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商業財經>經貿理財> 世界經濟10000年:從石器時代到貿易戰爭,我們的經濟是如何成形?

世界經濟10000年:從石器時代到貿易戰爭,我們的經濟是如何成形?

More: The 10000-Year rise of the world economy

作者:菲利浦‧科根 Philip Coggan

譯者:陳珮榆

出版品牌:堡壘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16

產品編號:9789869941068

定價 $65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金融時報》2020夏季經濟類選書

「全球最優秀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

《被賣掉的未來》作者黛安‧柯爾

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安迪‧霍爾丹  ──一致推崇

 

一部橫跨萬年的世界經濟故事,

從貿易、國家、金融、時代演變等角度宏觀窺探經濟的歷史樣貌!

 

本書從歷史脈絡剖析一萬年前到現在的經濟發展,跳脫以往將焦點擺在革命、戰爭和統治者的史實,或者專注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等經濟指標與術語,而是從宏觀角度探討經濟史,依照時序講述各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並為了避免錯過締造全球巨大變遷的重要環節,在時間線上穿插諸如農業、能源、製造業、交通、移民和技術等各項主題,同時聚焦在中央銀行的影響和經濟統計數據的計算,將目光拉遠放大,旨在以不同於過去的方式、更客觀地理解世界經濟。

 

資深財經記者科根不流於俗套地細究經濟發展的枝微末節,從公元前七千年第一批從土耳其進口到兩伊邊境的黑曜石刀片,一路探究到當前的中美貿易戰。藉由其清晰易懂的文字描述與豐富有趣的諸多故事,為我們刻劃出在上古時期尚未出現「經濟」概念之前,人類世界早已開始從事貿易交換的經濟行為,並基於互利互惠的交換各取所需,供給交易過程漸漸地導向市場、走往專業分工化,進而發展成廣泛的全球經濟網絡的精彩旅程。

 

這段橫跨萬年的經濟發展歷史,從中古世紀典型的農舍設計到十九世紀巴黎令眾女子為之瘋狂的香氛,再到從古至今皆存在的信貸和金融工具,我們將發現歷史上的經濟遠比我們想像得還要複雜許多,在各個拼出一片歷史鴻圖的章節之間,科根深入研究經濟世界的各個面向,介紹關於移民、金融、能源、農業,以及許多其他建構工業世界的基本要素的豐富歷史。同時他也將呈現在我們一步一腳印走過的漫長經濟之路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帶來更多貿易、更多專業化、更多想法和自由,進而創造繁榮所需的條件。

菲利浦‧科根

 

  英國資深財經新聞記者,擁有多本經濟類著作。自一九八六年擔任《金融時報》記者、撰寫Lex專欄(全球經濟與商業事務),從業二十年後,於二○○六年開始負責經濟學人的Buttonwood專欄(金融市場),二○一八年五月改接經濟學人新推出的Bartleby專欄(企業管理與工作)。熟悉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的讀者對科根的文章應該不陌生,科根在英國兩大財經類新聞刊物的資歷相當深厚。

 

  科根於二○○九年獲頒溫考特獎(Wincott Award)年度資深財經類記者,以及年度商業記者記者(Business Journalist of the Year Awards)的最佳通訊記者獎,其著作《紙上承諾》(Paper Promises)更榮獲史皮爾茲(Spear)二一二年度最佳商業類書籍。

陳珮榆

從事外電編譯多年,涉獵國際政治、外交財經等相關領域,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能源大騙局》、《狂妄而務實:川普要什麼?》、《杜特蒂要什麼?菲律賓的烈焰與怒火》、《當我們被困在同一艘船上》、《普丁正傳》、《奇才》、《AI威脅》等書。

  為什麼我們比祖先更繁榮富足? 世界經濟大約在一八二○年以後發生了極為劇烈的變化,但在公元第二個千年的前半段時期,我們仍能看到這類發展的一些源由。

   在這段時期,航海運輸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城市不斷成長、商業活動也持續發展。在一五○○年之前,歐洲人已抵達美洲沿岸,並努力打進亞洲貿易市場,這意味著全球大部分地區首度連結起來。

   經濟快速成長的一項必要條件(雖然只有這點仍不足)是人口能夠自給自足。如前所述,在第二個千年的前三個世紀,新的稻米品種讓中國糧食產量提高了。中部美洲文明人工培植出了玉米、辣椒和番茄, 這可能是第一個人工培植棉屬植物的文化。他們發展出一套複雜的農業體系,在高地建梯田,在低地建河渠;玉米供養了高密度的人口。但他們還缺少草食動物和輪子1

   在歐洲,隨著鐵犁和更重的馬軛等技術的進步,輪作制度從兩期變成三期,使得休耕地比例從原本的百分之五十減少到百分之三十三。人們在森林和荒野中開墾出更多的耕地,特別是歐洲大陸的東半部。歐洲在這個階段是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口原物料的國家,也是奢侈品的進口國(在它還負擔得起的時候)。

   這段時期剛開始之際,歐洲重新找回自己的政治實力。歐洲不斷擴張自己的邊界,從十一世紀起,好幾個基督教君王︹萊昂(Leon)國王、卡斯提爾(Castile)國王、亞拉岡(Aragon)國王等︺從安達魯斯(Al-Andalus,穆斯林在中世紀對伊比利半島的稱呼)穆斯林統治者手中收回了更多伊比利半島的領土。這對早期移民來說是個好消息。在一一五年代和一一六年代,托雷多(Toledo)大主教提供土地,以換取每年十分之一的糧食收成或六分之一的葡萄作為租金,這比起已發展地區所收取的租金更低2

   極具野心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促使基督教王國在中東地區建立起來,其中有幾個王國存續了將近兩個世紀。這波占領行動似乎引發歐洲人對新商品的需求,尤其是糖。即使十字軍國家和穆斯林領袖薩拉丁(Saladin)之間的海戰進入最激烈的時候,基督教的商船仍繼續在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和達美塔(Damietta)進行貿易3

   當然,歐洲內部仍有許多衝突,一六六年,諾曼第公爵威廉(William of Normandy)成功入侵英格蘭,從而結束了丹麥與挪威王國爭奪英格蘭控制權的戰爭。基本上,這是一個強人才能征服大片領土的世界,只有強人才能保護土地避免外來侵入者的襲擊。

   在這個過程裡所產生的政治結構稱為封建制度。在學校教科書和關於英格蘭盛世(merry England,譯註:形容當時的人們嚮往的烏托邦生活)的電影裡常見的經典模式中,都有一個正式的階級制度:國王、男爵或貴族、騎士及農民,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理論上,這種制度是固定的:「富人住城堡,窮人守城門,上帝創造貧富尊卑,財富多寡由神安排4 。」

   然而,當時封建制度沒有普及化,現代民族國家也尚未出現。這時期的國王可能聲稱擁有大片土地的所有權,卻無法一直握有控制權,像是城鎮在封建土地結構之外,教堂在某程度上也是如此。而在某些地區和動盪時期,莊園制度可能根本無法運作。

各界好評       

序言       

概述       

第一章 古代經濟 

第二章 農業 

第三章 亞洲市場(二〇〇年至一〇〇〇年) 

第四章 歐洲復興時期(一〇〇〇年至一五〇〇年)     

第五章 追求能源

第六章 重大變化(一五〇〇年至一八二〇年)     

第七章 製造業:崇拜製造商吧!     

第八章 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一八二〇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九章 外來移民 

第十章 世界大戰與大蕭條(一九一四年至一九四五年)     

第十一章 極其重要的運輸網     

第十二章 從奇蹟走向萎靡不振(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九年)     

第十三章 中央銀行:貨幣與技術官僚     

第十四章 發達國家:第二波全球化浪潮(一九七九年到二〇〇七年)     

第十五章 政府無時不在     

第十六章 發展中國家:真正的全球經濟 

第十七章 科技與創新 

第十八章 危機與危機之後:二〇〇七年迄今 

結語       

附錄       

參考書目

書籍代號:2HAS0008

商品條碼EAN:9789869941068

ISBN:9789869941068

印刷:單色

頁數:480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

書籍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