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強納森.艾德勒(Jonathan Adler),美國陶藝家暨設計師
葛蕾思.邦尼開始寫部落格時,還是個孩子。她那時太過年輕,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部落格竟然有那麼大的威力,創造出一群風格戰士,透過想像力和實作,改變他們的居住空間、使用物件,甚至是人生。她真的年輕到無法想像她的部落格會變得這麼有影響力,這麼重要。她的Design*Sponge是我每天(好啦,其實是每小時)必讀的部落格,整個設計界也一樣,改變了居家布置的遊戲規則,在今日設計界成為決定性聲音,但仍舊堅守著樂觀、易上手的本質。
你手中捧著的這本超值好書,滿滿384頁全是祕訣、靈感與賞心悅目的圖片,完美地捕捉了這個時代的風格。這本書提醒我們,設計關乎於靈感,而非炫富。設計與自我培力、自我表達和膽識有關。
我想,葛蕾思與我屬於同一類人。1993年,我辭去工作(好吧,老實說:當時我丟了好幾個工作,成了無業遊民),開始創作陶藝,希望自己繼續忠於結合時髦及樂觀的創作觀,那我一定會成功。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創作之路真的既艱困又孤單。18年過去了(天呀,那真是一段漫長的歲月),我曾經經歷過高峰,當然也有低潮。那段時間很有趣,但如果有Design*Sponge的指點,那我勢必能夠更輕鬆度過整段時間。
葛蕾思開始經營Design*Sponge時,以為自己只是開創了一個設計部落格。但她開啟的不僅是部落格,而是革命。現在,這股革命的聖經誕生了。
葛蕾思.邦尼萬歲!Design*Sponge萬歲!革命萬歲!
前言
葛蕾思.邦尼,Design*Sponge創辦人,本書作者
九年前,當我坐在電腦前,根本不知道當我按下鍵盤,在螢幕上出現「送出」後,人生會有什麼改變。我會開始寫部落格「Design*Sponge」,是因為我想和像我這樣的人有所連結,也就是喜愛設計,想讓居家空間具有個人風格的族群。
我一直相信,偉大的設計並不一定都是高價品,也不一定得假專家之手。當我開始寫部落格時,我兩者皆無,只是在部落格上自顧自地開心聊著一些我最喜歡的事:一張經典的伊姆斯(Eames)紅椅、一些法國的精緻層架,還有我在一場學生設計展中偶然發現的手工木頭咖啡桌。雖然一開始沒有人加入討論,我仍然很高興有個地方能讓我表現對於設計和裝潢的熱愛。這讓我覺得自己比較不像是聚會中淘淘不絕談論各種時髦壁紙的怪女孩。
後來,我發現自己並不孤單。幾個禮拜下來,我的部落格收到大批留言和電子郵件;我覺得自己正在跟一個過去從不知道是否存在的社群溝通。我們開始在線上討論那些我以為只有我一人感興趣的事物:某部電影中出現的絕妙沙發布料;我最喜歡的糖果上吸睛的包裝紙(如果能在房間裡運用這種顏色組合,該有多棒);還有歷史悠久老宅的寬版木地板,那是我夢寐以求的住處。後來,這些對話延伸為網站上更大篇幅的討論,我們分享起家具和油漆的祕訣,組成了一個線上支持系統,分享嶄新友誼、創意和數不盡的靈感。
現在,我每天早上起床,就會迫不及待和人數多到能夠塞滿整個麥迪遜花園廣場的讀者一同分享設計新聞和靈感。(要是我們真的每天能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聚會,該有多好?)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份夢想中的工作。
我在維吉尼亞州的維吉尼亞灘長大,父母總是鼓勵我要多嘗試新鮮事物。對我而言,這表示要盡快逃離維吉尼亞州,到紐約大學修讀新聞學。身為大學新鮮人,我曾幻想過身為記者的刺激未來。我會成為報紙記者,過著《慾望城市》中凱莉般的生活(當然也要和她一樣,收藏數量可觀的鞋子)。
但是,一開始幾年的大學生活並不如我的想像。我發現自己很快就對報社記者的世界感到幻滅,那個世界比我想像得更為官僚及競爭激烈。因此,我搬回了維吉尼亞州,轉學到威廉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威廉斯堡和紐約不同,活動不多,但是轉學後,面對著不同景色,對找尋自我有很大幫助。
我原本想落腳在該校的英文系,最後卻轉進藝術系。我在那裡學會了版畫,修讀了藝術史。在課堂空閒時間,我會回到宿舍,窩在沙發上看我最喜歡的節目,旅遊生活頻道(TLC)的《裝潢大風吹》(Trading Spaces)。起初,這節目只是我用來紓解壓力的方式,但很快我就發現,它激起了我重新裝潢宿舍的想法,我還因此頻頻向教授探問各種關於室內設計和家具設計的歷史。
幸運地,我遇到了伊莉莎白.皮克(Elizabeth Peak)這位很棒的教授,她給了我一大疊關於家具設計、裝潢和產品設計的書籍。她還特別向我介紹幾位女性設計師的作品,像是蕾.伊姆斯(Ray Eames)和佛羅倫絲.諾爾(Florence Knoll)等人;我從她們的作品得到許多啟發。畢業後,我搬回紐約,在一間代表數個家具及設計領域公司的小型公關公司找到工作。
有一天,我和當時的男友亞倫(Aaron)正在吃早午餐(他現在成為我丈夫,也是經營Design*Sponge的夥伴),興高采烈地討論起房間的色板,還有我對這些東西的熱愛。就在那時,亞倫有了個想法:「嘿!妳想過開始寫與設計有關的部落格嗎?或許妳可以用這個部落格來練筆,也可以當成作品集,等哪天你要應徵雜誌社的工作時就派得上用場?」興奮地討論了數小時之後,我登錄上Blogger.com,成立了我的第一個部落格。我把部落格取名為Design*Sponge,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一個貪得無饜的傢伙,像海綿一樣,想把看見的每個設計點子都吸收進去。很快地,我開始動筆寫自己的第一篇部落格文章。
剛開始寫作設計部落格的前幾個月,有點寂寞。網路上只有零星幾個設計相關的部落格,設計界的線上讀者也沒有現在那麼多。但是,我一點也不在乎,因為我喜歡擁有一個出口,讓我能夠書寫我的熱情。況且,我寫的這種設計,是無論預算多寡都能擁有的設計,當時我還沒在哪個設計或居家雜誌看過這種介紹。
在我早期的部落格文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於我的後院,也就是紐約布魯克林的設計景觀。下班後,我常會把數位相機放進包包裡,上街尋找很酷的設計店家和學生作品展,然後寫在部落格上。當時,布魯克林區的設計景觀正開始勃興。就是這股極具創意的景象,還有大眾對這種設計景觀的興趣,為Design*Sponge帶來了第一批讀者。
讓我驚訝的是,新讀者源源不絕湧入,他們渴望了解那些意想不到卻又方便操作的設計點子,那些貼近他們需求的設計。此外,他們也希望更了解設計背後的靈魂人物,於是那些美妙居家空間和設計產品的創造者便成為這個網站的支柱。隨著Design*Sponge持續擴張,我發現只靠一己之力無法完成這一切,至少如果我想小睡一會,絕不可能獨力管理網站。於是在2007年,也就是創站後三年,我重新設計網站,聘用了第一批編輯,添加DIY專區,教讀者如何製作字母印花露營毯,用回收舊酒瓶製作燭台等。此外,因為我個人對於美食及烹飪越來越感興趣,也增加了一個單元,列出我心愛設計師的美味食譜。從那時起,網站開始自然擴張。我們聘請助理編輯來回應室內設計、設計史以及花藝園藝設計等領域的問題。而我認為無論出自何處,只要是好設計就應該受到讚許,所以又添加了「城市指南」單元,涵蓋的城市,近至紐約布魯克林,遠至紐西蘭的奧克蘭。2008年,經濟開始衰退,每個人都勒緊褲帶過日子,我決定在部落格增加平價消費專區,介紹單價100美元以下的產品。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原本是我個人部落格的網路空間,已經開始變成我一直想要閱讀,也想投身其中工作的設計雜誌。
雖然我喜愛網路帶來的速度和立即性,但在網路上卻無法複製,手邊有一本實體書,能夠隨意翻摺,在中意的內容上用書籤做上記號的經驗。許多部落格讀者要求我將網站內容集結成冊,讓他們能夠翻閱最喜歡的居家設計,或是在雨天時能按圖索驥來個DIY。透過這本書,我想要重新做出我們在網路上所努力創造的興奮感、靈感和動力,只是這一次是透過印刷書頁。本書的Part 1「居家設計搶鮮看」著重於我個人最愛的娛樂之一:一窺一些我見過最能激發創意的室內空間。不論是位於倫敦的公寓,還是洛杉磯的1950年代平房,從許多不同的形狀、大小和風格中,都能夠讓你得到靈感。本書所展示的每個居家空間,都是一般人在自己家中也能模仿的。除了裝潢及改裝的實用祕訣之外,你也能夠學到諸如切斯特菲爾德釘扣沙發(Chesterfield sofas)和哈德遜灣毯(Hudson’s Bay blanket)等經典設計背後的故事。等你讀完整本書,你會對家中荷蘭門(Dutch doors)上的細頸大瓶(demijohns)和托利斯(Tolix)金屬椅所製造的視覺美學有更多了解。
要創造出夢想中的住家,靈感和知識只是入門,所以在本書的Part 2「DIY計畫」和Part 3「DIY基本常識」,我們教你如何捲起袖子,實際操作。這一部分著重在各種DIY計畫,所有DIY項目都是我們編輯團隊,還有像你這樣的讀者所設計並實際操作過的。(我有個週間下午做的一組襯墊床頭板也在其中)。接著在Part 5「改造前&改造後」,我從Design*Sponge最受歡迎的單元之一得到靈感,展示我最愛的改造前&改造後照片,順道提示如何將從跳蚤市場買來的寒酸衣櫃,改造成設計亮點等小撇步;當然也會提到一些大型計畫,像是教你如何把陰暗的廚房變成烹調和娛樂的時髦空間。
沒有我的部落格編輯和忠實讀者的幫忙,這本書不可能付梓。Design*Sponge的讀者可說是網路上最有創意也最熱情的一群網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他們和所有設計迷的工具書,幫助他們把創意和個性帶入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