「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組新沙發的成本是你無法負擔的假期;花幾個小時運動的機會成本,是你沒有時間打理的菜園。

 

(請見圖2),第一批小麥的山羊機會成本算低,只有AB。我們沿著曲線往前移動,使用更多不合適的土地種植小麥,機會成本也跟著上升。以CD代表的小麥低產量,成本可能是很多山羊(EF)。總產量最大(山羊和小麥加總)大約在曲線中間。代表在這一點的時候,是以最好的土地生產小麥,最差的土地生產山羊。那是最有生產力的資源利用。在這一點上的經濟,是這個情境下的成功表現。

 

多與少:供給和需求

前面果農種植草莓與覆盆子的機會成本簡圖,顯示無論選擇種植哪一種作物,完全取決於農人。但是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如果她只生產一種作物,也許願意買的人不夠多。從經濟學來說,這代表她必須判斷,(例如)覆盆子是否有充分的需求,確保所有的供給都能賣出。如果需求低,她就要以較低的價格賣覆盆子,才能全部脫手。否則有無法在水果腐爛之前售完的風險。她或許判定將資源(塑料大棚,肥料,農場工人)分攤到兩種作物比較安全、也比較有利潤。這增加了賣完所有產品的可能性,如果需求高於供給,甚至可以收取更高的價格。供給和需求是形成經濟結構的核心(請見第3章)。

 

Key Points/開發邊界

顯示一個國家如何將資源分配給小麥及山羊的曲線,稱為「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曲線。一個國家的生產若在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那就是所有資源都用上了。如果是在曲線之內(曲線的左邊),就是還有未使用的資源,沒有達到應有的生產力。如果情況改變,生產才有可能達到曲線之外(右邊)。或許農人應該開始種植產量更高的小麥,或是能忍受土壤貧瘠的小麥品種,或者他們應該施加更多肥料,提高單位產量。

 

想要和需要

購買或「消費」商品及服務的消費者,用他們的資源取得他們需要(needs)和想要(wants)的東西。只要他們有足夠的錢買需要的一切,就能用剩下的錢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在經濟學,需要和想要的區別很重要。

需要必須得到滿足,人才能存活。這些需要包括食物、飲水、棲身之所以及充足的保暖衣物。這些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其他需求因時間與地點而異。舉例來說,住在北歐的人需要很多保暖的衣服,住在尼日的人則不需要。而大家認為需要的物品,因文化不同而異,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在現代世界的鄉村地區,汽車可能被視為必需品,因為沒有車子很難四處走動。馬匹在過去是必需品,現在卻是奢侈品。經濟學家評估並判定人在不同環境下需要什麼,才能有差強人意的生活水準。

一旦基本需求獲得滿足,多餘的錢就能用來滿足想要的欲望。不同於需要,想要的欲望沒有止境。我們需要一定數量的糧食,還有充足的棲身之所和衣物讓我們免受天氣傷害,但我們想要的卻無窮無盡。等我們有了足夠的糧食,可能想要更美味的食物。我們也許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多假期——人類想要的東西沒有盡頭。除了極為富有的人之外,人人都得決定如何分配金錢。即使最富裕的人也得選擇如何使用時間,因為每個人的壽命有限。

對於種植覆盆子與草莓的農人來說,必須做的就是讓水果吸引人,因為消費者並不需要水果。(雖然他們需要食物,但不見得需要特定種類的食物。)一般人可能選擇在這上面花錢,而不是花在其他奢侈的食物,例如冰淇淋,或者其他水果,例如蘋果。決定消費者怎樣花錢的一點就是價格。

 

進入市場

當經濟學家用到「市場」這個名稱,他們是指任何真實或虛擬的地方,買賣雙方以商品與服務交換金錢。他們談論不同商品與服務的「市場」。舉例來說,有電力市場和摩托車市場。通常有許多賣方和許多買方。賣方努力吸引買方,在同樣的市場和其他賣方競爭,比如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價格、品質更好的產品等等。市場之間也有競爭,特別是在滿足想要而非需要的商品。

 

經濟如何構成?

唯有在有人互動,生產並交換商品與服務,經濟才會存在。經濟有各種規模,從我們自己的家計經濟到範圍更大的地方經濟,都屬於國家經濟的一部分。國家經濟又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離群索居,自己種植糧食吃,自己做衣服穿,自己蓋房子住,自己照顧養育孩子,並自行處理醫療照護問題,那就沒有經濟活動。有了經濟,不同商品與服務的市場應運而生,交易的工具隨之出現(如今就是金錢,但是從前曾是以物易物——見第一章),分配資源的需求也出現了。

經濟學處理人——個人、社會及國家——如何分配資源的問題,以便生產滿足所有人想要與需要的商品及服務。經濟要面臨三個重要問題:

 

要生產什麼?資源有限,所以必須謹慎分配。

生產如何安排?製造商品及給予服務有眾多不同方式。一個經濟體會尋找最有效率的生產方法,並充分利用資源。

生產出來的商品與服務能受益?有些商品與服務是給大眾使用,有些則是給個人使用。社會中的財富分配就與這個問題有關。

 

商品與服務

消費者把錢花在商品與服務上。簡單來說,商品是有形的物品,例如電腦、腳踏車、派餅和瓶裝啤酒。服務是由其他人執行的活動,以為顧客效勞,例如剪髮、清潔窗戶、提供理財建議、在餐廳提供餐點,或是修理供暖系統。

 

經濟學的局限

經濟學並非如物理學一般的科學,新的理論可以透過實驗加以證明正確或錯誤。本書觸及的許多議題依然有待商榷,而且這些議題應該如何處理或解釋,不同的經濟學家往往看法南轅北轍。就算是處理最急迫的經濟問題,比方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國家經濟、或者對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飢荒,經濟學家也各有想法與理論,各持己見而相持不下。經濟學是相當新的學科,而且經濟的演變發展快速。經濟學家還有很多仍未能正確理解。

 

Key Points/宏觀與微觀

經濟學有兩大類別:

個體經濟學(或稱微觀經濟學)是關於個人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及決策。包含的議題有決定如何花錢、處理稅務與投資、觀察價格與成本等等。

總體經濟學(或稱宏觀經濟學)是關於更大的議題,例如整個國家或整個產業的經濟結構,如石化業或農業。包含的議題有就業、通貨膨脹、利率、國家財富及匯率等等。

INTRODUCTION前言

說真的,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經濟學」就存在我們身邊,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從貨幣、商品到消費,從分配資源到創造供需,處處都是經濟學的學問。

 

Chapter 1

為什麼我們需要

貨幣的幫忙?

人類所有的商業活動,是經濟學的根本,而用來交易的貨幣,則是一筆交易得以完成的核心。它不僅有交換價值,也有實用價值。

 

Chapter 2

從「製造」物品開始

的經濟活動

人類為了生存,必須製造各式各樣的物品來過日子。我們學會利用身邊的免費資源做出各種工具,並賦予它們交易的價值……

 

Chapter 3

供給與需求

是如何運作的?

在一個自由市場中,經濟情況會按照「供需法則」進行變化。一樣商品的需求會隨著價格上漲而減少;隨著價格下跌而增加……

 

Chapter 4

商品的成本真的

能夠反映它的價值嗎?

對生產者來說,一樣商品的價值可用生產時耗費的成本來衡量。但對消費者而言,價值是由他們期望從商品得到的益處來決定……

 

Chapter 5

如何分辨一個國家

是富裕還是貧窮?

你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國家嗎?對經濟學家來說,衡量並比較國家之間的「相對財富」,是一個相當棘手又微妙的過程……

 

Chapter 6

我們的經濟體系

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的?

我們每天在報章雜誌上讀到的現代「經濟體系」,其實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過程中不斷地隨著社會變遷而調整適應……

 

Chapter 7

自由市場經濟

與管制經濟

一個國家鮮少有機會能從頭「設計經濟」。經濟該自由?還是該管制?當我們在思考哪種經濟體制比較好時,不能只抱持一種觀點……

 

Chapter 8

不繳稅不行嗎?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逃得過死亡,以及繳稅。」這是一句至理名言,但對執政者與經濟學家來說,他們對繳稅的盤算可不只如此……

 

Chapter9

為什麼不乾脆印

更多鈔票就好了?

在一個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總額是固定的,但是當舉債太多,政府喊窮、錢不夠用的時候,印更多錢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嗎?

 

Chapter10

如果國家沒有製造業

真的沒問題嗎?

在後工業時代,有愈來愈多的已開發國家,把煙囪林立、勞力密集的製造業轉移到海外的「世界工廠」,但這麼做真的沒問題嗎?

 

Chapter11

你願意為你的

購物清單付多少錢?

消費心理學的專家們,正努力將商品的價格控制在吸引你「把錢掏出來」的水準。有時候,越叫你千萬不要買,你偏偏越想買……

 

Chapter12

為什麼你找不到

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勞動市場的好壞,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率很重要的一環,既然名為「市場」,它同樣也與供給和需求密切相關……

 

Chapter13

國營企業應該民營化嗎?

有些國家的公共事業、工業和基礎建設等公司,是由政府擁有;而在其他國家卻是交由民間經營。如果由你來作主,你會怎麼做?

 

Chapter14

通貨膨脹是好事

還是壞事?

同樣的一張鈔票,能買到的東西卻只有十年前的一半不到。沒有人喜歡物價越來越貴,但物價停滯不前,對經濟發展卻絕非好事……

 

Chapter15

如果你是那99

誰才是那1%?

「不平等」是現代經濟的災難,經濟學家帶你從所得、財富與消費的差異,釐清為什麼「毫無節制的不平等將導致災難」?

 

Chapter16

為什麼要付錢給農民

要他們別再種了?

農田與牧場生產過剩,導致賣不出去的牛奶成「湖」、過剩的奶油成「山」,這是過去歐洲經濟共同體真實且慘痛的寫照……

 

Chapter17

你手上的現金

即將被淘汰了嗎?

回想一下,你上次到銀行提領大筆現金是什麼時候?攜帶現金曾經是財富的標誌,但現在,它卻是「社會邊緣」的象徵……

 

Chapter18

經濟崩潰是如何發生的?

○○八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至今仍讓許多人心有餘悸,但別忘了一句市場上的名言:「今天發生的一切,未來也將再次發生。」

 

Chapter19

經濟不好時應該刺激振興

還是撙節緊縮?

刺激與緊縮、撒錢投資或勒緊褲帶?哪一種方式才是解救經濟衰退的最佳藥方?經濟學家對此僵持不下,但答案其實有跡可循……

 

Chapter20

零售業大洗牌與

消失的中產階級

網際網路革命帶給傳統零售業巨大的衝擊,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機會。與此同時,全球消費市場也正面臨極端的變化……

 

Chapter21

股票市場如何牽動一國

的經濟發展?

「股市」堪稱是一個國家經濟形勢的核心,對投資人、企業主與執政者來說,沒有比「樂觀看多」的牛市更重要的事……

 

Chapter22

提供對外援助究竟是幫助

還是阻礙?

針對開發中國家進行各項援助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議題,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問題絕非「花錢了事」這麼簡單……

 

Chapter23

如何從國際貿易中

獲得最大利益?

拜全球化之賜,從事國際貿易已變得比以往更容易,但這並不代表你只需輸出「優勢商品」就好,經濟學家還有更多必須考量的著眼點……

 

Chapter24

跨國企業不能說

的避稅祕密

逃稅是犯罪行為,但避稅不是,而全球化讓大型企業無不卯起來逃避他們該付的錢。根據統計,這讓全球整體經濟損失高達一兆美元……

書籍代號:0KFD0039

商品條碼EAN:9789865511289

ISBN:9789865511289

印刷:單色

頁數:292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

書籍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