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書搜尋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 菜場搜神記 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電子書)

菜場搜神記 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電子書)

作者:蘇菜日記/蘇凌

出版品牌:裏路

出版日期:2022-06-01

產品編號:9786269518173

電子書書號:T2JJM0015-E

售價 $336/電子書點數2點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選領實體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書摘

 

素不下廚的Y世代女子,卻日日泡在菜市場,

只為記下街心市井中,

一段段荒誕而真實的奇巧日常與神人怪事。

 

「蘇凌筆下的菜市場就是黑色喜劇版的清明上河圖

作家包子逸如是說。

 

「欲問市間情為何物,

請進,菜市人生場!

 

在市場裡,是「我買菜,故我在」,

但蘇凌常是忘了帶錢、揹著相機就進菜場,

怡然自得的樣子,讓菜販忍不住要問:

「妳是鎮公所派來的膩?」

 

最初只是為了覓食走進市場,

蘇凌卻被種種荒謬可愛的手寫牌與攤主們吸引,

從此,她不在菜市場,就是在前往菜市場的路上。

 

她在路邊碰上用寶劍挑菜的舊貨商、

魚攤遇公雞名為肯德基、

中藥房見老闆耍起偃月刀。

她在跳蚤市場買了本七〇年代成人寫真集,

老闆拍肩表示嘉許:「很好,女生就是要活出自己。」

 

《菜場搜神記》書如其名,

共蒐羅三十一處菜場,七位市中非常人,五段人仰馬翻的飲食記憶。

蘇凌寫下在菜市場所遇之各路神人、各樣怪事,

「此神怪非彼靈異志怪,而是淺見寡識的我看菜市場,

以為神,以為怪之事。」

 

這什麼魚?

「機掰魚。很多刺,很機掰。」

這什麼菜?

「我忘記了。」

老闆妳從哪裡來?

「別問愛從哪裡來。」

她咬下芋頭麵包,大姐說很好,慢慢吃,

「麵包就是要吃情調,人生也是。」

 

菜場奇聞妙事無邊,

欲問市間情為何物,請進,菜市人生場。

 

賣草仔粿阿嬤、肉圓李、賣魚輝仔、

包子逸 作家、吳曉樂 作家、姚尚德 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番紅花 作家、黃舒楣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楊双子 作家、劉克襄 作家

~品質保證~

 

她準確召喚出隱匿於菜市場中最飛揚活潑的時刻,

釋放擴散每位平常人最不平常的能力。

甚至,不限於人,

她看見那些能讓俗氣疲憊日常都新鮮唱跳起來的『奇雞美魚』,

因為牠們,疲憊俗氣的人們眼睛裡總是能留一席之地給純愛熱情。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黃舒楣

 

蘇的文字是一幕幕影、音、對話甚至氣味、唾沫都鮮活生動的『戲』 ——

把屬於菜市場的庶民風采、生活氣息和幽默感還給菜市場。

——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姚尚德

 

文如其人,蘇的書寫附帶各種戳人笑點的機關,

她特別鍾愛出奇不意的反差萌,能從各種黯淡的死角看見情調,

在她筆下,砧板自成舞台,

金句連發的肉舖老闆簡直民間莎士比亞!

——《風滾草》、《小吃碗上外太空》作者 包子逸

 

推薦人

包子逸 |作家

吳曉樂 |作家

姚尚德 |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番紅花 |作家

黃舒楣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楊双子 |作家

劉克襄 |作家

 

購物說明

會員需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閱讀護照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瀏覽器Chrome(建議升級至最新版)。

容量建議:建議裝置需具備2G以上的 RAM。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無法使用閱讀護照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閱讀護照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電子書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詳細法規內容請見「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蘇菜日記/蘇凌

 

一九九四年生於台南,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腳踏劇場與菜場,《鄉間小路》雜誌專欄「菜市人生場」作者。關於一個在市女的市場見聞,可於「蘇菜日記」觀賞之。

推薦序——

招搖過市的天賦

 

最早我是「蘇菜日記」忠實讀者,與蘇卻是「不挽不相識」——當年我以報導者身分約訪,陪她走了一趟完整的市場巡禮,在青菜蘿蔔水果環伺的途中發現一個生意特好的挽面小攤,遂遊說她受訪之餘不如挽個臉,沒想到她竟接受了如此無禮的要求,看到清秀的她被阿姨拔毛拔得面目猙獰,我很沒有同情心地大笑,努力不讓攝影鏡頭晃動。

 

這場荒唐的挽面奇緣奠定了我們友誼的基石,此後經常互通有無,交換一些能夠滋潤生活的情報,我尤其常受惠於她的饋贈(包括不虞匱乏的笑料,或蹲在浪花罩頂的八斗子礁石上拔得的滿缽海菜)。

 

文如其人,蘇的書寫附帶各種戳人笑點的機關,她特別鍾愛出奇不意的反差萌,總是能從各種黯淡的死角看見情調,在她筆下,砧板自成舞台,金句連發的肉舖老闆簡直民間莎士比亞。我與蘇一同吃飯,發現她一口飯可以嚼個七七四十九下,彷彿冀望靠著咀嚼而悟道,這或許可以解釋在她看似飄丿的文風中,為何散放出耐性超群的蹲點實力(書中市場她大多造訪超過兩次),她講究用字與場面調度,並且幾乎虔誠地追求精良的收尾。

 

傳統寫市井,多半一派端莊儒雅,悠緩地像個老人;蘇的寫法帶有一股相當硬蕊的現代感,識別度強烈,不那麼自溺,卻很願意端詳市井小民的個性,語法犀利明快,卻鮮少犯了自作聰明的毛病,從不刻薄。這樣爽朗的態度,對世故的人來說很難,對像她這麼年輕的人來說更不容易,這應該歸功於她的幽默感與赤子之心,我知道那樣的敏銳與善體人意並非使命,而是天賦。

 

——《風滾草》、《小吃碗上外太空》作者

包子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序——

菜場裡的野孩子

 

蘇在野孩子裡,一直是個很奇特的存在。

 

大學時代就跟著劇團一個製作一個製作跑,在排練、演出以及各種花式打盹之餘,我總能看見她拿著一本簿子,用防窺視的螞蟻字體書寫著什麼。在這個光纖世代,還能看見年輕人以紙筆記錄日常,是十分令人感動的,更不用說這個習慣她維持至今,似乎也樂此不疲,就如同她愛逛菜市場一樣。

 

幾年間,蘇跟著野孩子在台灣、大陸及東南亞各地進行「默劇出走」的演出。連續幾天的清晨,就是她探索在地市場的時光,那個時光只屬於她自己 —— 因為沒人想這麼早起。她就是用這種執著以及如她在舞台上展現的韌性(當然更重要的是老人般的作息),用她獨特的視角記錄下每座城市的菜場見聞。

 

蘇的文字,沒有文學的厚重感,沒有資訊堆疊,而是一幕幕影、音、對話甚至氣味、唾沫都鮮活生動的「戲」 —— 把屬於菜市場的庶民風采、生活氣息和幽默感還給菜市場。然後,你會驚訝,一個招牌、一個器皿、一隻貓、一名厚少女,透過蘇的筆觸,都熠熠生輝,故事性十足。然後我會慶幸,那些個清晨,沒有一絲想跟她去逛菜市場的企圖,因為極有可能破壞了她所需要的全神貫注(像篆刻螞蟻字體一樣)以及寧靜自在。

 

也許就是這般自在且專注,刻畫下蘇在我心裡不同於其他年輕人的模樣,讓她在演出的舞台以及這本《菜場搜神記》的文字中,展現同樣精彩且引人入勝的創作能量。

 

——野孩子肢體劇場團長

姚尚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序——

人人心中都有一點阿伯魂

 

這並非一本舉著任何正義道德大旗或賣弄高深理論的書,每一篇看似「只是」行腳筆記,然而作者蘇凌之移動如此靈活,腳上好像長了眼睛,每個看似隨意的發問都好像舞蹈般具有感染力,準確召喚出隱匿於菜市場中最飛揚活潑的時刻,釋放擴散每位平常人最不平常的能力。甚至,不限於人,她看見那些能讓俗氣疲憊日常都新鮮唱跳起來的奇雞美魚,因為牠們,疲憊俗氣的人們眼睛裡總是能留一席之地給純愛熱情。

 

市場當然是交易營生的地方,不論是北斗菜市場或福和橋下舊貨市場,這本書生花妙筆下的市場人物卻還提醒我們,交易中的人物互動催生慾望、斟酌度量、討價協商,在此中物由人評價、人亦由入手之物重獲存在樂趣,在交換的片刻之用心,或者以作者用語來說,是人人「心中有那麼一點點阿伯魂」,每日願早起來看看這世上有什麼好玩物事的趣味。人生虛幻一場,但眼前計較是如此真實快樂。每一短篇寫出的「計較」,倒非僅是金錢數字價格之計較,而是搏感情過日子甚至不免相互嘲笑揶揄的人間煙火。這理解會讓人感恩,謝謝島嶼上大大小小的市場存在,這世界看似重複瑣碎的運作中,其實藏有如此多可以透過移動、參與、交易而時時翻新的趣味無窮。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黃舒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市女養成記

 

不問市事的人,到台北念大學,校址偏僻甚,學餐只有美而美,往日慣吃的自家手工感早點,此時難再得。後來,學校旁的黃石市場,簡直整個成了她的中央廚房,這頭取芋粿蘿蔔糕,另一頭吩咐麻油煎米血,日復一日兩頭往返,食物以外的人哪、事啊,漸入眼簾,直到有天,什麼都已吃膩,卻依然想上市場看一看,她就知道,翹課的時間到了。

 

她開始以腳受傷得定期復建的名義,每週三早上翹掉排練去逛市場,翹不掉的,就填請假單,請假事由:去醫院探望阿嬤。(人在台南活跳跳的阿嬤表示:)在市場裡最常被問「妳是學生嗎?什麼科系呀?」她說戲劇系。「喜劇系喔?」人家的一個重聽,卻讓她思考了一下,或許她念的真是喜劇系,種種可愛與荒謬,就是引她一再入市的緣故。

 

§

 

大二時的某個週六,我想,今天要幹個大的,去個遠一點的市場看看,便到了信義區的光復市場(離板橋夠遠了各位)。回到宿舍鄭鄭重重寫下第一則見聞,接著一週一個市場,這麼寫了幾篇,寫了幾年,寫到有天,系上助教在走廊上攔住我:「妳,下課來找我。」驚到魂不附體,垂頭走進辦公室,助教舉頭燦笑:「『蘇菜日記』是妳寫的嗎?我有在看哦。」那是冬天,我轉身踏出辦公室,春風吻上我的臉。

 

漸漸的逛市場成了一件和去登山或參加婚禮一樣的正經事,熬三點魚市,趕五點早市,之中聽得的是非紛紜,都成金句必須記下,原本一笑置之的畫面,此刻感覺千萬要留存,入市裝備也從HTC零元手機到Sony單眼相機,專業到市場攤販見我就一臉緊張:「妳是鎮公所派來的膩?」曾經有個雜貨舖阿伯,一臉狐疑看我在市場內四竄,在我第五次路過店門口時,他給自己生產了一套解釋:「人家是鐵道迷,啊妳菜市場迷齁?」說對也不完全,我並不感覺自己是個菜市場狂熱份子,只是我所鍾愛的老派食物和語言,老派之人與態度,以及種種陽春過時漏拍之事,碰巧在市場內集大成。

 

每有人說,逛市場的人知時節、懂菜蔬,那絕對不是我,逛了這麼久,對那旬味,一知半解,畢竟我乃放錯重點第一名,看的不外乎手寫招牌上的錯字,在肉攤上必要摸一把百年檜木砧板,耳中避不了老闆的傳奇人生一小時半不間斷,掏錢買下的,大概又是什麼不能吃的東西,最後把相機剩餘記憶體,花在空攤檯上的貓。和市場的相處,拼拼補補了我生活經驗的不足與不知,爸爸到現在依然不能解,以往問我要不要去市場,必定報以兩字N與O,難得答應,又嫌人吵地滑肉味腥,板著臉直催人走,我當時就問他,買個菜是何必花這麼多時間?結果我倒是成為了一個因為不買菜,花了更多時間的人,所謂風水輪流轉,現世報不完。

 

晨市少女是汗的,臭的,狼狽的,為了走久,腳趾間要上乳液,為了負重,腰間要上護具,公車班距比情長,跑起來沒有阿姨收攤快,「市場站到了」,人去樓空,明天請早。要不趕路,又極端得五點十分在月台上等第一班區間車,說我樂此不疲嗎?也是很疲,哪一次不想優雅,但不知怎麼著,還是搞得非常不堪,向來講求舒活飽睡的我,在前往市場的路上,有時都對自己不是很明白。

 

最後說說這書名吧,篇篇獨立的市場日記,集結成書,起名著實不容易,友人花了一個下午將我的提案一一駁回,伴我理出頭緒,不至於走精。

 

「《菜場春秋》?《菜市修羅場》?」「妳菜市場武俠小說?」

 

「《菜市場腦殘遊記》?」「遊記會不會聽起來太像腰只?」(兩位,重點不是這個吧)

 

「《晨市戀歌》? 」「(嘔)」

 

「《晨市少女不購物路線》?」「這怎麼有點耳熟。」

 

「《市場荒唐言》?」「誰荒唐?妳才荒唐!」

 

《菜場搜神記》,搜市場裡之各路神人、各樣怪事,此神怪非彼靈異志怪,而是淺見寡識的我看菜市場,以為神,以為怪之事。市場生靈變幻莫測,跪謝今日的巧合,不為錯過的可惜,此書紀錄了每一次的不期而遇,人生在市,其樂自得。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