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近代從史學家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起,一直思考羅馬帝國的衰敗及淪亡。但是要如何贏得帝國?是什麼促使一個在台伯河津渡之處的蕞爾市集城鎮,最後征服已知的全世界?我以述說羅馬崛起的故事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這是多年來第一次為那些對歷史有一般興趣、特別是對西方之起源有興趣的讀者,去陳述有關羅馬共和國的故事。這是對那些希望對這主題有進一步理解,究竟存有何種寶藏可供發掘的讀者,提供一個品嚐的機會。
羅馬的過去值得花功夫去發掘,因為羅馬人對我們仍然有關。他們仍然啟發我們,仍然對我們如何看待社會、政治及道德價值有所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他們所創造的世界裡。
對羅馬的概念烙印在我們的基因之中。它已經產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使用諺語、格言以及字彙時,幾乎無需思索它們原先的意義:條條大道通羅馬,那屬於羅馬人的榮耀,在羅馬做羅馬人做的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羅馬永恆之城等等。
每隔短短幾年好萊塢便會出品一部重現這已消失之文明的電影。這裡有《神鬼戰士》(Gladiator)、《萬夫莫敵》(Spartacus)、《賓漢》(Ben-Hur)以及《暴君焚城錄》(Quo Vadis)。我們對羅馬權勢及無情感到敬畏。我們驚嚇於、但也著迷於他們的「競賽表演」,一種角鬥士彼此對戰,來娛樂極多群眾的血腥遊戲。
羅馬人是支講求實際的民族,對工程極具興趣。他們開創修築那耐久道路的技術。他們證明生活在城鎮之中如何能既舒適且文明,即使這主要是針對富人而言。
一世紀演說家及政客西塞羅有許多私人書信保存下來。它們為我們開啟一扇窗子,可以望進那些面臨國家崩解之際的心靈。這些羅馬人藉著研究早期羅馬歷史以及文物,來做為治療對現在世界感到悲觀的解藥。假如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沒有進行他們的研究,不僅我們對這城市的歷史所知必然更少,也對這城市究竟有什麼對他們是如此重要,也一定會知道更少。
在將文獻史料中的不同性質列入考慮後,我決定將這本書分成三部分:「傳奇」,這是國王的時代,在那期間這大多數的事件其實並未發生,至少不是以那被形容的方式發生;「故事」,這是征服義大利以及憲政衝突,而事實與虛構在這些之中同時並存;以及共和國成為地中海強權的「歷史」,而史料在此處是嚴肅盡力地去做到客觀以及準確。
我以在一世紀時蘇拉和馬呂亞斯兩人激烈的內戰,以及龐培那政治家般地整頓東方來結束這敘述。對外的勝利以及國內的崩解之間的反差,實在無法更為強烈。
雖然尚有征服需要執行,但共和國此時已經成為一個的龐大地中海帝國,無可爭議地統治著;同時之間它卻也瀕臨一個最後以及無法挽回的政體瓦解。那治理世界的人,結果卻無法治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