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

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

作者:布魯斯・費勒(Bruce Feiler)

譯者:吳凱琳

出版品牌:行路出版

出版日期:2024-08-14

產品編號:9786267244661

定價 $55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逆思維》與《隱性潛能》作者亞當.格蘭特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與《五感全開》作者葛瑞琴.魯賓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查爾斯.杜希格

口碑肯定!

 

*****

 

在某次個人危機的驅使下,暢銷書作家費勒決定訪談各行各業中歷經劇變的人,研究他們如何度過生命中的艱難時刻。他花了三年穿越全美國,聆聽並收集數百人的「人生地震」故事:從失業到失去至親,從轉行到改變關係,從戒癮到恢復健康,甚至僅僅尋求嶄新的開始。接著他仔細分析這些故事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和模式,理出有什麼寶貴教訓能幫助人們捱過動盪,茁壯成長。

費勒首先發現,傳統的線性人生觀已經過時,人生不再由循序漸進、可以預測的階段(像是接受教育、投入工作、步入婚姻、養兒育女乃至退休等)所組成,而是充滿意想不到的轉折,這些變局會擾亂生活步調、挑戰身分認同,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

本書第一部〈非線性人生〉探討了線性人生觀為何沒落,以及非線性人生觀如何興起,並藉由眾多事例,揭示那些徹底改變人生意義、目標的重大經歷背後的成因。此外還討論完美平衡的人生需要具備的三個關鍵要素:能動性、歸屬感和使命——一旦這些要素失衡,我們就會感覺生活失去了意義。

第二部〈重塑你的人生〉關注人們如何應對他們遭逢的劇變,從中創造意義。對此費勒提供了六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應對人生大地震,分別是:

 

一、紀念它(將改變儀式化);

二、擺脫它(捨棄舊心態);

三、創造它(嘗試新事物);

四、分享它(學習他人智慧);

五、啟動它(展示新自我);

六、說出它(建構新故事)。

 

對於以上每個工具,他各花一章詳盡探究,當中他強調接受改變、發展新思維、尋求他人支持,以及講述自身故事的力量;亦說明了儀式、哀悼、創造力和社群在幫助人們應對人生劇變方面的助益。

此外,費勒還借鑒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和神話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洞察力,進而提供具體策略,幫助讀者在不確定的時期重建生活、讓日子重返正軌,將意味著困難與不確定性的「轉變」,轉化為了解自身與提升自我的機會。

 

得獎與推薦記錄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這本書生動地講述了我們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布魯斯費勒深入探討生命轉變期如何塑造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如何應對這些轉變期。書中分享的智慧與故事將會改變你講述自身故事的方法。」

——亞當.格蘭特,暢銷書《逆思維》與《隱性潛能》的作者

 

蒐集了許多最新研究成果與真實世界的精彩案例,提供充滿原創性的架構以及發人省思的洞見。這本書對於我們看待與面對人生轉變期的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閱讀這本書是一大樂事,讓人回味無窮。」

——葛瑞琴.魯賓,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與《五感全開》作者

 

布魯斯費勒請人們說出自己的故事,不僅內容包羅萬象,他從中歸納的智慧結晶更是讓人驚嘆不已。這本書強而有力地提醒我們,我們承襲的故事定義了何謂成功,但是這個定義需要持續更新。這本好書是不可或缺的指引,能幫助我們學會接受改變,也就是認清改變本身的真實樣貌、而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並引導我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查爾斯杜希格,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這是那種與時代精神深刻契合,以致你讀著讀著,最終在整本書上都畫線標示重點的書……。布魯斯.費勒是引領我們走上這個旅程的絕佳人選。」

——阿里安娜.哈芬登,《哈芬登郵報》及醫療養生企業「蓬勃全球」(Thrive Global)創辦人

 

敘事清晰、引人深思,作者分享了有建設性的案例,他將那些影響我們許多人的個人轉變稱為『人生地震』,並描述了人生地震發生的情況。此外,他提出了許多明智的見解、寶貴的建議與動人的啟發,幫助讀者更輕鬆地度過這段旅程。

——威廉尤瑞,《哈佛這樣教談判力》作者合著者

 

「對於正面臨轉變的人(也就是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必讀之書。作者提供了實用且富有洞察力的工具包,引領我們應對生活中意外、不確定與常具有顛覆性的干擾。

——《查爾斯頓信使郵報》

 

「對許多正面臨人生重大轉變的讀者來說,作者提供了他們需要的建議⋯⋯他也提出大量證據反駁中年危機的概念,證明每個人一生中會經歷多次重大『動盪與不確定』,因此我們應該捨棄傳統智慧,將人生起伏視為正常現象。作者有許多發現,並發展出各種實用建議,引導人們回應重大改變,例如:辨識情緒、放棄舊思維、測試不同選項、向其他人求助等等。這本書邏輯縝密、非常具有說服力,必定會讓努力提升自我的讀者產生共鳴。」

——《出版週刊》

 

費勒進行了數千次訪談,受訪者來自各行各業,費勒根據這些訪談結果,詳細解析人生轉變的模型,告訴讀者如何紀念人生的改變、如何放棄舊思維等。這本書還附帶另一個好處:提供完整的指引,教導人們如何書寫自己或其他人的故事。

——《圖書館雜誌》

 

「內容引人入勝,促使讀者深入思考,如何應對人生中的高潮與低谷。⋯⋯作者訪談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受訪者,大量收集有趣的軼事,維持敘事的新鮮感,並且分享了許多鼓舞人心的建議,。

——《書目雜誌》

 

「作者傾聽、整合,協助人們在錯綜複雜的當下時刻,為人生故事賦予意義。他懷抱寬容的心,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自己的故事、身為人類的意義、以及如何應對挑戰與改變。」

——「故事團」(Storycorps)創辦人大衛.伊希

作者/布魯斯・費勒(Bruce Feiler)

布魯斯・費勒曾以代表作《女兒的六個爸爸》記述他在四十歲罹癌後的心情,並獲得「年度父親」的殊榮,至今著有《意想不到的幸福家庭秘訣》(The Secrets of Happy Families)和《爸爸委員會》(Council of Dads)等六本《紐約時報》暢銷書;他是美國公共電視(PBS)兩個黃金時段系列節目的作者和主持人,兩度受邀至TED發表的演講已超過兩百萬觀看人次。費勒原籍喬治亞州薩凡納,現與妻子和他們的雙胞胎女兒住在布魯克林。

譯者/吳凱琳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與雜誌社,現為自由譯者,譯作包括《你不了解我:從女孩到女人的生命課題與幸福練習》、《精神科醫師養成筆記》、《馬斯克傳:唯一不設限、全公開傳記》、《億萬負翁:亞當‧紐曼與共享辦公室帝國WeWork之暴起暴落》、《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克萊兒・維克斯的教導》、《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創新的兩難》等書。

◎第一章 和線性人生說再見——我們的生命歷程再也無法預測

克莉絲蒂‧摩爾(Christy Moore)一直很討厭上學。「打從第一天我就不喜歡上學,」她說。「我會假裝在公車站嘔吐。到後來我媽會要求我指出到底是哪裡不舒服,她才會讓我待在家休息。」如果克莉絲蒂說不出來,就必須上公車。「但是到了學校,我還是會設法生病,這樣她就不得不來學校接我回家。」
克莉絲蒂像個男孩,凡是女孩喜歡的事物,例如洋裝或娃娃,她一概不感興趣。「聖誕節早上我把我妹的芭比娃娃屋給拆了。」上了中學之後她變得叛逆。「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只知道我不喜歡上學。」她開始和一名足球員約會;加入啦啦隊,因為在喬治亞州南部,十六歲女孩都會加入啦啦隊;她會翹課,到海邊和朋友鬼混。
十一年級結束那年的暑假,她懷孕了。
「我坦白告訴羅伊,『我懷孕了,』」克莉絲蒂提到當時的男友。「『如果你要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就留下這個孩子。如果你不想,我就交給別人領養。』」羅伊覺得被冒犯;他說,他當然願意一起生活。於是克莉絲蒂告訴母親她懷孕了。
「當時我不知道我媽酗酒,」克莉絲蒂說。「事實上她是偷偷喝酒;每天晚上她會躲進衣櫃裡喝酒,醉到不省人事。我們一直以為她很早睡。」克莉絲蒂和母親一起坐在沙發上,說她們需要談談。結果她母親先開口:「你和羅伊越來越親密了,或許你們需要避孕。」克莉絲蒂心想,★嗯,現在說這個有點晚了★。
克莉絲蒂的母親提議一起去買幾件孕婦裝,還買了一本隔代教養的書給她父親。她父親通常工作到很晚,於是母女倆把書放在他的枕頭上。「那天半夜我突然驚醒,聽到我爸對我妹大吼,罵她是『壞孩子』。我妹說,『是你另一個女兒。』這就是他知道我懷孕的經過。」
六星期後,克莉絲蒂和羅伊結婚。羅伊從大學休學,在肯德基找到工作。克莉絲蒂從中學休學。兩人住在一間雙拼住宅裡。
「當時我認為這不僅毀了我們的人生,更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她說。「原本我真的不想有小孩,只想當個好阿姨。但是原本絕不生小孩的我,突然間立志成為最棒的全職媽媽,把小孩養育成優秀的公民。」
八年內,克莉絲蒂和羅伊生了三個小孩。羅伊在速食業做過好幾份工作,一路從副理升到經理;克莉絲蒂則在每天早上三點到六點送報。由於原本的社區排擠她,他們只好從衛理公會教堂轉到浸信會教堂。後來他們終於累積足夠信用,申請到貸款,買下一間位在喬治亞州威明頓島(Wilmington Island)商店街的日本料理店。但是羅伊的潰瘍性結腸炎反覆發作,動了兩次大手術,有好幾個月不能工作,兩人因此欠下一大筆醫藥費。「我們就是典型的有兩個半的小孩、少了一份薪水就可能露宿街頭的家庭,但我們不希望變成那樣。我們需要安穩。」
接著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克莉絲蒂經常帶女兒到公立圖書館參加幼兒活動。某天孩子在圖書館學習美術和手工藝,當時克莉絲蒂正懷著第二胎,累得腰痠背痛,她跌坐在距離最近的休閒椅上動彈不得,只好伸長手臂拿起唯一搆得著的書:《咆哮山莊》。「有一半內容我根本讀不懂,所以必須讀兩次。」看完後她又拿了另一本:《梅岡城故事》。「那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她說。「直到現在,我每年都會重讀一次。我會從感恩夜那天慢慢讀起,一直讀到聖誕夜。我的孩子都會嘲笑我,媽,這樣做改變不了什麼的。但是每次你讀這本書,都會有所收穫。」
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克莉絲蒂都會去圖書館,坐下來,拿起一本書閱讀。她慢慢看完書架上所有經典名著,包括《傲慢與偏見》、《大亨小傳》與《白鯨記》。就是在那裡、在那張椅子上,在那個書架上,她找到了她和羅伊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她要回到學校。她要重拾小時候一直厭惡的一件事——教育。
某天克莉絲蒂送孩子去幼稚園之後,直接開車到阿姆斯壯亞特蘭大州立大學(Armstrong Atlantic State University)。「我一直哭一直哭。我到底在做什麼?我現在是全職媽媽。好不容易熬到第一堂心理學結束,我心想,我完全聽不懂這個人說什麼。那些坐在我身邊的十八歲孩子一定都聽得懂,因為他們不停搖頭晃腦、抄寫筆記。我回到車上,忍不住哭了出來。你瘋了。你是中學輟學生。你不夠聰明。」
但是克莉絲蒂哭過後立即下車,去上第二堂課,接著繼續上第三堂課。每天她開車載最小的孩子到學校之後,就直接去上課。「我會向上帝禱告,『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把所有資訊塞進腦袋。』」她終於撐過第一個學期,接著報名了第二個學期。她的成績開始有起色。雖然克莉絲蒂的生活已經滿載:不僅要照顧三個小孩、生病的丈夫,還要排練芭蕾舞、參加棒球賽,但是她精準安排好日常生活的所有行程。她會用不同顏色的色筆在日誌上寫下每件事,然後把日誌塞進里昂比恩(L.L.Bean)的藍色書袋。她還製作了一大疊學習字卡。
「我的孩子現在都知道,遇到紅燈時我會拿出字卡;轉綠燈時,他們會喊:『媽!』我就會放下字卡,開到下一個地方。我甚至會在迪士尼樂園複習功課。」
克莉絲蒂在四年內取得呼吸治療學士學位。在懷孕前一直不想要有孩子的那個女孩,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今還成為拯救早產兒性命的專家。接下來她又花了三年攻讀碩士學位。後來她得了甲狀腺癌,在治療過後做出了此生最華麗的一次跳躍——開始攻讀成人教育博士學位。
六年後的八月,也就是她在圖書館拿起《咆哮山莊》那本書十六年後、自中學休學二十四年後、第一天上幼稚園故意嘔吐三十八年後,克莉絲蒂穿著無袖背心與短褲,頂著攝氏三十九度的高溫,戴上皇家藍帽子、套上長袍,走向走道的另一端。她成功達成此前無法想像的成就:原本她只有高中同等學歷證明,現在卻取得了博士學位。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雖然我的人生亂了套,但是如果我按部就班,就不會遇到我先生,不會生下我的小孩,或是擁有我熱愛的人生。我可能會在街角吸毒,或是在哪個地方煎漢堡,一事無成。」她說。
反觀現在,她有一份工作,為那些不愛上學的邊緣學生提供諮詢,告訴他們打破傳統生涯路徑、繼續完成教育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她認為找到自身的人生道路很重要,而她那發展順序顛倒過來的人生就是絕佳的證明。

◎生命循環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在她出版的《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中提到,每當人類向前邁進一步,就會重新調整、修正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每次修正都會牽涉多項議題,從宗教信仰到性禁忌等等。多數人都同意我們正處於轉型時刻。彷彿在一夕之間,科技突飛猛進,宗教機構式微,性別角色重新調整。但是似乎很少人承認甚至理解,我們在思考人生應當呈現什麼形態時,也必須調整自身的期望。
我知道在談論人類生活時,「形態」(shape)一詞似乎有些不知所云。等等,你是說我的人生是圓形、三角形或是直線的?就某方面來說,的確是如此,因為社會告訴我們就是如此。我採用這個字及其背後的概念時,是依循過去幾世紀以來的做法,用來指稱根深柢固的假設與不成文典範,這些假設和典範,將會決定我們如何定義什麼是理想的人類生活。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的人生軌跡是否反覆循環、步步高升、向下沉淪、上下波動,還是其他形態。儘管這些差異聽起來很抽象,卻會在現實生活中造成各種影響,主宰了人生的所有事情:從我們何時該結婚,到我們何時該工作;從我們何時該生病,到我們何時該冒險。
簡單的說,就是誰應該掌控我們人生中的「應該」(shoulds)?
了解這個變化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回頭檢視過去的文化,看看當時人們如何理解這些形態與「應該」。整體來說,人類對人生形態的理解歷經了三次重大演變,這些演變直接影響了人類的時間概念。最早我們是依據自然時間(natural time,季節性、週期性)形成某種概念,之後改為依據機械時間(mechanical time,規律、切割、線性),到後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更加多變,知道時間是動態、難以預測、非線性的。我們先從最早期的認知談起。
從最早期人類衡量時間的方法,就能得知當時的人採行什麼方式觀察周遭世界。從巴比倫到埃及等早期文明,人類還未發明計時器,所以是依據大自然變化(例如季節、天氣、反覆出現的規律週期等),去推測時間。在遠古世界,還沒有出現年表、歷史、某個生命事件影響另一個事件等觀念。多數文化反而認為,人類是遵循某種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生命循環(cycle of life)。在這種循環世界觀裡,最高等的生命形式不是去開創自己的生涯路徑、不是成為自身故事的英雄,而是要重新體驗已經發生過的一切,也就是複製宇宙故事。
直到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線性時間概念出現,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才有了轉變。《聖經》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在《聖經》中,時間會依循某種歷史進程,從亞當、夏娃,到族長、君王、先知等等。根據基督教觀點,這種時間觀的發展在耶穌出現時達到高峰。人生形態逐漸從週期循環,轉變為更接近線性、持續前進的形態。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依循某種發展路徑,改善自身條件;現在,每個人都渴望過上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因此,在西方出現了全新的人生形態:人生是由一連串不同的階段(stage)組成。

◎「事情很快就鬧大了!」

達文‧谷德溫(Davon Goodwin)的人生沒有週期循環。他經歷非常多次意外轉變,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五角形。
達文自小住在匹茲堡的公共住宅,由母親撫養長大。他父親因為毒品罪名入獄服刑。「我哥一直覺得很不爽,」他說,「但我的想法是:是啊,每個人都有爸爸陪著玩耍。太好了,我有媽媽!」某年夏天,達文到北卡羅萊納州探望祖母,在祖母家後院挖地。「那些泥土改變了我的一生,」他說。「我想要成為植物學家。我想要捻花惹草。我身邊大多數的人會說:『你是同性戀,你一定是同性戀。』但我只不過是很喜歡植物而已。」
達文回到匹茲堡之後,他就讀的學校校長請他幫忙看管一座廢棄的溫室,他每天有一半時間待在溫室裡建造熱帶雨林,其餘時間就去練摔角。「我開始搜尋同時開設摔角和植物學課程的大學,居然不多!」他說。「後來他獲得北卡羅萊納大學彭布魯克分校的獎學金。
念大一時,他決定退出摔角隊。「我告訴教練:『謝謝你,但是我想要跑趴,我想要一天不只吃一餐,我想要體驗大學生活。』」過沒多久,他的成績一落千丈,喪失獎學金資格,因此無力支付學費。一名軍隊招募人員願意提供達文六萬美元,幫他支付學費,於是達文決定從軍。他的母親嚇壞了。「你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達文向母親保證,他是在軍中擔任卡車司機,他所在的部隊不會被派駐前線,服役時他還是可以兼顧學業。
但是之後他就被派往前線。一開始是科威特,這地方相對安全一些,但後來中士走進來宣布:「我們接到命令要前往阿富汗。立刻收拾自己的物品,我們一小時內出發。」這下挫屎了,很快,達文心想。「飛機一降落在跑道上,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他們打開後艙門說:『跳下去!』」
有段時間,局勢還算穩定,達文甚至可以休假回家。他返回部隊兩星期後,被指派駕駛陸軍最大型運輸車——奧什科什M1070(Oshkosh M1070)重型裝備運輸車,前往坎達哈(Kandahar)西部的赫爾曼德省(Helmand Province)執行任務。「到處是塔利班,」他說。執行任務的前一天晚上,達文有不祥的預感,一直無法入睡。他告訴指揮官:「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但就是有個聲音告訴我,不要開車。」指揮官回說:「那你至少要坐在副駕駛座上。」
十五分鐘後,運輸車輾過重達五百磅的簡易爆炸裝置,就正好在他腳下。運輸車被炸得粉碎。「我只記得當時我要求:『老天,把我拉出這台運輸車。』」
那天早上,達文的L1和L2脊椎骨斷裂,「腦部有多處嚴重外傷。」他被抬上飛機先飛到德國,緊接著轉機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布拉格堡(Fort Bragg)。他罹患了急性背痛、憂鬱症和嚴重的猝睡症(narcolepsy)。「我開始瘋狂酗酒,甚至動了自殺的念頭。某天晚上我走進浴室,盯著我的醫藥櫃。我對自己說,就算我吞下所有藥丸,我會有什麼損失呢?接著電話響了。我心想,不要接。但是我看了一下手機,是我媽打來的。她告訴我,她辭掉了匹茲堡的工作,要搬來北卡羅萊納住。『如果你需要幫忙,我就在那。』」
她到北卡羅萊納的那個星期,拉著達文一起上教堂。做禮拜時,宣教士邀請新教友分享他們的故事。達文有些猶豫,但是他母親堅持。「你一定要說出你的故事,因為你的故事很重要。」所以他說了。「我一直哭不停,她對我說:『看吧,現在你終於說出來了。你不需要覺得丟臉。』就在那天,我又重新活過來了。」
達文的康復師堅稱他再也無法閱讀,但是達文壓根不相信,於是他退出原本的康復治療計畫,重新申請大學。他先從一堂課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後來他結了婚,有了一個孩子。「那樣我更有理由活下去,」他說。雖然他順利畢業,找工作時卻四處碰壁。沒有人想要雇用猝睡症患者。「大家都說:『你很優秀,但是我們不能讓你做任何事。』」
就在達文手頭上的存款只夠付一個月房租時,他遇見一位當地醫生,這名醫生經營一座占地五百英畝的農場,正打算找個農場經理。達文前去面試,他把手伸進土壤中,立刻回想起小時候自己多麼熱愛園藝。
「這很難解釋,」他說,「但是我感覺土壤有某種療癒效果。原本我早就忘了過去的夢想:成為植物學家、治療癌症、環遊全世界。我在阿富汗被炸傷的那天,我的第一個人生使命就此結束。但是現在我有了新使命:協助有色人種社群取得新鮮農產品。我只能說:那顆炸彈並不是炸彈;它是祝福。它讓我不得不重新建立夢想。」

◎人生的階段

在倫敦黑衣修士區,距離泰晤士河僅幾步之遙的地方,矗立一棟粗獷主義風格的混凝土辦公大樓,這裡正是英國電信集團的辦公室。影星湯姆‧克魯斯之前在這棟大樓為第六集《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拍攝特技動作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大樓中庭擺放一座圓騰柱鋁製雕塑作品,共有七個面。這個作品是為了向莎士比亞創作的喜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中最出名的一段臺詞致敬,這段臺詞正好反映出人類對於人生形態有了全新理解,這可是史上最劇烈的轉變。

全世界就是一座舞台
所有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
有下場的時候,也有上場的時候
每個人一生中會扮演許多角色
演出共分成七個階段

到了現代初期,生命會依循週期性規律的想法,終於被取代,新的想法認為,人生會經歷不同年齡(age)、時期(phase)、階段,持續前進。很少人知道或在意他們的實際年齡;一般人的認知是,人的一生可以分成不同期間,例如:年輕、實習、結婚、育兒、生病、死亡等等。為了呈現人生必須經歷不同階段向前進展,人類創造了新的詞彙。現在,我們所有人都會遵循某種生命歷程(life course)、生命期限(life span)與生命循環。生涯(career)這個字源自拉丁語,意思是「有輪子的車輛」,在這時候發明這個字,正好可以完美呈現人們度過人生歷程的實際感受。
最能貼切描述這種生活方式的形象化比喻,就是往上與往下的階梯(staircase)。我們通常會預設,每個人都會在人生初期往上爬,到了中年時期達到顛峰,接著便逐漸衰敗。每個男人與女人都有自己的階梯,但它們的整體形態是相同的:小時候我們可以任意玩耍,到了黃金年華就得全力投入工作,老年時身體會開始衰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思維模式和之前有個明顯的差異:現在,中年時期才是人生高峰。
由於人類生活越來越都市化,城市娛樂隨之興起,首要的就是戲劇。由於戲劇都是在舞台上演出,所以舞台立即成為談論人生的主要方式。你是這齣偉大戲劇的演員,階梯的每個台階就是一個舞台,你便是在這個舞台上表演人生戲劇的演員。莎士比亞所說的七個舞台包含:嬰兒、學童、愛人、士兵、老頭,老頭其實就是第二個孩童階段:「沒有牙、沒有視力、沒有味覺、沒有了一切。」
這些觀念影響深遠。自此之後人們普遍認為,生命是普遍一致、固定不變、殘酷無情的。一開始人生必定會往上爬,然後往下走。沒有例外,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你不可能在四十歲時重新來過,不可能在六十歲時再次找到真愛。你只有一次機會,從此之後就是下坡路。為了強化這個訊息,階梯上隨處可見計時沙漏,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直到死神來敲門,告訴你:「時間到了。」
你或許以為,在現代世界,我們可以拋棄這種末日世界的悲觀想法。我們會盡己所能解放自己,不再受限於先爬升、後下坡的僵化形態。然而事實正好相反,我們讓情況變得更糟。

◎前言:人生故事專案——當童話故事變調,會發生什麼事?
你的人生故事/我如何成為人生故事家/告訴我你的人生故事/轉變即將發生/童話中的大野狼

第一部 你的人生形態
◎第一章 和線性人生說再見——我們的生命歷程再也無法預測
生命循環/「事情很快就鬧大了!」/人生的階段/「他對我說:『我期望你能做出一番事業。』」/線性人生/「癌症不斷出現在我的生活中,就像下雨一樣」/蓋爾・希伊與可預測性幻滅

◎第二章 擁抱非線性人生——生活失序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我的人生主題就是改變」/蝴蝶效應/人生干擾事件撲克牌/愛/認同/信仰/工作/身體/每當人生發生劇變時/我會遭遇多少干擾事件?

◎第三章 人生地震——遭逢劇變時會發生什麼事?
「比起離開,我更害怕留下來」/怪物曲球/「我感覺這個世界辜負了我」/「巴布・迪倫寫了一堆只用三個和弦的好歌」/「呃,房子毀了」/「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職場女強人」/干擾事件如何變成人生地震/

◎第四章 意義ABC——你的人生是什麼形態?
「這就是共產主義份子和猶太人希望你做的事」/意義探索運動/我們的人生形態

◎第五章 變形——我們如何在變化時期創造意義
「所以,呃,我被開除了」/身處在漆黑的森林中/自傳式時刻/變形(線形/環形/星形)

◎第六章 學會在雨中跳舞——人生轉變的新模式
「我想用手臂勒住你的脖子」/「既然這是我的選擇,我就要表現出這是我自願的。」/為什麼轉變不是線性的/「至少我知道,他在上帝的懷裡很安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罵髒話」/「我很高興我是清醒的,但是現在我到底在幹嘛?」/轉變花費的時間比你想像的要長/

第二部 重塑你的人生 
◎第七章 接受它——辨認你的情緒
「我快要掉下懸崖,但現在我第一次停下腳步。」/摩西時刻/我們唯一要害怕的事(對抗恐懼的方法:往下比較/寫下來/努力工作/對抗)/絕望是有羽毛的東西/(試著放手/建立關係/完全誠實)/你的羞愧感(能動性/歸屬感/使命)

◎第八章 紀念它——將改變儀式化
「關於這件事,我已經想了十年」/窗內的燈光(儀式活動:個人/集體/改名/淨化)/死神別驕傲/這些靴子有話要說
◎第九章 擺脫它——捨棄舊心態
「就像屁股放屁一樣」/失落的技能:迷失/穿越樹林的三種路徑(重建人生的方式:循環/探索/沙盒)/擺脫

◎第十章 創造它——嘗試新事物
「我真正享受的是在帆布上潑灑顏料」/馬諦斯規則:實驗/鮑德溫規則:寫作/夏普規則:挖掘/費登奎斯規則:流汗

◎第十一章 分享它——學習他人智慧
「我想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像麥可・尚恩這樣的人」/老奶奶的智慧/安慰者:「我給你買一張車票,我給你買一張機票。」/輕推者:「這讓我想到我爸過世那天對我說的話。」/打臉者:「你不知道他媽的你的人生發生了什麼事。」/典範者:「只有瑪丹娜一直陪著我。」/唱反調者:「我爸媽拿我和威利・羅曼比較。」

◎第十二章 啟動它——展示新自我
「我展現全新的我,拯救許許多多和過去的我相似的人」/第一個正常時刻/計畫趕不上變化/持續遷移/打開第二隻眼/展現你的轉變/

◎第十三章 說出它——建構新故事
「我們必須努力再生一個小孩。現在。」/撰寫下一篇章/保持距離/讓豬學會飛/設計完美的結尾

◎結語 「之間」的夢想——成功轉變的奧祕
你的人生意義/你的人生主題(掙扎/自我實現/服務/感激/愛)/關於人生轉變的五大真相(一、轉變愈來愈常見;二、轉變是非線性的;三、轉變所花費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長,但不會比我們需要的還長);四、轉變是一種自傳式場合;五、轉變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我知道我的基本要素/走出森林/

◎致謝

◎人生故事採訪
你的人生故事/你人生中的關鍵場景(一、高峰;二、轉捩點;三、有意義的經歷;四、低谷;五、簡單的轉變;六、困難的轉變)/成功轉變的祕密/你人生的五條故事主軸/未來/你的人生形態

◎延伸閱讀

書籍代號:1WIN0034

商品條碼EAN:9786267244661

ISBN:9786267244661

印刷:黑白

頁數:38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