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藝術美學>攝影> 來回攀登之間:在極限中誕生的照片

來回攀登之間:在極限中誕生的照片

There and Back: Photographs from the Edge

作者:金國威 (Jimmy Chin)

譯者:張國威

出版品牌: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22-08-03

產品編號:9789865562700

定價 $1200/折扣3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恐懼,更加強烈;敬畏,更加深切。

 

憑《赤手登峰》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導演金國威,身兼世界頂級的攀登者,把攝影與攀登結合成一門學問,把眾多沓無人跡之地,生死攸關之時,呈現到我們面前,並分享他如何在不可能的條件下捕捉到驚人畫面的幕後細節。

 

從未有人爬上的險峰、

地球上最純淨的雪原、

岩壁上用不可能的方式克服地心引力,

遠征最深及最遠的沙漠……

 

二十幾歲時,他在速霸陸旅行車住了六年,是一名像流浪漢的攀登者。但接下來的日子,他在這些荒野中邊攀邊拍,在不斷超越之中塑造了自己。

 

在極限之高海拔按下快門,要考慮和承受的與平地截然不同。拍攝連同探險裝備可達九十公斤,期間要設法保持行進速度;當同伴在危險的岩壁上攀登,爭分奪秒的拍攝還伴隨著可能目擊死亡的壓力;再往上六十公尺足以見證人類踏入未知之境時,卻要想著怎麼活著回去。

 

掀開書頁,有觸目驚心的陡壁、如異星的地景,還可以看到當代最傑出的攀登者,如何以及為何尋找世界上最蠻荒的地方,並奉獻自己的生命,拓展人類意志及生理的極限。

 

冒險是定義生命的壯舉。平安回來時,我們將領會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這股力量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希望從旅程中得到一絲絲的自我認識。

── 康拉德.安克(Conrad Anker

 

★《紐約時報》暢銷書。

譯者為臺灣新生代登山家張國威,並注明書中專業的術語。

導讀由同為臺灣新生代登山家張元植撰寫。

 

在《來回攀登之間》裡,金國威精選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照片,來訴說他那不尋常的人生故事,伴隨著一段段深刻見解的文字。最終產生了一件非凡的藝術作品。

──《聖母峰之死》的作者,作家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

 

我們之中許多人永遠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看金國威所看過的事,但在書頁之間,他的攝影作品將帶你到如鋒刃般的險境,挑戰你對於人類所能到達之境的認知。

── 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演員布麗.拉森(Brie Larson)

 

金國威是地球上遊歷最廣,經驗最豐富的冒險攝影師之一,而這本攝影集無疑是一本傑作。我坐下後一口氣就看完整本書,讀完後覺得自己受到鼓舞,能夠去迎接全世界所有挑戰。

──《赤手登峰》的主角,攀岩家艾力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

金國威Jimmy Chin)|1973 –

 

憑《赤手登峰》(Free Solo)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導演,《國家地理》攝影師。身兼世界頂級的登山者及運動員,是首批從聖母峰頂滑雪下降的美國人之一,也成功首攀在此前無人能克服的鯊魚鰭(Shark's Fin),參與無數極險極陡的冒險,讓他能捕捉異於世人視野的影像。他的攝影作品曾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和《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

 

除了《赤手登峰》,他與妻子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共同執導數部紀錄片。2015年,電影《攀登梅魯峰》(Meru)在日出舞展獲美國觀眾紀錄片獎,另有執導《泰國洞穴救援行動》(The rescue,2018)及《重返太空》(Return to Space,2022)。

張國威

 

從大學開始參加登山社,畢業後就踏入戶外冒險活動產業這條不歸路至今15年。

專業戶外打雜工,幾乎只要跟野外有關的工作都做,登山嚮導、野外探勘協作、野外調查人員、背工、高山廚師、溯溪攀岩教練等。因此幾乎走遍全台灣大大小小各處山區,對台灣美麗的大自然與豐富的生態深陷不已,一年大約有一半的日子是在野外度過。

 

因台灣的山已滿足不了自己,近年開始把視野拓展到世界各地,進行海外健行、雪地健行、冰攀、阿爾卑斯攀登、滑雪等自主練習。目前已去過四川雙橋溝冰攀、日本八岳地區冰雪攀,法國霞慕尼、瑞士,加拿大洛磯山脈等地攀登。攀爬過北美最高峰迪奈利Mt.Denali、雷尼爾山 (Mt. Rainier,美國太平洋西北最高峰)、瑞士馬特洪(Matterhorn)、法國白朗峰(Mont Blanc,西歐最高峰)、加拿大(Mt. Athabasca)和日本赤岳等世界百岳。

原文推薦序 康拉德.安克(Conrad Anker

 

大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泉源。從人類文明萌芽起,我們就花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去馴服這個野性世界。但當人類創造出來的宏偉建築反映出人類的自命不凡時,荒野和極端環境卻具有一種肯定生命的原始力量。這些不可思議的地方,源自史前地球的殘骸,喚醒我們的靈魂,帶領我們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我們無法長時間住在荒野中,但是,我們可以不時勇敢地踏入寒冷、貧瘠且毫無遮蔽的地貌中,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以此測試自己。在偏遠的山中露宿、缺乏食物,都激勵了我們的冒險,而冒險是定義生命的一種壯舉。平安回來時,我們將領會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這股力量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希望從旅程中得到一絲絲的自我認識。

 

僅需一瞥,照片就能把我們帶到攝影師想帶我們去的任何地方。藝術家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張二維的圖像就成為當下那一刻的時光印記。攝影師如何使用一台任何人都能擁有的工具去創造藝術品,就顯出傑出和平凡的差距。我們任由想像力在照片上流連,穿越兵燹之災或是生命的喜慶。我們想知道,攝影師創作這張照片時,到底是怎樣的一刻?我們也問自己,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如何影響我們觀看照片的方式?最好的攝影作品能捕捉情感,或帶我們前往開拓思維的異地,創造持續轉動創造力的飛輪,也創造出深沉的平靜感。

 

吉米.金的攝影作品帶我們前往他方作客。他被寒緊擁,遭強風猛擊,憑借獨立自主與重力穩固自己,帶領我們體驗荒野的神祕。這不是容易的事。即使在最佳的狀況下,帶著攝影器材都令攀登更加困難,一個人在這種條件之下,仍然可以利用地貌、光線和人物來創造藝術,這確實很難得。

 

吉米將攝影和登山結合成一門學問,我們都受惠於此。記得第一次去克拉庫薩山谷(Charakusa Valley)遠征時,我就注意到這一點。這是位在巴基斯坦的環狀山谷,四周盡是花崗岩山峰。我們嘗試了一條陡峭的岩壁路線,需要爬上好幾天。儘管天氣惡劣,我們還是開始攀登,下場是暴風雨包圍。壞天氣不斷肆虐,把我們困在山壁上。在漫長的煎熬中,吉米隨時都準備好相機,捕捉那些最能描述攀登的奇異時刻。在暴風雨中與世隔絕四晚後,我們意識到下山的時候到了。儘管未能成功登頂,至少我們安全下山,並變成更親密的朋友。

二十年後,吉米依然在那,挑戰理智與耐力的極限,創造那些可以把我們帶到荒野之中的影像。他的攝影作品也許可以激發你在個人旅程中的創造力,讓你領會這些荒野的意涵,或是挑戰你對於人類極限的認知。願你與這些影像的連結就和我跟吉米之間一樣深厚。謝謝你,吉米,帶我們前往高山又到人間。

 

內文

 

1999年 克拉庫薩CHARAKUSA

 

我是在一本攀岩雜誌首次看到克拉庫薩山谷的照片,大名鼎鼎的登山者兼攝影師蓋倫.羅威爾(Galen Rowell)拍了一系列令人驚歎的照片,記錄兩位可敬的登山者康拉德.安克和彼得.克羅夫特(Peter Croft)在喀喇崑崙山脈嘗試首攀的過程。這些照片讓我下定決心——真正的登山者就該在喀喇崑崙山脈攀登。我也要成為真正的登山者。

 

但對於如何著手組織探險隊前往巴基斯坦,我毫無所知,所以我開著我的車(同時也是我當時的住所)前往加州柏克萊去親自詢問蓋倫。在停車場睡了一夜後,我渾身散發攀岩流浪漢的氣息,走進山光藝廊(Mountain Light Gallery)的辦公室,向一名滿臉猜疑的接待員詢問我是否可以見見蓋倫。對方說他很忙,但是我可以在大廳等。就這樣,我連續等了五天,每天都耐心坐在那裡直到藝廊關門。星期五傍晚,蓋倫終於現身,他說:「你就是吉米吧……」

他帶我進去他的辦公室。整整兩小時,他分享了那時候在克拉庫薩山谷的照片與故事,還說明了去那裡的後勤準備,並給了我當地的主要聯絡人。接著他帶我進去一間房間,桌上放滿等待他簽名的照片。在簽名的空檔,他說明了如何拍到每一張照片。我離開之前,他送了我一張幻燈片,上頭是兩座巨大的花崗岩塔峰。這贈禮到現在對我還是很珍貴。他說:「這是你的目標。記得確認你有帶相機。」

 

幾個月後,當我走進克拉庫薩山谷時,眼前兩座凜然屹立的花崗岩塔峰令我目瞪口呆,那是法帝塔峰(Fathi Tower)和帕哈塔峰(Parhat Tower)。想像攀登其中任何一座的畫面都讓我充滿恐懼,我拿出新買的相機拍了一張照片。

 

我和攀登夥伴布雷迪.羅賓森(Brady Robinson)奮力挑戰法帝塔峰,並被逼退了兩次——這座山太巨大了,陡峭又複雜。凌晨兩點起床,我們準備嘗試第三次,布雷迪抱怨道:「這是全世界中我最不想做的事。」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懷疑真正的登山者都會有這種感覺。

 

我們再試了一次,用上之前在優勝美地和高山區(High Sierra)學到的技巧往上爬,有時還採取我們只在攀岩雜誌上看過的技術。當我們超過了之前兩次爬到的最高點時,我們信心大增,一個繩距接一個地攀爬著。這次,我們終於戰勝了。山頂尖銳到我們必須輪流站上去拍照。

 

2004年 馬利 MALI

 

經過一千六百公里的車程,我們抵達巨大的岩塔。在拍攝法蒂瑪之手這樣的地區時,我的目標是捕捉它的美麗、規模和比例,我想要如實反映地景。但這些年來,我已經了解要拍出任何地景的真實面貌是不可能的。地貌都有自己的氣韻,光線也不斷轉換,樣貌和感覺永遠在變動。既然我無法捕捉到一處地景的全貌,就只能盡力讓每幅畫面都彌漫當地的氣氛,希望能讓人有大致的理解。

 

兩個星期以來,我們爬過數公里長並充滿鳥糞的裂隙,忍受一陣陣有如把所有撒哈拉沙漠的沙子都挾帶過來的哈麥丹風(harmattan winds),也忍受停工好幾小時,束手無策地在高溫中變得又乾又皺,等待岩石在陰影下降溫到能夠觸摸的程度,至於攀爬,就別提了。

 

在旅程的尾聲,我們設法爬上每一座岩塔。此行的大半時間都花在這裡,但我也終於找到想要的景象。我必須掛在一座叫卡嘎普莫里(Kaga Pumori)的高塔上,這樣才能從有趣的透視角度拍到西達和凱文攀爬762公尺高的卡嘎通多塔(Kaga Tondo)。攀登者可以充當照片的比例尺,俯角鏡頭會顯示岩塔的高度,而背景中的陰影同時呈現了五根手指。我們花了最後一天時間去架設繩索,並在日落時攀爬到拍攝點。

 

當完美的鏡頭就緒時,我的心跳加速,重複檢查了三次相機設定。我看著觀景窗時,甚至差點忘了按下快門。有時候我只想好好欣賞鏡頭中的畫面。

 

前言

拍攝過的地方

 

1999年 克拉庫薩CHARAKUSA

探勘禁區中的塔峰FORBIDDEN TOWERS EXPEDITION

2001年 K7

巴塔哥尼亞PATAGONIA

2002年 羌塘CHANG TANG

提頓TETONS

2003年 聖母峰單板滑雪EVEREST SNOWBOARD

迪恩.波特DEAN POTTER

拍攝聖母峰的電影FILMING EVEREST

2004年 馬利MALI

史蒂芙.戴維斯STEPH DAVIS

2006年 聖母峰雙板滑雪EVEREST SKI

2008年 180度向南180 SOUTH

2008年 梅魯峰MERU

婆羅洲大岩壁BORNEO BIG WALL

香格里拉探險SHANGRI-LA EXPEDITION

2010年 優勝美地YOSEMITE

2010年 查德CHAD

迪納利峰滑雪SKIING DENALI

2011年 梅魯峰MERU

阿曼OMAN

巴嘎布BUGABOOS

崔維斯.萊斯TRAVIS RICE

2016年 赤手登峰FREE SOLO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ONE WORLD TRADE CENTER

史考特.施密特SCOT SCHMIDT

2017年 南極洲ANTARCTICA

 

致謝

關於作者

書籍代號:0CAR1026

商品條碼EAN:9789865562700

ISBN:9789865562700

印刷:彩色

頁數:324

裝訂:精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