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牌: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4-07
產品編號:9789869442527
多年來台灣旅行夯日本,國人不能只當觀光客,這本書談的是電視,但是從日本電視,我們反而能更全面了解深層的日本。
這是一本從未有人寫作關於台灣電視節目該如何改造,日本電視節目內部又是如何製作而成的書。
作家陳弘美以罕見有趣又犀利的寫作法完成本書。
首先,作者帶領讀者實際進入日本電視公司TBS,觀看高收視率節目的進行現場、幕後的節目製作過程,以及當天突發新聞全體人員如何對處的實錄。由此看到日本的企業文化深處和工作精神。
哈日、仇日都是偏見。日本先進是有理由的。可以學到什麼 ?
陳弘美也親訪創世界金氏紀錄主持人談「高收視率的秘訣」 —「互動」、「誠實」
世界上電視水準和國民知性差距最大的是台灣。國民損失什麼?如何改?書內詳述日本電視的作法實例,台灣做不做只在心態上。
脫離綠盲藍盲,台灣進入無色的公民社會。公正監政的第一步,是整肅我們的電視、第四權。
手中的電視遙控器改變未來!
本書對象
●一般人 本書有觀看日本電視的臨場感,並且透過電視可以看到日本真正的社會百態,不是那些社會邊緣的報導,會有許多輕鬆娛樂性的例子。
●電視圈、學生(日文系和大眾傳播學系) 這是最活、最新的電視圈內部教科書。
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深入日本電視核心的書。(日本電視公司從不讓外人進入現場拍照。本書作者親歷,並經過日本電視台主管八、九人批准)
【目錄】
第一章 使日本成為雜學王國的電視節目—也有不可告人的低能過去 3
一、秀才不起床.能知天下事 4
二、八卦雜聞秀變了,NHK也瘋狂 7
三、雜聞秀不同於新聞節目 21
四、來看日本電視公司高收視率的節目進行現場 27
五、從北韓飛彈突襲到中午播出的兩小時幕後奮戰 40
六、專訪世界金氏記錄名主持人Mino Monta 60
七、「是觀眾改變了電視水準」 68
第二章 電視被塗鴨,國民損失什麼? 73
一、不看電視,誰最高興? 74
二、台灣電視的躁鬱症 87
三、促使電視躁鬱症的廣告機制→NCC任國民的第四權「秤斤賣」 93
四、電視新聞低能原因之一→不習慣「以民為主」,威權心態猶存 97
五、低能原因之二 新聞台經營者沒有「士」的使命感,賤賣國民的第四權 102
第三章 收視率的穴道—攻人的第四的本能「求知慾」。三個方法刺激腦汁分泌快感
電視不被網路取代,要別於網路的存活之路 108
一、原始的小道具最易懂:視覺化、幼稚化、戲劇化說明 109
二、再難的題目,用甜圈圈餅細嚼慢嚥 129
三、實物實秀臨場感—稀土、油頁岩,不遠在天邊 133
四、用小話劇解釋科學題目—諾貝爾獎iPS細胞原理 136
第四章 有不有趣不在難不難→起、承、轉、結,步步深入難題 141
一、脈絡通,什麼都有趣 142
二、五個例〈鴻海、夏普案。日本是這樣報〉,〈新形百貨公司不在「形」〉,〈上海蟹是德國籍〉,〈敘利亞的虐殺武器〉,〈藝人病了〉 142
第五章 高收視率的有趣題材就在身邊→ 朝深挖,深就是新 155
一、有趣題材都在身邊,朝深挖,深就是新 156
二、五個例〈天氣預報,永遠上不完的自然課〉,〈電腦傷眼的原因〉,〈生活法律小百科〉,〈最新蛀牙療法〉,〈料理不只是料理〉 156
第六章 「商業置入」文字獄?—觀眾、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資訊傳播 165
一、軍紀管文化 166
二、國民有閱聽力不比政府笨耶!我們要更多資訊 169
三、消費者、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作法 172
四、觀眾、電視台、企業、經濟四贏的宣傳 175
五、邁向公民社會—分解大政府NCC權力 184
第七章 國民懂透透,社會就會變→ 當第四權覺醒時 189
一、社會知與不知,比較柯P和小池東京知事的命運 190
二、被第四權拉下來的東京知事 194
三、被第四權曝光的「暗算」 197
四、被第四權擋下來的漲電費 198
五、不再綠盲、藍盲—無色「公民社會」解盲 202
第八章 觀眾的力量決定電視的力量 207
一、促使日本民主進步的節目—總統、掌權人有義務常上電視說明 208
二、記者—第四權最前線的戰士 215
三、主播的條件 223
四、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開始的 230
五、再次談,觀眾的力量—『觀眾中心』是寶庫 241
國際顧問,現居東京。外祖父許丙氏曾為日本貴族院議員,因而與日本淵源深厚。生於台北市,國中畢業後就讀台北美國學校、日本上智大學國際學部。在大學時即擔任各種國際會議(包括聯合國大學世界會議)中、英語口譯,展開其國際性人脈。曾任職於富士電視公司國際部,期間曾與歐洲傳統知名、位於維也納的禮儀學校Elmayer策畫東京分校,並編輯社交禮儀教學課程。之後獨立為電視製作人,專攻國際議題,包括台灣民主化運動紀錄片等。透過家庭背景、國際性工作和私人交遊、與世界各國各階級人士交流,以及本身愛好世界旅遊的經驗,著作國際修養和禮儀書暢銷於海內外。現為國際顧問,參與跨國事業,包括台灣高鐵建設工程高峰會議等。著有《名媛養成班》、《現代社會人的國際禮儀》、《餐桌禮儀:西餐篇——用刀叉吃出高雅》、《餐桌禮儀:日式、中式篇——用筷子夾出美味》、《日本311默示:瓦礫堆裡最寶貝的紀念》。
一、秀才不起床.能知天下事
什麼樣的人看雜聞秀?
電視公司是依據這個視聽人種的data製作節目。
在日本,每個電視台每天早上、中午或下午都有長達二個小時的雜聞秀。看這節目的觀眾,老實說,並非菁英層,因為在社會第一線活躍的人,那個時間不在家。
日本的一個特徵是:「上班大國」。人人上班,上班族立國。
無論任何身份、出身,學校畢業後一定上班。受過社會洗禮後方才被承認是個社會人。「我家有錢、不上班才顯示名媛、公子身份」這是農業時代「工作就是吃苦」的落伍觀念。皇太子妃雅子婚前是外交部職員,安倍首相是神戶製鋼職員,妻子昭惠是電通廣告;石原伸晃大臣(石原慎太郎之子)是NTV電台記者,小淵優子前大臣(前首相之女)是TBS電台記者。並且大家一律從基層作起,無一例外。
即使有家業的子弟也都先要出社會上班,這叫「丁稚奉公」受社會訓練後才回來接班。因為日本的精髓是在於企業的精神文化(在書中可以看到),不進入社會實際互動是學習不到的。光是唸四年大學並不了解日本之髓。
「上班族立國」的意思是,因為人人上班,所以人材不零散,都歸屬在大、小社會組織內。日本之所以在戰後能夠快速復興成為經濟大國,也是因為這整齊的大齒輪、小齒輪的密切契合使社會得到均衡與制度化的發展。
因此,去掉菁英層,白天在家的大都是:主婦、退休者、高齡者、學生和自由業,這是雜聞秀節目的對象。
雜聞秀是現在每一家電視台的高收視率與財源的大樑柱。觀眾雖然不是社會第一線頂尖的知識份子,但是他們都有消費能力,有投票權。
一提到「日本的電視」絕大多數的人只想到日劇,或是泡湯美食片。這是個誤解。日本的電視節目是分三大領域①娛樂性:日劇、綜藝②寫實紀錄片③資訊性:新聞、雜聞秀。
其中的娛樂性節目因較無國界,所以易外銷,所以當我採訪TBS雜聞秀的製作人時,他也很訝異,這麼家庭化(domestic),純給日本國內觀眾看的節目我竟以它為主題。但是要真正認識一個國家要看最普通的人平常最常看什麼電視內容
本書的目的就在於相比台灣國人每天看的是什麼樣的電視?
相信讀者看了書中介紹的日本節目後也一定會想看那些節目,因為台灣的知性水準不亞於日本,那些內容完全可以消化,也符合我們的水準,而為什麼我們要忍受電視低能的現狀?我們是可以改變的,但要如何改變?
核電廠底下是不是活斷層?早先鴻海和夏普的合作是那裡有困難?要漲電費之前,電力公司自己作了多少成本削減的努力?那個漲幅的根據何在?西洋占星專家說今年射手座的運氣如何?今日特惠一千圓吃到飽是哪家餐廳?酒駕是連他喝酒的店家也有罪?雞蛋要怎麼選好吃的?川普總統退出TPP會如何影響貿易?發胖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的一種荷爾蒙?巴拿馬文件上不付國內稅金的富人逃的稅總額在台灣可以作什麼樣的建設?油鍋著火延燒了一百多戶人家,但是依法不必賠償,為什麼?10T為什麼被稱為史上最大的IT革命?和生活什麼關係?今年哪家百貨公司的福袋最豪華?(提到專有名詞,就是NCC禁止的「商業置入節目」的問題,會在第六章來討論)
從難以理解的政策到日常生活資訊,台灣和日本面對同樣的議題時,日本透過電視讓大眾了解事實到什麼程度?而台灣電視為什麼做不到那種程度?
不知道這些事實,國民損失什麼?當電視這個重要公器沒有發揮國民「知的權利」和「知識的泉源」的社會就是低能。這種情況下,國民損失什麼?
如果國民無從插手的話,筆者不會寫這本書,從日本電視的成長的例子可以看到,電視水準的高、低和它的存、滅實在是決定於你手中選台的遙控器。
電波、媒體的主人是國民。台灣要成為一個公民社會,首先要好好的整頓我們的第四權,不能再低能下去了。
二、八卦雜聞秀變了,NHK也瘋狂
不敢告訴人「我看雜聞秀」的低能過去
這個包羅萬象的資訊性節目日文稱「wide show」,英文並沒有這個字,這種外來語稱「和製英語」是日本人自己造的英語,是學美國的morning show。筆者將它譯成「雜聞秀」,是因聯想日文的「雜學」。「雜」並不指劣質,雜學是指非學校的正統學問,但是也是小學問、智慧。
讀者若翻一下日語辭典會告訴你:「雜聞秀是以藝人的八卦閒話為主,和生活資訊的節目……」,沒辦法,因為辭典要更新內容大多要經過一載,而雜聞秀的變化就是在這十年。而且僅僅十年前,「我在看雜聞秀」有些水準的人絕對不好意思告訴別人。雜聞秀長年來就是「低俗、八卦」的代名詞、形容詞,也用來揶揄每天吃飽飯沒事作的人「在家看雜聞秀的那種人」。
記得八○年代我讀大學時,有些課比較晚,我在家開著電視,即使不看也「聽」得出來是在播雜聞秀,因為首先是那誇張又戲劇性的背景音樂在「報導」社會新聞:記者握著麥克風邊跑邊故做氣喘吁吁的現場報導;有時會故意驚呼大叫煽情,真的超假仙。另一種典型是,內容很稀薄只是殺時間,比如藝人開離婚記者會,從她進場、坐下、調麥克風、喝水、經紀人也入場……絲毫不修剪得播個四十分鐘。內容水準低到一般人都會瞧不起這種節目。那時身為大學生,一聽到令人發麻的雜聞秀聲音,我也會從老遠跑去關掉
電視。
日本共有五大主局:NHK(公營)和四大商業台:NTV、TBS、富士、朝日。再加上地方電視台,都是這五大台的系列局共一百三十多家。每商業台都有雜聞秀,全國各系列局都同時播送。
雜聞秀在日本始於一九六四年,也就是電視台誕生時就有的節目,對象是主婦。每天早晨二十分鐘的節目和各社區的主婦作現場連線,聽她們的牢騷煩惱。每一個家庭的問題都差不多,讓大家都分享共感;也介紹各地區的特產美食等。
日本的六○年代是進入了經濟高度成長期,老公們都早出晚歸,並且隨著家電的普及稱家電三神器:電視、洗衣機、冰箱,使主婦家事變輕鬆有空看電視。重要的是,在日本大多是太太管理家計,經濟權在太太手裡,電視公司(廣告商)要如何攻「主婦」這一塊是重要的課題。雜聞秀逐漸擴大成兩個鐘頭的節目。
雜聞秀在低能時代,有四大特徵:
特徵1:藝人的雞毛蒜皮八卦是頭條新聞。
藝人的結婚、離婚、外遇、金錢糾紛是雜聞秀的最愛。缺乏藝人八卦的時候怎麼辦?那就偷拍、埋伏、跟蹤。「狗仔」日文是用義大利文的Paparazzi,在過去沒有這個詞語,直到黛安娜王妃的死因是因為要甩掉狗仔的追蹤而超速撞車,「狗仔」行為成為爭議,日本也才開始檢討狗仔的道德問題。
「女人就是喜歡藝人的八卦」,這也是有憑據的,和時代背景有關係。在六○、七○年代日本從戰後復甦,當時的娛樂有限,不過是電影和歌唱。所以明星、歌星的一舉手一投足當然是人人注意的焦點。
特徵2:社會新聞超戲劇化
「不得了!水已經超過警戒線了。哇~不,不,快、快跑呀。」台灣的記者不甘寂寞、煽情報導,這在二、三十年前日本的雜聞秀也是同樣。
雜聞秀喜歡社會新聞,愈戲劇性愈好。不夠戲劇性?那就自己演吧。這個記憶猶在:一位酒店老闆利用店裡的女郎用毒草慢慢毒死幾位常客,他們事先都保了人壽保險,領收人是老闆。用什麼方法毒死?這當然沒有錄影帶,記者就在店裡模擬示範表演重現。當然會加上像希區考克電影般的配樂。根本沒有娛樂和新聞的區分。
特徵3:不知道這新聞是真是假
這一點台灣國民不會覺得異樣,因為台灣目前的電視新聞就是這個情境→不追求憑信、不求證。沒有新聞的尊嚴是最大問題所在。
在日本之所以記者會被社會信任是因為他們追求事實真相的正義精神,記者的自尊心就在此。電視新聞部的記者是公司內最菁英層,自恃、自尊很高。對雜聞秀加油添醋的「報導」,在一般記者的眼裡根本只是個娛樂節目,不配稱「報導」。新聞部「真正的」記者都很用力的和雜聞秀劃分界線撇清關係。
但是新聞部有較多的資料帶,有時雜聞秀必須借,而借了之後卻在旁白上誇大加料,比方新聞部記者採訪一位政治家談政策的畫面卻被借去用在那政治家最近和酒店媽媽桑有緋聞的報導裡。
因是在同一個公司不好意思抗議,但是新聞部的記者都私下竊語:「我採訪的帶子借給雜聞秀用會玷污我的名聲!」
特徵4:又臭又長
雜聞秀都是兩個鐘頭,要塞滿還不容易呢。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乾脆不修剪,如前述藝人的記者會全程播放;沒有畫面時就用「幻想」手法,比如聽說某藝人最近買了一棟三億的豪宅但不知在那裡,採訪小組就去某高級住宅區拍周圍的環境,「幻想」這藝人「必定是買像這樣的房子,這樣邊散步邊溜狗……」讓主婦粉絲們看得入神,彷彿這妄想都是真的。光是「幻想」可以殺一個鐘頭。
進入九○年代,筆者成為獨立製作人,白天有空看電視了,但是仍堅持不看雜聞秀,只有偶爾生病在床上實在沒事做只好看。雜聞秀依舊沒變,內容又鬆又垮。看完後會懊惱浪費時間,和看不起自己的感覺湧上心頭「終於淪落為看雜聞秀的人了……」。
而今天卻是,什麼電視都可以不看,就是不能不看雜聞秀。
我沒變,是雜聞秀變了。就在這十年。
此書將焦點對準在雜聞秀的變遷,目的是顯示:社會是會成長的,電視可以不成長嗎?前述雜聞秀在低能時代的四點特徵台灣的觀眾不陌生,那不就是現在每天看的嗎?
而日本的電視台是如何查覺到觀眾的水準變了?隨之雜聞秀是如何轉型成功的?
首先社會改變的是女人,「不上班的女人」的水準變了。
日本在一九八○年代實施「男女雇佣均等法」。之前日本社會、公司是傳統的男尊女卑→女性不論高學歷、有能力都只能作輔助男性的雜務。即使女性有某專業知識,雖允許作較有專業性的工作,到了下午三點,是喝茶點心時間,她就得暫停會議要和其他女子一樣輪流端茶給男士;早上要替男士擦清辦公桌等,這些是「女人的本份」。
「男女雇佣均等法」使女性普遍有機會和男子並肩作同樣的專業性業務。「Career Woman」女強人一詞自此誕生。
但是,畢竟日本的男尊女卑歷史太久,整個社會的制度對工作的女性的協助非常缺乏,只要結婚懷孕後大多會辭職,因為公司對工作時間、內容、產前後的休期毫不容情。(這幾年因受其他先進國嘲笑日本不是文明國,以及出生率極低,為了鼓勵工作女性生產,近年才將增設託兒所為重要國策)。而九十年代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女性不少人被迫當了媽媽後就不能再上班得在家當主婦,而這一代的主婦已經不同於上一代的主婦了。雖然同樣是在家燒飯帶孩子,但是她們有上進心,有驕傲,關心社會,也看電視。
另外,在家的男性觀眾也變了。所謂「團塊世代」即一九四七年左右出生率驟增的世代,在二○○七年起大量退休。這世代是日本整體平均教育水準提高,就業率達巔峰的世代,所以即使退休在家看電視,也不允許自己的「知性受辱」,心情上仍是社會的一份子。
他們、她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內容?
面對這社會的變化,電視公司若不對準觀眾的需求,觀眾變了而自己不變的話只會走向自滅。日本的電視努力轉舵轉形因而乘上了勝利軌道。
從軟到硬,雜聞秀口味多種
觀眾的口味變了!是如何感應到?
富士電視公司製作資訊局局長堤康一先生回憶九○年代後半期,當時雜聞秀的收視率低到谷底,不少電話打進公司的「觀眾中心」部門抗議:「藝人的無聊八卦太多」,「你們以為觀眾是白癡嗎?」等等,那是過去沒有過的。對電視公司是為當頭棒喝,因而下定決心要徹底翻身改革,換湯也要換藥才能挽回觀眾。
堤局長說,在一九九九年富士電視台決定將早上八點的雜聞秀徹底脫胎換骨:不播低俗八卦,著重國民關心的政策,詳細易懂的解說;社會新聞要深入採訪、分析;擴增食、衣、住、行、娛、旅的資訊。成為第一個「硬派」雜聞秀。
其實在這十年,電視業界都不再用「wide show」一詞了是想劃分新時代,揮別老舊低俗形象,業界是稱「資訊系節目」(不過一般人照用)。雜聞秀在這十年已經進化多歧了,多歧是指,一樣是綜合資訊節目,但是每台、每個雜聞秀的軟、硬口味多種多樣。雜聞秀茁壯為各電視台的大樑,和新聞、電視劇、綜藝節目並列。
說到節目內容「軟、硬」的區分標準在於,八卦、藝人的「五四三」消息成份的多寡。
比如富士電台早上的雜聞秀改頭換面,首先就是不要「五四三」絕不以藝人消息為頭條,即使是大事,比如巨星的結婚、離婚。但不是潔癖到零,從節目中段開始會有「五四三」。堤局長說:「人到底誰都有對名人有好奇心,這無法否認,只是多少量的斟酌,和以前不同了。」
聽了堤局長的話,想想,確實吻合我開始愛看雜聞秀的時機。那時當然不知道電視公司在幕後大刀闊斧改變製作方向,只覺得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把這個節目當成早上的習慣了。可見只要製作理念一改,馬上呈現在螢幕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富士電台的這個早上的雜聞秀自此收視率大大的領先他台,也帶起了雜聞秀剛硬化的業界潮流。也剛好配合當時社會的變化(主要是自小泉內閣,政治變得有趣了,後節詳述)。新型硬派雜聞秀自此上了新軌道。
但是,一個重點,光是節目硬化並不叫進化。關鍵是一定要有趣,又可以學到時事和百科。他們的作法並不難,台灣絕對作得到的,我才會寫此書。
出乎電視公司意料的是,雜聞秀愈硬,竟然收視率就愈高,堤局長說,TBS電台在大清晨五點半竟然推出超硬派的「朝Zubba」專注於政治、經濟、社會、新聞。讓電視業界更驚訝的是,竟然平均收視率達到8.9%。
是因為那位創下金氏紀錄主持人的關係嗎?我採訪了這位主持人Mino Monta三野文太先生(在後節),照理我應該多讚揚是歸功於他……,憑良心分析,巨星主持人只是個助力,是節目內容本身符合觀眾的需要。
筆者對「朝Zubba」最好奇的是,為什麼電視公司肯花大錢請這位晚上黃金時段的巨星主持這大清早大家還在睡眠的時段呢?
這個節目可沒有一般雜聞秀的軟題材,內容幾乎像一般硬性新聞節目,但是Mino先生以話家常般的輕鬆,又各種有趣的手法解說,深入分析新聞。
Mino先生年近七十歲,帶著俏皮搗蛋的笑臉,什麼節目被他主持起來都會覺得好像是在和你聊天,我很懷疑他是否真的有讀今天的劇本?他很會拿捏「韻律」,一場節目,他的喜、怒、哀、樂,有時低聲,有時會高漲聲音嚇人一跳,但是會馬上露出調皮的笑臉,筆者專訪了他,將告訴我們他抓住觀眾的「心之秘訣」。
剛硬的節目啟用他為主持人,只是手法之一。收視率不怕內容硬,主要是在手法。待會兒帶讀者們去電視公司實際參觀他的節目進行現場研究。
拚收視率,靠手法和內容
追溯到源頭,各電視台會被逼去開發早晨的節目時段,可以說是被他一個人所迫的。
Mino Monta(以下簡稱Mino先生)在一九八七年的中午主持一個節目,日文叫「おもいっきりTV」(是副詞,「很用力」,「下決心」的意思,在此就簡稱它「下決心」吧)。
這個「下決心」節目在日本的電視歷史上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簡單說,以筆者為例,是從這個節目開始的,對「看電視」不再有看不起自己的「罪惡感」。
它是從一九八七年在日本電視台開播,每天中午十二點到兩點,直到二○○七年整整二十年,共五千一百集。
誰是觀眾對象?那個時間在家的主要是主婦和退休者、高齡者。每天攝影棚現場都請一般人參加,大都是歐巴桑團體。這節目內容是嶄新,也未必,全是有關健康、家庭醫療、食物營養、養生習慣等等。乍看一點也不新奇,既不刺激,但是收視率一定達兩位數字。Mino先生的主持方法和這個節目的製作呈現方法,奠定了往後資訊節目的走向。
我剛開始非常不屑這節目,也不喜歡他,只因為那是中飯時間,就邊吃飯,邊開著電視。起先看他吊啷噹又懶散,有時叉腰又抱胸,這個節目進行速度緩慢……,我是非常急性子,但是不知不覺就是會讓你看下去,因為,他說話雖徐緩,但是沒有廢話,有幽默有玩笑,並且句句讓你更想知道下文。比方「荳芽菜」人人吃,但是從來沒想過這形狀之小,顏色之淡,又幾乎都是水份的小東西,原來是礦物質的寶庫!如何料理才不會使其營養分流失?才是重要。他進行緩慢是讓你思考和「反省」自己平常是怎麼料理的。另一例,糙米雖然知道它有養分,但是有沒有被身體吸收才是關鍵!在煮糙米時只要加進一大匙優格,不但可以去掉糙米的臭味,主要是這酵素可以碎段糙米的外皮,並使它更容易吸收。
題材都是人人天天關心的,它的一個特點是,絕對是有憑有據的科學理論,一定邀請醫學專家、營養專家現身說法。Mino先生的介紹方法是:「今天請到一位專家,他研究酵素長達一百二十年……」,引起哄堂大笑。幽默風趣、調皮中內容都是深入研究,也有最新(比如上一週)國外的學會剛剛發表的新發現。一些醫學的專有名詞也都是在這節目第一次聽到、學習到。
筆者的父親是醫生,家族也不少醫生,但是每次問他們醫學上的問題,回答不是複雜高深,不然就是一副「反正你們素人也聽不懂」的態度。但是只要經由Mino先生說明,什麼都聽起來都明瞭。比方說新發現體內的一種荷爾蒙Adiponectin(脂聯素),它是胖、瘦的關鍵。他告訴主婦、高齡者了解這個新名詞的機能和如何控制。這個節目不是一般民俗傳說,而是網羅日新月異最新的學術論說。一步一步加上後章所述的手法,由淺入深的引導你的好奇心,讓你理解後深有一股成就感。收視率達20%就是觀眾都拍案叫懂的一個實績。
這「下決心」節目也變成了社會現象,只要『下決心』當天播什麼食材專輯,之後在超市一定被搶光;又比方,漁業協會在『下決心』節目介紹青鱗魚,如秋刀魚、鰺等對高血壓、降低膽固醇有益,節目完後這協會的電話就塞爆了。「下決心」掀起的社會現象是日本前所未有的電視的力量。(詳細於後節Mino先生的專訪)
因此其他的電視台在中午時段和他拚都是成炮灰,只好尋求其他新天地之下,就都集中到拚早上的雜聞秀了。
各台雜聞秀的頭條、次條大都是以新聞為主,不會差太多,所以拚收視率要靠如何用易懂的手法讓觀眾了解政治、經濟問題;對社會新聞也更深入二、三步探討。比方台灣常播的打架糾紛,或是倒楣停車被破壞等,絕對不會兩句話報完了事,一定會從法律層面探討。必須要比一般新聞節目作更詳細說明才有雜聞秀的意義。勝負就在①呈現的手法②內容貼切觀眾生活,增加百科知識(即日文稱的雜學)。
搶觀眾勝負在於—①手法:
面對一般人的理解力,各台挖空心思,想花招將再難懂的政治、經濟都用清楚、易懂並引你更想深入了解的好奇心的手法。
筆者鎖定星期四早上朝日電視台的由玉川徹記者發表的專欄,他以一個大「圈圈餅」來作說明政治、經濟、核電等超硬派內容,按步就班讓你懂到爽;講到諾貝爾獎的iPS細胞時是富士電視台用短劇的方法呈現的。它開發的過程的關鍵處用話劇演,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兩例詳情在第三章詳述。)各電視台同樣的題材,依不同的手法,第二天收視率表一出來就知道誰輸贏。
搶觀眾勝負在於—②雜學百科內容:
兩個鐘頭的雜聞秀,各台開頭的約三、四十分都差不多一樣是新聞時事的深解,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各台大顯身手、自由發揮的拼「專欄」日文叫它corner,也就是日本人人成為雜學王的營養泉源:
食:女藝人或是名廚師的第二代,在攝影棚內現場傳授料理私房菜。和其他料理節目不同的是,會加進自己的私事閒聊,加進料理的理論知識,也順便宣傳最近的活動。
衣:當下的時尚,比如梅雨季節時今年流行的雨衣、最新發明的倒開雨傘等。也請時尚專家批評一些實際在街頭的搭配品味。
住:教你如何清掃家裡。專業人傳授衛浴、廚房如何清理,如何巧用日幣一百圓的小道具。
行:比方,東京現在流行騎單車上班,但是單車也有交通規則……。
健康:這是最有人氣的專欄,請專家、醫師以科學及最新理論說明養生、美容之道。以及介紹醫療的最新方法。
旅遊:當下的好去處、那家旅館正在作優惠的最新消息。
購物:從最新家電,到別墅拍賣,到母親節禮物的各百貨公司的人氣商品等等(全是台灣禁止的「商業置入節目」到爆。第六章詳談)。
知識百科:傳統的文化、手藝,不讓它沒落;由藝人帶路去探討歷史古蹟或是介紹傳統工藝等等。
又比方經濟學家親自到你家看你實際每月的開銷,並替你想辦法如可以多省下多餘的開銷。
雜聞秀雖然是個大雜鍋,但是每一塊都是精心調製,隨便看那一台,每天都可以學到一個新智慧。各家電視互拼競爭,獲利的是觀眾。
雜聞秀使家庭內出現了逆轉勝的現象。在過去,一家之主的爸爸因為深入社會所以是家裡最有知識的人,而雜聞秀大大的進步後,反而不出門的太太、兒女,變得比爸爸更懂社會的五花八門知識,爸爸在家庭地位「失墜」了。
不能再獨霸,NHK也瘋狂
更失去地位的是原本是獨霸早晨收視率的NHK。
在過去,早晨的節目無聊廣告商就不積極提供,電視台也就不積極創新。而NHK是公營不靠廣告收入(每家月繳一千三百五十圓,一年有六千多億收入),所以早上的節目可以投入巨大製作費稱霸。
早上八點NHK的連續劇招牌節目是不少日本人的早晨的習慣,這個二十分的劇結束後,大部份的觀眾不會轉台繼續看接下來的一個資訊節目。並不是因為這個節目好,只是基於人的「惰性」。當時NHK的這個資訊節目內容是呆板的新聞,生活保健資訊之後又再新聞……的返覆,但是靠「惰性」仍可以得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收視率。
雜聞秀在低能期,廣告商不積極提供早晨的節目,因此製作費少、節目就爛、收視率就低,廣告商就更不想提供的惡性循環。不管是先有雞先有蛋,電視公司剛開始都差不多沒有太多製作費籌製早上的雜聞秀,而就是因為前述的富士電視公司下了大賭注,徹底改頭換面,也起用主持人小倉昭,他的博學可以說是業界第一,我喜歡他極有正義感和愛心。富士電台是在小成本內花腦筋,杜絕藝人八卦新聞,將硬派內容作到高收視率,廣告商也自此源源不斷。
四家商業台雜聞秀搶盡了早上的觀眾,雖然NHK沒有廣告資金的壓力,但是收視率過低有傷自尊心,也對不起繳費者。於是這幾年也大刀闊斧的改革,接近一般的雜聞秀。想急起直追但是風評是,「矯往過正?」「太黃了吧」……。
NHK早晨的節目過去是「很NHK規矩型」:請醫師、專家都西裝筆挺,端端正正的在訴說健康保健……,而眼睜睜看著收視率低迷,於是使出轉型的絕招是,推出當家女主播有働小姐。受託了這「NHK復興大業」努力擺脫硬邦邦死板板的NHK形象。節目主持人是除了她是NHK主播,也採用了帥哥藝人使節目更添娛樂味。在呈現方面也變得非常平易、活潑。並學習商業台用花花綠綠的「大字報」標題說明。並且畫面要轉換成錄影帶之前,大家要一起作個「俏皮可愛」的手勢「Q」(觀眾大多覺得很肉麻,現在不作了)。
節目內容不但變得非常「白」也變「黃」,連專作色情的週刊都看不下去了。這節目的主要觀眾是和女主播差不多約四十歲左右的人看的,是男、女生理上的變化期,尤其在性生活,所以有不少以性為主題。女主播毫不忌諱是大清早,直說「性」「SEX」「性交」「下部的肌肉」(其實她說的更直接,筆者寫不下去),並且示範如何鍛鍊「下部肌肉」緊實的運動,她扶著桌邊雙腳張開彎曲、上下伸縮膝蓋拼命的做,連男人都不好意思看下去了。
之後許多抗議電話:「早上小孩子還在家,怎麼那麼黃。」之類。
不過這是顯示NHK也開始對「傳達的手法」努力下工夫了,不再堅持把硬邦邦的內容塞給觀眾,有努力手法軟化、易消化。至於方法好壞不談,改革精神可佳。
書籍代號:1ZGE0002
商品條碼EAN:9789869442527
ISBN:9789869442527
印刷:單色
頁數:256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