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文學理論> 說不完的甲骨文故事

說不完的甲骨文故事

作者:許進雄

出版品牌:字畝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24

產品編號:9786267200810

定價 $40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一個文字學家的誕生,

一生跨越四千年的探索。

甲骨文大師許進雄教授,

用最平易近人的語言,最生活化的例子,

娓娓道來,那些說不完的甲骨文故事。

 

《說不完的甲骨文故事》收錄甲骨文權威許進雄教授歷年最精華的演講內容,從早年如何踏入文字學研究領域、負笈加拿大整理明義士的甲骨收藏、任職於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時的重要啟發與經驗,到返臺任教後對於甲骨文字學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的不遺餘力推廣,可說是作者一生所學和經驗的精華濃縮,也是引領大眾一窺古文字學堂奧的絕佳門路。

 

本書特色

【五大講題】

▍一個文字學家的誕生

文字學本是小眾研究領域,甲骨文尤其冷門,當年還只是平凡學生的許進雄教授,究竟是如何被點燃熱情、一頭栽進甲骨文世界,最後成為甲骨文字學泰斗?作者自言,在漫長的學術生涯裡,腦力、努力、伯樂、機運缺一不可,因此他也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經驗,鼓舞後輩堅定不移的往自己的理想邁進。

 

▍趣說文字的前世今生

大家都知道,漢字是由繪圖演變而來,而字的源頭就是甲骨文。文字的誕生與古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從食衣住行到祭祀刑罰,從直接的觀察,加入間接的想像,漸漸演變成我們熟知的方塊字。例如,你知道「豆」原本是一種食器嗎?「光」字的由來其實跟古人掌燈的方式大有關係?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字,其實是經歷數千年的流變才來到我們眼前,關於文字的前世今生,就讓本篇說給你聽。

 

▍古文字如何載歌載舞

在古代,祭祀是不可輕忽的大事,而因應祭祀所需,所發展出的音樂歌舞,也成了後世娛樂活動的前身,許多我們熟知的字,其實都忠實反映了先民的娛樂生活。例如「戲」這個字,其實是老「虎」的頭、代表武器的「戈」,以及代表凳子的「登」三個單位組成的,表示「以武器戈與高臺上的老虎戰鬥的樣子」,在古代,這是一種表演戲弄老虎的娛樂項目。像這樣的聯想而成的字還有很多,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生死之間的文字遺跡

在講究禮儀和祭祀的時代,生死大事尤其馬虎不得,因此關於疾病、死亡、喪葬的字為數不少,規範也特別詳細。例如在甲骨文中,「死」的字形有兩種,代表正常與不正常的死亡;「微」字的原始意義為「殺」,卻又如何能與「老」人和「孝」道扯上關係?而關於生死的記載,一旦涉及到貴族王侯,更是連蛛絲馬跡都有玄機。在本篇中,作者將破解一個長久以來的史學謎團。

 

▍文字裡的日常生活史

文字與生活密不可分,藉由追溯文字的源頭,我們可以勾勒出數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形貌。本篇以甲骨文和器物的關係出發,介紹甲骨文中有關日常生活的字。例如「盡」和「徹」這兩個字,其實和古人煮飯的器具「鬲」大有關係;「皆」這個如今看來簡單的字,甲骨文的筆劃不但複雜無比,而且又是跟老虎有關;至於像是「厚」這樣的抽象概念,甲骨文竟然也可以「畫」給你看。正是這些具高度想像力和靈活性的古老文字,發展出現在你我正在讀的篇章,也形塑了我們今日的生活。

 

【專文推薦】

黃啟方 前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前董事長

 

【聯名推薦】

王基倫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優聘教授

衣若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文圖學會榮譽主席

李隆獻 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林世仁 兒童文學作家

林啟屏 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

林黛嫚 作家、淡江大學副教授

洪淑苓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施順生 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徐富昌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許俊雅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謝佩芬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以上按姓名筆劃排序)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於該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臺,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 動物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2 戰爭與刑罰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3 日常生活篇Ⅰ食與衣》、《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4 日常生活篇Ⅱ住與行》、《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5 器物製造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6 人生歷程與信仰篇》、《字字有來頭 甲骨文簡易字典》、《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典(新版)》等。

作者序

 

【讓古代文字走進當代視野】

 

過去五年來,我在商務印書館和字畝出版社出版了約二十本書,銷路大致都不錯,都有再刷,所以出版社很願意再為我出書。但是自己年歲已高,沒有體力和精神寫新的書,就建議說我還有一些演講稿,不需太多精力就可以挑選出來。字畝出版社的馮社長請我挑出幾篇。我挑了六篇內容比較有差別,重複性比較低的,請馮社長斟酌、估量一下是否可以出版。她建議第五篇比較短,是否可以合併到他篇。我考慮後,認為與第一篇的性質可相容,所以現在就以五篇的形式來出版。

 

教書的人大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演講邀約,除正式研討會的學術報告外,我也偶爾

在一些非學術性的場合介紹中國文字的巧妙。回臺之前,我曾經在博物館工作二十八年,我們有個信念,讓更多人喜愛文物,博物館的業務就會更加發展。所以除了與愛好文物的人士交往之外,我也在僑居地的中文報紙寫介紹中國文化的通俗性專欄。此外,我也很願意到一般的社會團體,作有關中國文字的演講,期望能提高一般民眾對中國文字的興趣。

 

中國的文字很多,但我覺得能讓聽眾感興趣或有新奇的例子不是很多,所以各個

演講的內容不免有部分重複,要選取完全不重複的演講不是那麼容易。現在總算選擇了這五篇,就稍微解釋一下內容。

 

第一講:我為何迷上甲骨文字

類似的內容在兩三所學校分享過。最近一次應該是在淡江大學中文系。我因為偶然的機會,很早就踏上研究甲骨文的路。我常對學生們說,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有三個因素:一是有足夠的腦力,才能應付眼前的環境。二是有伯樂欣賞你,願意把工作或機會交付給你。三是有個機會讓你去做,激發你的潛力。如果沒有機會磨練你,可能你的實力就表現不出來。

 

我因為偶然讀了一本書,原本沒有目標的人生,頓時有了方向,變得願意努力學習,堅定追尋自己的目標。我也在一夕之間,由漫不經心變成一個認真讀自己喜愛的書的人,此後一路往自己的方向前進。這個經歷應該是勵志的,所以我喜歡談它,希望能影響幾個學生找到他們自己的目標。

 

在我成長的前段,有三位伯樂成全我,第一位是李孝定老師,他在我大二時推薦我申請寫論文的獎助金,使我有機會從事專題研究,建立了商代周祭研究的基礎。第二位伯樂是大三時候鼓勵我把研究的構想寫出來發表的金祥恆老師。第三位伯樂是推薦我去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博物館整理明義士藏骨的屈萬里老師,讓我能觀察到各期甲骨上的鑽鑿型態有很不一樣的形態,可以做為斷代的輔助工具,解決某些甲骨時代的論爭。博物館的材料也讓我發現周祭研究的新觀念。

 

後來小屯南地和村中與村南,二次科學性的發掘,地層符合我做的鑽鑿型態序列,大陸開始有人撰文反對他們以前的分類,進而邀請我出席北京故宮整理明義士兩萬多片甲骨的籌備會,請我發言,以聲援採用新斷代的意見,並安排我做一場公開演講。這次演講是針對整理甲骨的經驗談,所以也收錄於第一講。

 

到了加拿大,從整理甲骨、到讀博士、到擔任部門主管,接觸到各行各業人士,使我增長很多中文系以外的知識,慢慢領悟到中國的古文字反映古代人的生活經驗。所以也特別注重從古人生活的觀點去了解古文字,而有了一些新解釋,也成為甲骨學界特別專注於文字創意的人。這個演講,我列舉「犁」、「襄」、「旁」、「疇」等字反映農業的知識,「吉」字蘊含的冶金知識,甚至破解了中國古代的「廌」、「薦」、「慶」、「羈」等字,都是以越南在二十世紀才發現的沙拉(羚羊類)構形的,了解氣候變遷驅使喜熱動物的南遷,涉及種種非中文領域的發現。

 

第二講:文字的趣味

這是五篇選文中最早的一次演講,回國後不久,接受一個書道學會邀請講授一系列課程。我選擇一些有趣的字,來作有別於書道技法的演講。首先是借「郭」與「酒」二字,從考古學的觀點來說明中國文字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年。「郭」字表現圓形的城牆,是四千二百年以前的形狀,以後都是方形的。「酒」字的形狀是五千年以前長途運輸酒工具的窄身尖底瓶而非商代的平底酒器。證明中國文字至少已經過四千年的演變。

 

然後隨機的介紹有關砍腳挖眼的刑罰(刖、臧、眢、民、童),鏡子的鑄造(監),燈的使用(光),用飯的禮儀(豆、卿、即、既、次),農業的收成(釐、舂),高貴的建築(享、京、樓、臺、容、雍、囿),酒的過濾(莤、爵、斝、曹),建築結構(冓),觥是水器(觥),爬上樹採桑(喪)等有趣的話題。

 

第三講:古文字中的樂舞

應邀到戲曲學校作演講,所以選擇和戲曲、音樂有關的字來介紹。首先解釋「戲」字,作一把戈在跟高凳子上的老虎打鬥,這是逗趣的表演,所以有戲弄、戲劇的意義。老虎是兇猛的野獸,要挖坑陷或用毒箭射殺,用戈去捕獵是不理智的行為,所以粗暴的「虣」字就以戈博殺老虎來表達。戲劇和軍隊下命令,同樣是在高臺上進行,所以「戲」也是司令官的名稱,司令臺也叫戲臺。這種使用後世都遺忘了。接著介紹和軍事有關的「游」與「化」字。「舞」是求雨的儀式,連帶談樂舞的道具(鬼、魅、夏等字)以及談音樂相關的字(樂、奏、音、言、尋),談樂器的定音以及樂器(攻、龢、琴、瑟、吹、磬、聲、鼓、彭、南、用、甬)。有關樂舞的字大致都介紹了。

 

第四講:商周時代的守喪與攝政

《旅讀中國》媒體常邀請作者介紹一本書,並錄製影片在YouTube 上播放。很榮幸選了我的《文字學家的甲骨研究室》,作了一次錄影演講。我就選擇書中有關死亡與喪俗的二節,加上近日領悟到的君王守喪而有攝政制度的新見。內容分成多節講述。

 

一、孔子論三年之喪:孔子說父母抱負孩子三年,所以父母喪亡時子女以同樣時間守喪回報,我認為與實況不符,可能另有原因。

二、南粵王的言論:南粵王說等到屍體化成白骨時才算是死,之前都不再背叛漢朝。有可能是守三年之喪的根由。

三、甲骨文的「死」字:甲骨文的死字有二個,正常的死亡以人在棺內表達,異常的死亡以一人在枯骨的旁邊表達。

 

四、埋葬方式:古人認為死在床上才合禮儀,才可以棺木殮葬(葬、疾、宿),否則只能埋在土坑內,值得吝惜(吝)。

五、喪俗流變:因經濟原因,人老時由子女執行殺死的任務(微、老、孝),因不忍親自執行,漸改為送老人到深山等死,過一段日子才去撿骨回來,最後演變先埋葬,等三年後屍體化成白骨,又重新撿骨入葬(殘、壑、弔)。

六、拜尸的習俗:古時有以孩子蹲踞代表祖先接受祭拜的習俗(尸)。尸是化成白骨的二次葬才會有的姿勢。屍體化為白骨的時間,根據屈原的《天問》,北方大致需要三年,有可能就是三年之喪的源頭。還介紹相關的「文」、「還」二字。

七、可能是三年之喪的證據:(1)武丁守喪三年的事實。(2)商代干日命名與撿骨時間的關聯。(3)祖先名號的差別。(4)周祭的怪異現象。帝乙元年正月的祭祀已是中段,有人代表王舉行祭祀。(5)廩辛存在的問題。周祭沒有廩辛,但歷史記載有,應是誤會攝政為王。

 

結論:屍體三年化為白骨,擇日撿骨,所以商王干名集中在某幾個干日。君王守喪三年,期間有攝政大臣。

 

餘論:西周武王期的天亡簋有「文王監在上,丕顯王作省,丕㣈四王作庸,丕克乞衣王祀」的銘文,表現周武王守喪,只省視。而㣈王卻是發揮作用,能夠完成終結殷王的祭祀,即滅亡商朝。所以㣈王是武王的攝政者。史書竟然沒有留下武王有攝政的片言隻語。周公是成王的攝政,所以武王有攝政是很合理的。周公改革禮制,廢除攝政,所以以後的周王才沒有攝政的紀錄。

 

第五講:甲骨文與文物的故事——從文字的創意看古人生活

因為我有幾本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所以岡山文化中心請商務印書館安排我到該中心演講,商務印書館的王董事長還親自帶二名職員陪同。這場演講的聽眾,我估計主要是市民大眾,所以選擇比較輕鬆有趣的講題。

 

首先從象形的「虎」字開始, 先談文字的通性,反映生活的經驗,舉「酒」字為例,甲骨文酒字呈現的裝酒容器的形狀不是商代的,而是五、六千年前,為了長途運輸的需要,設計成小口,容易密封,防止酒味逸出。窄身,方便運送及利用空間。尖底或成柄狀,方便把握分裝到小容器。這些字形特徵,都顯示出文字創作的年代和中國釀酒的年代有關。一個字可以反映很多古代的訊息。

 

然後回到老虎,講二雄虎不能相容,一見面就要分個你死我活,不顧自身的安危(虤、皆),本來還談到老虎兇猛,用武器直接對抗是粗暴不理智的行為(虣),所以發展挑逗老虎的戲劇以及與軍事的關係(戲),因為和在戲曲學校的演講重複,所以刪掉這部分。

 

獵殺老虎採用坑陷比較有效,還可以取得完整的毛皮,所以介紹「吿」字,在一個坑陷上插一個標示,警告人們不要誤陷其中,不是一般的坑洞。捕獵要使用田網以及狗(獸),田網是為了不傷毛皮,狗則是能夠嗅聞動物的窩藏處。再談到狗的嗅覺敏銳,所以以犬與自(鼻子)表達嗅覺(臭)。進入農業社會,不需捕獵,養狗的用途轉為晚上守護家門,所以「器」字以犬及四張口表達,遠遠聞到陌生人的氣味,狗就以連續的吠叫,警告主人有陌生人的到來。

 

古人也了解合金的成分影響其性能。「則」字以一鼎一刀表達準則的觀念。鼎為祭器,重點在顏色輝煌,需要超過九成的銅;刀需要銳利耐磨,需要一成多的錫,製作各類青銅器各有合金上的準則。「复」字是利用鼓風袋,一緊一鬆把空氣送進煉爐,以增加燃燒的溫度,所以有往復的意義。「厚」字則是借用厚壁的坩鍋容納高溫的金屬液,以表達厚的抽象意義。

 

此外也談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字。例如,「尋」字是以伸開雙臂去丈量席子的長度,得到的結果八尺,說明商品的標準化。「盡」字是用刷子清洗器皿,「徹」字是用彎曲的手指才能清洗煮飯的鬲的空足裡的殘餘。「履」字是貴族行禮時所穿,容易脫掉以乾淨的赤足上堂行禮。「前」字原是洗腳,有可能來自上堂前要洗腳使乾淨的習慣。「每」字是貴族婦女頭上插有多支裝飾物,頭上裝飾梳子的是貴婦人。「熏」字原是身上佩帶的香料包,後來發展成為焚燒香料的薰爐(「籃」字)。「去」字是利用在坑上蹲足排便以表達去掉。「家」字以屋內養豬為普通人的家屋,「圂」字則指屋內養豬的所在即家人的廁所。「宿」字是平時睡在草席上,而在床上躺臥則是「疾」字。因為要死在床上才合禮宜,生病就要睡在床上,防備不治而死。所以作夢也以在床上表達,因為強制求夢有可能死亡。這些是日常的生活情景。

 

最後介紹幾個軍事用字。軍事訓練時,兵戈相向會造成傷害,因而創「誖」字。站隊整齊是「並」字,站隊不整齊則是意義敗壞的「替」字。透過這些介紹,大致就能了解與古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古文字造字創意。

書籍代號:XBLN0022

商品條碼EAN:9786267200810

ISBN:9786267200810

印刷:套色

頁數:248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