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籍搜尋 >人文科普>哲學思潮> 焦慮:牛津非常短講008

焦慮:牛津非常短講008

Anxiet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丹尼爾‧弗里曼、傑森‧弗里曼 (Daniel Freeman, Jason Freeman )

譯者:吳妍儀

出版品牌: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21

產品編號:9786267209875

定價 $400/折扣1冊

儲值會員,馬上選領 加入儲值會員 購買單書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書摘
  • 書籍目錄
  • 詳細資料

什麼樣的焦慮才能稱之為病?

就像快樂、悲傷或憤怒一樣,焦慮是一種基本情緒,是人之所以為人相當核心的一部分。如果要你回想上次覺得焦慮的時刻,毫無疑問,不必回溯到太久以前。不過形式較嚴重的焦慮,也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世界各地有數百萬人隨時都會受到影響。

本書從焦慮的定義開始,接著聚焦於焦慮的四種主要理論觀點:精神分析、行為、認知,以及神經生物學,並且考量我們的基因與生命經驗如何影響我們對焦慮的易感性,同時以人物訪談具體呈現個人職涯中的焦慮經驗,現身說法他們如何對抗焦慮。書的後半部分別介紹六種主要焦慮症: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

焦慮絕對正常,而且複雜得迷人,它更是許多當代尖端心理學研究與臨床實務的焦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焦慮本質的權威性指南,更是引領你認識這種人類最普遍,也最重要情緒的入門讀本。

======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購買套書<<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丹尼爾‧弗里曼(Daniel Freeman)
牛津大學精神病學系臨床心理學教授、醫學研究委員會(MRC)高級臨床研究員,同時也是牛津健康NHS基金會信託基金的臨床心理學家顧問及英國心理學會會員。

傑森‧弗里曼(Jason Freeman)
大眾心理學及自助書作家、編輯。

吳妍儀
中正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小說與非小說類多本,非小說類譯作包括《看見自己受的傷》、《洞見》、《哲學能做什麼?》、《哲學的40堂公開課》等書。

什麼導致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似乎有家族遺傳性,基因被認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遺傳率估計大約在百分之四十左右。然而,遺傳的可能是普遍的焦慮,而不是特定的社交恐懼症。

對於社交恐懼症影響較大的,是科學家所說的非共享環境因素(non-shared environmental factors),也就是只對我們個人有意義的經驗。這些環境因素可能是什麼,大半都還不淸楚。不過有一些證據指出,過度保護子女或拒絕子女的父母,可能會影響子女發展出社交恐懼症。確實,這似乎是很合理的假定:拒絕可能傷害一個孩子的自信心,並且讓他們對自己與他人產生一些沒幫助的假設。在過度保護型父母的例子裡,有人認為他們可能會限制子女發展社交技巧的機會。

對某些理論家來說,社交恐懼症是人類史前時期的遺跡。我們的祖先在面對社會群體內部的威脅時,有兩種選擇:起而捍衛自己,或者屈服。對抗並落敗可能導致自己被邊緣化——甚或是被趕出群體之外這類更糟的狀況。既然風險這麼大,攻擊性或支配性較低的人,可能會覺得乾脆接受較低的社會地位比較明智。

根據這個理論,今日我們在社交恐懼症裡看到的,是這種一度有效的策略以有害的方式被內化了。這些人對於社會階級極端敏感,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確信自身的不足之處對所有人來說都顯而易見,所以他們畏懼社交情境。如果不能完全迴避這樣的情境,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就會嘗試盡可能表現柔順而低調自謙。

這個理論禁得起仔細檢視嗎?雖然對於某些害羞之人、還有較輕微的社交焦慮病例來說很可能為眞,但在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身上,這個理論尙未經過適當檢驗。所以,至少就現在來說,這仍屬於推測。

 

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學

然而,在談到要理解產生並維持這種疾患的心理歷程時,整體圖像就淸楚多了。

對於這些心理歷程,最有影響力的模型是一九九年代由英國臨床心理學家克拉克與威爾斯所發展出來的。我們將透過一個虛構案例來說明這個模型。愛麗絲今年三十歲,是個廣告公司文案。她需要定期向同事與客戶簡報她的作品。愛麗絲從來不喜歡她的工作的這個部分,但在過去幾年裡,她的焦慮程度增強到讓她懷疑自己是否該轉換跑道。她很確定自己會出醜,所以在簡報前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愛麗絲很想靠打電話請病假來徹底迴避這種情境。在簡報過程中,她能想到的就只有她感覺有多糟,還有在她在觀眾們眼中肯定很荒謬。如果有任何人對她的簡報表示恭維,她會覺得對方的稱讚是出於嘲諷,或者更糟糕的,是出於憐憫。

讓我們用克拉克與威爾斯的模型來探究愛麗絲的社交恐懼症。雖然愛麗絲自己沒察覺到,但她從靑少年時期就對自己還有他人帶著一些毫無幫助的假設。這些假設是在愛麗絲換到新的學校,而且發現自己很難交到朋友之後發展出來的。她急著想要留給別人好印象,但內心深處儘管所有證據都顯示事實相反——她相信她沒有吸引力又口舌笨拙。

愛麗絲不但低估自己的特質,她還誇大了她遇到的人身上的特質,預設他們都有她自覺缺乏的信心與能力。而她預期其他人會注意到——並且記得——她的表現中哪怕是最微小的問題。只有完美才能過關。

幾乎每個人在做簡報的時候都經歷過某種程度的緊張,不過愛麗絲無意識的假設,意味著這個情境在她眼中的威脅性,似乎比實際上大得多。她一連好幾日都在擔心簡報的事。現在該上場了,她覺得讓自己出洋相的危險似乎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自行啟動的負面思維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充斥了她的腦海:「我做不到這件事。我必須離開這裡。我想吐。每個人都知道我是冒牌貨。」可以預料的是,她的焦慮程度急劇上升。

這種焦慮以三種方式表現出來。

首先是生理症狀:冒汗、臉紅、顫抖、難以專注。愛麗絲很快就注意到這些身體變化。她沒有接受這些變化是壓力情境下的正常現象,反而擔心自己的焦慮情緒正在逐漸失去控制,而且對她的觀眾來說很明顯——這只會增加她的焦慮。

愛麗絲對於焦慮的身體跡象的擔憂,還有她對這些跡象的極度敏感,是社交恐懼症的典型特徵。事實上,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光是告訴某人他們正在經歷一種強烈的生理反應——即使這不是眞的——都能夠對一個人的思維產生深刻的影響。在一個研究中,學生被要求跟陌生人交談。有些人被刻意引導,相信有個感應器偵測到他們臉紅、顫抖、流汗、心跳加快,這些人表示他們自覺更加焦慮,聲稱體驗到更多這種焦慮的身體跡象,而且他們相信,比起沒得到這些資訊的人,他們在別人面前留下了更糟的印象。換句話說,他們的表現就像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接下來,很關鍵的是,愛麗絲發現自己在想像,她在她的觀眾面前看起來肯定是什麼樣子。她看到一個蠢話連篇、全身顫抖又語無倫次的可憐蟲。這種心像不只是跟現實毫無關係,而且還太過鮮明,以至於她根本沒有去檢視她的觀眾實際上有什麼反應。她反而往內心深處去找現況進展的跡象。

比起其他人,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更可能會在社交情境裡體驗到種種心像,而那些心像既是更負面的,也更有可能是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研究顯示,光是叫人想一個負面而非正面的自我意象,就會帶來更大的焦慮——當事人感覺到了,對旁觀者來說也很明顯。這也導致人相信自己在社交情境表現得很差。

最後,愛麗絲採取了一些安全行為——她相信這會幫助她熬過痛苦的折磨(請看本書第五十一頁)。她過度記誦講稿、加快簡報速度、避免看她的觀眾,而且設法想起快樂的時光,像是她最近的假期。但事實上,這些策略幫不了愛麗絲。就像所有的安全行為一樣,這些做法阻止她發現自己其實焦慮過頭了:在她成功地捱到簡報結束的時候,愛麗絲把功勞歸諸於她的安全行為,而不是她自己處理高壓任務的能力。此外,這些行為——就像焦慮的自我意象與身體症狀——把她的注意力往內拉,遠離手邊的任務,潛在來說阻礙了她的表現。而她的觀眾可能會注意到這些行為。儘管愛麗絲做了這一切讓自己分心的舉動,她瞥見困惑表情或注意力飄移的能力還是相當敏銳。而在她這麼做的時候,她的焦慮又往上衝高了一個層級。

(有意思的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對批評高度敏感的想法,已經得到神經學研究的證實。在研究人員要求個別受試者閱讀關於自己的負面評語時,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顯示出杏仁核——大腦的「情緒電腦」(請看本書第五十六頁)——還有內側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在思考自我方面扮演關鍵角色)的活動明顯增加,沒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卻不會。

簡報結束後,愛麗絲的焦慮並沒有減輕多少。因為就像許多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一樣,她沒完沒了地琢磨思考自己的表現(克拉克與威爾斯稱之為「事後檢討」)。而她越是糾結這次的簡報,就越覺得自己做得很糟——然後她又會更加恐懼下一次簡報。

克拉克與威爾斯模型常常在教科書裡被做成流程圖。事實上,它同樣可以被視為一連串的惡性循環,其中每個環節都同時觸發並增加一個人的焦慮。治療可以打破社交恐懼症的循環。放著不予理會,患者可能會覺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台無休無止、殘酷無情的機器齒輪之中。

 

 

配圖列表

前言

第一章 什麼是焦慮?

一則(非常)簡短的焦慮史

焦慮是一種情緒

焦慮與演化:戰或逃

焦慮的三系統理論

焦慮的定義

第二章 焦慮理論

焦慮的精神分析理論

焦慮的行為理論

焦慮的認知理論

焦慮的神經生物學理論

第三章 先天或後天?

基因觀點

環境觀點

第四章 日常焦慮及其因應方式

身為表演者的焦慮:麥可・帕林

管理團隊的焦慮:葛雷恩・泰勒

第五章 恐懼症

什麼是恐懼症?

恐懼症有多常見?

什麼導致恐懼症?

第六章 社交恐懼症

什麼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有多常見?

什麼導致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心理學

第七章 恐慌症

什麼是恐慌?

恐慌症有多常見?

什麼導致恐慌?

第八章 廣泛性焦慮症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有多常見?

什麼導致廣泛性焦慮症?

憂慮理論

廣泛性焦慮症的生物學觀點

廣泛性焦慮症的社會學觀點

第九章 強迫症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有多常見?

什麼導致強迫症?

第十章 創傷後壓力症

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有多常見?

是什麼導致創傷後壓力症?

第十一章 治療

什麼做法有效?

患者接受的是哪些療法?

藥物

認知行為療法

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附錄 自我評估問卷與進階資訊

名詞對照表

書籍代號:0GGK0370

商品條碼EAN:9786267209875

ISBN:9786267209875

印刷:黑白

頁數:244

裝訂:平裝

您可能也感興趣

選了此商品的人,也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