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你的存在,永遠值得被愛!翻轉厭世負能量,休息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隨書贈自我關懷小卡】(三款隨機出貨)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你的存在,永遠值得被愛!翻轉厭世負能量,休息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隨書贈自我關懷小卡】(三款隨機出貨)

Feed the Need to Veg Out!

作者:王雅涵

出版品牌: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3-01-17

產品編號:9786267095928

定價 $38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情緒大爆炸,人際多煩惱,未來好迷茫……

就算厭世氛圍環繞,你依然有能力看見生活的美好!

 

★找不到自己的優點,不如接受「我就爛」?

★放假總是睡整天,是懶散還是心太累?

★我可以憂鬱很久很久嗎?我會有變好的一天嗎?

 

你的存在,永遠值得被愛!

翻轉厭世負能量,休息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輕聲告訴自己:「我是尊貴、有價值、被愛的。」

甩開世界給你的習得無助感,抓住幸福的積極可能!

 

【暖心隨書贈】歡樂心理師的自我關懷小卡(三款隨機出貨)

超可愛手繪插畫+心理師暖心小語,懂得自我照顧,自然閃閃發光!

◇「休息整天也好」──Feed the Need to Veg Out! 一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整天沒動也很好,那叫休息

◇「主角閃亮登場」──I am Precious, Honored, Be Loved. 你是生命的主角,念對台詞很重要。你有屬於你的美好劇本

◇「不怕厭世怪獸」──You Can Turn Your Life Around. 告訴自己「我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你就能擁有翻轉厭世的力量

 

◤當厭世成為日常,請為自己搭建名為「歡樂」的燈塔

  大環境不好,厭世蔚為風潮,讓你只想巴著「小確幸」不放。其實厭世感的存在,源自生活帶給我們的「習得性無助」。能夠習得無助,自然也有辦法「習得樂觀」,透過心理學重塑「信念、渴望與行動」,你會看見翻轉人生的可能!

  

  信念:看見美好的能力,自我照顧的基石

  渴望:開啟行動的契機,感染夥伴的熱情

  行動:帶來改變的努力,引領他人的火炬

  

  結合信念、渴望與行動,我們就能學會自我照顧,同時也關照他人,建立起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感覺」(人類最終幸福的目標),搭建起一座名為「歡樂」的燈塔!

 

◤接納深陷無力感的自己,用「耍廢」的勇氣找回美好的可能性

「我好累喔~」大概是厭世代青年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種「累」往往不是出於身體,而是心,因為太常處在壓力狀態中,或者忘了照顧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察覺自己也有心累的狀況,請告訴自己:此刻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休息,更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無力。雅涵心理師為你提供多種解方,從寬慰自己的話語到實際行動的方法,透過勇敢「耍廢」,讓自己充分休息,進而開啟更積極的行動,營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可能!

耍廢其實不廢,只要耍得對,不只令人稱羨,更可以藉此機會讓自己充飽電,為下一段美好預做準備!掌握幾個原則,你也能擁有耍廢的勇氣──

 

✽一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

✽整天沒動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叫做休息

✽大方跟人分享你今天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讓人羨慕你的耍廢,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

 

【本書特色】

★人氣諮商心理師的真心勵志作品,伴你走出厭世日常,打造幸福光環

★從情緒、人際、環境等議題切入,用最生活化的角度探討厭世代的困擾

★融會專業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提供讀者有趣、感動又實用的心理學解方

 

【翻轉你與自己的對話,你會看見不一樣的可能性!】

✓儘管世界並不總如我們預期,我們仍然可以選擇,並非全然被動。

✓「我是尊貴、有價值、被愛的」,把這句話時刻放在心上,開啟美好的正向循環!

✓輕聲告訴自己:「辛苦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慢慢來,你可以的。」這是釋放壓抑感受的鑰匙。

✓情緒沒有什麼可不可以,沒有什麼對與錯,也不會永遠持續,當它任務完成的那一天,它自然會跟我們告別。

✓憤怒容易讓我們受制於人,想像自己抓著他人衣領卻反被對方拖著走的畫面,提醒自己適時放開雙手,還有更值得追求的美好正等著你。

✓抱怨固然是人的天性,但它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悄悄吃掉我們擁有過的美好,為關係帶來傷痕。

✓嫉妒讓人停滯,羨慕使人成長。用更開闊的眼光看看自己與別人的故事,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有力量。

✓與其害怕做錯決定而後悔,不如把每個當下當成新的起點,用當下的選擇,改變你的未來,做一個讓未來的自己會感謝的人。

✓牌卡可以翻轉,眼光可以改變,你懷抱信念的眼光,會帶著你穿越不好的一切,朝向美好前進。

✓人不可能隨時都活力滿滿,會感覺懶散無力再正常不過,關注一下自己內心的需求,讓自己喘口氣,適時調整一下你的計劃或工作安排吧!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李家雯/諮商心理師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歡樂好評(依姓氏筆劃排序)

武敬凱/企業行銷顧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梁蓓禎/國際心教育執行長

莊越翔/遊戲帶領專家

黃小胖/脫口秀演員

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主持人

點點心理學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Kimberley Abigail Bott/耶加教育科技執行長

 

王雅涵(Waha

一個愛玩愛吃愛唱歌的歡樂心理師,曾經擔任過和中輟生搏感情的社工,喜歡用活潑彈性的方式和孩子們相處;不喜歡被限制,想挑戰自己成為一個不被專業形象框架住的人,致力將心理諮商與桌遊等相關媒材結合,讓每個人都能在歡樂的氛圍下,感受到愛與尊重。

行跡遍及臺灣各個角落,曾一年環島超過十二次,在工作和玩樂中尋找平衡,期待能和每個接觸到的人說故事、談生命,一起更喜愛自己,活出美好。

 

FB: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go

IG: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wahahappygo

Podcast: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抽屜's (Drawer's魂)

城市裡的迷途小藥師

沉迷植栽、畫畫、攝影、旅行

抽屜裡收集各式各樣的日常

 

Facebook:抽屜's @drawerHuen

Instagram:@drawer_s_huen

【作者序】揭開厭世布幕, 看見世界給你的禮物

「為什麼你看起來總是很開心?」這問題我被問過非常多次,似乎在別人眼中,我始終是個開心的人,能有這樣的標籤,也是挺值得驕傲的。我曾開玩笑回答:「沒錯,我是歡樂的代言人,能吃能睡,如豬一般的美好。」如此大言不慚,我也真是佩服自己。只是,雖然我一直笑稱自己是快樂的胖子,但如果可以,還是想要瘦一點(比較健康啦)。所以,我想稍微修改一下這句話:「我是個歡樂的人,但我也有不歡樂的時刻;我享受在歡樂中的時刻,也在不歡樂中體驗人生;我想成為美好的代言人,但我不要求完美;我想玩出美好的人生,我想要塑造幸福的文化。厭世氛圍或許總圍繞在我們身邊,但我希望每個人都擁有翻轉厭世的能力。」

「翻轉厭世」就是,當你周遭的人總在抱怨、當你的環境常常給你打擊,但你不會被這些事情牽著走;你依然會難過、會生氣、會無力,但你會有力氣去行動,去把像是布幕般遮住你目光的厭世感受給掀開來,因為你知道,把這塊布翻開後,會有個很大的禮物在等著你。

那麼,要怎麼翻轉厭世呢?靠的是「信念+渴望+行動」:

 

  1. 信念:看見美好的能力,自我照顧的基石

相信周遭的環境有很多美好,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很多可能,相信自己很有價值,有能力面對各式各樣的情緒狀態,可以停下來自我覺察並自我照顧。

 

  1. 渴望:開啟行動的契機,感染夥伴的熱情

覺察自己內心那些真的會讓你開心的事情,找到你的使命,並且更多地和人連結,能夠在愛與被愛的關係中,更加健康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1. 行動:帶來改變的付出,引領他人的火炬

擁有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在任何狀況下都願意跨出一小步,也擁有界限,不任人擺布。可以承擔、忍受不舒服,也可以在行動的過程當中,替自己充電,並且知道:我的人生不只是這樣!

 

厭世氛圍就像一種文化,進入其中的人不自覺就會受到影響,但你也有能力去經營自己的文化,經營你帶給周遭的獨特光環!當你懷抱信念,清楚知道「我不想要只是這樣」、相信自己的價值,你就會主動創造出屬於你的文化,帶來好的影響,彷彿鹽與光。你心中的渴望,就如同一撮鹽巴,乍看你感受不到它的分量,但它會默默溶化、漸漸融入環境之中,讓人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影響。同樣的,你的行動會化為光,會被人看見,會照亮前行的路,讓人們有勇氣跟著向前,而你的每一步,都會慢慢引導環境與夥伴的改變。

在這本書裡,我希望能以一個美好代言人的身分,來談談我們可以怎樣塑造自己的幸福光環、不再被厭世氛圍箝制,談談我們如何能讓美好沒有限制,協助你建立屬於你的信念,點燃你對美好的渴望,開啟你改變未來的行動。

希望你看完這本書後,能回過頭去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並明白:「啊,原來是這樣啊。」你不再去追問或苦惱「為什麼」,而是理解過去發生的一切,是為了現在,是為了未來。於是你開始轉變方向,跟著歡樂的自己、難過的自己、放鬆玩樂的自己和有壓力的自己,一同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未來藍圖。

我很喜歡一句話:「美好的事情是回頭看才看得懂的。」而我們的生活就像是登山,當你爬呀爬的終於到了山頂,環顧四周,看著之前那辛苦蜿蜒的路,你會發現,你都懂了,哪怕說不出所以然來,但過往的迷茫、懷疑與恐懼,都已煙消雲散,心裡有的只是喜樂、希望與讚嘆。

 

王雅涵(Waha)

【推薦序1】耍廢有理!放空無罪!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身為「趴趴走的心理師」,我常被問道:「你怎麼能這麼有能量到處跑啊?」我總是笑笑說:「那你該認識另一位比我還更熱衷於全臺到處走的心理師:王雅涵(哇哈),她才是真正的『心理師歡樂之旅』啊!」

我總覺自己常常像是勁量電池一樣地在執行行動心理師的工作,天天趕場,但電池也有耗盡的時候,一旦能量燒乾,我也會厭世感爆棚,使不上力。比起我這樣時高時低起伏劇烈的心境,雅涵比我更像悠遊自在的美人魚,游刃有餘地穿梭在各機關單位,充滿歡樂地透過桌遊活動,帶領大家進入心理學的世界。每每看著她的臉書粉專,我總對她的能量充沛欽羨不已。

問她到底怎麼做到的?原來,她只是掌握了「翻轉厭世心態」的密碼──耍廢有理!放空無罪!能自在地踏在歡樂之旅上的祕訣,不是永保歡樂心境,而是接納自己也有不歡樂的時刻。接納之後,才有翻轉的機會!

看見雅涵這本書的書名,好像在說「耍廢」有道理!事實上,她想說的是:別把耍廢當耍廢!允許生命有忙碌,也要刻意接納一切餘白,而留下的空白不是白,那是刻意沉澱自己的美好時光。莊子說的:「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就是這個道理。

耍廢,是為了成為優化的自己。

用近代的腦科學語言來說,在忙碌生活裡的刻意耍廢、放空,其實才是大腦神經元排毒、重置、去蕪存菁的重要階段。特別喜歡她在後面篇章提到的概念:有意義的耍廢,也需要一點勇氣。不論是:不要過度完美主義的,「只要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好」,或是接受自己整天完全沒動也具有意義,因為那叫做「休息」。當你的「耍廢」具備意義,勇氣才能緩緩產出,生命才會一切不「廢」。

真心推薦雅涵這本適合各個年齡層與身分角色閱讀的書,用平易近人的口吻與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人生,可以有各種樣貌,重點不在於追問「為何我這麼廢?這麼厭世?」而是思考「我可以如何使用我的廢?翻轉我的厭世?」

誠如阿德勒說的:「人生的重點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是你打算怎麼處理它。」我也深信,面對書本,重點不在你讀了什麼,而是你打算怎麼用這些內容?

雅涵的翻轉厭世感指南已經為你準備好了,而你,準備好帶領自己啟程了嗎?

 

【推薦序2】善待自己,開啟與自己的溝通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雖然跟雅涵心理師是好友,但我當時看到這書名時,我就想:「這該不會是想要教大家怎麼躺平的一本書吧?我會不會看完沒辦法推薦啊?」

但我覺得她是個很快樂的人,所以真的很想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而看完之後,我也有了很多反省。我自己是一個教溝通與表達的人,但我們往往都把很多精力拿去與他人溝通,卻忘了自己與自己溝通。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人生好像一定要努力向上,要當個有用的人,好像藉由這樣的過程,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看完書才發現,我們的努力與有用,可能是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的否定。我們之所以努力,不是想要有什麼追求,而是希望逃離不美好的自己。我們的「有用」,是因為我們感受到現在的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

我以前聽過一個希臘神話的故事,有個被懲罰的人叫薛西弗斯,他每天都要把一顆巨石搬上山,但到山頂後,卻又會馬上掉下去,接著他又要把掉下來的石頭推上山,進行無限的輪迴。

我看完後反思我的人生,我好像也用了許多力氣,但卻不快樂。我們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不快樂。然而我們無論變得再好,我們對自己的標準都會跟著變高,於是我們陷入永無止盡追求「好」的環節,就像薛西弗斯一樣。

但畢竟,我們不是被懲罰的人,我們可以做很多調整。例如我們可以換個石頭,可以換一座山,甚至可以把它當成遊戲,或是乾脆去做其他的事情。只是,如果我們沒有看見調整的可能性,我們就會以為我們的人生就只能這樣了。

所以我才覺得,這是一本跟自己溝通的書,溝通有三件事情,分別是「接受」、「看見」與「創造選擇」。

我們接受還不夠好的自己,但看見自己美好的地方。我們接受別人比我們好的地方,也看見他人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我們接受生活有很多挑戰,但也看見生活給我們的很多幸福感。

也因為這樣,我們能從書中的許多工具來調整信念,也許你自以為的缺點,是別人眼中的優點。也能藉此重新認識自己,原來我的情緒,背後只是因為忍耐太久了。當我們發現心中的那些真實渴望,我們就能夠改變選擇,就能夠得到不同的收穫。

畢竟,當我們對自己苛刻,我們自然感受到厭世,看什麼事情都不太順眼,我們也就更容易把負面的情緒丟給他人,甚至埋怨這個世界,我們也就很難與其他人,甚至整個世界建立連結。

因此,看完書後我發現雅涵心理師快樂的祕密,她說的耍廢並不是躺平,而是希望我們善待自己。當我們感受到快樂,我們自然也想分享喜悅給別人,進而能讓世界變得美好,大家也更願意與你連結。

邀請你一起翻開這本書,讓我們與自己溝通,學習好好地善待自己。

 

【推薦序3】為生活找到主導權,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我的生活很忙碌,平時不是出外演講,就是在家備課、寫作,晚上和假日還要陪小孩。我太太常問我:「你有在休息嗎?」

有呀!當然有。雖然我對我目前的生活形態,樂在其中,但也會有疲倦與厭煩的時刻。

每天,我會為自己安排一個小確幸時刻。通常是午餐時,我會邊用餐,邊從MOD 挑選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觀賞。因為時間有限,通常不會一次就看完,而是分成好幾次。但那短短一小時不到的電影時光,卻是我一天之中相當期待的時刻,也是我感受到許多小確幸的時候。

說穿了,倒不是電影有多好看,而是在那段時間,我可以選擇我想看到影片,而不是忙於行事曆上的既定行程,或者別人安排好的工作要求。

我充分感受到,我能主導此刻的生活。

英國曾經有個研究,不論白領階級和藍領階級工作者的工時都很長,壓力也很大,但白領工作者卻比藍領來得更健康,也更長壽。研究人員發現,不是因為白領工作者較為富裕,能享有較好的生活或醫療;而是,白領工作者相對於藍領工作者,在工作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去主導他的日常安排。

厭世代的人們身處在許多身不由己中,忙不完的工作、存不夠的錢、煩人的社交生活、應付不完的長輩壓力,以及,每天來自社群媒體的訊息轟炸,都不斷讓你意識到:「你真是個魯蛇!」

於是,除了把自己逼得很緊,你還能怎麼樣?頂多就是不斷抱怨罷了!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這本書,在我看來,「耍廢」的用意,其實是有意識地為自己爭取一些生活上的主導權。當你感受到,自己其實有機會支配自己的生活時,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比較有希望感。

我所認識的王雅涵諮商心理師,是個認真工作也認真玩耍的人。在工作上,她努力把歡樂帶給大家;在生活上,她也絕對不會虧待自己。她寫的這本好書,要獻給厭世代的人們;讓你知道,你也有能力翻轉厭世氛圍,在再多的身不由己中,也能感受到幸福。

 

【摘文1】打造幸福感的方程式

我曾經帶一群大學生去街頭訪問創業人士,其中有家造型雞蛋糕店,讓我印象深刻。

老闆是一對年輕的男女,記得當時,女老闆給學生們一個建議:「如果知道要做什麼,就去做吧!然後把耳朵關起來。那時我想要做不一樣的雞蛋糕,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和錢去研究怎樣做出可愛的模具,身邊所有長輩都跟我說,『你這樣不可能會賺錢的啦,都還沒賺錢就花這麼多錢』,但事實證明我成功了,甚至我現在還讓人加盟,不只在這個城市賣,遍地開花。」

我問她:「大家都跟你說不可能的時候,你不會害怕嗎?不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做錯選擇嗎?」

她說:「反正大不了失敗了再回去做我的老本行,只是我知道,我真的不喜歡我先前的工作,如果不試一試,人生也就這樣了。我不想要一直這樣沒有靈魂的當個機器人,我們兩個達成共識互相支持,就這樣去做吧。」

 

奇蹟其來有自,美好沒有限制

「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不想做的事情。」原來,突破不可能,是真的可能的!但首先你要更努力去行動、去相信、去勇敢做夢;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去聽那些你覺得重要的話。當然,你不可能什麼都沒準備就去創業,如果可以,多聽聽成功人的故事、找到合適的人和你一起努力、多請教各行各業的專家。你不用聽所有人對你的意見,這只會讓你變成無頭蒼蠅、失去方向。你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給你指引、給你信心的人。

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不可能」,就意味著我們完全不會去嘗試;覺得一件事情「很難」,則代表我們如果願意去做,多少還有一點機會可以成功。這微乎其微的差距和想法,很可能帶來天差地遠的結果,因為這關乎你是否願意有所行動。世界上有很多我們認定不可能的事,但它卻真實發生了,有時我們稱之為奇蹟,這些超乎想像的故事,可以成為我們很寶貴的經驗與信念,讓我們知道:美好是沒有限制的。

當然,信念只是開端,要想突破厭世感的包圍,信念、渴望與行動,是一環扣著一環的。

 

同樣是落榜,心情大不同

這裡用一個我自己的故事當例子,來說說這三者之間的關聯。或許你不知道,我的心理師資格總共考了兩次。第一次報考,我以一分之差落榜,那時前一個月才完成論文和畢業手續,沒花太多時間準備,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想著不會上也理所當然。沒想到,和我一起畢業、抱持同樣心態的兩位同學居然低空飛過,我成了三人中唯一落榜的人,瞬間有種孤單甚至丟臉的感覺。怎麼大家都成功了(明明只有兩人),自己卻成了唯一的失敗者?我一個人到了碧潭邊,想吹吹風冷靜,過程中掉了很多眼淚。

我問自己:「怎麼可以這麼難過?不是本來就覺得不會考上嗎?」「很難過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了什麼?」「我說的這些話是有意義的嗎?」「我說的這些話對我有幫助嗎?」「怎樣安慰的話是我想聽的?」「那我可以跟我自己說嗎?」在自我對話中,我漸漸被自己照顧到,我不是失敗者,只是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讓我難過的不是結果,而是比較。我安慰自己:「會有我的時刻的,就再努力吧!」(信念)讓該掉的眼淚掉出來,哭夠了,力量就來了,有的人需要一兩個小時,有人則是一兩年,這是你要自我照顧、好好充電的時刻。

我接著想到前幾年考社工師落榜的經驗。沒錯,我是一個考社工師和心理師都曾落榜的人呢。當年還在讀諮商研究所,念社福的朋友們約我一起報名社工師考試。我不是社工系出身,只是選修相關學分並完成實習,符合考試資格,從沒真正想過要考社工師。但既然符合資格,就一起去考吧!由於知道社工師非常難考,沒打算認真以對,就隨便寫寫、在考場睡覺、提早交卷。放榜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我的分數竟然只差一點點就可以過關。那年社工師考試錄取率大暴增,考了很多實務題,給分相對寬裕。我有點後悔,當初多認真一些些,也許我就過關了,但來不及囉~其他朋友們都考上了,而我也從此不再打算考社工師證照了。

同樣考試落榜,一樣是其他人上了我沒上,為什麼一次我超難過,一次我雲淡風輕呢?我想差別在我對這證照的渴望、它對我的重要性,還有我如何詮釋和與他人的比較。你需要分辨當下在意失去的東西,是你真正在乎的?還是這個世界在乎的?當我們什麼都想抓,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是如此脆弱,容不下任何一點失敗。大家可以想想,感情、工作、計畫……我們人生中真的有很多的失去或失敗,是什麼讓我們停滯不前,又是什麼讓我們決定重新行動呢?

社工師證照一直都不是我認為必要的證照,心理師考試則不一樣,它是我人生階段的一個目標,所以考心理師落榜對我而言,帶來了更多的自我懷疑,彷彿也成了對我三年來攻讀研究所的否定。我理解到自己對這證照的看重,來自對自我的期許(渴望),同時也免不了有很多對考試制度的不滿,有一股腦的怨氣。那時我下定決心,想來考個榜首,再寫網誌批評一下這考試制度。我在半年內認真讀書,寫了十年來的考古題(行動),最終以全國第七名的成績通過了之後的考試。

不過後來,我並沒有真的寫網誌罵國考制度,反而分享了我的準備資料,希望幫助未來想要考心理師的人,讓大家有更清楚的方向和準備。制度和環境,或許充滿很多不合理或討厭的地方,抱怨、抗議都很正常,如果這能讓我們心裡舒緩些,當然很棒;只是大家抱怨久了,也會形成一種互相取暖的同溫層,我們既不喜歡卻也離不開。其實我們仍可選擇有所作為,不一定要像革命那麼激烈,只要先翻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試著在看似無法變動的環境中,找回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小地方,即便只是稍稍改變辦公桌的擺設,也能帶來十足的療癒。

也許環境不一定真的有所改變,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會改變,會感受到有行動、有努力的自己是有價值的。失敗可以把我們擊倒,讓我們死氣沉沉,但也可以激起我們的渴望,付諸行動,並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在職場中,我們也會遭遇許多挫敗時刻,比如升遷加薪的是別人而不是我,我們會覺得憤慨、自卑、難過。這個時候,我可以成熟的祝福別人嗎?我還願意繼續努力嗎?或者我決定離開這個我認為不健康的職場呢?其實都可以的,只要你還願意相信,終究有屬於你的機會、有屬於你的時候,相信屬於你的成功,就在不遠處等候。挫折,能讓我們有更多自省的時刻,每個過程都可以是值得的,就看我們怎麼領悟。

 

【摘文2】想當塊會呼吸的肉,我需要耍廢的勇氣……

身為行動心理師,我的工作有明顯的淡旺季,兩者間的收入差距超過十倍。可想而知,一般人在遇到淡季這種收入銳減的情況都很容易恐慌,我多少也會,但面對這樣的焦慮,這幾年我有了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法,就是「耍廢的勇氣」。

這年頭人們太需要勇氣了,好像只要把所有「不好」的東西後面接上「的勇氣」,我們就能為自己舉起叛逆的大旗,跳脫那些被世俗定義為「好」的框架。只可惜看完了書、知道許多道理,生活還是老樣子,我們終究有太多太多包袱,希望自己不要被討厭、不要感情破碎、不要形象不完美,就更別提耍廢了,所以總是沒有真正的勇氣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但耍廢真的不好嗎?我們這就來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耍廢的勇氣」──

 

1.一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

我們總覺得一天之中要做很多事,才會過得有價值。如果在忙碌的一天裡完成一項任務,我們會很有成就感;但如果我們今天失業,或是宅在家裡毫無方向,我們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或許聽過有人說「停頓能幫助我們找到方向」,但落到自己身上時,往往只找到焦慮,擔心經濟、擔心健康,甚至擔心起國家。因此有時我們笑說,「就是太閒才會胡思亂想」,這句話真的挺有意思的。因為不想胡思亂想,所以一定不能讓自己太閒,可惜的是,打結的大腦不會因為你忙碌就不出來吵你,只有梳開這個結,才能真正享受悠閒。在工作量很少的時候,我經常整天待在家,比起看書我可能更愛滑手機,可以重複滑FB和IG,滑到靈魂出竅,三不五時看到別人工作賺大錢,或是有各種卓越的產出,此時我不免會用我空洞的雙眼,望向自己肥肥的肚子。

我後來發現,行動是解決焦慮的好方法,一直滑手機可能會讓我潛在的不安感提醒我得做些什麼,於是我會去打開一本書閱讀一下,很多時候真的就是讀一下,看個兩、三章這樣就夠了;或者我會打開電腦打點文章、做點簡報;又或者整理房間、做些家事、去外面買點菜回來煮等等。除了這些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之外,我也可能會送個飲料給朋友探班、跟很久沒見面的人聊聊天、吃吃飯,又或者跟年紀較小的孩子玩桌遊,增進人際關係的連結。有意義的事,一天只要有一件就夠了,但這不是在交功課,而是讓你看見自己,正在面對自我、努力成長中。

 

2.整天完全沒動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叫做休息

雖然大家的嘴巴都喊著要休息,但如果讓你在家一個禮拜什麼事都不做,你受得了嗎?很多人會說:「那當然,我要睡給他爽。」但我相信你應該沒多久就會開始受不了,你內心的罪惡感會跑出來跟你說:「你還要混多久啊!你還有什麼事沒做啊!別人都在努力,你離別人越來越遠囉!」

二○二○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剛過年完,大陸就宣布延後開工,臺灣則宣布延後開學,假期突然變得好長,許多人必須居家隔離十四天,新聞上還出現有趣的畫面,一個國中的孩子想奪門而出,哭著跟媽媽說:「我好想上學啊,我想出去上學,我不想一直在家了!」孩子無聊到受不了,大人則更擔心未來,沒辦法藉這段時間好好休息,畢竟耍廢也是需要勇氣的。

假使你真的有段時間可以什麼都不做,請告訴自己:你不是什麼都沒做,至少你做到了「休息」這件事,這會讓你的未來更有動力,讓你擁有和自己相處的時間,表現也會更出色。請給看似耍廢實則在充電的自己一點肯定吧!

 

3.當別人覺得你很廢,跟對方分享你今天做得最有意義的事

這世界不太允許我們放鬆,當你看似什麼都沒做時,常有人來替你擔心或表達關心,就像過年大家害怕遇到的長輩提問:「工作薪水多少啊?」「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生小孩啊?」「這次考試考怎樣啊?」

若是過得符合世俗標準,當然可以大大方方回答,只是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每個人在工作或感情上都有著自己的難處,遇到瓶頸不能扭頭就走,太多心底話終究開不了口。正因如此,擔心達不到別人期待的恐懼,在我們後面追趕著,在在提醒我們要一直努力下去,直到達標,或者力竭。

我曾遇過一位已經四十幾歲的媽媽,她說她好想去海邊放空、畫畫,但她不行,因為她爸爸會覺得身為一個好媽媽、好太太,不能拋下家人去做自己的事情。聽起來很誇張對吧?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被社會環境、被家庭教養給限制了。厭世感常來自於我們無法停下來放鬆,殊不知,也只有停下來我們才能夠改變。

不用因為別人覺得你廢就被影響,如果你做到上面第一點和第二點,請鼓勵自己已經很棒了,一天至少做一件小小的有意義的事情,或者好好充電,好好和自己相處,你可以更相信自己,並試著跟別人分享。別人的意見和指教可以參考,但只有你自己能造照著自己的速度前進,替自己的生命負責任。

 

4.讓別人羨慕你的耍廢,彰顯你的價值

一個能好好休息、好好找到自己速度的人,是很令人羨慕的。人們一開始或許會批評你,這源自於他們的擔心和焦慮,但你也可以讓他們羨慕,在耍廢的時間內,主動去和人建立良好、友善、有愛的連結。舉例來說:假如你正好暫時脫離職場,還在找工作中,有半年的失業補助金可領,那就不必著急找到工作,你可以休息一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許你的朋友和父母會擔心你,甚至一直叫你趕快找新工作,與其和他們爭辯,或是忙著投履歷,不如像我一開始說的,去買杯咖啡探班朋友,帶家人去好好吃一餐。錢可以再賺,但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去愛,你會感受到自己不一樣的價值。

日本有一位厲害的「出租先生」,他也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決定來當個什麼都不做的人,如果你有需要可以找他,譬如陪吃飯、陪上班等等,只要付他車資就好。他想證明,什麼都不做也可以是個有價值的人。沒想到他這個有趣的貼文發出後,真的好多好多人來預約他的服務。最後這些故事變成了書、變成了戲劇,也為他帶來了收入。在我閱讀他的書時,心裡真的很佩服他這有點厭世、卻又創造出意外價值的行動,真的廢得閃亮!

但也要在此提醒,如果你真覺得自己一蹶不振、很長時間都完全沒有任何動力,做不了任何事情,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是因為心生病了,此時尋求專業協助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5.突然忙到無法耍廢也沒關係,耍廢不會生你的氣

最後,千萬別因為我們說好要耍廢,就把耍廢這件事看得太重要,重要到讓自己因為沒好好耍廢而產生罪惡感。我們隨時可以決定自己現在要超認真戰鬥,或是安逸地去休息。人的內心其實都隱藏著向上的動力,有時候感覺來了,也許就代表你已經充飽電了,那就放手去做;本來每天都睡到中午,今天突然想早起吃早餐,那就去吃。當你可以掌控何時要耍廢、何時要努力時,你就徹底擁有「耍廢的勇氣」了!

 

我知道,你可能會看見身邊有許多不需要勇氣就可以耍廢的人,他們用一種消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好像在偷懶、在擺爛,但對他們來說,這很可能是他們獨力面對自身難處的最好方法。比如懼學的孩子,他們在學校遇到困難,害怕與人接觸,以至於不敢也不想出門;他們雖然懼怕學校但不是拒絕學習,只是這行為容易引起身邊人的焦慮,像是家長和老師,深怕孩子跟不上時代、擔心孩子的人生就此失敗,同時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安排到底是對是錯。

我們都有愛的人和親密的人,這些人和我們的關係緊密,很容易受其影響;我們也很容易想介入他人的世界去給予幫助,藉此降低自己的焦慮。但有時這像是個惡性循環,我們承擔了他人該負擔的責任,也期待起別人來滿足我們的需求。真的想要改變,只能靠自己,改變所需要的時間也因人而異,只有過好自己人生的人,才能去愛他人和尊重他人。等待是一項很難但也很重要的功課,我們只能要求自己行動,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因著愛的緣故,替自己的改變,負起應負的責任。

【目次】

推薦序

耍廢有理!放空無罪!/李家雯(海蒂)

善待自己,開啟與自己的溝通/張忘形

為生活找到主導權, 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陳志恆

 

作者序 揭開厭世布幕, 看見世界給你的禮物

 

Prologue 厭世代深陷的心理陷阱

你是否,也不喜歡現在的自己?

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獨白

翻轉厭世感,拿回自我的遙控器

打造幸福感的方程式

你的「一人公司」,需要美好文化

 

Part 1 情緒大爆炸!為什麼總被負面情緒籠罩?

我沒事、我還好、我沒感覺,真的這樣嗎?

有些事,一想起來就讓人煩躁到呼吸困難……

我可以憂鬱很久很久嗎?

他憑什麼這麼!真不想要放過他……

【專欄】感恩的練習

 

Part 2 生活小無聊!為什麼別人過得比我精彩?

為什麼別人總是那麼厲害又活得精彩?

放假總是睡整天,是懶散還是心累?

想當塊會呼吸的肉,我需要耍廢的勇氣……

找不到自己的優點,只能接受「我就爛」?

【專欄】迷失在網路世界的我們

 

Part 3 人際多煩惱!為什麼跟人相處好難好難?

距離越近越難溝通,該怎麼讓家人聽我說?

一面對人群我就好緊張,連話都說不好……

真的處不來卻又避不開,職場人際太麻煩!

別人遇到都是真愛,我遇到的都是渣男?

【專欄】新年來過招

 

Part 4 未來好迷茫!為什麼環境讓人缺乏希望?

出了社會找不到方向,我有追夢的可能嗎?

是我三分鐘熱度,還是工作讓人待不住?

長年低薪高房價,努力真的有意義嗎?

不想老是負能量,如何把抱怨變成力量?

【專欄】我可以怎麼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

 

結語 換上愛的引擎,駛向美好人生

書籍代號:0AHT0048

商品條碼EAN:9786267095928

ISBN:9786267095928

印刷:雙色

頁數:256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