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 我香港,我街道2: 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我香港,我街道2: 全球華人作家齊寫香港

作者:香港文學館主編

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4-08

產品編號:9789863598824

定價 $35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我的城裡有你的街 

外地視角的香港書寫

 

【他們的香港記憶中,有一條街,有一個人,始終閃耀著動人光點】

 

如有一個地方,去了無數次都好像首次踏足,猶如不斷變化的迷宮,那就是香港。——袁紹珊〈天神與天后〉

 

若一個城市的語言能法術般使草莓變成梨,它大抵沒有辦不到的事。傾城之際,那梨自己就是自己的神蹟。——言叔夏〈維多利亞港的梨〉

 

【香港文學館主編《我香港,我街道》續作

 

《我香港,我街道》集合54位香港本地作家書寫香港街道,出版一年後,續作《我香港,我街道2》更引入外地視角,輯一「我的城裡有你的街」邀請曾經或當時居於外地的作家寫書寫與香港一條實存街道同名的外國街道,穿透名字背後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瞭解香港與外界的無形聯繫,例如台灣作家房慧真寫灣仔的太原街與台北的太原路,胡晴舫寫香港的第三街與紐約曼哈頓的第三街,澳門作家袁紹珊寫澳門天神巷與香港天后廟道。輯二「那裡的香港人」邀請居於外地的作家,寫香港一條實存街道上的一個人,包括台灣作家言叔夏、黃麗群、楊佳嫻、騷夏,與現居外地的香港作家廖偉棠、洪昊賢、沐羽、惟得等人。除了專業作家,輯三「我城漫遊」的作者群亦有香港舞蹈家、政治人物、社區工作者與素人學生,更能顯香港日常生活與庶民視角。

 

本書繼續發掘這個城巿的多樣性,埋在熟悉之下的陌生,或隱或現的紐結;而它與第一集的差別在於,為「香港本土」引入了更多的海外維度,在更多的對照與差異之中,想像連結與共同,面對我們離散的本質。——鄧小樺(編者序)

 

斷續看著新聞,斷續看著這些書寫香港的文稿;忽然覺得篇章如藥,鎮靜心神,又似旌幡與秘帖,招魂。——陳慧(推薦序)

 

本書作者(依文章順序排列):房慧真/胡晴舫/袁紹珊/黃愛華/游靜/楊彩杰/廖偉棠/鄒頌華/甄拔濤/駱以軍/盧燕珊/李智良/言叔夏/沐羽/洪昊賢/寂然/惟得/黃麗群/楊佳嫻/楊天帥/廖偉棠/騷夏/李儀/李顥謙/黃裕邦/馮敬恩/王樂儀/袁嘉蔚/陳偉森/黃大徽/黃敏華/黃潤宇/曾詠聰/蘇朗欣/蘇偉柟

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學者、文化人、藝術家、媒體人組成,自 2014 年香港文學生活館開設以來,每年舉辦不同活動、課程及展覽等,並與多個機構合作企劃,為社會提供文學相關的服務。香港文學館是一個正努力茁壯成長的文學藝團,立足文學本位,同時謀求拓展文學的邊界,現時擁有全職員工十多人;自家所創文學節慶「第一屆香港文學季:書在人在」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分別獲得 2015 及2018年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推廣獎。近期籌辦之活動及計劃包括: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虛詞.無形」文學發表媒體平台、《方圓》文學及文化季刊、「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社區書寫計劃」及西九自由約等。

◎ 內文試閱

林在蘇杭街

黃麗群

 

    多年後我拉行李箱踏上蘇杭街,隱隱感覺這似乎是十五年前和林繞過的區域,又不那麼確定。那一年我沒下車,坐在九人座裡昏昏欲睡,透過車窗看見林走入乾貨店,店東早準備好她大袋大袋的東西,笑瞇瞇迎上前來。

    林是族叔早年生意結識而成的通家之交,八零年代一個做報關航運,一個做飾品外銷,兩人都起了家,往還如外姓手足。我們見她,在姓氏後綴稱姑姑,家裡的同輩人與她倒不喊姊妹兄弟,只平呼姓氏,但在前加一個「大」字,這個大字很有趣,有時能表示仰角的尊敬有時也能表示俯角的親暱。

    付了錢寒暄也畢,身體屬於胖的林感覺有點兒氣喘吁吁地回頭點點手,司機連忙下車拎貨,接下來我們還得趕路,往裡過深圳關卡開進廣東中山參加家族親戚的一場婚禮。那陣子林彷彿興致很好,提議帶我們先在香港逛一圈,林到香港固定幾件事:跟銀行開會、吃、以及大辦海味乾貨。她在天母的家中總是長年儲藏一條來自上環的迪化街。

    那時林年約四十八九,一直沒結婚,有次她拿出大學時的照片,仙靈美麗,她並不故作矜持掩飾得意,但說起來口氣感覺像是講前世又像是講自己的孩子而故事那麼典型:家境清苦、手足眾多、白手起家,半工半讀念完外文系,八零年代初畢業在貿易公司上班,不到三十歲貸款創業,一開始專做聖誕燈飾外銷美國,她說創業第一年兵荒馬亂,到了年底想起來該刷存摺,她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賺到那麼多錢。」

    「錢來的速度快到自己都會怕。」她又說。林為父母兄弟姐妹置產,為每個侄兒女準備一份留學與結婚基金,然而也因親人與錢傷透了心。有些事之於人彷彿因愛而生卻一再失滅於利,而有些事因利而起卻未必止步於利,或許這是為什麼她更喜歡在我家族裡走動,很長一段時間祖母家的週末聚餐都有她一份,她經年削男式短髮,細眉笑眼團團如佛,行動風火滾熱,衣著卻清淡,穿到腳踝的素裁素面棉麻長洋裝(後來那被稱為森女風了),偶爾我去看祖母,見林施施然移動,從餐桌上捉一顆綠葡萄邊吃邊說話,也覺很有意趣。林這樣拼搏而出的人對世界自然不乏意見,幾次聽見她說了什麼,我未必同意,也辯難幾句,其他人私下偷偷拉著我笑說:「只有你敢這樣跟她講。」我說為什麼不敢呢?她雖實在固執但也不兇,也不霸道,也不壓人。

    然而我們去香港的那個夏天顯然錢來得不再快了。林當時已把產線與主要業務單位移到上海,資金經過香港,臺北的公司老人照樣維持,但恐怕她已在聖誕燈、相框、音樂盒、家用擺飾品上看到事業的可能盡頭,遂成立了一個粉紅亮片bling bling感的品牌做女性文具市場, iPhone 觸控筆、手機殼、髮圈、太陽眼鏡等,感覺年齡層與品項很駁雜。那幾年我去過一次她在上海的住家,不是新立起的豪宅而是一個大概很早購置的市中心社區一樓,一年年來林陸陸續續把前後左右單位買下打通,製造一個如小迷宮亦有園林感的迴環居家,佈滿酸枝、青瓷、蘭花盆、錦繡簾蔓、西式廚房、美式鄉村碎花抱枕、小盞的吊掛水晶燈,有時一個房間兩扇門,每扇門都無法預期通到誰的夢中。我老是找不到廁所。

    其實那時與林姊弟相稱的族叔已壯年早逝,然而母親幾次去上海玩,她依舊堅持母親要住在她那裡,白天林到了公司,就吩咐司機回家待命,母親不習慣使喚人,幾次打算自己叫計程車出門,弄得司機都有點急。

    那亮晶晶的品牌聽說一直沒做起來,林在臺北的時間本是從多變少,後來又從少變多,祖母也過世後我與她見面愈少。又後來,母親體檢發現肺上有腫瘤,手術需進行兩次,中間需休養數月,林知道後來探望了幾回,沒有特別說什麼。

    開完第一次刀,不知道林問了誰(起碼不是我)日期,次日早上十點帶著一鍋鱸魚湯、三道炒菜跟一盒鮮切水果到了病房,台灣人相信補骨生肌最好就是鱸魚湯,林說魚是跟魚商特別要的海釣鱸魚,無一絲腥,每天清早八點能到貨一次。林親自拿薑燉了,料理下飯菜與水果,十點送來,母親在醫院住幾天她就起早趕午送了幾天。有幾次母親胃口不夠又怕浪費,要我把剩的魚肉吃掉,魚肉的確比花瓣還鮮清。

    母親總覺得第一次開刀復原特別好,正因不間斷喝了半個月鱸魚湯之故,林不無得意地說大嫂我告訴你這魚真是好的,開第二次的時候我一樣幫你每天送湯來。但這件事情林沒做到。母親出院休養期間,某日半夜,忽然收到林傳來一條簡訊,說不要忘了昨天說的話,明天的約會她有事要取消,「我一頭霧水,以為她傳錯人。」

   過了幾周才聽見林也住進與母親同一間醫院,因為發現了腦瘤。那時林亦不過五十多歲,腦瘤的壓迫與控制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我與母親去病房看了她,她打著精神,除了反應變得慢些,說話像是人剛睡醒,不覺太大異樣。不好時則完全無所認知也無光影時空。還有很多時候似乎盡是長而又長的睡眠。

    有一次林撥電話給母親,電話中的林彷彿已困入意義的死巷只是發出一串串帶節奏的字音而不成語言,母親聽不懂,亦不忍掛,直到林忽然又自己把電話按掉。

    我常懷疑她當時是不是惦記鱸魚湯。

    不過數月,除夕前的小年夜裡傳來林的壞消息。

    我在蘇杭街上的酒店放下行李出門吃粥,已許多許多年沒有來香港。朋友聽說住上環要我一定繞繞附近的海味乾貨行,說鋪頭雅俗合參耐看有味,「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好多店門口都有大胖貓。」我邊走就邊忽然想到林,的確是這一帶沒錯。其實那年也就是車在這裡停一停取了貨,前後不過十分鐘,不是什麼值得印象深刻的事,為什麼至今都記得?我很想說個答案但終究沒有,或許因為整條街上某種保存的意志太強烈,導致那十分鐘成為記憶的邊角料一併被捲入乾燥機,如今我寫下來,好像以文水靜靜泡發一枚菇。林過世亦近十年了。

    最後我沒有看到哪家店的貓。我吃完生記的粥去朋友推薦的 Barista Jam 喝咖啡,買了酥妃皇后的蛋塔,蘇杭街與當時印象很不同,簡直不能更喜愛。我在酒店房間窗邊發夢研究下一次來的班機與日期,打算還住這裡。我不知道三個月後反送中運動將爆發,十八個月後港版國安法將通過,二十四個月後,大疫到來。

推薦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陳慧

編者序  他地在地  鄧小樺

 

輯一 

 

一頭虎斑貓藏身熱帶水果叢   房慧真

第三街的第三人  胡晴舫

天神與天后    袁紹珊

高街   黃愛華

路上   游靜

祝願道  楊彩杰

北京路和北京道  廖偉棠

大學之道    鄒頌華

像樹的記憶──記滑鐵盧   甄拔濤

水仙  駱以軍

赫德道與台基廠頭條──Her Majesty and Chinese H(e)art  盧燕珊

渡日若渡海   李智良

 

輯二

 

維多利亞港的梨  言叔夏

如一段被遺忘的笑話,亞公角街   沐羽

蛻皮──觀塘·宜安街  洪昊賢

理想的書店──英皇道的小事情   寂然

皇后貶謫大道西      惟得

林在蘇杭街  黃麗群

世界小得像一條街  楊佳嫻

彌敦道十字路口(自己有苦自己鳩) 楊天帥

西洋菜南街尋人記    廖偉棠

離開以後    騷夏

 

輯三 

 

牛不能承受的輕   李儀

擊壤待渡   李顥謙

啞火  黃裕邦

石圍角的那條斜路   馮敬恩

城南道夏娃  王樂儀

新樂街  袁嘉蔚

界限街的花、書法和我  陳偉森

堅道以下荷李活道以上  黃大徽

西樓角路上的天橋  黃敏華

素服冷眼必嘉街  黃潤宇

電氣道 曾詠聰

隧道   蘇朗欣

書籍代號:0EID0102

商品條碼EAN:9789863598824

ISBN:9789863598824

印刷:黑白

頁數:288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