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書搜尋 >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感覺不被愛的時候,就畫一棵樹吧!:跟著心理學博士畫樹木圖解讀內心世界(全彩圖解)(電子書)

感覺不被愛的時候,就畫一棵樹吧!:跟著心理學博士畫樹木圖解讀內心世界(全彩圖解)(電子書)

作者:嚴文華

出版品牌: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11

產品編號:9789865080778

電子書書號:T0WMD0008

售價 $280/電子書點數2點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選領實體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書摘

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一棵樹讀懂內心世界!

 

運用「樹木圖」這項心理學工具,深入解析實例,

引導讀者一起參與人格成長,一起完成自我開發,

一起成為生命的解讀人

 

‧我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這段感情該不該繼續下去?

‧如何面對與原生家庭的糾葛?

‧怎麼處理性格內向者的人際關係?

‧究竟怎麼樣才能活得「像自己」?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面對種種課題,你是否經常感到迷惘?

每當這種時候,不妨畫下屬於你的樹木圖,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

不能旅行的時候、心累或不幸福的時候、感覺世界很討厭的時候……

靜下來吧,拿起你的紙筆,來一趟心靈探索之旅!

 

「透過與樹的對話,你將有機會感受自己生命能量的流動:樹根在地下與大地母親緊密相依,吸收樹木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樹幹和樹枝源源不斷地將這些養分向各部分輸送;在枝頭,每一片樹葉都在進行光合作用;整棵大樹根深葉茂,生機盎然。借助這樣的意象,你就有機會整合自己的內在世界,讓自己的生命能量不再被禁錮,而是健康地流動起來。」

 

本書以樹木類比人類的生命發展,帶領讀者一步步運用樹木圖這項心理學工具,解讀個體的人格特點、面臨的困境、成長方向及主要的成長議題等。

書中分為四大模組,分別講解樹木圖的發展、步驟解讀、如何運用樹木圖實現個人成長,以及樹木圖在各個領域中的運用。讀者可以按部就班,一邊讀一邊畫出自己的樹木圖,一本書讀完,也就讀懂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什麼是樹木圖?

樹木圖是請當事人在A4紙上畫一棵樹,根據畫出的樹評估其心理狀況。這是目前發展得最成熟的圖畫心理工具,不僅被大量應用、有具體的實證基礎,且元素單一、操作簡單,心理學含義又非常豐富,適用於各種群體。

 

‧如何解讀樹木圖?

人們的內在世界本來是無形而深不可測的,但透過樹木圖,它便以有形、質樸、具體、真實的樣貌展現。我們可以從樹木的形狀和位置、圖畫的大小、繪畫的筆觸和線條,以及畫中的環境和附屬物等角度解讀自己畫的樹木圖,讀出圖畫的象徵性含義,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購物說明

會員需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閱讀護照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瀏覽器Chrome(建議升級至最新版)。

容量建議:建議裝置需具備2G以上的 RAM。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無法使用閱讀護照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閱讀護照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電子書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詳細法規內容請見「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嚴文華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監事、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精神分析工作委員會主任。

長期從事圖畫心理學的實踐和探索,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並在報刊雜誌上開設多個專欄。在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最為自豪的是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熱愛心理學的學生。

著有《畫壺談心》、《心理魔法壺》、《畫的心理學》、《心理畫中話》、《看畫讀心》、《心理諮詢個案督導》、《做一個優秀的心理諮商師》等多部作品。

1. 圖畫心理技術大家族

 

樹木圖的歷史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樹木圖的前世今生。第一個運用畫樹進行測驗的人是埃米爾.賈克(Emil Jucker)。他是瑞士的職業顧問,從二十世紀二○年代開始,便把畫樹測驗應用於臨床診斷上。他對各種文化史和神話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經過深思熟慮,才發展出畫樹測驗,並且在職業指導中開始實踐。

而第一個系統性地運用畫樹測驗並把它整理成書的人,則是瑞士心理學家查理斯.科赫(Charles Koch)。科赫在一九四九年出版了一本德語版的《畫樹測驗》,在這本書裡,他不僅介紹了畫樹測驗的標準指導語,且呈現七十種關於樹根、樹幹、樹冠和果實的特徵,解讀了這些特徵所象徵的人格含義,可謂圖文並茂。這本書只有八十八頁,是一本非常薄的小冊子。當時他的分析所運用的原理主要是筆跡學,而且由於他缺乏寫作經驗,所以全書的邏輯不夠清晰,書中的一些結論也顯得比較武斷,亦即他並沒有講述推理過程,就直接給出了結論,所以這本書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視。該書後續又修訂了兩次,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第三版有兩百五十八頁,在當時算是一本較厚的書了。在修訂過程中,他對全書的邏輯也進行了調整,使其變得更加清晰,唯一不變的是依舊為德文版。這本書在出版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巴克(John Buck)是第一個系統性地運用房—樹—人(以下簡稱為房樹人)測試的學者。他實踐該方法十多年之後,在一九四八年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房樹人的論文,同年又發表了其他兩篇。一九六六年,這些相關的論文被彙集成書,是大家現在熟知的房樹人測試最主要的一部早期著作。在巴克的研究中,房樹人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即房屋、樹木、人,所以比樹木圖更為複雜。

 

樹木圖的理論取向

介紹了樹木圖在圖畫技術大家族中的位置之後,我還想介紹一下本書的理論方向。藝術治療有很多種不同的理論取向,在這裡我不特別展開討論。透過自己的實踐經驗,我總結出樹木圖的三種取向:測驗取向、諮商取向和個人成長取向。

當我們說「樹木測驗」時,這就是一種測驗取向,它是指把畫樹作為一種測驗工具,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人們所畫的樹木圖進行系統性的評估分析,判斷當事人的人格或心理狀況,這是第一種取向。

第二種取向我稱為諮商取向。它是指在心理諮商過程中,把樹木圖作為溝通的媒介,諮商師透過樹木圖可以更了解當事人的內在世界,也可以透過對樹木圖的探討與來訪者建立更好的諮訪關係。

第三種取向是成長取向。它是指把樹木圖作為了解自我的工具,透過樹木圖可以更了解自我的內在世界,並且在此基礎上,解讀自己生命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密碼,擁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識。本書採用的就是第三種取向。

除此之外,有人可能對樹木圖與常見的房樹人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感興趣。房樹人也是圖畫心理技術的一種,但它包含了三個基本要素,即房屋、樹木、人,所以它比樹木圖更為複雜。學習樹木圖可以成為學習房樹人技術的前導,掌握了樹木圖這項工具,可以幫人們更了解房樹人這項工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書包含圖畫心理的基本內容,所以讀者一旦了解書中介紹的樹木圖,對於其他圖畫心理技術,就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到目前為止,樹木圖是發展最成熟的圖畫心理工具之一,不僅有大量相關的實證研究支持,還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心理測試領域,它被用於了解人們的人格特徵,也被用於選拔人才,但很少作為單獨的測試工具使用,而是和其他人格測試工具一起運用;在心理諮商領域,它被用於個人諮商、家庭諮商和團體諮商中;在個人成長領域,它被用於幫助個體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樹木圖在針對特定群體的應用中也很普遍,如對特殊教育的人群、醫院的病人、參加培訓的人等。

 

2. 樹木圖的指導語和基本操作

 

畫樹木圖的準備工作

相信你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樹木人格圖。如果你還沒有完成, 建議先停止閱讀,畫完之後再繼續,這樣能確保你的圖畫不受下面內容的影響, 成為一幅比較純粹的、能夠反映你真實狀況的樹木圖。

首先,我們來了解要做的準備工作。首要的一件事自然是準備材料。前文已經講過, 需要一張A4白紙、一支鉛筆(最好是4B的),還有一塊橡皮擦。

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家作畫很容易採用規範外的材料。例如從筆記本上隨便撕一張紙就開始作畫, 或者使用不是A4大小的紙,又或者用水筆或圓珠筆作畫,這些都有其弊端。

規範的施測材料是A4白紙, 因為長寬已固定, 這樣更便於我們觀察圖畫的內容。如果紙上原本就有橫線或分隔號,就會干擾我們作畫,最終畫出來的線條可能並非我們本來想畫的樣子。如果紙張大小不是A4,我們對畫面大小的判斷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你可能也會疑惑橡皮擦是不是必要的。但橡皮擦是有意義的,因為有些當事人覺得自己不具備作畫的技巧,有了橡皮擦就相當於為他提供了安全保障──知道圖畫是可以塗擦、修改的,他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動筆了。如果我們提供了橡皮擦,但當事人並沒有把畫錯的痕跡擦掉,這也蘊含著一些意義。但如果是因為沒提供橡皮擦而導致當事人不能塗擦,含義就會不同。所以,提供橡皮擦是一種標準操作。

有人會問是否可以用彩筆?規範的材料要求使用的是鉛筆。之所以使用鉛筆,是為了方便當事人塗擦,增加其可控制感,同時也讓當事人有機會觀察作品的筆觸、線條、陰影等。如果用彩筆,沒有了可以塗擦的功能,對筆觸的觀察也可能不精準。不過使用彩筆有一個優點,即我們可以透過觀察顏色這個線索,了解更多關於情緒方面的訊息。所以,如果是團體活動,組織者可根據活動目的來決定提供什麼材料,可以只提供鉛筆、橡皮擦,讓參加者畫鉛筆畫;也可以只提供彩筆,要求參加者畫出彩色的樹;還可以既提供鉛筆、橡皮擦,又提供彩筆,讓參加者自由選擇。

準備好材料之後,還要準備作畫所需的空間。畫樹木圖需要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這是為了讓作畫者能夠在平靜的情緒中不受干擾地完成自己的創作。如果周圍環境嘈雜、有人不停地進進出出,作畫者便可能無法靜心作畫,最終畫出來的內容反映的可能是煩躁不安情緒下的自我狀態。

 

7. 解讀樹木圖時必須注意的原則

 

溝通過程中的基本原則

解讀圖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教訓和評判他人, 也不是為了以權威的角色自居去分析他人,而是把樹木圖作為工具和媒介,與他人做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在就樹木圖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遵守以下三項原則。

 

‧圖畫的解讀可以是多層面的,沒有唯一正確的解讀

很多初學者喜歡問這樣的問題:「我的解讀對嗎?我和作畫者的解讀不一樣,到底誰的解讀是對的?」首先我想糾正一點,對樹木圖的解讀不像考試那樣有標準答案,自然也無對錯之分。任何一幅樹木圖都可能蘊藏多種或多層含義,所以也就不存在唯一正確的解讀,只是我們有時會囿於各種限制而無法讀出所有的象徵性含義。心理學家榮格曾指出,藝術作品用意義豐富的語言明確告訴我們,它們想表達的意義遠比它們已經說出來的更多,我們能立刻認出象徵──即使可能無法完全令自己滿意地揭示其意義。象徵永遠挑戰著我們的思想和感情。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一幅象徵作品可以那麼令人興奮,又如此強烈地吸引著我們,以及為什麼它不單帶給我們審美的樂趣。

 

‧作畫者本人的解讀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每一個畫樹木圖的人都是獨立的、

活生生的個體,都應該受到尊重。圖畫中即使出現相同的元素,對不同的人來說含義也可

能不同。例如,在附屬物中,許多人會畫月亮,而其所代表的意義卻不盡相同:在某些人

的圖畫中,月亮代表抑鬱、情緒低落;然而在有些人看來,月亮代表浪漫和激情,正所謂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而在另一些人看來,月亮代表感傷、哀傷和悲傷。我們學

習的是對樹木圖的規律性的解釋,但同時應謹記,並不是每一幅圖畫都符合規律性的、一

般性的解釋。作畫者本人的解讀非常重要。在第五章中我講到了一幅樹幹折斷的圖畫。樹

幹折斷可以有很多種象徵含義,而當事人則解釋為自己對新環境的適應不良,這種解釋與其現實生活相映照,對她個人而言有獨特的意義。

 

‧不過度解讀,作畫者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榮格認為,來訪者創作的圖畫具有治療的價值。他的觀點基於以下兩方面。一是圖畫在來訪者和問題之間、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產生了調解作用,透過畫畫,那些難以操控的、混亂的想法和感受被賦予了一定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梳理。二是創作圖畫給當事人提供了一個使問題外化的機會,並由此拉開自己與問題之間的心理距離。榮格運用圖畫在當事人和圖畫之間建立起聯繫,但並不贊同給予潛意識的作品過多解釋。在與來訪者互動時,他對圖畫的解讀通常是整體的、全盤性的,而非局部的、細節的、破碎的,他極少把自己的許多解讀放入其中。榮格有一句話說:「通常,手知道怎樣解決理智徒勞無功的難題。」所以,是當事人用圖畫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然後自己接收到圖畫中傳遞出來的訊息,而不是由他人來解讀。這一點非常重要。

即使作畫者一時無法接收到更多的象徵含義,那也僅意味著他目前只需要這些,而不需要更多的解讀。對深層訊息的了解和接收是一個孕育變化的過程。如果你把自己的分析強加給對方,即使你的解讀確實更深入,但對他而言,時機可能並不合適。這就如同有人來你家做客,你把自己認為好吃的菜夾到對方的碗裡,但對方卻一臉為難,因為他不喜歡吃你夾給他的這些菜,其中有些菜他甚至從來不吃──他比你更清楚自己喜歡吃什麼。所以在解讀樹木圖時,我們要信任作畫者本人,相信他知道什麼對他而言是重要的,也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有時,我們必須區分一點:努力讓他人接受我們對其圖畫的解讀,到底是誰的需要?是我們自己的需要,還是對方的需要?

還有一點 必須區分的是: 根據他人的樹木圖解讀出來的內容, 是我們本人的投射, 還是當事人自己的投射?換個角度表述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在他人的圖畫裡看到的是作畫者本人,還是我們自己?

 

14. 附屬物:果實和四季代表的含義

 

果實的含義

果實通常具有積極的含義, 樹上有果實,一般代表作畫者的自我評價較高,有比較多的自我肯定,因為果樹象徵作畫者能夠創造成果,擁有成就感。但不能倒著推論,認為如果作畫者沒有畫果實,就代表自我評價不高。很多人的樹木圖中可能都沒有果實,在這種情況下,自我評價的指標就要從畫面的大小、畫的位置、筆觸線條、樹形、樹的構造等方面來了解。畢竟果實是附屬物,而不是指導語要求必須出現在圖畫中的元素,而且在大自然中,確實存在一些不結果的樹。結合以上元素,對某些作畫者而言,不畫果實可能意味著尚未設立可實現的目標,或者對自己的評價不高、沒有什麼要求。然而對某些作畫者來說,則不能用這兩點來解讀其圖畫。

果實的多少、大小、所處季節可能象徵成就、報酬、欲望、希望、目標、恩典、成熟等。

 

掉落的果實

有些學者認為,畫面上呈現掉落的果實,表示作畫者在成長中曾遭遇一些傷害性事件,

這些傷害性事件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並且嚴重影響了其成長、價值觀或信念,讓當事人感到自己遭受拒絕、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或者有一種深深的負疚感,甚至是罪惡感。這種情況稱為「墜落天使症候群」(Jolles, 1964)。在樹木圖中,曾遭受強暴或者暴力傷害類的創傷,常被用墜落的果實表現。如果要考察創傷的嚴重程度,則可以從果實掉落的原因、腐爛程度來分析。

 

‧掉落的原因

如果果實是被風吹落的,代表傷害可能由作畫者無法控制的外界因素造成。如果果實是被人打落或摘掉的,則代表傷害可能由人為因素造成。

 

‧腐爛程度

如果掉落的果實還可以食用,通常代表狀況不是那麼糟糕,受到的傷害是可以癒合的,

或者正在恢復中。作畫者覺得自己仍是一顆「好果子」。

如果果實已經腐爛,通常代表事件對作畫者的影響比較嚴重,或者持續的時間太長,已經造成了深深的、永久的傷害,這種傷害對作畫者仍然具有影響。有時他會覺得自己就是腐爛的果實,已無可救藥。

 

對於圖畫中果實掉落的訊息,必須非常謹慎地與當事人溝通。在我的經驗中,掉落的果實也可能沒有嚴重到創傷的程度,而是代表了作畫者失落的情緒和感受,尤其是在人際關係方面。

14‑1是一名十六歲高一女生所畫的生長在秋天的蘋果樹。從整體來看,畫面充滿了生機:有果實,有小鳥,還有太陽,是一棵茁壯成長的蘋果樹。但整體畫面仍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焦慮感:太陽被烏雲遮住,樹葉往下掉,樹幹上可見蟲子已蛀出了洞,地上還有掉落的蘋果。在她的描述中,傷害性事件是父母離異。她沒有講具體經過和細節,但我們從她所畫的樹木圖可以看出,傷害主要來自父親方面。父母離異這件事,讓她有從天堂墜落到人間的感受,讓她的狀況從好變得沒那麼好了。比較幸運的是,掉落的果實沒有腐爛,父母離異對作畫者產生了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整體性和根本性的,整棵樹仍在茁壯成長。

 

果實的成熟度

果實的成熟度象徵作畫者人生發展的不同時期:仍在開花,代表作畫者處於生命的耕耘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剛剛結果,代表作畫者處於有所作為的初期;青澀的果實,代表作畫者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需要繼續努力,尚未到享受和收穫的時刻;成熟的果實,代表作畫者處於豐收、享受的階段。

 

果實的數目

果實的數目是值得注意的,數量雖是隨手所畫,但有時人在潛意識中會把果實的個數與某些現象聯繫在一起。在女性所畫的圖畫中,有時果實會代表孩子,或者代表對孩子的態度,所以其畫出的果實與孩子有一些關聯。對人生目標非常明確的人來說,所畫果實個數可能和重大目標數目一致。在「墜落天使症候群」中,掉落的果實數量可能與作畫者受到傷害時的年齡有關,或者與受到傷害時的其他元素有關。我也遇到過果實數目和作畫者的年齡一致的情況。作畫者本人更能解釋果實數目的含義,因此可以由他自己來尋找。

 

果實的數量和大小

大而多的果實。代表作畫者有較多的欲望和目標,有信心實現自己的目標,也表示其往往因追求過多而無法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或者尚未確定對自己而言真正的、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

大而少的果實。代表作畫者有明確的目標,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有限的幾個目標上,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且有信心實現目標。

小而多的果實。代表作畫者有較多的欲望和目標,不確定對自己而言真正的、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小而少的果實。代表作畫者對自己的評價不高,不相信自己能做出一番成績。不同的果實代表作畫者有多種欲求,有完全不同的目標、較多的可能性和選擇,處於難以抉擇的狀態。

14‑2的作畫者是一名大一的男生。他畫了一棵結滿奇怪果子的樹,樹的左邊結滿了蘋果、香蕉、梨子和西瓜,右邊結滿了易開罐、花瓶等。必須注意的是,左邊是天然的果實,右邊是人工製造的「果實」。這代表作畫者有很多不同的欲求,他可能追求各種感官享受,可能對性、性別認同、性的欲望有需求、有衝突,也可能什麼都想要,但因時間和精力有限,只能獲得某些特定的東西,所以他舉棋不定,不知道如何選擇。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