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 地納於心(附贈屋邨繪畫明信片一張)

地納於心(附贈屋邨繪畫明信片一張)

作者:周漢輝

出版品牌:二○四六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3

產品編號:9786269702350

定價 $38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我們的生命耐髒,但我們喜歡美好

——周漢輝

 

二〇二三年臺北詩歌節受邀重點詩人

二〇一八年受邀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曾獲香港、台灣兩地多項文學大獎
 

★封面及內頁插圖為香港著名漫畫家楊學德繪畫

★隨書贈送楊學德屋邨繪畫明信片一張

 

 

時間長出參差的稜角

總要修剪、理鈍

像做人,像做狗

及做狗的人——〈狗 ——公屋詩動物篇之一〉

 

空中劃出長弧,像慢刃

輕輕剖開時間的切片 ——〈人行天橋 ——元朗朗晴邨〉

 

店子餘剩一口

深洞,沒有光能逃脫,像生命

對我們所作——〈西洋菜〉

 

 

生於香港七年代末的詩人周漢輝,詩風樸素、低調、綿密,涵含內斂的情感,自有內在的韻律。

 

本詩集分為三部分:包括周漢輝為人熟知的「香港公屋詩系列」,以及「香港街道及地誌詩」與「香港飲食詩系」。周漢輝擅長以細緻的筆法描寫基層生活,死於嫖客之手的妓女、丟棄嬰孩的年輕母親、墮樓的小學生、偷父親錢包的少年、兒子移民他國的父親,用詩句說故事,並在情節轉折中流露人文關懷與宗教拯救之思。低調的長鏡頭風格,為周漢輝特有的生活化書寫,亦是承襲香港詩自也斯、葉輝、鄧阿藍、關夢南等以降的獨特脈絡

 

歷經前作詩集《光隱於塵》於二〇二一年香港文學雙年獎獎項消失事件後,周漢輝未停下詩,用真摯、平實的情感以《地納於心》再次歸來。

 

 

我幾乎只擅長寫作,拮据度日

已深知外食的人生中,肉濫菜稀——〈菜心

 

周漢輝繼《光隱於塵》獎項消失事件後又一溫暖新作。

用詩歌說故事,真實動人地呈現香港的底層小人物、情節和景觀,令人如同親歷其境,投入其中。

輔以香港著名漫畫家楊學德的屋邨繪畫,讓讀者更深入感受詩人筆下的香港。

詩集小巧精緻易攜身,跟隨周漢輝的腳步來一場詩歌走讀。

 

推薦人

香港應該要補頒一次詩歌獎給周漢輝,因為詩歌本身、詩人的意志本身。廖偉棠

 

《地納於心》是記憶之書。這是一個不願香港落入想像,而及時搶救記憶的努力。—鴻鴻

 

閱讀一座城市的身世,以空拍、梭巡、掃描、長鏡頭等多重運鏡,深情注視香港的街區、住屋,進入人物的生活與記憶。周漢輝的詩會說故事,空間櫛比鱗次,時間倒行逆施,人物、情節、搭景都真實動人。顧玉玲

 

「香港公屋詩系」不是一般的藝術寫實,它是香港一幅筆墨淋漓的民生圖,呈現了你我共生共長的歷史回顧和經驗。同時亦深化了所謂「草根」的複雜性和多樣化面貌。其餘兩輯與前者一脈相承,〈密居誌三首〉讀後難免如作者一樣沉吟:「城市的牆已夠繁密 / 像上帝勤於關門 / 而馬虎於開窗」。食物詩背後有人:咀嚼食物,也咀嚼香港。《地納於心》,願我與你同讀,走過崎嶇的前路。關夢南

 

周漢輝詩齡已趨成熟,他的詩質紮實、視野沉潛,情懷眼界總是不著痕跡地,橫略過險世地界,拒絕歌頌、張揚和一切浮詞,唯對心念的人間抱持同質對等關注,寫實中仍有所超越,留下我輩所重的一介錚鏦淑世關懷。陳智德

 

 

專文推薦

作家廖偉棠、詩人鴻鴻

 

誠摯推薦

陳智德(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黃崇凱(小說家)、隱匿(詩人)、關夢南(詩人、資深文學編輯)、顧玉玲(臺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作家

(姓氏筆劃序)

 

周漢輝,詩人、作家。畢業於香港公開大學(現為香港都會大學),以「香港公屋詩系」為代表作。

 

曾獲香港、台灣兩地多項文學大獎,包括二○○八年香港第三十五屆青年文學獎,二○一年第十三屆台北文學獎、二一二年第二屆新北文學獎,二一四年香港藝術發展獎—新秀獎(文學藝術),二○一八年應邀至美國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二○二○年詩集《光隱於塵》獲得香港文藝復興純文學獎,二○二三年臺北詩歌節受邀重點詩人。

 

著有《長鏡頭》(2010)、《光隱於塵》(2019)兩本詩集。

 

楊學德,香港人。一九九八年於《曱甴漫畫》連載漫畫,展開繪畫生涯。於二〇〇二年出版首部個人漫畫集《錦繡藍田》,廣受關注。先後在香港、台北、日本等地舉辦畫展,近期在香港辦有個展《今夜不唱情歌》。

 

其繪畫主題多為屋邨、電車、雙層巴士等香港題材。曾出版《狂草集》、《標童話集》、《不軌劇場》、《我在屋邨長大》(錦繡藍田復刻版)

【推薦序】

 

推薦序一

 

香港:道聽途說,肉身咀嚼

鴻鴻 /詩人

 

《地納於心》是記憶之書。但什麼人需要記憶?什麼事物需要記憶?記憶其實是對失去或即將失去的一種渴求、一種企圖掌握的勞作。周漢輝寫的是一個既古又新的香港,一個含納許多人成長與失落的香港,一個既美好又驚悚、既赤裸又神秘的香港。這些詩被分為三個部份:曰公屋,曰街道,曰飲食。從私密經驗到公眾生活,從道聽途說的奇聞到肉身咀嚼的滋味。這是一個不願香港落入想像,而及時搶救記憶的努力。

 

周漢輝每首詩篇幅不長,卻都有小說細節,系列作更逼近史詩視野。香港有近半人口住在公屋之中,寫公屋便是寫庶民眾生相。像許鞍華的天水圍二部曲,生動鋪陳光暗悲喜的日常。周漢輝則在公屋系列中,化身為死於嫖客之手的妓女、丟棄嬰孩的母親、偷父親錢包的少年、還有貓與餵貓人,糅進自身成長記憶,穿插雀局、K歌、股價、樓市、鼠的厲叫,以及粵劇、電視劇、流行歌、日本動畫電影和天主經,把市場般的嘈雜,混音剪輯成狐步舞。最後五則「動物篇」以動物喻人,不啻昭告,其實公屋便是人為自己蓋設的動物園,近看是悲劇,遠看是人間喜劇。

 

這些公屋詩最令人佩服的是,雖偶露溫情卻不忌生猛,沒有被緬懷的暈黃光圈所掩,「沒有路再進山,只有大暗生自微光」。

 

地誌詩不免讓人聯想起也斯、馬朗的傳統,飲食詩更是也斯致力的領域。周漢輝敞開來的書寫大有承接與開拓的意味。在地誌詩中,他有也斯那樣細細述說的耐性,也有同步於生活規律的歌唱韻律:

 

青楊街上坡也下坡

承擔小貨車接送你

上學前放學後

返抵工場,更像回家

 

周漢輝詩中的「你」往往是指「我」,也就是詩人自己,有時卻藉這種默契,輕易把讀者推入另一個搖晃的角色,〈天水圍北三首〉和〈辛三首〉的各三個角色便是如此一遍遍震碎讀者的座標又重新築造。而其中某些詩作的宗教意味,更特別耐人尋味。像是〈天主教小學旁〉寫一個又似遊民又似神祇之人,聽「神父代神說話」,任鳥在「白髮髻上築新巢」,結以「風自古吹來,進入你的空腹取暖」,這溫暖的神來之筆,得以滿足讀者的空腹。像所有探觸生命核心的詩行一樣,值得深深收納,一讀再讀。

 

周漢輝的飲食詩卻脫出詠物慣性,寫的是時代流轉、人世幻變。港式特色飲食在他筆下,每一道都承載著濾鏡後獨特的人生況味:用龜苓膏寫藝術創作、用碗仔翅寫同學的曖昧情誼、用兩餸飯寫母親、用杏仁霜寫父親、用炒栗子寫生死。我尤其喜歡〈雞蛋仔〉,寫互不相識的阿楓、阿豐與阿鋒,不住吹拂的風以及食客菌集的蜂。周漢輝對語言和形式的掌握,與他的主題渾然一體,像五臟俱全的麻雀,不作勢卻讓你知道牠隨時能飛。

 

詩集最後一帖〈熟食小販市場〉寫老父為孩子一家四口送別,檔主夫婦「疲憊得無力再談當年」。這老於生活滋味的一筆,無意間道出了香港社會此際的疲累。下架的詩、遠離的人,這是香港的時代傷痕,作者即使無意直接寫運動、寫抗爭、寫無底的黑暗,遺緒卻自然溢出紙面。即令如此,我喜歡周漢輝的節制,那讓他不會被淚水或熱血蒙住雙眼,看不見世界的複雜:「昨天兒子傳訊直言掛念/你煲的老火湯水,但你記得他下班夜歸/寧願喝啤酒。」——詩,可以留下的,畢竟是這種複雜,而非濫情。

 

人生畢竟有明天要選擇,而昨天,已經真切印記在詩裡了。

 

【推薦序】

推薦序

 

小傳記式的空間詩學——序周漢輝《地納於心》

廖偉棠 /作家

 

假如香港將來還有香港文學雙年獎的話,應該要補頒一次詩歌獎給周漢輝,不是因為政治(如果那樣豈不跟上次的擄奪一樣?),而是因為詩歌本身、詩人的意志本身。我們看到,周漢輝並沒有因為「公權」對詩的不公而停筆,反而越寫越好,交出了這一本更當得上香港詩之正典的詩集。

 

為何說是正典?因為周漢輝是梁秉鈞(也斯)最忠實的傳人——無論在主題還是技術上,而且因為身處草根的視角,他獲得了比後者更寬闊和更「汗淋汗落」的身體在場感。也可以這樣說,周漢輝融合了梁秉鈞和鄧阿藍、馬若,補足了梁秉鈞因為詩外的原因而不得不失去的詩的受難。受難磨礪詩質的堅實,詩心則使受難出離怨懟,兩者缺一不可。

 

當然,周漢輝的香港已經迥異於梁秉鈞的香港。他必須衝破先行者已高度完滿自洽的賦體書寫策略,才能接住香港的深層、但又架床疊屋、千頭萬緒的現實。這是周漢輝要面臨的挑戰,也是整個香港詩也要面臨的挑戰。

 

我曾試圖指出:「周漢輝的詩儼然自成一世界,雖然繼承和發揚著香港本土詩歌的敘事傳統,實際上也接軌美國自白派詩歌以降的小傳記式寫作,並藉著強大的宗教感去拉住不斷墮落的現實。」此其一也,而在宗教信仰的加持下,周漢輝詩中常見的第二人稱(梁秉鈞也愛用)獲得了純粹訴說、邀請加入以外的意義:祈願,甚至懺悔。這個「你」有時是愛人、好友、陌生人、香港的同命或不同命者,當然很多時是詩人自己的寄生、以另一肉身完成對自己的奪胎換骨。

 

同時,這本詩集裡彰顯的香港公屋的空間詩學,必然是與法國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的空間詩學所相悖的嗎?前者略帶一點居住正義,但更多的是階級計算:設計者一方面要滿足社會福利的需要(甚至加上一些想像力)但一方面要保持與私人屋的檔次差距(心照不宣的),但後者有時產生出特殊的美學⋯⋯這些都是吸引寫作者的香港微妙之處,換言之,香港需要新的巴什拉。

 

周漢輝卻以上述的小傳記式寫作介入,給空間詩學帶來時間維度,他本人作為世紀之交成長的一位香港人樣本,被他自己充分解剖,這些都是彰然在目的。我更看重他把他人的傳記加入之後的更進一步,尤其是大時代山海欲傾之際,他人的命運已經容不得詩人以第二人稱娓娓道來,但詩人又不得不以詩作網承接這一切。於是就有了這樣一首「關於詩的詩」:〈飛掠——黃大仙東頭邨〉,這是西方論詩的傳統,但東方一個公屋少年的決絕倒過來接住了這首詩,這時候已經不是周漢輝在寫詩了:

 

為一首詩作始。他從較低的平台

沿長纜拖動下接圓盤充當座位的

滑輪,跑回較高的去,讓其他孩子

輪候重複著他,剛才凌空劃過

 

片刻,像自由在社會規範中

他過早有了認知。設定隱喻。

假日探望外婆,在邨內遊樂場

飛來掠去,踏地,隨孩子們四散

 

但他像仍踏空走下去。構思轉折。

成人們界定不安全,遂拆毁並忘卻

給未來的成人們設置種種安全——

 

去年他隨眾人走上夜街,面對

全副武裝的一方,移近外婆的家時

片刻想起那些孩子。收結一首詩。

 

這不禁讓我想起在二〇〇七年左右我也寫過的「公屋詩」,我的主題其實是「準來港媽媽」這一特殊、特困的群體。有時,公屋的烏托邦式規劃是有為她們帶來慰藉的,並不全然是困鎖。但無論如何,巨變之後,「殖民地福利制度」帶來的那個臨時的陋托邦也將名存實亡。

 

也許有人會問,這孜孜不倦、鉅細無遺的關於香港的寫作,對香港以外的意義為何?比如說詩人現在寄身的台灣?這個問題,周漢輝已經嘗試作答,而且他那些小規模「素人」傳的寫法,讓我期待另一種「萬人譜」,香港周漢輝的注定和韓國高銀的不同,至於共通之處,必能溢出島嶼而相連其他眾島,因為島的本質就是無須人為邊界。還有電影、流行曲、漫畫的介入,都在拓闊某種標準「香港詩」的既定框框,而事實上這些因素本來就在香港詩中活著,它們不一定溫柔敦厚、不一定上綱上線,甚至不一定香港。

 

⋯⋯作家著眼於未見:

諸多錯失的浪擲

包圍一次命中

 

像當晚出發流亡

多人在機場給阻截

而作家悄悄通行登機

 

飛行中構思飄泊的龜

至死才知龜背恆示天機

寫進一本為文犯禁的小說⋯⋯

——〈龜——公屋詩動物篇之四〉

 

 

這裡面暗含的命運預言不一定屬於詩人本人,而是他對我們寫作者在此時此刻的閃躲與挺身而出的矛盾的直面。龜是不慣漂泊的,但既然它已經漂泊,且讓我們期待在香港詩的進化論上將要出現怎樣的變異。

 

【內容試閱】

山海十四行

——屯門三聖邨

 

 

 

山嶺蹲在窗外盯視你成長,晝夜

對你沉吟兩套語言,當你終於失蹤

世界苦尋你,你才聽懂夜丘上

孤燈救活一面廟旗,摘風來搧造

 

面山的海,像禱告與詛咒一樣

堅硬——一道門關拒父母,一個屏幕

抵擋社會,一把參差長髮隔開時光

你一按滅斗室燈火,已身在山中

 

沒有路再進山,只有大暗生自微光

全程錄載妓女命喪嫖客手下,焚屍

焦跡經失常少年踏消,登廟近神

 

恰跟你同途,異時——一廟儒釋道後

蹲著拿樹枝畫沙,像這幅人事,那幅

天意,當你終於失蹤,世界苦尋你

 

 

深水埗沒有河水海水,劏房中拆開

來信,放出屯門海濱溶收一家三口

 

青山灣,公屋單位內望去,粼光

像笑著補償昨天,證實你患自閉症

 

升讀中學,執著在心頭養成孤山——

步上嘉道理碼頭,盡量入海,偕父母

 

後來父母厭了踱海,山便領你獨走

踏乘浪聲,看釣客枯等、泳者破水

 

索性感覺自己就是水,是燒烤場上

每個輕易快樂的人,跟學校同學們

 

融洽相處——他們欺凌你,像父母

斥責你的老師與社工,你始終求救於

 

海,接受流水的治療,畢業後無業

傷口下倒垂你的險峰,峰尖漏失一座海

 

 

 

蒼穹下

——荔枝角華荔邨,並悼一位小五女生

 

 

你見過耶穌,身穿牛仔褸褲

眼角有傷,前臂沒入馬桶穿透

瘀塞,穢物,一點空氣一點光

哭聲浮上來像生命還未自母體

 

脫墜——你從女孩的血泊爬起

一身清白看她伏地,同學們

在轉角操場上玩度尋常小息

你自知在世上而與世無涉

 

沒有人聽見你喊叫,沒有人

得見你仰望校舍頂層走廊

你剛陪女孩攀出欄杆外——

微細氣泡顛倒著女工,浮破

 

廁泵落下,耶穌與你之間

她才像無物,觸不及神聖

只插手觸及胎盤,棄嬰呼吹

她的指頭,後來你再也遇不見

 

耶穌——城市總向自然吞納

排泄人口和垃圾,你也活像多餘

行街登樓,聽搖滾看電影,認定

那一齣經典由同類執導,蒼穹下

 

世人頭上,憐憫,愛,到自投凡塵

黑白畫面從此只有色彩。劇情外

紅,濃含脈搏呼息,幻想記憶

流下渠洞,滴答滴答,一個成年人

 

來了看了,更多個來看了,轉往

角落或入室,密談著諸如校譽

收生,殺校,你隱身於他們中間

多想聽一聲女孩的名字,像棄嬰

 

早於子宮內適應水流,當公廁中

大手在挖取小手,為馬桶接生——

初生後再生,一眾消防員歡呼

救護車尖號開路,你跟坐車廂內

 

循坡道途經荔園,正在拆卸

大象鬼屋,夷平碰碰車仿宋城牆

才萌發華荔邨,催長豪宅大樓

圍攏過去像井壁框止了水,井中心

 

在一所基督教小學,溝渠邊血漬

風乾了一天一天,待水柱先濺透你

掃帚擦掉你腳下的痕跡,你便枯坐成

一道痕跡,刺入天空俯瞰的眼睛

 

 

 

——屯門山景邨

兼向前輩詩人鯨鯨〈手勢〉一詩致意

 

 

阿妹!

三聲呼喚

你驟覺走在三條路上

 

山溪滑繞芭蕉樹叢

葉蔭煽旺夏日,及蟬叫

哥哥蹲下生火你抱來蕃薯

 

才掩耳。中學學兄伸手

把你拔出戲扮厭吵的童年

日落捉緊至入黑,聽他表白

 

三角小亭分別髹上紅藍褐色

都剝蝕褪色,像設計前衛的車站

作廢多時。你挺著腹中骨肉

 

在亭前回頭,丈夫落後著深喘著

你望往更低處,坡道下,密雲踏地

播雨——滿口烤蕃薯餘香,哥哥拖你

 

從屋邨後山奔下來,避進三色新亭

你看哥哥的臉轉過去,面朝那方向

雨幕中浮現黑傘,護送學兄與你

 

入亭。世界,給遮隔在亭外

他一開始托起你的下巴,適應了後

你倒抱緊他頸後,纏吻以至吮吞

 

對方的時光。「奇異恩典」

丈夫一顧手機,皺眉,按斷來電

你知道房東又追租,像劏房狹壁間

 

那麼緊迫,便仰對樹梢和陽光

吸一口大氣,步聲流過,小兄妹

溜回邨內遊樂場,瀡滑梯搖搖海豚

 

受洗未乾,雨後長渠撒一山的水

積水在轉角,哥哥弓身撈捕蝌蚪

再放生,你模仿,捧取一把生命

 

像掌紋活起來游弋,指縫——

漏出懷胎的你,當蟬靜下

聽見餘音來自體內,撥水踢水

 

羊水隨之穿瀉,你痛啞了

還撐站,丈夫撲前扶抱你

驚出亭下一對年輕南亞夫婦

名家推薦
推薦序一 香港:道聽途說,肉身咀嚼 鴻鴻

推薦序二 小傳記式的空間詩學——序周漢輝《地納於心》 廖偉棠

 

 

輯一 香港公屋詩系你的臉容恢宏於/也細緻於城市

山海十四行——屯門三聖邨

蒼穹下——荔枝角華荔邨

仨——屯門山景邨

瑞田樓記——深水埗白田邨

搬家日——屯門友愛邨、安定邨、龍逸邨

柏德小學——舊牛頭角下邨

飛掠——黃大仙東頭邨

活感——觀塘鯉魚門邨

夢能——灣仔勵德邨

晴雨交界——深水埗元州邨

人行天橋——元朗朗晴邨

觀瀑餘事——香港仔華富邨

我們的快樂時代——屯門大興邨

再大不了的時代——馬鞍山恆安邨

橙路——觀塘和樂邨

加餐飯——上水彩園邨

打麻雀——公屋詩軼事篇之一

停電剪影——公屋詩軼事篇之二

墓景——公屋詩軼事篇之三

信——公屋詩軼事篇之四

狗——公屋詩動物篇之一

貓——公屋詩動物篇之二

鳥——公屋詩動物篇之三

龜——公屋詩動物篇之四

魚——公屋詩動物篇之五

 

輯二 香港街道及其他地誌詩風景/教你放空自己

幸福與詛咒——致屯門河傍街

上坡,下坡——致屯門青楊街熟食市場

曠工記——致屯門青碧街

代罪——致屯門仁政街

天主教小學旁

訊號山

渡謠

天水圍北三首

元朗公園速寫

密居誌三首

 

輯三 香港飲食詩系苦味令他特別清醒

龜苓膏

碗仔翅

牛什麵

兩餸飯

車仔麵I

車仔麵II

大地魚湯

辛三首

雞蛋仔

炒栗子

嘉應子

方包I

方包II

雪糕車

杏仁霜I

杏仁霜II

螄蚶

西洋菜

菜心

蛋撻

白粥油炸鬼

熟食小販市場

書籍代號:3HLW0006

商品條碼EAN:9786269702350

ISBN:9786269702350

印刷:黑白

頁數:240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