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文學理論> 國文閱讀理解套書(共兩冊)(新版):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寶典(二版)

國文閱讀理解套書(共兩冊)(新版):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寶典(二版)

定價 $630/折扣2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閱讀跨出去》

 

  • 依大考趨勢命題與分類
  • 圖表判讀類,情境應用類,跨域跨科類,長文閱讀類,新詩讀賞

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應加強練習;新詩是學生較無法掌握的材

  料,特設一類,方便學習。

 

  • 命題概念最新
  • 非連續性文本:圖表 × 應用文書 × 圖文互轉,文學性文本 × 跨領域

文本,比較性文本:文言 × 白話,特別加強題組設計。

 

  • 充分解析,引導理解

每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偏難的試題,另附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附選材、命題說明,協助學生熟悉新的考題形式。

 

試題多元,靈活有特色

試題收錄不求量多,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優化閱讀理解即戰力

   練習不同層次的閱讀技巧,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  

  • 閱讀各種不同類型文本,理解不同型態的內容。
  • 接觸多元議題與時事,不局限單一領域,拓展閱讀視野。

 

《大考國文寶典》:名師全面精選98~108年學測+指考國文選擇題

 

臺灣大學中文系謝佩芬教授策畫、審定,解析大考國文閱讀理解精神與趨勢。

由現職高中國文名師作者群,爬梳十一年來(民國98年~108)學測、指考國文科試卷,從中精選三百餘道題目(含範例),整理為「大考趨勢」、「閱讀攻略」、「解題聚焦」三大部分,為師生建置面向完整的最新閱讀理解題庫。

透過主軸明確的編排、集中火力的解析,讓這些題目不只是「考古」,還能提示應考準備的方向,讓考生從中得到新的啟發。解析精闢,易於理解吸收。

近三百餘題類題,是學生考前最完整、最有效的練習。磨練國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應試實戰力。練習後,面對大考國文選擇題,閱讀理解速度及答題正確度,必獲長足進步。

本書對於每一道題目的精闢審題與解析,有助真正培養理解力、思辨力,讓學生不再視國文為畏途。擁有真正的理解,勝於「題目+解答」的制式練習。

解答本獨立裝訂,隨書附贈,供考生練習答題後參看。每一題不僅提供正確答案,更對選擇題的所有選項,一一加以分析說明,讓學生徹底了解該選項為何正確或錯誤,擺脫只求答案卻不求甚解的學習弊病。

 

學界推薦

吳麗卿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張云棻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校長

鄭雅芬      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

江惠真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長

林煥周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

林繼生      私立六和高級中學校長

許耀文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校長

張添唐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張國津      國立臺南家齊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陳龔聲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長

謝佩芬教授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策畫、審定

名師作者群(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玉如 臺北市立一女中國文教師

李明慈 臺北市立中山女中國文教師

李啟嘉 基隆市立安樂高中國文教師

沈秀蓉 臺中市立臺中二中國文教師

洪菁穗 國立基隆女中國文教師

卓純華 臺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陳嘉英 臺北市立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退休教師

陳婉玲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淑惠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陳姿綉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秀枝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怡芬 新北市淡水商工國文教師

陳子梅 國立鳳山高中國文教師

梁佳雯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許靜宜 國立高雄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張青松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彭成錦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黃麗禎 國立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黃詣峰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曾安琪 國立家齊高中國文教師

葉淑芬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鄭慧敏 臺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劉佳宜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穆虹嵐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國文教師

謝曉青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簡丞佐 國立竹東高中國文教師    (全國名校二十六位國文教師跨校合作

【導讀1大考閱讀理解命題趨勢分析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前言

 

大考國文科自107年起,將原先「選擇題+非選題」的架構改易為「國文」與「國寫」。其中,「國文」以42題選擇題組卷,閱讀素材的長度最高可達1500字,為了維持鑑別度,可依訊息量多寡設計成2~5題的題組,使題數與訊息量成正比,指考的題組則可能出現多選題。以下將說明「選擇題」的檢測重點與變革趨勢,協助考生準備考試,並緩解部分教師、家長與學生的憂慮。

 

二、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國文考科「選擇題」測驗目標有三: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基本文化素養。其中,題型分布以檢測「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試題為主,除了檢核字形、字音、字義、詞語、成語、語法、修辭、結構的辨識與應用之外,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與理解」更是最重要的測驗目標,題數在國文科選擇題中占比最高,且分量逐年增加,106年學測占61%107年學測則提高為64%,不容輕忽。

 

與「閱讀理解」相關的能力包括:檢索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事實上,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只是國文科的考核重點,也是所有學科應考的基礎,每個學科的考題,都需要學生運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題幹或引文,再輔以該學科的專業知識作答,而新制「國寫」的作答也有賴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知,無論就命題趨勢或各科備考角度,「閱讀理解」都是重要的核心能力。

 

三、大考「閱讀理解題」命題趨勢分析

 

(一)    素養導向與長文閱讀

 

「素養導向」雖然是108課綱的重點,但事實上,「素養」早已是大考中心長久以來漸進推動的趨勢,過往考題便已具有「素養」精神,只是以前的試題較屬基本款,題數也比較少,近兩年以至適用108課綱的111年起,「素養」試題題數會增加,題型也會升級成進階版。

 

以「素養」為導向的試題設計強調「情境化」,考驗學生「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跨領域、跨學科」更是命題的重要趨勢。因此,無論學測或指考,考題將與生活結合,融入真實生活的經驗與情境,期望考生能實際應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考法將更多元,考題形式也會更靈活多變。

 

以「情境化」試題為例,103年指考第22題,以選項詩句是否表達出「經驗」的價值,檢測考生能否理解題幹對於「經驗」的說明,並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下判斷正確的選項;104年指考第6題,選取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一段文字,測驗考生是否能夠精確理解文意,並依據文章提供的資訊做出相關推論。這兩題皆以「生活情境」設計考題,考驗學生檢索訊息與統整解釋的能力。

 

至於107年學測第21-24題,則設計一個「學術探究情境」,討論不同時代的人如何解讀陶潛形象,考生必須擷取引文資訊,理解作者主張後回答問題,仍然是「情境化」的試題,不過,考題融合圖片判讀,綜合檢測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且文章長度明顯增加,屬於「升級版」的「情境化」考題。

 

「跨域跨科」則是考驗學生整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題,一直以來都是學測的命題走向之一,並非全然陌生的考題形式。

 

101課綱國文科考試說明條列的學測、指考五大區隔中,大考中心解釋,由於學測是「中偏易」的「基本檢定」,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高,指考則因為具有「進階篩選」的測驗功能,「中偏難」的試題安排中,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低。

 

也就是說,學測選擇題中,跨學科的科普、生活素材可能較多,指考則因專業性較強,科普素材一般會減少,文學與文化領域則增加。以過往考題為例,106年學測第22題融入生活經驗、時事「寶可夢」與流行新詞「秒殺」、「神回應」、「天兵」等,檢測閱讀理解能力之外,也測驗文化常識、詞語應用及修辭,考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98年學測第14-15題則是科普題,引文討論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考生必須讀懂文章,擷取重要訊息,推敲研究者的結論,素材、考法都與素養方向一致。又如107年指考第13-15題,該題組兼含文言、白話,橫跨古今,討論主題則是與「共享經濟」、租賃有關等切合社會脈動的議題。

 

雖然閱讀素材跨域跨科,題型靈活多變,但考題檢測的核心仍然是「閱讀與理解」,不會涉及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考生只要運用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便足以作答,絕非艱難晦澀的考題。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調整學生閱讀偏好,期望學生不再只能、只願意閱讀輕薄短小的文本,大考個別題目的閱讀量、訊息量將逐漸增加。以107年學測為例,第21-24題的題組,題幹引文便長達750字,第25-26題題組也有438字,且是簡易文言文。選擇題閱讀素材字數上限調高為1500字之後,能不能靜下心閱讀文章,檢索重點,考驗學生的閱讀耐性。

 

(二)    教材選文與課外取材

 

與生活結合的大考試題,來源不限於經典文本或文學性的文章,圖表、報導、說明書等應用性文本也都是命題材料,取材主題更可能會是科普、音樂、建築、藝術等文學之外的領域,利用有變化、不同類型與形式的閱讀文本,多面向、多層次地檢測考生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而有些師生則十分關心107年變革後,大考選擇題與教材選文的關係。

 

就閱讀理解題而言,試題取材來源大致上可分為:課外材料、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合、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合、教材選文、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合等幾類,以下逐一說明:

 

1.課外材料:題幹閱讀材料取自教材之外,引文常具有教育性或趣味性,或儘量切合社會議題、時代脈動,貼近高中生學習狀況,例如:104年學測第5題,以有趣小故事點出既有認知的局限性,富教育意義;107年學測第27-30題,綜合南懷仁《坤輿圖說》與《國家地理雜誌》的科普文章,討論鱷魚的「眼淚」;又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以「移工文學獎」命製題目,也能提醒學生關心臺灣移工問題。

 

2.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合:題幹閱讀材料雖然是教材之外的文章,但與課本有所連結,也就是文章出處、撰作者(作家)或引文內容與課內教材有關,可能是教材出現過的文人,或是教材出現過的書籍的其他篇章。例如:104年指考第12-13題、107年學測第31-32題,分別以教材出現過的《郁離子》、《莊子》的其他篇章入題;107年學測第7821-2425-26題、107年指考第4題,則將教材出現過的梁實秋、余光中、陶潛、杜甫、蘇軾、連橫等文人相關材料或作品融入考題。

 

此外,為了顧及不同教育階段的延續,「九年一貫」也是命題時會參考的精神,國中學過的重要內容也可能成為考題素材的一部分,例如107年指考參考卷第32-34題,便以〈木蘭詩〉入題,「參考卷」和正式考卷在精神、題型上有一定關聯,考生可適時留意,作為備考的參照。

 

3.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合:這類考題大多是題幹閱讀材料出自課外,選項出自教材A類選文,例如:101年學測第10題,結合金庸小說與范仲淹〈岳陽樓記〉,考生除了需要利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小說文意,也需熟悉教材重要文句與作家;107年學測第15-16題,則以「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結合〈燭之武退秦師〉等教材中的「始料未及」,考生需理解文章所說的「意外」來自觀察與經驗的局限,再比較各選項「意料之外」的異同。這類設計的考題在近年常出現,考生平日先切實掌握教材選文的意涵,應考時自然較能正確作答。

 

教材選文觀察命題趨勢,不難發現,自96年至106年間,學測、指考的非選擇題常會出現取材自A類選文的試題,占9-18分,分量不輕。107年學測開始推行的「國寫」,出現這種分數的教材選文素材,機率不高,但可能改以選擇題的方式命題。舉例而言,96年指考、98年學測分別考李斯〈諌逐客書〉、諸葛亮〈出師表〉的翻譯,「國寫」應不會再這樣整大題考翻譯,但也許會將譯文放在選擇題各選項中,考學生哪個選項翻譯正確。

 

未來選擇題的教材選文比重極可能會較106年以前增加,甚至出現如107年學測參考卷第27-29題、107年學測第12-14題般,整套題組的文本都取自同一課的考題。為求公平性,這類題目的題幹引文以A5家為主,A4家的選文則多半設計為選項。此外,也可能出現以數段材料組合而成的考題,各段材料都來自教材,但分屬不同課文。總而言之,A類選文在備考上是最重要的篇目。

 

所謂ABC類選文,是大考中心將選文依照選錄版本之多寡,分為:A類選文(四至五家版本之共同選文)、B類選文(二至三家版本之共同選文)以及C類選文(僅一家版本之選文)。其中,A類選文在整份考題中的占比沒有上限,BC兩類選文以各占40%10%為原則。至於教材各課選文分屬哪類,每年會有變動,不妨參看任課教師手邊的適用篇目表。

 

可惜的是,往昔以教材選文作為非選擇題素材時,考生的得分率幾乎都不到50%,分數不盡理想。事實上,這類考題多半只需要熟悉課本教材,上課時認真聽講,勤做筆記,考前複習文章意旨與重點,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在此失分或棄答,相當可惜,建議考生熟讀課內教材,穩紮穩打。

 

4.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合:考題內容涵蓋教材選文與延伸內容,命題設計上常是部分材料取自課內教材,另一部分則是與之相關的素材,例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考題融入遊戲牌卡的情境,每張牌卡上的詩句都吟詠一位歷史人物,考生必須從詩句與關鍵字中推敲所吟詠的對象,雖然詩句屬於課外材料,但其實都是與〈鴻門宴〉相關的人物,仍然以課本選文為基礎。又如107指考參考卷第41-42題,結合教材選文〈晚遊六橋待月記〉與袁宏道另篇〈初至天目雙清莊記〉文章,要求考生進行文意判讀與比較,這類組合方式也是未來可能的趨勢。

 

()命題素材呈現方式

 

素材在考題中的呈現方式,無論國寫或選擇題,大致都可分為四種,分別是: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不同出處的數段並置、條列排述、圖表判讀。以下分別說明:

 

1.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的閱讀耐性,文章通常比較長,但不一定很難,只要耐心讀完,運用「檢索訊息」的能力,找出有用的資訊,通常就可以得到題組第一題的分數,若能找出作者的主張、邏輯、論述層次,多半就可以順利作答。

 

2.不同出處的數段並置:這類考題檢測考生辨別異同的能力,多半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見、抉擇等,各段引文之間通常有某種聯繫,例如:支持、反對、中立、補充、對照等。考生需先找出引文之間的關係,再依照題目要求進行比較。

 

3.條列排述: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統整訊息的能力,題目大多以三至八則材料組成,提供有關某事各種面向的資訊,例如:前因後果、事件發展、歷史背景等。考生必須貫連、組合材料,找出貫串材料的連接點,統整事件的各種資訊之後作答。

 

4.圖表判讀:大考試題的設計相當靈活,只要符合當年命題精神與原則,題型可有非常多的變化,如以圖表題考核學生觀察、解讀圖片與表格的能力,表格可能會出現統計圖,而數據的判讀也是圖表題的一部分。針對這類「非連續性文本」,以下另外說明作答事項,以及考題類型。

 

.非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是考生較不熟悉的形式,這類考題變化較多,陌生的形式往往讓學生誤解題意或放棄作答。以97年指考非選第一題為例,題幹要求考生「擴寫」閱讀材料,且提示:「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但仍有不少考生因不熟悉考題形式,臨場無法應變,以致沒有「以原文主旨為基礎,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反而寫成「翻譯」,成績當然令人傷心。滿分18分,該年獲得8-8.99分的考生最多,其次是0-0.99分,狀況可想而知。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也曾舉106年數學會考為例,該年考題以「村長候選人得票數」的圖表,測驗基本的加減運算能力,但因為「不熟悉這類命題形式」,竟有四分之一的考生棄答,相當可惜。由此可知,命題形式會影響表現,面對陌生的考題,考生應以穩定的心情仔細閱讀題目說明,理解、思考過後再作答。

 

「非連續性文本」,依據題目對於作答的影響與意義,可概分成以下二大類別:

 

(一) 形式圖表

 

形式圖表包含圖片與表格,這類圖片不影響作答,也不是考點,目的在於使題目更活潑有趣,幫助考生放鬆緊張心情,讓版面乾淨好看,考生無需進一步解讀圖片的涵義。表格的用意則是整理、歸納資訊,使訊息以清晰、簡明、易讀的方式呈現,讓版面簡淨。

 

形式圖片如107年學測第15-1627題,「黑天鵝」、「鱷魚」圖片使題目更生動有趣,版面更美觀,但與閱讀材料的理解沒有直接關聯;104年學測第8題,「王夫人」、「寶釵」的圖片具有放鬆心情的功能外,同時也有區辨發言者的作用。

 

形式表格則如107年學測第6題,題目利用表格整理、歸納不同狀態的病人適合接受的麻醉等級,以及與之相應的死亡率,考生直接讀取表格內的資料,就可以逐一對照選項敘述作答,不必對表格做任何分析。又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利用表格呈現遊戲說明與牌卡內容,使版面較為整潔,訊息較為易讀,考生不需要解釋表格的意義。

 

(二)實質圖表

 

實質圖表會影響作答,考生需要讀懂圖片意涵,圖片是據以推論、判斷答案的線索,在應答上有其重要作用;表格則是作答的關鍵,考生需要解讀、判斷後,才能回答問題,看不懂、沒有看就不能正確作答

 

實質圖片如107年學測第24題,兩張圖片反映不同面向的陶潛,各有側重的層面,一張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表現閒適的心境與精神層次的滿足,另一張則是「流淚思食」的陶潛,呈現陶潛物質層面的基本需求,也顛覆常人對其形象的想像,考生必須解讀圖片的不同表達方式,理解圖片的涵義後才能選出正確答案。又如99年指考第16題,各選項利用圖片呈現石獸、水流方向與河床的關係,乍看之下像物理考題,事實上是檢測考生自題幹引文中擷取關鍵訊息「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後,能不能據以判斷、分析圖片。

 

實質表格則如107年學測國寫第一題,考生必須解讀題目所附的長條圖代表的意義,再據以說明甲生提出該主張的原因,若考生沒有判讀長條圖,就無法回答問題一。

 

當然,也有考題兼採形式圖表與實質圖表,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只要耐心分辨、仔細判讀,通常這類圖表都不太會形成作答障礙。

 

五、本書特色與使用建議

 

本書根據命題趨勢,邀集高中國文老師設製新題,可以作為學生備考的練習題。每一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可能偏難的試題,另附有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或以提問方式,引導、協助學生逐步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則有選材、命題的相關說明,學生可以參考測驗目標與命題用意,熟悉與過往較不同的考題形式。

 

試題收錄原則以「精要」為主,不求量多轟炸式供題,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希望能引發閱讀興趣,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全書計分五大類編排:圖表判讀、情境應用、跨域跨科、長文閱讀、新詩讀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需加強練習;新詩則是不少同學較無法掌握的材料,因此特別抽繹為一類,方便學習。排序上先單題後題組,先白話後文言。

不過,這種分類方式只反映部分的大考題型,一套題目可能同時具有數種屬性,例如:「圖表判讀」中的「戴勝鳥」試題,其實也是「自然、科普」題;「長文閱讀」中的「古蹟」試題,也有「生活化」性質。此外,大考題也會有結合教材選文的題目,這是「有讀有分」的題目,應多加把握。

 

另需注意的是,每份大考試卷中,題組總題數雖不及單題多,但每套題組的總分不輕,對考生的挑戰性也較高。以往題組幾乎都是由2小題組成,107-110年的題組則會包含2-5題小題,指考的題組甚至可能出現多選。因此,本書特別加強題組設計,以期建立同學作答的耐性與方法。

 

而溫故能知新,建議同學搭配《大考國文特蒐題庫與解析》,從大考考古題開始練習,找出自己容易答錯或較不熟悉的題型,研讀書中的「閱讀攻略」,學習閱讀理解的技巧,並從「解題聚焦」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式。再試作本書的新命題,檢測自己是否具備各項應考技能,增強實戰力,應能順利答題得分。

《閱讀跨出去》:名師團隊全新命題 題型靈活、取材多元 最佳備戰操練

 

導讀1 大考閱讀理解命題趨勢分析         謝佩芬

導讀2 閱讀跨出去 答題SO EAZY      曾安琪、謝佩芬

Part1  圖表判讀

1)《紅樓夢》裡植物知多少                   葉淑芬 劉佳宜

2藉大數評論《全唐詩》                    葉淑芬 劉佳宜

3)解讀宮廟籤詩                            許靜宜、陳子梅                                 

4)走入文圖認識戴勝鳥                      穆虹嵐

5)抵制臉書有理?                          陳怡芬

6)青少年打工收穫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7)青少年升學意願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8)郁永河遊臺灣的手遊開發                  梁佳雯

9)古代檳榔文化                            彭成錦

10)從大明寶鈔一窺古代社會經濟             穆虹嵐

Part2  情境應用

  • 生活情境

1)神經科學vs.殭屍                         陳婉玲

2)情深恨也深的七傷拳                      黃麗禎、鄭慧敏

3)「緊」囊妙計                              簡丞佐

4)春風已老的生命困境                      陳嘉英

5)美食臭豆腐的價值                        陳子梅、許靜宜

  • 學術探究情境

1)宋代印刷術對閱讀態度的影響              葉淑芬、劉佳宜

2)〈進唐書表〉的正反論述                   張青松、黃詣峰

3)唐太宗與臣子論周秦國運                  張青松、黃詣峰

4)司馬遷與中國自傳文學                    陳嘉英

5)歷史故事裡的道歉                        李明慈、曾安琪

6)玩桌遊認識歷史人物                      陳婉玲

7)宋人筆記〈吃菜事魔〉                    陳姿綉、陳秀枝

8)〈論貴粟疏〉為農民發聲                   張青松、黃詣峰

Part3  跨域跨科

一、科普、心理

1)物體的超距作用                          穆虹嵐

2)動物的追隨行為                          黃麗禎、鄭慧敏

3)隕石                                    許靜宜、陳子梅

二、藝術、文化

1)聽,莫札特的天然與自由                  沈秀蓉

2)雅樂與流行音樂                          沈秀蓉

3)山水畫裡的飛鳥視角                      沈秀蓉

4)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沈秀蓉

5)古典樂的理性與感性                      葉淑芬、劉佳宜

Part4  長文閱讀

1)找不到家的祖靈                          洪菁穗

2)古蹟的價值與挑戰                        陳淑惠、謝曉青

3)舞臺上的金鎖記                          吳玉如

4)電子用品與飛航安全                      黃麗禎、鄭慧敏

5)走路走出的領悟                          沈秀蓉

Part5  新詩讀賞

1)瓦歷斯.諾幹《當世界留下二行詩》        卓純華、黃麗禎、鄭慧敏

2)王宗仁〈光碟〉                          葉淑芬、劉佳宜

3)洛夫〈唐詩解構〉                        簡丞佐

 

 

《大考國文寶典》:名師全面精選98~108年學測+指考國文選擇題

 

前言:本書體例與使用說明

 

壹、大考趨勢

一、圖表應用

    ()表格判讀

    ()圖文轉換

二、情境應用

    ()生活情境

     ()學術探究

三、跨域跨科

    () 科普

    ()經濟

    ()藝術

四、長文閱讀

五、課文辨析

    ()教材選文理解

    ()結合課外素材

 

貳、閱讀攻略

一、答案在文本之中

    ()掌握特色,辨識主體

    ()擷取訊息,發展解釋

    ()依據要求,歸納重點

二、答案在文本之外

    ()判斷意旨

    ()推究原因

    ()推測觀點

    ()推論文意

    ()推究用意

    ()鑑賞評析

 

三、解題聚焦

一、詞語運用

    ()字詞選擇

    ()文句排序

二、新詩讀賞

    ()詩的意象

    ()詩的用字與排序

    ()詩的意旨與鑑賞

 

作者群簡介

 

隨書另附《類題練習解答本》

書籍代號:XB003027

商品條碼EAN:8667106510264

ISBN:8667106510264

印刷:雙色

頁數:440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