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肩頸、解疼痛、通鼻病、救失眠,我有一「套」! 閉嘴咬一咬,調整筋膜自癒力
出版品牌 : 方舟文化
大家都怕看牙科,一坐上診療台好像只能任人宰割,花大錢、花時間之外,疼痛更是讓人難以忍受。為什麼好幾次都看不好?根管治療、拔牙、植牙…什麼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躺上診療椅後,你應該了解的口腔治療流程,除了保健,你更需要知道牙齒是怎麼被治療的。
文章整理:閱讀社群編輯部
文章摘自:《牙醫對你做什麼?除了保健,你更需要知道牙齒是怎麼被治療的》
「醫生,我好痛……」
常聽到,有人會頻繁地去醫院掛號,沒病也喜歡提領幾袋藥,但對牙醫就敬謝不敏,沒事就閃得遠遠的。會讓人硬著頭皮走進牙科診所,幾乎都是被某種生理感受逼急了:痛。
有患者痛到徹夜難眠,半夜去藥局買止痛藥,一大清早就在診所門外等,以搶頭香的激動掛第一號治療;也有患者痛得挨不到下班下課,趕緊請假來診所掛號,期盼牙醫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法,速速令疼痛散去。
痛,幾乎是每位初診患者來掛號的問題。但由於痛是非常主觀的感受,牙醫師不可能透視,也沒有儀器能檢測分析痛覺。牙醫師當下能依據的,就是你對痛的表達。
因此,當你躺上診療椅張開嘴巴時,請不要期待牙醫師一眼就能解讀你的痛苦。當你盡可能地提供疼痛情報時,諸如:哪顆牙或哪個區域在痛?痛了多久?持續性發痛或是咀嚼時才痛?牙醫師才能排除其他問題,快速針對你的症狀下手。
嘴巴裡的痛,基本上有三類反應:牙齒痛、牙周組織發炎痛(牙齦出血紅腫、長膿包、牙根或齒槽骨發炎),以及牙齒看不出異狀的不明疼痛(如三叉神經痛)。這幾類疼痛或許病因不同,後續治療的方法也各異,但當下牙醫師依舊能發揮急診角色,先用幾種措施幫你緊急止痛。
▲洗牙沒有訣竅,就是認真、細心地把可能藏污納垢的死角邊緣清乾淨,尤其是痛點更不能迴避(圖片來源 )
● 緊急止痛一:洗牙
洗牙其實是一種消炎措施,牙醫師會仔細清除牙垢與結石,尤其是充血腫脹的牙齦邊緣會多洗幾回。由於水超音波的衝擊力道會直接刺激疼痛的敏感部位,有些人甚至會感覺像針在刺、刀在割,但洗牙完全不會損害法瑯質或割傷軟組織。你就把這程序當成水療 SPA 館裡的強力水柱按摩,你越放鬆自己的顏面與肩頸肌肉,疼痛與不安的掙扎感就越低。
有些患者怕痛,會央求牙醫師洗牙下手輕一點,另外也有些牙醫師標榜無痛洗牙,但其實無痛並非代表技術好。洗牙沒有訣竅,就是認真、細心地把可能藏污納垢的死角邊緣清乾淨,尤其是痛點更不能迴避。當下你或許覺得牙醫師在傷口灑鹽,但為了不讓牙菌繼續殘留惹禍,你還是忍耐些讓牙醫師洗得徹底點,讓你的掛號費花得值得些。
除了洗牙外,牙醫師另一種讓牙齦快速消炎的方法,就是打雷射。雷射消炎的原理,是透過聚集光束產生的高能量,深入清除發炎及潰爛組織,達到殺菌與刺激牙周組織再生的功能。然而,雷射屬於自費項目,若患者有經濟上的考量,還是可以選擇健保給付的洗牙方式來消炎。
● 緊急止痛二:開洞
當你開始覺得牙齒有點隱隱作痛、還忍得過時,其實牙髓已經開始發炎。發炎這回事,就好像我們拿了根錘子敲了指頭,指頭開始充血腫脹,這股壓力刺激到神經而產生疼痛感。牙髓發炎之所以比其他疼痛更劇烈難耐,是因為它的壓力極大無處釋放,就像一個高壓鍋。由於牙髓所處空間非常狹小封閉,四周都是堅實、無彈性的硬質組織,沒有一點緩衝餘地。當牙髓持續發炎,齒內會持續累積大量的炎症物質,隨著牙髓腔壓力越來越大,疼痛感也就越來越強,如同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面對這樣的急性疼痛,最快的止痛方法就是讓火山爆發,釋放牙髓腔裡的高壓。牙醫師會在牙齒上方鑽個小洞,讓裡頭的炎症物質流出來。一旦牙齒內部的壓力得到紓解,疼痛感就會慢慢降低。後續牙醫師會開立止痛藥,回去有痛才需服用。但開洞畢竟只是緊急處理,要治療牙髓發炎問題,把開了洞的牙齒長久留住,就得需要再約時間,進行根管治療。
除了幫牙齒開洞外,如果患者牙齦出現膿包,牙醫師會劃破讓膿流出,來釋放牙齦化膿部位的壓力。
● 緊急止痛三:削低
當疼痛排除蛀牙或是牙周組織發炎的問題,而患者又有咬到就很痛的反應,甚至有牙齒非常搖的情況,這很可能就是咬力太大,刺激到牙齒周圍的牙周韌帶。牙醫師會檢查你上下排牙齒咬起來的情況,如果痛點出現在咬力特別強的地方,做法是把牙齒咬合面削低,或是磨掉咬合特別受力的凸點。請別擔心,這只是很輕微地修掉一點法瑯質,並不會損傷到牙質與牙髓。你的牙齒反而會因為避開咬的衝擊,不再有刺痛的感覺,原本非常搖的情況也穩定下來,無需做額外的治療。
這三種緊急止痛的方法,環繞著一個原則:暫時性地移除壓力。不管是洗去牙菌牙垢、幫牙齒開洞引流,或是製造咬合的緩衝空間,牙醫師的急診任務,就是先把急性發炎的症狀控制下來。
● 惱人的不明疼痛
口腔的疼痛,如果是牙齒或牙周組織出問題,牙醫師還能緊急處理。最棘手的情況,是牙齒確診沒問題—牙髓神經、牙周、齒槽骨都無異狀,但患者就是喊痛,只好將症狀歸類到「不明疼痛」。這種難以確診的疼痛問題,以「三叉神經痛」最常見。
三叉神經有三大條分支,分別掌管眼神經、上顎神經以及下顎神經,約略分布在前額、臉頰及下巴的位置。由於三叉神經痛,主要發生在上顎與下顎,剛好位於牙齒週圍,再加上三叉神經痛的症狀與牙痛很相似,如一陣一陣酸痛,尤其是當一陣風吹來、刷牙時、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物,特別容易引起不適。因此,三叉神經痛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是牙神經發炎壞死引起的牙痛,造成不少民眾白白犧牲了好幾顆牙。
就我臨床經驗,有些難以歸類於三叉神經痛或是牙痛的「不明疼痛」,其實是筋膜出問題,並非顏面神經或牙齒有毛病。如果患者遭遇這種情況,看牙科找不出牙齒哪裏出問題,看神經科也無法確認顏面哪邊神經出問題,你也許可以考慮從筋膜方向找解決方案。
不只有補蛀牙!全方面觀察,才是真正的牙醫師
牙醫師真的不是只會幫忙補蛀牙,而是要觀察到口腔裡的整體環境,了解唾液防線正不正常。就臨床經驗,有三大因素很容易讓這道防線出問題:口呼吸(經常發生在常態性鼻塞過敏的人身上)、藥物(吃藥後容易口乾舌燥)、飲食(偏好醣類食物)。其中,口呼吸幾乎是壓倒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晚上入睡嘴巴鬆開打鼾的人,口腔環境都不佳。由於口呼吸使唾液減少,口腔特別乾燥,故容易產生口臭、牙垢、蛀牙、口內易破洞潰瘍,以及懸雍垂、軟顎或扁桃腺易紅腫的現象。
因此,每當遇到常補蛀牙或蛀牙嚴重的患者,在開始補牙治療前,我一定會詢問他們目前的用藥情形,以及呼吸和飲食的習慣。當他們能矯正口呼吸、降低醣類食物對齒質的衝擊,提高唾液在口腔中的防護機能時,這才能有效抑制蛀牙的發生。這個觀念,讓我很少嘮叨患者要勤奮刷牙,反倒把精神放在提醒他們認真調整呼吸與飲食。
進入到牙科治療流程。首先,牙醫師會先評估蛀牙需不需要補。曾有一位留美學生到診所,說她被美國牙醫師診斷出有五顆蛀牙,全部補一補要花上八百元美金,嚇得她決定回台灣處理。我一檢查她的蛀牙情況,有些蛀牙超級小,小到要來回端詳才能發現。評估之後,我告訴她別補反而比較好。因為光是磨掉蛀牙的體面積,就可能比蛀牙那個小黑點還大。這種情況,只要後續確實做好基本口腔清潔,定期回牙醫診所檢查即可,無需太過大驚小怪。這部分的執行方法,在第三部分會詳細說明。
如果蛀牙情形已經讓你含淚喊痛、蛀傷到牙髓神經時,很遺憾,這已經不是磨掉補樹脂能解決的了。為了讓未來能繼續使用這顆牙,牙醫師得協助顧好牙根。牙醫師會提出一個重建計劃:先做深度清潔防止感染的治療(根管治療),然後幫你為蛀掉的牙設計一個家(車牙齒、印模、鑄燒假牙),最後在清乾淨的牙根基礎上重新安家,好讓這顆牙可以繼續使用。
★ 牙齒保健小知識:該用漱口水嗎? 如果你已經有在用含氟牙膏刷牙,再用漱口水是多此一舉,頂多只是讓你口腔聞起來薄荷味更濃郁。由於漱口水一般含有酒精與氯己定(chlorhexidine),不僅容易刺激口腔黏膜,也讓牙齒容易染色。尤其有些漱口水內含抗生素,會破壞口腔內好、壞菌彼此和平共處的生態,滅絕保護口腔內的好菌,反倒讓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潰堤。如果你真的怕自己牙齒刷不乾淨,想多做點潔牙措施,嚼個無糖口香糖反倒比較好,既增加唾液分泌量,又可維持口內清香,更重要的是不會破壞口腔菌叢平衡。 |
(頁首圖片來源)
林彥璋,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士,自認是位愛解決問題但不按牌理出牌的另類牙醫師,喜歡大自然,工作之餘組了一台牙科診療車巡迴仁愛鄉部落,921大地震後駐診埔里,開設自然牙醫診所。 林子宸,林彥璋醫師的研究助理。研究領域意外轉向,卻驚奇發現一個能改變生命的研究主題。希望用人性化的角度,分析探究每一個診療新思維,觀察紀錄每一段人體療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