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心靈養生>醫療保健> 祛濕、清熱、補虛、排寒,老毛病不來煩!(萬病從根治+百病起於寒) (年度最暢銷、優選雙套書)

祛濕、清熱、補虛、排寒,老毛病不來煩!(萬病從根治+百病起於寒) (年度最暢銷、優選雙套書)

作者:余浩 、鄭黎、進藤義晴、進藤幸惠 Yoshiharu Shindo, Yukie Shindo

譯者:諾麗果

出版品牌: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17-11-22

產品編號:8667106507240

定價 $580/折扣2冊

缺貨中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根治「老症頭」,先去「濕、熱、寒」!
說不明白、查不出來的疑難雜症,百分之九十九起因於體內太濕、太熱、太寒。「濕、寒、熱」發於五臟六腑,表現在外的就是一連串不舒服症狀:偏頭痛、腰酸、口臭、失眠、高血壓、腹瀉、頭昏眼花、心律不整、四肢冰冷、青春痘、肥胖……。
本書告訴你,吃盡補藥不如先去除身體三邪(脾濕、腸寒、肝上火),祛濕、化寒、清熱才是根治病源、延年益壽的良方。
雜症看這裡!
.全身乏力、肥胖全因濕重?
.早上腰疼、晚上腿疼,體內寒濕作怪?
.小腹受寒易有婦科困擾;肝經受寒會口渴、 心煩、失眠?
.便秘、咳嗽常起因肺火太旺?
.為何天天補血,還是貧血?
妙方看這裡!
.光補鈣沒用,核桃黑豆漿防身體漏鈣。
.艾葉水泡腳,除寒濕效果好。
.吃黑豆,輕鬆治腰痛。
.「金雞獨立」天天做,氣血自然通暢無阻。
.「薄荷杏仁粥」調養寒熱失調。
.「枸杞菊花茶」治眼睛乾澀。
.打盤靜坐,養心也養筋。
.補腎兼治腰椎間盤突出。
.健脾食療法:薏米粥+蒼术飲。
不夠暖、暖過頭或濕氣太盛,都是致病關鍵!
有誰不想每天精神百倍、舒爽一身地度過一天?但好像總是這裡痛、那裡酸、莫名所以的頭昏眼花、鼻寒腹瀉,面對種種剪不清、理還亂的症狀,只好以「文明病」統稱,卻找不到因應之法。
本書從中醫觀點為您頗析人體致病原因,不外體內累積過多「濕」、「熱」、「寒」!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如何辨證症狀起因,採取適合的治療對策,讓身體暖的恰恰好,就能根治病源,還你一身精氣神!
排寒比排毒更重要!
寒氣是萬病之源
防病抗癌的自救鑰匙「排寒保暖」
擺脫體寒,癌、病不上身

寒氣為毒素之首,養身先養暖,治病先治寒

治病如治水,疏通才能除根,許多找不到原因、久病不癒、百治不得其解的困擾,都來自寒氣。去除身體中的寒害無法靠吃藥或吃補解決,最重要的是保持下半身溫暖!

日本排寒療法創始人,提倡穿著多層襪、半身浴與足浴的生活習慣,保持「頭涼腳暖」,多年來成功治癒各種難治重症如氣喘、糖尿病、痛風、洗腎、婦女病與癌症末期等患者。

我們人體隱藏著強大的自癒力(自然治癒力),能夠隨時將身體修復至健康正常的狀況。但是,「寒氣」卻會阻礙身體發揮這個能力,造成失常。因此,只要去除這個滯礙,接下來就交給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即可。不必刻意「治病」,只要去除掉「寒氣」這個致病因素,身體自然就會「痊癒」,完全不需要手術、藥物、貼布、健康食品或其他器具。

「排寒療法」對於慢性身體不適,香港腳、皰疹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或皮膚病,不孕症及經期不順等婦科疾病,暗沉、細紋及白髮,腰痛,憂鬱症及失眠,所有癌症、失智症等各種疾病都有效果,幾乎可以說是「治萬病」。

只要體質調整好,肌膚就會變得光澤美麗,同時體重減輕、睡眠良好,身體也變得不容易疲倦。

甚至還有因腎臟壞死而長期洗腎的病患,在採取排寒療法1年後,腎臟竟然恢復了功能。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奇蹟,連他的主治醫生都驚訝到說不出話來,但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人不相信。

像這樣因進行排寒療法後莫明痊癒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排寒療法和一般世間所認知的醫學截然不同,它認為「萬病從寒起」,只要從飲食及心理上時時「保暖防寒」,就能無病一身輕。雖然方法一點也不難,但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他們缺乏「打從心底改變致病習慣」的決心。

排寒療法是一種「自療醫學」,主張自己種下的「毒果」,要靠自己根除。除了方法簡單,效果更是迅速。

進藤義晴
1923年生,1948年大阪大學醫學系畢業,1971年任職於小牧市民醫院。1981年從該院離職,而後自家開設治療診所,1991 年關閉。在行醫過程中,對於西醫這種將人體看作器官零件、只對局部做檢查治療的方式,產生了極大的疑惑。認為想要徹底斷絕病根,就不能只看生病的部位,必須觀察全面的人體。作者不滿足於知識與理論面,開始努力尋找並研究更好的治療方式。並開始拿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當實驗品,嘗試了針灸及中藥等各種相關治療,對中醫有了更精通的暸解。在30年前開始採用這種融合中西醫優點、全面性的治療方式,結果不但提高了療效,更讓許多病患慕名而來。最後出現了十分有趣的畫面:明明是耳鼻喉科的診療室,卻擠滿了氣喘、糖尿病及痛風等應該去內外科診治的病患。結果,病患一個個痊癒了,卻因為醫生沒開藥、沒注射又沒動手術,到最後無法收取健保費,導致醫院的收入銳減,加上醫院施壓無效,最後被迫離職。從醫院離職後,他開始認真思考醫療的真義,治病最終的目的,應該是即使不求助醫院或醫生,疾病也都能百分之百痊癒。因此立下志向,要由當醫生的自已,來教大家「擺脫醫生」的方法,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卻是進藤義晴往後人生致力達成的目標。

進藤幸惠
進藤義晴二女,為排寒會「小麻雀俱樂部」的主要負責人。5年前起,開始代替父親四處進行演講及讀書會等活動,目前與父親、老公及愛貓一起共同生活。

余浩
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執業中醫師。個人經歷極富傳奇色彩。4歲涉中醫,7歲學陰陽,8歲學診脈,9歲學望診,11歲涉臨床,12歲學五行,20歲就讀於中醫學院,29歲開始中醫執業生涯。而立之年,創立任之堂大藥房,運用純中醫療法治療許多疑難雜症,療效頗佳。著作《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在當當網連續十六周榮登暢銷榜。《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也深受好評。

鄭黎
畢業于南昌大學醫學院。碩士學歷。現就職於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系統疾病。

諾麗果
專職日文翻譯,曾為資深日文編輯,擁有10多年專業筆譯及口譯經驗。

作者序1
養生不排寒,一切都白忙  文/進藤義晴
我從大阪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成了耳鼻喉科的醫生。剛開始,光是診治病人就佔去了我全部的心力,等我累積了十多年的治療經驗,看到許多病患為了治療花費大筆金錢、耗時耗力就非常難過,實在很想讓他們不必嘗到如此痛苦的經歷。只要自己沒辦法簡單、快速又便宜地治好病患,就會覺得自己辜負了他們,對於西醫這種將人體看作器官零件、只對局部做檢查治療的方式,產生了極大的疑惑。
 
想要徹底斷絕病根,就不能只看生病的部位,必須觀察全面的人體。既然如此,有沒有比現今醫學更全面的治療方式呢?我努力尋找並研究,最後找到了中醫。但我並不滿足於知識與理論面,開始拿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當實驗品,嘗試了針灸及中藥等各種相關治療,對中醫有了更精通的暸解。
 
我開始採用這種融合中西醫優點、全面性的治療方式,結果不但提高了療效,更讓許多病患慕名而來。最後出現了十分有趣的畫面:明明是耳鼻喉科的診療室,卻擠滿了氣喘、糖尿病及痛風等應該去內外科診治的病患。結果,病患一個個痊癒了,卻因為我沒開藥、沒注射又沒動手術,到最後無法收取健保費,導致醫院的收入銳減,加上醫院施壓無效,最後我被迫離職。
而後,因為太多病患強烈要求我繼續看診,我便在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於自家開設診所。此後,我秉持著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繼續為病患們看診。﹁排寒療法﹂則是我在一九八三年五月剛滿60歲時所發現的,當時我經常感到腳部冰冷且身體不適,在試著讓腳部溫暖起來之
後,竟發現所有不適不但消失了,身體也變好了。注意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進行觀察,最後發現只要身體出現不適,便﹁將胸部以下泡在熱水裡﹂,身體狀況就會好轉。我將這種療法稱為﹁半身浴﹂,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保健方式了,實在令人心喜。
 
當我進一步要求病患養成穿多層襪及半身浴等幫下半身﹁保暖﹂的排寒習慣,治療效果更是大大提升。我自己本身更因此而擺脫了長年的肩膀痠痛及牙痛,同時從此不再感冒。
曾有一位長期為慢性中耳炎所困、嚴重到必須戴助聽器的病患來看診,30年來他的耳朵不斷流膿,甚至被醫生警告很可能會引發腦膜炎。我建議他嘗試排寒療法,結果中耳炎竟不藥而癒,聽力也恢復到不需要助聽器的情況。雖然他的鼓膜因中耳炎而破裂,被判斷很難重新癒合,但也不是不能修復的。
 
我們人體隱藏著強大的自癒力︵自然治癒力︶,能夠隨時將身體修復至健康正常的狀況。但是,﹁寒氣﹂卻會阻礙身體發揮這個能力,造成失常。因此,只要去除這個滯礙,接下來就交給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即可。不必刻意﹁治病﹂,只要去除掉﹁寒氣﹂這個致病因素,身體自然就會﹁痊癒﹂,完全不需要手術、藥物、貼布、健康食品或其他器具。
 
甚至還有因腎臟壞死而長期洗腎的病患,在採取排寒療法1年後,腎臟竟然恢復了功能。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奇蹟,連他的主治醫生都驚訝到說不出話來,但事實擺在眼前,由不得人不相信。
 
像這樣因進行排寒療法後莫明痊癒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排寒療法和一般世間所認知的醫學截然不同,它認為﹁百病從寒起﹂,只要從飲食及心理上時時﹁保暖防寒﹂,就能無病一身輕。
雖然方法一點也不難,但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因為他們缺乏﹁打從心底改變致病習慣﹂的決心。我認為是自己的診療方式有問題,才導致病患出現如此輕忽的態度,在深深的自責之下,我於10年前關閉了診所。
 
但是,近來有越來越多支持排寒療法的人,從全國各地向我女兒幸惠提出邀約,希望她前往進行諮商或演講。即使排寒療法的實行方法十分簡單,只要看書就足夠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感到不安,不斷重覆詢問相同的問題。我女兒因此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從中學習到許多事情。
 
排寒療法是一種﹁自療醫學﹂,主張自己種下的﹁毒果﹂,要靠自己根除。除了方法簡單,效果更是迅速。雖然簡單,但大部分的人還是因為﹁穿多層襪很麻煩﹂或﹁無法堅持半身浴﹂等問題,最終半途而廢。寧可長年花錢看病、吞下一堆處方藥,也不願貫徹這種自己就能做的簡單療法—說到底,他們就是不相信自己身體的能力。另外還有一個難關,就是中途會出現的﹁瞑眩反應﹂1。當身體出現好轉,大家通常都會既驚又喜,但接下來就要開始面對身體和1瞑眩反應,一種體質改變或排出毒素後的好轉反應,常會出現各種疑似副作用的現象︵如倦怠、嘔吐或頭痛︶,但是瞑眩反應消失後,身體將變健康、疾病也會好轉,中醫甚至有﹁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不起暝眩,症狀不癒︶的說法。
 
作者序2
 
小毛病不再找上門! 文/余浩、鄭黎
我的行醫經驗來自事事向生活學習,從中感悟養生之道,並藉由臨床反覆驗證。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人,是天地、陰陽二氣運動的產物。只要我們持續生活於這天地間,那麼想要瞭解疾病為什麼會產生、要如何治療疾病?這些問題只要細心觀察在自然界的法則,都可以找到相應之道。
 
個人執業中醫師多年,回首過往,從自己學醫、從醫之路,到回憶曾遇到的疑難雜症,讓我不得不時常感歎:「自然界所有的問題,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答案會在何處?很簡單!只要我們試著做一個有心人,去發掘、去思索,最終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最令人感到可悲的莫過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變得不再像孩子般,遇事總愛打破沙鍋問到底,問個沒完沒了,追尋事物的本源!當我們年紀愈大,我們不再對任何事感到神祕,不再事事好奇,剩下的,只有一些平淡和無可奈何的感受。
 
因此我時常告誡自己,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時時有患者,處處做個有心人!」
 
對我而言,每天的功課便是細心觀察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總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將反覆思索而來的方法,運用到醫學臨床診治中。藉由反覆地思索驗證,提高自身的悟性,從而站在「自然之道」的角度來認識疾病、研究疾病,進而尋求解決方案。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醫的「大道至簡」精髓,也在這些年的行醫生涯中一步一步提升了自己的醫療水平。
朋友們,送給各位我的肺腑之語:「向生活學習,智慧的源泉永遠不會乾枯!」
 
今天寫本書的目的,是想將自己多年來對生活的感悟、對醫學的領悟總結出來,透過本書,向各位提供一個師法自然,屬於中國老祖先傳承千年的中醫爽身之法。
 
如果您長期被一些「百治不得其解」的疾病所困擾,這本書能提供您從瞭解病機做起,進而尋求適合自己的中醫療法。讓我們一同透過生活中的常見小故事,一步一步地認識中醫,感受中醫師法於自然的養生之道:「三分治,七分養」。簡單的調養之法,還你神清氣爽的每一天!
 
推薦序
領悟中醫奧妙,從源頭根治疾病     文/建中堂中醫診所 院長 李璧如
體內「濕熱寒」過盛是慢性疾病的根源,一天不排除病源,疾病永遠好不了!
 
有位病人說,她的大姑經常成箱地購買科學中藥,各種藥劑都有,覺得不舒服就自行配藥,甚至婆婆咳嗽遷延未癒,她也拿藥給她吃。她認為自己研究中藥,且之前幫她看診的老中醫也無中醫執照,所以她也起而效仿,甚至覺得身邊的人都有病,需要吃她配的藥。她解釋,中藥很溫和,吃多了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某位肝病病人說:「以前我吃中藥都無效。」我問他:「請問你找那一位醫師?」他說:「沒有啊,報紙上不是登陳立夫肝病吃的那帖藥方,我就抓來吃,結果肝指數飆到一千多……」
 
藥人人可得,但中醫最可貴的是,立基於「致中和」的文化磐石下,所發展出來的一套「天人相應」醫理。一般以為中藥好用,乃擷藥而用之,棄中醫醫理不論;殊不知沒有醫理為基,中藥豈能發揮大效?沒有縝密的醫理為恃,用藥沒有章法,施之於人身,豈不危極?
 
然而醫海如此浩瀚,連專業醫者都可能迷航,遑論一般的愛好者。坊間書肆近年雖出了不少中醫科普書,嘗試用現代語彙,企圖揭開中醫這個古老文化的神祕面紗。直到看到這本《萬病從根治:袪濕、清熱、化寒,老毛病不來煩》,才確定這是本不僅可作為醫者案頭的參考書,同時也是病人衛教的絕佳素材。怎麼說呢?
第一,本書的立論基礎乃奠基於傳統中醫的法自然思想,原汁原味,沒有摻雜或偷渡其他主流醫學的觀點。積數十載浸淫中醫典籍與基礎臨床的經驗與心得,作者娓娓分享四大主軸:
1.
剖析百證成因,不外「濕、寒、熱」。
以淺顯的例證,說明致病的機理與辨證要點,並提出簡要的對應之道。病理不離物性,比如火性炎上,證諸「頭為諸陽之會」,火往高處走,上火必先上頭;上熱下寒,熱性清揚、寒性肅降,必須寒熱對流,心火下引溫腎,充養腎陽,復迴轉上滋心火。體內的圓運動,就在幾個醫案的解說間,一目暸然。
2.環繞五行生剋之道,同樣以案例帶出相關的中醫概念。
小貓竟能鎮懾糧倉的大鼠,僅因相剋,一物降一物。如土剋水,脾主濕,腎主水,老人痰盛,培土制水,提升脾胃功能,痰濕之源自然受制。
3.涉及表裡虛實的辨證,是應用中醫裡最重要、也是最難充分理解的一塊。
牛拉不動車,因為沒吃草,同樣的道理,腸道氣血虧虛,因而便祕;所以這種__類型的患者,絕非喝優酪乳、吃高纖維就能排便!沒有從源頭理解病理,永遠無法對症。
4.提出天人相應的養生哲學,生活細節往往正是健康與否的大關鍵。
順著狗毛摸,養生不外一個順字。肝脾主升、胃膽肺主降,這是自然法則,一旦逆亂,疾病叢生。
 
第二、本書可觀之處,正在它的深入淺出,大道理不容易說明白,作者卻有本事觀察入微,從微觀著眼,由一則生活紀事或故事開始,推衍出一則則相關的中醫醫理與病理。
 
比如晾濕毛巾,上頭乾了,中間還帶點溼氣,下邊卻滴著水—作者由此連結到「濕性趨下」的中醫基礎概念,這些學醫者耳熟能詳的「金科玉律」,一下子立體鮮活起來,並且富涵生命力—原來腿重、足腫,半夜腰背疼、晨起活動後改善,都是「濕性趨下」的具象表現啊!
 
另一則濕衣服的故事。夏天浸濕未洗的衣服,過了幾日竟然熱烘烘地發酵生臭—乾衣服不會發熱生臭,關鍵在水,由此證明濕阻氣機,治療重點應在除濕,而非清熱。濕性趨下,長夏常見溼熱下注,抑遏陽氣;陽氣能否升騰,實為治療成敗所繫。
 
第三、中醫基本的治病法則,與天人地三才相配,人居其中,生活哲理、人情遷流,環環相因,不同於西方文化形塑的西醫,中醫需要感悟與匯通,甚至還需要某些心領神會的靈感。
 
許多治病爕理的谿竅,作者娓娓道來,如以秋石治腎結石、威靈仙治龜頭感染,這些所謂的金剛鈷,令人莞爾間,別有意會。有別於一般中醫科普書,本書兼顧深度與廣度、學術與通俗,值得珍藏與玩味。
精采摘文
摘文1
正確排寒治萬病
﹁排寒療法﹂對於慢性身體不適,香港腳、皰疹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或皮膚病,不孕症及經期不順等婦科疾病,暗沉、細紋及白髮,腰痛,憂鬱症及失眠,所有癌症、失智症等各種疾病都有效果,幾乎可以說是﹁治萬病﹂。
只要體質調整好,肌膚就會變得光澤美麗,同時體重減輕、睡眠良好,身體也變得不容易疲倦。
「頭涼腳暖」和「八分飽」
不管是電視節目或健康雜誌,都不斷地宣傳著各種健康法或健康食品的效果。我和我女兒也經常收到各地寄來的求助信件或Email,詢問﹁這種治療法有用嗎﹂或「這個健康食品效果如何」等等。甚至還有人看過我的書後,跑來問道:﹁我覺得排寒療法太麻煩了,可以這樣嗎︙︙﹂我必須提醒大家,排寒療法和坊間其他的健康法、飲食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沒辦法隨便與其他方法互相摻雜或混為一談。
 
例如,排寒療法的兩個原則是﹁頭涼腳暖﹂和﹁八分飽﹂,它們其實是自古就流傳下來的健康要訣,但現代人都被一堆不知所謂的流行情報給迷惑,反而對老祖宗的智慧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沒有人願意實行。
 
說是﹁八分飽﹂,其實更確切地說,是在細嚼慢嚥30 分鐘後,腹部會開始產生飽足感,這時就代表最適量,這是我長年親身試驗後所得到的結果。一旦出現飽足感,最好立刻停止進食。此外,吃東西時,最忌諱的就是對食物毫不感恩,只顧狼吞虎嚥。如果是這樣的飲食方式,最好只吃五分飽或六分飽比較好。因為吃飯狼吞虎嚥,就很難產生飽足感,經常一不小心就吃太多。
 
而大部分的疾病,都起因於飲食過量。狼吞虎嚥,就代表幾乎沒有咀嚼,這樣會造成消化吸收出現問題,導致身體無法獲得營養。如果沒有時間慢慢花30分鐘吃東西,我的建議是暫時﹁斷食﹂。﹁斷食﹂可以幫助內臟排毒。

  • 以上資料摘自《百病起於寒》/方舟文化出版

 
摘文2
吃太飽會致癌?
吃太飽,也就是飲食過量,無論在任何一種醫學中都是被禁止的。飲食過量會產生惡性膽固醇,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導致血液變濃稠。如果堆積於血管壁中的膽固醇過多,就會使血管喪失彈性,此時血管功能會遭到破壞,血液流通會受到阻塞。此外,這種膽固醇不只會變成皮下脂肪,也會堆積在骨髓及內臟之中。這麼一來,血液就無法充分運至身體的四肢末稍,血壓就會因此變高。有時因寒氣導致血管收縮,身體會暫時提高血壓,這時若再因為飲食過量使血壓提升,身體就會出問題。大家一定要記得,無論是寒氣或飲食過量都會讓血液循環變差,使病情加重︵這不是要大家去依賴降血壓藥,那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旦血液循環變差,動脈就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及氧氣,靜脈也無法排出老廢物質及二氧化碳。這種狀況繼續惡化下去,細胞就會產生變異,最後形成癌細胞。
拆開﹁癌﹂這個字,是「疒」中有「品」及「山」,可以解釋為﹁品多如山易致病﹂。我們都知道,癌症患症就算補再多,也不太會變胖,因為他們攝取進去的營養全都被癌細胞給奪走了。為了幫癌症患者補充體力,所以拼命要他們吃東西,結果全都補到了癌細胞上頭,使腫瘤越養越大。所以,應該採取堅壁清野的方式,也就是盡量不吃東西,幫助身體排毒。這麼一來,癌細胞吸收不到養
分會逐漸變小,也會讓之後的治療變得更容易。
 
人體細胞原本就具有致癌的遺傳因子,體內隨時都在生成癌細胞,只是在一般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消滅這些癌細胞,不至於形成惡性腫瘤。因此,就算在體內發現癌細胞也不用恐慌,只要進行排寒療法,提升體溫、注意不要飲食過量,並加強全身血液循環即可。只要斷絕致癌因子,癌細胞自然就會消失。但如果不去除根本,只是將形成的腫瘤割除,或用抗癌劑、放射治療來治療,就算暫時成功也容易復發。長期以來,人類為了治療癌症不知試過多少治療法及藥物,卻都沒有成功,其實最根本的方法還是保持身體健康,杜絕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的機會。
 

  • 以上資料摘自《百病起於寒》/方舟文化出版

 
摘文3
排寒實踐法春‧夏‧秋‧冬
①五臟變化與季節有密切關係
②夏天更要注意排寒
③只有消化器一年排四次毒
 
春季:萬物萌芽袪肝毒
五臟六腑與季節有很深的關係,春主肝臟、夏主心臟、秋為肺臟、冬主腎臟,皆在對應的季節進行活躍的排毒︵參照P???︶。
 
春季是肝臟排毒的時期,這個解毒器官會在此時變得活躍,因此春季也可稱之為﹁解毒之季﹂。肝臟如果不好,人就容易暴躁易怒︵變得有攻擊性︶;一旦毒素移轉到腎臟,就會轉而變得膽怯恐懼;要是腎臟積毒過深再轉往肺部,整個人就會變得悲觀厭世;最後毒素侵入消化器官,會讓人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對性格全是負面的影響。
 
因此,這段期間特別容易造成精神疾病復發,必須注意。排寒可以改善症狀,只要記得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排寒的習慣,就不用擔心了。
 
春季有很多人因為季節變化及花粉的關係,出現鼻子過敏或發炎等症狀,俗稱﹁花粉症﹂,其實這個花粉症也是排毒的症狀之一。
 
在寒冷的冬季中,一般人只會在房間內開暖氣或電熱器,不會使用電風扇,因此空氣不流通,熱氣只會全部堆積在上方,讓足部在整個冬季都處於受寒的狀態,導致寒氣入侵人。春天出現的花粉症,就是身體在排毒。
 
因此,不要將花粉症視為大敵,發癢、打噴嚏、流鼻水及眼睛紅腫等症狀,都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毒素。花粉只是身體用來引發症狀的媒介,好讓我們排出積蓄整個冬天的毒素而已。
 
同時,也不要因為天氣寒冷,就一直坐著不動,待在讓足部發冷的空間裡大吃大喝,讓身體累積更多毒素。由於身體會在病症變得沉痾難癒、重病纏身之前,就會提前反應、拼命排毒,因此就算排毒的症狀再難過、再不舒服,也不要用藥物抑制,就讓身體盡情將毒素完全排除乾淨吧!接著,只要注意飲食、小心排寒,這些惱人的症狀很快就會康復。
夏季:努力排寒解心毒
夏季是心臟排毒的時期。有人喜夏、有人苦夏,這跟器官的健康狀況有關係,對於有心臟病或消化器官疾患、肥胖問題的人來說,夏季是極為辛苦的時節。如果身上有這些病症,就要比平常更加頻繁排寒,增加半身浴及足湯的時間、加厚多層襪,最好還能用熱水袋持續幫足部保溫。
 
我國的夏季既悶熱又潮濕,消化器官又特別容易受到濕氣影響,一旦那裡累積過多毒素,就會轉而攻擊腎臟,同時往心臟尋求幫助,但心臟這時正在排毒,因此無法接納毒素。很多人因為苦夏食欲不振,擔心健康會出問題,其實為了心臟著想,夏季反而不要吃太多東西比較好。
這麼一來,所有從消化器官移轉出來的毒素就會跑到腎臟,而腎臟又是所有人體器官中最懼寒氣的。如果因為是夏季,就光著腳不穿多層襪,會讓腎臟累積毒素,一旦腎臟累積過多毒素,就會轉而攻擊心臟,並往肺臟尋求幫助,更嚴重會導致﹁熱傷風﹂或脫水,讓身體藉此排毒,因此要小心。
 
同時,夏季的強烈陽光會讓上半身過熱,導致足部變得比其他季節更易被寒氣侵入。因此,即使是夏季也要穿上多層襪,幫足部排寒,不過上半身可以穿得涼爽一點。
 
在夏季這個時期,血液循環會變良好,內臟功能也變得活躍,讓身體排出大量汗水,這是身體排毒的方式,因此盡量多流汗比較好。最好可以穿上容易吸汗的衣服,並且經常更換。
 
此外,夏季有許多中暑死亡的案例,這是寒氣從裸露的足部入侵,使全身慢慢被寒氣侵襲,身體無法藉由排汗調節體溫,導致上半身變得越來越熱,血液溫度變得過高,最後損害腦部。大腦細胞一旦處在超過40度C的高溫,就會失去功能,導致中暑昏迷。
 
日本人一到夏天就愛食用麵線及麥茶,大麥對於心臟之母﹁肝臟﹂很有幫助,若肝臟功能旺盛,心臟也會為之受益,因此自古就被前人引入飲食之中。
秋季:結實纍纍清肺毒
秋季是肺臟排毒的時期。肺臟會在這時努力排毒,讓身體不致生病,從喉嚨及鼻子以咳嗽、流鼻水等方式排出累積的毒素。因此,即使症狀不會像春季那麼嚴重,但也會出現過敏的現象。
 
這個時期可以藉由腹式呼吸︵P???︶保養肺部。從鼻子吸氣,用鼻腔幫空氣加溫加濕,保護畏乾怕冷的肺臟;吐氣時要悠長平穩,趁機排出毒素。不習慣的人可能有些困難,一旦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使用了。
 
肺臟在西醫當中只被當成呼吸器官,但在中醫裡,它卻和大腸、皮膚、體內所有內膜及黏膜都有密切關係。由於肺臟、大腸及皮膚兼具排泄機能,因此經常便秘或拉肚子、出現皮膚病,都代表肺部及大腸功能不好。此外,秋季特別需要著重排毒,很多人在這段時期會長期腹瀉或長濕疹,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症狀會持續到所有毒素都被排除乾淨才會痊癒。
 
很多人會在秋季初期發燒,原因就在夏季期間吃了太多甜食或水果,以及過度曝曬導致過熱,或游泳玩水導致寒氣入侵,嚴重的話可能持續幾週、甚至幾個月,讓人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可怕的疾病。
 
這時如果服用退燒藥強制退燒,即使熱度降低,寒氣仍然積蓄在體內,身體為了維護生命機能,之後又會再次造成發燒。因此,不要一發燒就依賴退燒藥,盡量使用半身浴退燒;另外,穿多層襪保溫對退燒也很有效果。只要將體內的寒氣排除出去,熱度自然就會降低。
 
秋季也是稻米的豐收期,各種作物結實纍纍,讓人食欲大開。在這個美食之秋,也要注意不要飲食過量,記得細嚼慢嚥,細細品嚐季節美味吧!
冬季:休養生息排腎毒
冬季是腎臟排毒的時期。由於腎臟與骨骼有很密切的關聯,因此要小心骨頭出現問題。有人會在這時期跌倒骨折,與其說是寒冷的關係,不如說是腎臟排毒導致的結果。在冬季期間,腎臟功能會變得活躍,從而排除累積的毒素,可能會出現腰痛、腰部冰冷或全身關節痛等症狀,這些都是和腎臟有密切關聯的部位。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不等到腎臟排毒完成、恢復健康,就會不斷地再次復發。
 
此外,冬季也很容易罹患感冒,可以多泡半身浴及使用熱水來預防。由於感冒病毒喜好寒氣及乾燥,因此要盡量幫助身體保溫並保濕。
 
由於維他命C對預防感冒有幫助,許多人會攝入各種水果,但水果會讓身體寒,因此最好選擇能提升體溫的食物來補充維他命C,例如綠茶、海藻類及根菜類等,不過要記得適量,不必刻意攝入過多。比起補充一堆維他命C,幫足部保溫反而更有幫助。
 
若罹患感冒會食欲不振,這時不需要勉強進食,就讓消化器官休養生息吧!由於粥類不需咀嚼、很好入口,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因此不建議在感冒時食用。如果想吃東西,不要選擇粥類,可以選擇普通白飯,在口中慢慢咀嚼成粥狀再吞下,這樣不但對消化器官有好處,也可避免吃太多。
 
罹患感冒或流感時,也要努力排寒,那也是排毒的方式之一。
在極度乾燥的冬季,肺功能會變得低下,二氧化碳等廢物就會形成肺毒,肺臟為了排毒會產生劇烈咳嗽。這時千萬不要用藥物去抑制,會破壞排毒的效果,最好盡情地咳個痛快,將肺毒排乾淨。
 
只要足部有好好保溫,就算咳得再劇烈也不會過度消耗體力,更不會造成支氣管炎及肺炎。皮膚和肺臟關係甚深,因此也會在這個時候排毒。一般所謂的﹁冬季癢﹂除了因為乾燥之外,也有一部分是皮膚在排毒,另外像異位性皮膚炎中的乾性濕疹也容易在這個時節發作。
消化器一年排四次毒
日本有所謂的﹁土用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土﹂,源自於中國的天干地支及五行。日本的﹁土用期﹂一年有4次,大約是立春︵2月3日左右︶、立夏︵5月5日左右︶、立秋︵8月8日左右︶、立冬︵ 11月8日左右︶的前2週。
 
﹁土﹂主消化器官,因此處在季節轉換期的﹁土用期﹂,就是消化器官的排毒期間。其他的臟器1年只要排1次毒,消化器官卻需要4次,由此可看出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在季節當中辛勤工作的胃及胰臟,為了替下個季節做準備,會在土月期一口氣將累積的疲勞物質等毒質排出體外。很多人會在季節轉換的時候生病,就是因為消化器官不好,導致出現感冒、發燒、腹瀉、嘔吐、胃痛、食欲不振或倦怠等症狀。但也有些人的消化器官沒事,心臟或腎臟卻出現症狀,這是消化器官的毒素跑到心臟或腎臟去了。
 
如果是心臟,會出現高血壓、腦溢血或腦血栓等血管方面的症狀;若是肩膀或手腕︵左側較多︶出現疼痛或麻痺,就是消化器官及心臟的毒素移轉所引起的。
 
如果是腎臟,會在鼻子、耳朵或腰椎︵閃到腰︶等相關部位出現症狀,造成耳鳴、重聽或流鼻血。如果在季節轉換時生病了,也不要著急,只要注意不要飲食過
量並認真排寒,就能幫助身心恢復平衡,重獲健康。
 
摘文4如何因應「瞑眩反應」
①排寒療法根源自中醫
②瞑眩反應不是惡化
③瞑眩反應是必經難關
 
很多人都把排寒療法當成﹁健康法﹂的一種,但它不是健康法,而是一門特別的﹁排寒醫學﹂,這樣說或許比較容易讓人理解。
 
或許有人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它和中醫有什麼不同?﹂在中國悠久的中醫史裡,有一派專攻﹁汗、吐、下﹂三法,那就是排寒醫學的起源。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當權者對治療法的要求越加刁鑽任性,當皇帝要御醫﹁治好他的頭痛﹂,如果御醫敢回答﹁那是排毒,請陛下忍耐﹂,可是會被砍頭的。漸漸地,中醫就從原本積極的﹁排毒外放﹂,變為﹁壓抑症狀﹂的保守治療。因此,大家可
以將排寒療法視為不同以往中醫的﹁另類醫學﹂。
 
經常有人問我:﹁排寒療法如果搭配針灸及中藥,效果會不會更好?﹂雖然不是不行,但一有不慎,排毒過程就很可能受到影響,因此要特別小心,最好還是用排寒療法直接將體內毒素全部排
除乾淨。
瞑眩反應不是副作用
生病的時候,身體的本能會失常,導致排毒功能降低。但是,一旦開始排寒,身體機能就會慢慢恢復正常,同時啟動自然良能,讓知覺變得敏感。這時如果足部受到寒氣入侵,馬上就會感到寒冷,不自覺想多穿幾雙襪子;或是稍微吃過多,就會胃痛或是想吐。有人則是一不舒服,皮膚就會長濕疹,這表示其體內毒素主要經由皮膚排出,因此會出現嚴重搔癢、膿胞或發炎等症狀。
 
這種﹁體質開始好轉便產生的短暫劇烈症狀﹂,就是﹁瞑眩反應﹂。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體內累積了滿滿﹁10﹂的毒素,接著又多出了﹁5﹂的新毒,由於身體已經容納不了,這多出來的﹁5﹂就會變成病症發作,而體內還是有滿滿﹁10
﹂的毒素。而瞑眩反應,則是身體將﹁10中之5﹂,也就是一半的毒素利
用症狀排出的情況,雖然同樣是﹁5﹂的嚴重程度,但卻不是生病,只要等剩下的﹁5﹂也排除乾淨,身體就能完全恢復健康。
 
一邊是真的生病,症狀會逐漸加重;一邊是瞑眩反應,症狀會慢慢好轉,兩者乍看之下雖然相像,事實上卻完全不一樣。生病所發作的症狀會讓人痛苦不堪,失去體力;瞑眩反應卻會讓人身體越來越輕快,臉色也會變好。
 
但是,如果一直以為自己﹁狀況惡化﹂而擔心不已,反而會因心理作用導致真的出現重病感,讓身體不適,因此不要被瞑眩反應的症狀影響,繼續努力排寒就好。
排寒的奇症怪狀

【意想不到的狀況】
有些人的瞑眩反應很弱,甚至完全沒有瞑眩反應,因此大家不需要太擔心。每個人的瞑眩反應都不同,但這表示排寒療法確實出現效果,才會讓身體的排毒反應越來越強,因此不用驚慌,只要記得﹁這代
表病情越來越好﹂,慢慢讓身體排出毒素吧!
※瞑眩反應較常見的症狀可參考P.155

【防毒作用】
如果出現口內炎、牙周病或牙痛等問題,代表消化器不好,身
體為了避免病患攝入不好的食物、累積毒素,才出現這些症狀。
排寒的奇症怪狀
【半身浴有助排毒】
 
半身浴和﹁頭涼腳暖﹂的狀態一樣,都是排毒的最佳手段。參照左表即可明白,除了排汗以外,毒素還會以何種形式排出體內。
 
【半身浴時要隨機應變】
半身浴的基本姿勢是上半身及手臂要放到外面散熱,但如果雙手或手臂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可以將這些部位泡到熱水裡輕輕按摩搓洗,這樣能排出皮膚裡的毒素,不必擔心患部會被水中的細菌感染。
 

  • 以上資料摘自《百病起於寒》/方舟文化出版

 
 

書籍代號:0A003016

商品條碼EAN:8667106507240

ISBN:8667106507240

印刷:

頁數:512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