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張馨方
出版品牌: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3-03-02
產品編號:9786267052709
二戰後的德國百廢待舉,成了名符其實的鬼地方。
為了治療歷史的傷,以理性自豪的德國人,只能求助於怪力亂神的民間偏方。
豐富的田野 × 從未曝光的文獻史料 × 接連不斷的不可思議案件
= 德國版的靈異治療事件簿
中歐歷史學會圖書獎、法蘭克爾獎雙料得主
深入德國現代史中最難以言說的歷史傷痛,顛覆你我對德國的想像。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夏克勤:這本書才是一般西德人民經歷的戰後德國史!
★美國西北大學宗教史教授羅伯.歐爾希:一部震撼人心的社會文化史著作,深刻呼應了我們的時代。
★《波士頓評論》:本書要求我們將非理性視為現代性的一部分。
1949年,一名神祕的男子造訪赫福德(Herford)小鎮,探視一位無法站立的男童。雖然沒人確知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但就在那名男子造訪之後,男童第一次靠著自己的力量下床走動。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德國。此後,絡繹不絕的民眾不辭風雨湧進小鎮,拜訪那位被稱作「赫福德的奇蹟」的神祕男子。男子名叫布魯諾.葛洛寧(Bruno Gröning)——人們稱他作「神醫」、「奇蹟治療者」,甚至「彌賽亞」。
這麼離奇的事,應該只是無知百姓的迷信吧?然而實際上,就連海德堡大學也對葛洛寧進行了研究,甚至國會也針對他的旋風進行了一番討論。甚至為避免讓更多民眾誤信謠言偏方,一些地方政府更祭出從前納粹時期的《民俗治療禁令》來禁止這類醫療行為。葛洛寧的存在不僅挑戰了醫學的界線,更有無數人懷著各異的心思接近他,或更進一步神化他:有失勢的前納粹高官意圖藉他翻身,有地方首長、教會牧師等有頭有臉的人物,還有攝影師、律師、導演、出版人等幕後「造神」團隊。有的人似乎真的被治癒,有的人則精心盤算,企圖利用葛洛寧,從在戰爭中失去一切的命運裡扳回一城。
究竟這一切是真是假?這個人的出現與同時代類似的狂熱揭露了戰後德國一段人心惶惶、巫術、神醫等事蹟頻傳的歷史。種種跡象顯示了德國人歷經戰爭後巨大的心理創傷,但也有不少德國人將不可告人的過去深埋起來,或是逃避面對罪責,加上國家戰敗的創傷,最終導致一段轉向尋求奇蹟治療的時期。
戰爭結束了,時代過去了,受傷的靈魂卻還在原地。一個人可以尋求心理治療,但誰能治療一整個國家說不出口的禁忌?
儘管許多歷史評價強調德國在二戰後迅速轉型,可謂當代政治的楷模,但本書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探究戰後德國的轉型之路。而這段路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容易,畢竟在歷經戰敗浩劫後,在人們刻意避而不談的沉默之中,一種集體壓抑、無處宣洩的罪惡感壟罩德國。正如作者所說:「面對開不了口的罪惡,或許我們該傾聽鬼魂的聲音。」出沒在這塊土地上的「鬼魂」,則是最好的證人,告訴了我們德國的集體創傷與痛苦有多深。本書作者莫妮卡.布萊克透過民族誌的書寫方式,以從未曝光的剪報與歷史檔案,講述了一則則離奇的故事,從而重現了戰後德國的猜疑與恐懼,帶領我們通往那片鬼魂出沒的地方。
本書特色
▁▂▃▄透過未曾公開的歷史檔案,重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讀過那麼多歐洲當代史的我們,早已十分熟悉納粹德國的惡行,也知道戰後德國如何在政治與經濟上快速地恢復生機,但很少人知道在這段「先頹敗,後振作」的德國當代史中,處處充滿著魔幻詭異的審巫案件、幾百起以上的神蹟見證事件,以及神祕難解的超信仰治療的成功案例。作者透過地方上未曾公開過的檔案,重新還原了那個光鮮亮麗的德國社會其背後深藏的不安與恐懼。
▁▂▃▄在歷史中所受的心靈之傷該如何治療?人類為何會尋求超自然的拯救?
綜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許多人類社群在歷經災變(不論自然還是人為)之後,往往都會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好長一段時間。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人類的精神與內心變得脆弱不堪,亟欲找尋救命的稻草。例如日本311震災後,當地開始有災民透過超自然的方式找尋因災害而失蹤亡故的親友。為此Netflix還曾製作紀錄片簡短討論這種靈異現象發生的成因。然而令我們更好奇的是,究竟人類在經歷了那麼嚴重的心理創傷後,會尋求什麼樣的方式來療傷?對於災害頻傳的臺灣社會而言,這本書將提供一個頗具新意的思考角度。
▁▂▃▄一本充滿民族誌風格的歷史書:是鄉野怪談,還是確有其事?
本書作者大量採用德國地方政府的案件紀錄,包括地方報紙新聞、口述案件檔案、私人日記與信件,書寫德國地方的風俗與性格。本書也記述了許多神醫、信仰治療師、(那些被人指控為)巫師、神蹟見證者、迷信破除者,以及民俗學者對當時種種超自然現象的解讀與親身故事,讀來既有田野民族誌的既視感,也揉合著歷史書生動有趣的故事性。
▁▂▃▄本書提供我們不同於以往德國近代轉型正義的視角
坊間常見有關德國戰後的轉型與重建議題的書籍,大多聚焦於轉型正義這類大規模、公共的社會工程,諸如政府透過種種舉措以彌補或賠償二戰受害者,例如建立受害者紀念碑、抹除納粹相關符碼、積極補償戰爭損失、釐清戰爭責任等。然而除了從政府主導的轉型正義之外,仍有許多轉型正義的工作是出自於德國民眾個人內心的一些自發行為而來的。例如本書所提到的,因罪惡與羞恥而訴諸於靈魂的治療、重新辨明是非對錯、渴望過去的罪行得到寬恕等。這種從個人乃至社會的視角來看待德國人在戰後的行為與心態,勢必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能提供我們更不一樣的視角。
▁▂▃▄第一本從信仰治療、巫術、靈魂醫學的角度探討集體創傷的書
無論是否有人真正實行巫術或看到聖母顯靈,也無論是否有人真的從超自然信仰治療中重新恢復健康,至少這些親身見證都讓信仰治療、巫術與靈魂醫學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之中,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這些「治療」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何以在戰後德國的時空背景下大量發生這類案件?其成因又是什麼?究竟治療的是身體的傷,還是心靈的傷?透過本書,我們得以窺見一整個民族集體創傷的治癒過程與意義。
▁▂▃▄ 國內外驚悚推薦 ▄▃▂▁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這才是一般西德人民經歷的戰後德國史!
最新的估計指出,整個二戰期間超過五百萬德國軍人死亡。僅是歐洲戰場最後四個月,平均每天就有一萬德軍士兵在本國領土或鄰近之地陣亡。另外,二戰期間共有五十萬德國平民在國境內因戰火喪生,包括三十多萬人死於盟軍空襲。中東歐各地的德裔平民,在戰爭後期向西逃離日日進逼的蘇聯紅軍,與戰後初期被中東歐各國族群清洗,約有超過五十萬人喪生,與至少四百萬人流離到分裂的德國。此外,無論是軍人或是平民,許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目睹、耳聞德國在東歐的戰時暴行,也多少知道自己戰前的猶太裔鄰居被「最終解決」了。死亡與離散等暴力經歷,與自己在納粹時期所作所為被揭發的恐懼,日夜啃噬六千多萬戰後東西德人的心靈。1950年代高速成長的經濟奇蹟與消費社會,或者終於擁抱「西方」民主價值,只是戰後西德故事的一面。它們無法療癒那些深刻的心靈創傷與道德焦慮。本書描寫的正是西德人在能否吃飽穿暖之外,真正的日常憂思、恐懼、寄託。
在政治與社會劇烈變化的年代,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與對各種神醫巫者的自發性民間信仰會突然盛行,是研究「理性與科學昌明」的十九世紀歐洲的史學家不能迴避的現象。這本讓人驚豔的社會史與文化史分析,深入戰後西德心靈,發掘德國人不記得與不想記得的鬼魂與夢靨,捕捉20世紀歐洲現代性中的超自然時刻。作者以令人讚嘆的原創力與深刻的洞見另闢蹊徑,也是本世紀以來德國現代史研究與書寫創新不斷的絕佳範例。
★吳孟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布萊克的《歐洲鬼地方》迫使我們在與他人不斷形成對立與進行對話的過程中去思考,去面對非理性與理性的衝突。
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是此時此刻的產物。過去被視為「迷信」的做法正捲土重來。這種現象無所不在:千禧世代瘋迷占星術;反疫苗運動在美國與歐洲崛起,成為一種發展迅速的醫療時尚潮流……因此,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瞭解,為什麼人們會對陰謀論或政府一度指為迷信的做法深信不疑。人們訴諸陰謀論,是因為周遭普遍的社會不穩定帶來了恐懼、焦慮與不安全感。陰謀論為人們提供了容易掌握或駭人聽聞的說法,有助他們面對與理解四周的混亂世界。
★阿潑|媒體工作者、《日常的中斷》作者:
在重大災難過後,人們會將悲傷、失落或難以處理的創傷感受,寄託在非科學實證的物事上,例如信仰又如鬼神,這些物事是人類自有文化以來對世界的感知與觀點,既有普世性,也依據族群文化不同有其獨特性。在這本書中,則可見布萊克嘗試貼近當時的時空,讓自己置身於彼時西德民眾的處境裡,透過文獻以細節再現當時的景況,再引用各家說法解釋這個時期德國人的歇斯底里從何而來,彷彿引領讀者回到時代現場,也適切地進行一場「社會心理快照」。
★黃哲翰|《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啟蒙理性、浪漫精神、普魯士的鐵與血、軍事紀律與冷硬官僚、第三帝國的機械與瘋狂、戰後的歷史反省與普世理念……本書所呈現的並非這些世人刻板印象中的德意志,而是一個質樸粗放、渴求救贖、沉溺於神祕信仰、曾經存在於當年《格林童話》與巫術魔法裡的德意志。這個如今被世人所淡忘的古老面貌,因二戰後群眾創傷與罪惡感的救贖需求而再度浮現。作者挖掘當時轟動一時的南德神蹟治療師的巫術案,並從中刻劃德國民間瀰漫的幽暗意識,以及贖罪與逃避的矛盾情結。其捕捉歷史的角度既獨到又深入德國人糾結的靈魂,是相當精彩又難能可貴的一部作品。
★神奇海獅|歷史作家:
時代有多黑暗,信仰就有多瘋狂。
有時候,我們總是會為許多有違常理的教派感到不可思議:當時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連這個都有人信啊?但仔細想想其實不難理解:當生存裡充滿了匱乏與恐懼,而宗教又是人們心中唯一的寄託時,許多瘋狂信仰也就因此而生。一個時代的信仰狀況,似乎就是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從裡面可以看到人的恐懼、人的渴望與人的救贖,《歐洲鬼地方》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在戰爭結束後,為數眾多的彌賽亞與奇蹟,反映了當時德國人怎樣的集體傷痛?他們聚在一起真的只為了尋求神蹟,抑或是只是為了互相舔舐自己的傷口?而當時的信仰情況,又能給現代的我們什麼啟示呢?
★羅伯.歐爾希(Robert Orsi)|《古往今來》(History and Presence)作者:
莫妮卡.布萊克關注病者在靈魂與肉體方面的聲音,並探究鬼怪、惡魔與巫師講述的故事,梳理二戰結束後德國人刻意忽略、閉口不談與自欺欺人的真相,深入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人們痛苦萬分的內心生活。《歐洲鬼地方》是一部震撼人心、富有啟發性的社會文化史著作,深刻呼應了我們的時代。作者在書中拓展了歷史知識本身的可能性。
★蘇珊.奈門(Susan Neiman)|愛因斯坦論壇主席、《父輩的罪惡》(Learning from the Germans)作者:
大膽而具原創性的作品,敘述戰後的西德人民利用巫師與惡魔等虛構的邪惡形式轉移外界對其祖國犯下滔天惡行的注意力。布萊克的絕妙之作見解精闢,不只洞察戰後的西德,也剖析人們重新解讀邪惡與罪過的各種奇特而複雜的方式。
★塞吉奧.盧札托(Sergio Luzzatto)|《墨索里尼之死》(The Body of Il Duce)作者:
讓人嘖嘖稱奇的療法、遙不可及的在天之靈、難以捉摸的鬼影迷蹤……多虧有莫妮卡.布萊克這部傑作,後納粹時代的德國得以向讀者們展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面貌。
★露絲.哈里斯(Ruth Harris)|《盧爾德聖殿:世俗時代的肉體與靈魂》(Lourdes: Body and Spirit in the Secular Age)作者:
莫妮卡.布萊克帶領我們從另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看待戰後德國的歷史,書中描述的種種讓人感覺比一般關於德國社會資本主義與重建的正面敘事來得真實。作者講述了個人面對創傷時的反應——追尋巫師、惡魔、聖母顯靈與信仰治療——以及當代德國人在道德崩壞與身體疾病所致的複雜情感下的徬徨無助。這本好書值得大家一看。
★凱瑟琳.朱利安(Kathryn Julian)|美國西敏寺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即時而緊迫!布萊克利用豐富的資源基礎,而且也善於閱讀歷史中的沉默,準確地瞭解傳統檔案中被省略或掩蓋的內容。在優美的行文中,布萊克繪製了一幅生動的肖像——一個破敗的德國正在努力尋求某種救贖。
★理查.伊文斯(Richard J. Evans)|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捍衛歷史》(In Defence of History)作者:
《歐洲鬼地方》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極其迷人且文筆優美。這本書甚至沒有一丁點行話或矯揉造作,它為西德的早期歷史投下了意想不到的重要新亮點。布萊克在本書所引述的大量鮮為人知的檔案資料與分析,始終是微妙而聰明的。
★《波士頓評論》:
令人回味無窮、史詩般的作品!犯下可怕暴行的社會如何從中恢復過來?這本書充滿了豐富多彩的軼事和具有超凡魅力的人物,《歐洲鬼地方》不僅提供了對戰後德國歷史的精彩反思,而且還要求我們將非理性視為現代性的一部分。
★《新標準》(The New Criterion):
令人信服!布萊克用有效和令人回味的方式,參照比對了這個新民主國家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關於重建和復甦的故事,以及它日益閃亮的表面之下的東西。
★《出版者周刊》:
對二戰後西德大規模超自然事件的起源進行了引人入勝、詳盡的審視。生動的人物素描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豐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研究。一幅引人入勝的德國歷史未開發篇章的肖像。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對德國和冷戰歷史以及宗教和超自然信仰的文化研究感興趣的讀者會在這本豐富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樂趣。莫妮卡.布萊克的手法特色就是,很少使用當地和地區檔案中的文件來描繪一幅獨特的肖像。
★《書單》(Booklist):
既是對虛弱和善變的人性的出色研究,也是一個從頭到尾引人入勝的故事。
莫妮卡.布萊克(Monica Black)
莫妮卡.布萊克是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人文學科的特聘教授,也是《死於柏林:從威瑪共和國到分裂的德國》(Death in Berlin: From Weimar to Divided Germany)一書的作者,並以此書榮獲多方肯定,包含聲望崇高的中歐歷史學會圖書獎(Hans Rosenberg Book Prize)與法蘭克爾獎(Fraenkel Prize)。布萊克現居於田納西州的諾克斯維爾(Knoxville)。
張馨方
英國愛丁堡大學譯研所畢,現為專職譯者,譯作十餘。
相信旅行為生活帶來養分,閱讀讓自我實現成為可能。
譯作賜教: nurachang@gmail.com
【精彩書摘】
本書〈序言〉節錄
N太太與家人來自德國南部法蘭肯尼亞(Franconia)的一個村莊。她的父親是一名「Braucher」,在德文中意指具有某種治療能力的人。雖然當地人生病都會向擁有這股力量的人士求助,但與N太太同村的居民卻對這種人又愛又恨,甚至充滿猜疑。畢竟,一個人若能夠施展魔法驅走病魔,就表示也能帶來病痛。當N太太的父親飽受折磨而死,許多左鄰右舍都相信他生前的確與邪惡力量有勾結,而如今,那些驚惶不安的眼光轉移到了N太太的身上。他們還說,她跟她父親一樣處世冷漠,總是「逆流而行」,而且太過「勢利眼」。
然而,N太太真正的麻煩從C先生來到村子後才開始。這個男人自稱醫術高超,能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病灶,例如麵包屑、煤炭或漂在水面上的稻草。他在村裡施行各種法術,逐漸變得活躍。他表示自己熟知通靈術(sympathetic magic),還能控制磁力。他也開始散播有關N太太的謠言,聲稱曾透過窗戶親眼看到對方在讀一本寫滿咒語的書籍,這表示N太太效忠撒旦,而他則是上帝的僕人。
C先生終日酗酒、無所事事,對他眾多家人視若無睹。村民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儘管如此,當兩位中年村民猝逝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甚囂塵上。大家懷疑她與那兩個人的死有關係。當地方牧師的孩子沒來由地食慾不振,人們也將這件事怪到她的頭上,就連豬隻暴斃也不例外。事發後,C先生預言,養豬那家人的孩子也將陸續生病、瘸腿難行。為了避免詛咒成真,他指示那戶人家的母親蒐集孩子們的尿液,灑在N太太的家門外,以遏阻她做壞事。他還預測,N太太會三度上門借東西;而他們絕對不能答應。C先生表示,如果那家人完全按照他的指示做,N太太就動不了他們一根汗毛。
那家人雖然拒絕了C先生的幫助,卻仍感到惴惴不安。他成功在鄰里間創造了一股驚懼的氛圍。就連雞毛蒜皮的小事,村民們也認為那是巫術在作祟。他們不准小孩吃N太太煮的食物或收下她送的禮物。如果她送來盆栽,他們便立刻將植物刨根挖盡。
最終,N太太別無他法,只能與C先生對簿公堂。法官認定他刻意誹謗,但只判處輕刑。此後,關於N太太的謠言儘管仍在街坊間流傳,但已不再像先前那樣繪聲繪影。
※ ※ ※
初讀這則故事時,我覺得這看起來像是近代歐洲會發生的事,一直讀到結局才產生了意外的轉折。這件事的演變到最後出人意料:遭人誹謗的N太太為了終止這一切,一狀告上法院。原告C先生受到制裁,鋃鐺入獄。若在16或17世紀,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的,任何巫術指控都可能引起大規模司法與教會調查。當局對嫌疑犯的折磨,也往往會激怒更多巫師。這類案件有不少都以處決與火刑告終。
但是,N太太與C先生的故事並非出現於16或17世紀,而是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後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在第三帝國(Third Reich)的高壓統治下,經歷猶太大屠殺與人類史上最血腥與恐怖的衝突,這片土地上的巫師(被視為惡魔的化身或與惡同道的男男女女)似乎不再受到箝制。大約在1947至1965年間,不計其數的「審巫案」(媒體如此稱呼)在全國各地頻繁出現,從位於南部、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亞(Bavaria),到北部信奉新教的什列斯維格—霍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都是。這些案件雖發生在N太太居住的那類農村,但也見於小鎮與大城之中。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戰後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控訴在於暗中作惡,指控巫師們心懷不軌。實際上,「惡」的問題似乎在戰後社會的想像與許多經歷過納粹統治的平民生活中縈繞不去。我在一些文獻讀到人們遭到惡魔糾纏與僱請法師驅魔的案例;還有一位廣受歡迎的治療者自稱能明辨善惡、治癒善者與驅逐邪魔。另外有法庭與警方紀錄描述,一些民眾組成祈禱團以對抗邪惡力量的侵擾。其他一些資料還記載,人們集體前往聖地朝聖,尋求靈魂的治癒與救贖。我也在剪報中發現,有末日流言預示,邪惡力量將毀滅,良善之心將得救。
若想知道巫術與其他關於邪惡的幻想如何有助我們瞭解早期的西德,便需要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重新看待巫術。有別於16、17世紀的恐巫情結,戰後西德社會出現的審巫案並不包含與撒旦交媾、在夜晚騎著掃帚飛上天、飄浮在空中,或是從樓梯摔下來卻能毫髮無傷。這些指控不再牽涉妖魔鬼怪或女巫的安息日。N太太與C先生,以及許多其他相似的故事,相較之下變得平淡無味,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感到驚奇。雖然這些控訴將罪孽歸咎於巫術的惡行,但主要還是涉及一般人對巫師的猜忌與不信任。儘管這些事件從旁觀角度看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事關重大,因為其中牽涉了事物的善與惡,以及芸芸眾生的病痛與健康。
人們對於巫師、惡靈與魔法療效的信仰,不僅僅是「前現代」世界的遺物,彷彿時間凍止般始終不變,原封不動地一代傳一代。它們還具有隨時間推移而變遷的獨特文化與歷史。儘管如此,這些信仰在不同的時代與地理環境仍具有共同的特徵。舉例來說,幾乎每一個在美國經歷過80年代的人,都忘不了當時全國各地據稱對儀式性虐待兒童的邪教的沉迷。雖然其中的大多數細節有所不同,但這種走火入魔的現象仍有某些中心思想與本書所討論的事件相一致:它們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與家人、照顧者和鄰居有關。這些侵害的指控不只引發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還激起了文化層面的不安與焦慮。同樣地,二戰後的德國社會對巫術的想像,也有助於我們深入認識受其重創的社會。為什麼人們對於隱蔽惡行、心靈創傷及宇宙懲罰的恐懼,會一發不可收拾?面對某些邪惡勢力在納粹主義之後逐漸崛起的事實,我們又該如何理解?
說到底,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社會在道德與物質生活上經歷頹敗,之後必須開始自我重建的故事。(起初讓國家社會主義成為可能的)舊有價值觀在表面上成了禁忌,但實際上並未消逝。文化——這裡指的是不同群體的人們加諸在這個世界,並且形成他們用來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深層架構的各種看法——一點一滴地緩慢轉變。情況必須有所改變,新觀點的確立需要時間,包含生活、存在與行事的新方式、新的風俗與道德規範,甚至是養育後代的新方式。至少,一開始德國各種形式的重建都在外來者的虎視眈眈下進行,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的同盟國,在論述的塑造與新思維的傳播方面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更別說是掌管日常生活中各種基礎程序了。在此同時,許多前朝官員迅速重返權勢之位。舊有的價值觀不死,新的世界只能在夾縫中誕生。
透過本書提到的那些大多為世人所遺忘的事件,我們得以瞭解那些往往遭到隱蔽的事情:對於靈魂蒙受汙染的恐懼、有害的懷疑心理,還有對日常生活的一切感到心神不寧。在鄂蘭觀察到的冷漠行為之下,暗藏著無以名狀的焦慮,而這種現象在消費主義的健忘背景中,使整個50年代騷亂不定。在猶太大屠殺、二戰挫敗與冷戰初期緊張局勢的陰影下,西德的人民承受各種久而不癒的創傷與忍受良心的責備。即使當時國家正在重建,道路重新鋪整,商店、學校與廣場再次恢復生機及商業氣息,但人與人之間的許多關係都伴隨著腐敗,根深蒂固的隔閡持續存在。本書所描述的事件,將帶領你進入一個封閉的存在與心靈疆域,通往鬼魂出沒的那片土地。
(超過萬字的精采全文請參閱本書)
傾聽鬼魂的聲音:導讀莫妮卡.布萊克的《歐洲鬼地方》/吳孟軒
推薦序:沉默之下,亟欲訴說的傷口/阿潑
序言
第一章 解讀徵兆
第二章 鎮上的陌生人
第三章 赫福德的奇蹟
第四章 靈魂醫學
第五章 慕尼黑的彌賽亞
第六章 如果惡魔是病灶,那什麼是解藥?
第七章 源自罪過的病痛
第八章 女巫就在我們身邊?
第九章 克魯斯的聖戰
第十章 新時代的序幕
結語
致謝
注釋與參考書目
書籍代號:0LYO0046
商品條碼EAN:9786267052709
ISBN:9786267052709
印刷:黑白
頁數:416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