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商業財經>經貿理財> 從AI到AI+:臺灣零售、醫療、基礎建設、金融、製造、農牧、運動產業第一線的數位轉型

從AI到AI+:臺灣零售、醫療、基礎建設、金融、製造、農牧、運動產業第一線的數位轉型

作者:黃齊元Dr. Change暨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作者群

出版品牌:真文化

出版日期:2020-08-12

產品編號:9789869858861

定價 $46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國內各界產業專家最新、第一手企業數位轉型分析!

AI只是工具,重趨勢數位轉型後企業融合的AI生態

未來不是賽局,是融合,商業帝國會瓦解,AI共融生態系才能創造永續價值!

我們都是和AI連結的AI+。

 

近年來,國內各產業吹起一股AI風,然而數位化、AI化只是起點與媒介,當各產業與異業間的大數據等資源,透過數位轉型共享與融合,即將顛覆傳統商業思維模式,形成更多具爆炸性成長可能的創新和市場!

 

AI  破壞傳統商業模式

創造了融合新契機

   

科技、基礎建設、消費零售、製造、金融、醫療、農業、運動

推動產業共生的新數位生態系平臺全面應用

本書以數位生態系的宏觀視野為架構,廣召臺灣醫療、金融、零售、運動、農業等領域數位化專家,以最新科技與商業案例,闡明國內各產業數位轉型的過程與樣貌,以及當代社會身處AI生態系的各種趨勢與發展機會。

美國有亞馬遜、日本有軟銀、中國有阿里巴巴,在迎向5G的時代,各產業透過數位轉型,大數據和AI普及化,臺灣需要一個面對全新、連結未來的創新生態圈,本書即是一個重要的起點。每篇結尾,都附錄經營投資銀行超過三十年、跨領域知識平臺「智門」(SmartGate)創辦人黃齊元總裁對該領域數位轉型的願景和展望。

 

本書特色

1 對於原本已在關注AI趨勢走向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首次提出的AI概念,將使AI原本予人的工具感,進一步拉升至串聯各產業的「AI大平臺」。而這些跨域的串聯與融合,才是下一個世代各產業生存與共榮的唯一管道。

2 對於尚未開始關注AI趨勢走向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不僅能讓你從循序漸進理解相關發展,當你發現AI所帶來的好處竟然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時,之後要你看到AI相關新聞與進展不注意也難。

 

專文作序

王茂駿  東海大學校長

李紀珠  臺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王定愷  AWS香港暨臺灣總經理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楊弘仁  盛弘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前瞻推薦

王伯元  中磊董事長

詹婷怡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

林建甫  臺大經濟系名譽教授

吳中書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盧明光  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偉祥  大聯大董事長

    國泰信投董事長

楊正秋  領濤新創董事長

 

AI行業化」或「行業AI」是未來的趨勢,真正的關鍵在於「AI(技術)」和「行業know-how」緊密連結。AI只是一種工具,重點是懂得應用的行業,才可能改變現狀。

——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從AIAI+》把AI的理論和許多不同行業結合,打造「數位轉型」的整體解決方案。換言之,臺灣的未來不會只有製造者和零組件供應商,更可以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和資源整合者。

——李紀珠 臺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由各領域專家、從不同場景深入淺出介紹數位科技應用。透過本書可以理解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提高企業及自身的競爭力;對於企業和組織來說,也只有真正了解客戶的需求,運用數位科技提升客戶體驗,才能真正達成營運轉型、深化組織韌性的目標。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國內各大學者專家、CEO企業家傾心研究、共同執筆────────

黃齊元  主編/藍濤亞洲總裁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陳鴻基  東海大學講座教授及管理學院院長、臺灣服務科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及理事

翟海文  軟領科技(SoftChef)創辦人兼執行長

劉鏡清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

謝佩珊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黃延聰  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余金樹  慧誠智醫總經理、臺北市電腦公會智慧城市聯盟智慧醫療召集人、香港大學SEA商業學院客席講師

羅仁權  臺灣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暨終身特聘教授

王可言  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創會理事長、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亞洲大學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講座教授

林蔚君  亞洲大學副校長兼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左典修  捷格科技董事長

何俊聰  盛雲電商執行長

蕭士翔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張烜煒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

朱正忠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軟體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

石志雄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

結合人性的數位科技, 讓生活更美好

 

周建宏(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數位生活,無處不在,應該是現今大多數人都深刻感受到的情境。尤其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過去的生活習慣,人們被迫保持社交距離,連原本抗拒改變的人,也必須接受運用數位科技,讓日常生活和工作變得更便利。然而,如果只有冷冰冰的科技,而少了人性的溫暖元素,無法讓生活更美好。所謂人性,其實就是使用者體驗。當數位科技能有效解決原本的痛點(Pain Point)和不便,或讓資源能被更精準地運用,甚至降低決策錯誤的機率,這些都能讓使用者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價值,進而帶來美好的體驗;當這些美好體驗,超越了改變帶來的恐懼,轉型就會發生。

我認為好的使用者體驗,關鍵在於理解科技是為了解決使用者的痛點及不便,而在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情況下,才能真正提升使用者體驗。不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為了數位而數位化,不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對數位應用的誤解,這也是很多企業數位轉型失敗的原因。

《從AIAI+》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從不同的場景深入淺出介紹數位科技應用,舉凡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智慧金融等等,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面向,並於現行模式中有著效率低落等各種問題。一旦數位科技採用得當,將能大幅改善生活中的諸多不便。

讀者可以透過本書清楚了解,數位科技如何改變生活,以及我們能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提高企業及自身的競爭力。同時,也呼應前面所述,科技唯有結合人性,才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也唯有了解客戶的需求,運用數位科技提升客戶體驗,才能真正達成商業營運轉型,強化企業韌性。

 


前言

2016年,當時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大中華的總經理到臺灣開會,聊起他們正在中國推動育成 新創企業的「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我詢問將其引進臺灣的可能性,經過了一系列談判,終於得到對方首肯,自此開始了

我這幾年一系列關於新經濟的投資布局。和AWS這樣的大公司打交道並不簡單,我直到20183月才順利安排母校東海大學及AWS簽署合約,成立全臺灣第一個「雲創學院」,推廣AWS認證教育;此後再接再厲,又在當年8月,成立「新北市AWS-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協助培育新創企業。由於我畢業於管理學院,深深感覺AI基本上和管理不能脫節,於是20191月又在東海大學管理學院成立「智慧轉型中心」,並親自擔任執行長,主要目的是希望結合AI技術與管理實務,並啟動一系列教育培訓和產學合作計畫。

20189月到12月間,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每週六在東海大學開設「智慧醫療」和「智慧服務」兩門課,上午和下午各三小時。這對我來說並不輕鬆,我不但是課程設計人,也負責邀請講者(許多是我的客戶)及相關費用,並擔任所有課程的講評。我當時即深刻感覺到,AI只是工具,重點是行業的應用利用科技改變現狀。選擇醫療和服務兩大領域,主因是製造業非我強項,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

我當時即預見「AI行業化」或「行業AI化」是未來趨勢,真正的關鍵在於「AI(技術)」和「行業know how」緊密連結,這需要「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因此我從20191月起正式成立「智慧轉型中心」。

或許有人會問我,我不是理工背景,為何敢做這件事?因為我一開始就認為「數位轉型」絕對不單單涉及理工領域,更是管理問題。我碰到一些技術人才,問我很簡單的商業問題,表示他們對產業並不了解,也讓我更加確定「技術」和「商業」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所以我才決定親自參與推動。臺灣產業需要積極「數位化、智慧化」,我將中心取名「智慧轉型中心」,說明我挑戰更高門檻的企圖心。

《從AIAI》這本書即是此計畫的延伸,涵蓋更廣大的產業和生態系,包括金融、農等等;參與計畫的成員,除了東海的教授,也包括其他學校的教授,以及我的策略夥伴及客戶,算是比較龐大的工程。由於我平常業務忙碌,這本書拖了半年才出版,但期間全球和臺灣數位化已有許多進展,包括近期全球防疫作戰中,臺灣的「口罩地圖」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我在此要特別感謝所有作者,在百忙中為本書的付出。我的行動僅僅是讓大家朝一致的目標共同前進,但總有不盡完美處,應由我負起全責。無論如何,這本書是相關領域專家攜手為打造臺灣數位轉型生態系所做的努力,希冀達到拋磚引玉的成效,若能對讀者有一點啟發,並化為行動,我的心願就算達成了。最後,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對我的包容,以及我兩位優秀的祕書ShirleyKerina的協助,才能讓我在百忙之中完成這本書。

 

3 

智慧生態系打造新經濟

走向「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的新商業願景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傳統的管理知識已不再適用,所有 企業都要重新思考商業模式,把自己變成和「智慧」(AI)連結的 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生態系」(ecosystem)。

 

生態系是什麼?

傳統我們的認知集中在「企業」身上,所以商學院以往的課程叫「企業管理」,但未來需要重新定位。過去十年,「產業」變成另一個關鍵字,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五力分析」學說大行其道,但這也有盲點,因為是從製造業的角度分析事物,包括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因此,已難以適應如今不再是上、中、下游產業鏈關係的世界樣貌;相較之下,生態系所擁有的不僅是企業原屬產業的客戶,甚至涵括不同行業,也可以異業結盟。

傳統生態系強調的是「產官學研」的結合,組成包括有優良研發能力和師資人才的大學、某個或一群特定產業族群、某個相關的政府部門(通常和科技發展有關),以及具有豐富資源的研究機構。以美國最著名的矽谷為例,就有柏克萊、史丹佛兩所大學,著名的蘭德公司,以及蘋果、Facebook、惠普等數不清的大型科技和小型新創企業。然而,美國生態系的特色是完全由市場機制主導,並無政府機構參與;像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和一些外國機構,反而都有在當地派駐人才。矽谷生態系的另一個特色是資金鏈。全美知名的創技、加速器和天使投資人齊聚一堂,為產業提供豐沛多元的資金,並形成良好互動。

生態系不一定是以「企業」為中心,也有以「地理位置」為中心,矽谷就是很好的例子。臺灣在三十年前成立「新竹科學園區」,早已發展成真正的「亞洲矽谷」,同時帶動了臺灣的電子和科技產業,打造出完整的產業聚落;從上游到下游、從半導體到生技,成為亞洲各國學習仿效的對象,特別是中國。這幾年,中國的矽谷和創新基地也已出現,就在深圳,發展速度甚至超越了北京中關村。最近由於香港爆發抗爭運動,局勢不穩,中國當局還特別指定深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賦予重要的政治任務 和定位,未來有可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新的龍頭城市。

除了企業和城市,第三類生態系的打造是以「產業」為核心。舉例來說,臺灣近年積極發展生技產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成長引擎,至今已有一定成效。另一個發展迅速的產業則是「離岸風電」,政府在其中起了關鍵性的主導作用。除了給予優惠政策,吸引國際大廠和民間業者前來投標之外,並以金融為手段,鼓勵「綠能債券」發行,讓金控提供大筆貸款支持風場的建設。此外,還積極打造本土的關鍵零組件產業鏈,要求外國業者和本土業者合作,移轉相關技術,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整個生態系快速成形。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都是在短短兩、三年內,從無到有,趕工完成,發展速度遠勝於生技產業,可謂近年綠能生態系發展的代表作。

 

生態系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幾個重要元素:

 

(一)多元:

生態系就像一個小宇宙,擁有不同的元素。因此,生態系不是同質性的群體,反而存在許多異質組成,這也是生態系和產業鏈最大的不同點。舉例來說,一個購物中心的生態系可能和其他電商平臺,或年輕族群所關注的社群媒體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因為他們有共同的客戶,並對相同的事物有興趣。

很重要的一點是,生態系的形成必須遵循市場機制,而非採取中央集權計畫經濟模式。後者通常會失敗。以中國的高科技發展為例,十年前最常被提及的是北京中關村,然而近年深圳卻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為什麼? 因為深圳完全以民營經濟為導向,不管是臺資富士康、通訊設備大廠華為,互聯網巨頭騰訊或是中國第二大民營金融機構平安保險,骨子裡流的都是創新及市場精神的血液。民營企業為何重要?因為它們依循的是市場機制,形成了眾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認知的大環境,而不僅僅代表某一方的特定利益。如果政府宣稱其利益超越其他各方利益,甚至成為上級指導單位,就會扭曲生態系的精神。

 

(二)開放:

生態系既然是遵照市場機制運作,就必須對外開放,不斷有新的成分、新的群體加進來。全世界只有少數的封閉式生態系成功, 例如1990年代的微軟Windows、日本電信公司早期的App體系,還有蘋果以iPhone為核心的生態系。但這些生態系發展到後來,也不得不改變策略,例如現在已經可以在Mac上安裝Windows,蘋果和微軟的介面不再強調一邊一國。除了蘋果以外,最成功的開放式作業系統大概就是安卓(Android)了,全世界除蘋果以外的手機,絕大部分都屬於安卓陣營。

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儘管規模很大,但在開發獨家作業系統時則飽敗果,例如微軟的Bing、諾基亞(Nokia)當年的Symbian 更不用說三星的作業系統Tizen,根本沒有人聽過。也因為如此, 當川普制裁華為時,除了高通的半導體晶片以外,另一招就是禁止Google提供安卓給華為使用。這明顯打中了華為的痛處。雖然創辦人任正非後來宣布華為有自己開發的「鴻蒙」作業系統,但也承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多少人以其為平臺進行開發。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萬物互聯,沒有人能大到主宰全世界即使大如蘋果和微軟。因此生態系未來走上開放之途,是必然的趨勢。

 

(三)連結與互動:

生態系很重要的關鍵字是「生」。唯有生態系成員彼此互相交換資源,生態系才能繁榮壯大。因此生態系的精神是「融合」(Convergence),而不只是單純的「結合」(Aggregation);它就像海洋中的食物鏈一樣,是一個有機(Organic)的群體。好比珊瑚礁吸引魚群,魚群中有大魚、中魚、小魚和浮游生物,造就了整個食物鏈。

生態系成員的互動關系,通常是水平的,相當平等,沒有誰是對方的上級指導單位。企業可以和學校合作,創投和大公司可以連結新創企業,研發單位也可以移轉技術給民間;政府能做的,就是打造一個開放的環境,做好基礎建設(例如學校和研究機構),讓所有成員自由交流,產生火花,不需刻意做什麼事。換言之,政府的角色是平臺建造者和交流推動者(Catalyst),但絕對不是管制者或遊戲規則制定者。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研究中國近年推動的「一帶一路」工程,其實它也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它的成功來自於開放與連結,但如果要更上一層樓,中國政府就不能過度干預。近年一帶一路飽受批評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貸款和資金援助給一帶一路成員國家,企圖在政治上影響彼此的合作關係。以世界銀行和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經驗來看,財務援助雖是一種合作推動手段,但仍要遵守市場機制,才不會違反生態系的精神。

 

(四)創新:

生態系的融合,會創造進步的動能,帶動更多的發展、更快的成長,這是相輔相成的。

簡言之,生態系的靈魂在於「成長」與「改變」,這就需要「創新」的火苗。用傳統的封閉保守思維,生態系不可能進步、也不會成長,這是「新經濟」最重要的精神。國外近年講究「顛覆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以全新的思維和商業模式,打破原有的商業規則,如優步(Uber)、 Airbnb、亞馬遜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生態系一旦沒有持續創新,就會逐漸沒落,甚至走向死亡。美國底特律商圈曾經是首屈一指的汽車城和鋼鐵城,但近年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大為萎縮,許多人失業,沒有人再用「生態系」稱呼他們,因為前景看不到生機。

美國著名的高科技生態系包括蘋果、Facebook、亞馬遜、微軟,一般人用「平臺」稱呼這些公司。亞馬遜的生態系最特別,因為其獲利大部分來自AWSAmazon Web Service),即全世界最大的公有雲平臺,和亞馬遜傳統電商的業務完全不同;近來亞馬遜又成功打造了智慧助手Alexa、開發Echo智能音箱,成為美國許多家庭必備的裝置。

推薦序未來臺灣產業轉型的重要推手  王茂駿

推薦序新科技版圖的一席之地  李紀珠

推薦序未來的雲端世界和人工智慧  王定愷

推薦序結合人性的數位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周建宏

推薦序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楊弘仁

 

 

第一部  人性引領智慧

第一章 智慧科技在臺灣

走在未來50年浪頭上的智慧風潮

第二章 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

各行各業攜手轉型,全民推動智慧城

第三章 智慧生態系打造新經濟

走向「同一個生態,千萬家公司」的新商業願景

 

第二部  未來今日,臺灣的下一步

第四章 決戰未來數位新客戶

新零售轉型!智慧消費體驗才能綁定顧客的心

第五章 顛覆全球製造業的關鍵「人」物

AIoT與智慧機器人掀起的新零售商機

第六章 新金融時代的崛起

AI攜手區塊鍊,打造智慧金融變革年

第七章 航向智慧醫療新藍海

AI走進臨床,精準診斷+遠距醫療站上浪潮

第八章 大健康時代需要的智慧

AioT驅動,從智慧手術室、用藥安全到銀髮友善醫護

第九章 智慧農業翻轉老化、缺工危機

臺灣生乳產業的智動化革新,走入農牧業高效時代

第十章 AI教練打造運動生態系

智慧運動高達7兆美元的產業藍海

 

作者簡介

參考資料

藍濤生態系簡介

智門簡介

書籍代號:2ARB0008

商品條碼EAN:9789869858861

ISBN:9789869858861

印刷:全彩

頁數:22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

書籍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