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賴盈滿
出版品牌: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21
產品編號:9786267209899
21世紀,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儘管今日一切(似乎)皆以科學為依歸,迷信仍無所不在。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本書前半部主要介紹迷信的歷史,如同書中所呈現的,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本書後半部則進入現代社會,除了列舉一些最常見的迷信並簡述其由來,也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在這個科學成果無所不在的世界,為何仍然有人相信魔法的力量?最後一章是迷信的未來,以及迷信對我們的社會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
行為科學家,任教於羅德島大學、康乃迪克學院等。他專攻迷信與非理性行為,也經常獲邀在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提供專業見解。尚著有:The Uses of Delusion: Why It’s Not Always Rational to Be Rational(中譯本:《妄想的力量》)、Believing in Magic: 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1997),後者於1999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著作獎。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敞墳之地》、《衣裳哲學》及《自由》等書。
迷信有益或有害?
了解完迷信數千年來的演變,以及讓它得以維繫數千年而不墜的心理因素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暫時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迷信對我們有好處嗎?」有關這個問題更大的社會與文化意涵,我想留到第六章再談。但就個人而言,迷信能延續至今,就足以說明我們肯定從中獲得了什麼。
在我們往下討論之前,有件事必須先講明白,那就是魔法並不存在。沒有證據顯示迷信能對自然世界的任何事物產生因果作用。從占星學、順勢療法、手相到比賽前吃雞肉,都缺乏充分實證表明它們管用,也沒有證據顯示十三日星期五或黑貓不吉利。因此,不論迷信對我們是好是壞,效果肯定來自法力以外的因素。
本章稍早提到,建立並維持迷信和迷信行為的途徑很多,只要具備某些成長背景與性格,又恰巧遇到某些情況,就容易養成迷信。但迷信行為的價値何在就是另一回事了。人的行為有利有弊,習慣則有好有壞,那迷信呢?
在商業世界,研究顯示產品如果跟好運迷信沾上邊,通常會得到較好的評價。但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是好是壞,得看個人的經濟狀況。迷信有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從賭博和相信運氣之間的關係就能看得出來。想知道一個人會不會沉迷賭博,最好的預測指標就是這人衝不衝動。但相信運氣也是指標,賭博成癮者相信運氣的比例比非成癮者高。此外,賭博成癮者的控制錯覺也比較強。他們比非成癮者更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賭博的結果。因此,對運氣與掌控抱有迷信,很可能激發自毀性的賭博行為。無情的統計數據也告訴我們,假如你因為相信運氣與掌控而決定在賭桌前多坐一會兒,多半只會輸錢而歸。
控制錯覺通常可以視為一種對當前局勢的誤判。假設你在賭場擲骰子,骰子會出現幾點完全是隨機現象,但有些賭客相信只要改變擲骰子的方式,就能控制結果,例如想擲出小點數就小力一點,想擲出大點數就大力一點。做出這種行為就表示賭客認為擲骰子有技巧,多少可以由他控制。這當然是錯的。擲骰子是最早的亂數產生器,最早可以回溯到占卜術,如抽籤或抓鬮。同樣的道理,賭輪盤或吃角子老虎也是隨機事件,完全不受掌控,卻被許多人認為是技巧問題。
然而,迷信不僅用於隨機現象,也經常用在求職面試、劇場演出和體育競賽,這些都確實藴含技巧。因此,就算迷信沒有法力,用在需要技巧的活動裡是否仍然確實有好處?迷信在這裡比較可能生效,因為它發揮的效果可能是心理上的。我們知道壓力和焦慮會誘發迷信,如果迷信行為能減緩焦慮,或許就能提升表現。
說來各位可能會覺得意外,但目前沒有多少證據支持這個假說。比較有望的一個研究來自二O一O年,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受試者在實驗室裡將一顆高爾夫球放進杯子裡。實驗者遞出球時,對其中半數受試者說「這是你要用的球」,對另外半數受試者說「這顆球是本日的幸運球哦」。實驗者之前已經做過調查,受試者中有將近八成相信運氣。結果說也奇妙,幸運球組的受試者將球放進杯裡的成功率遠高於另一組。研究團隊又做了其他實驗,似乎證明了迷信能提高自信,提升人在技能活動的表現。有意思的是,之前竟然沒有人發表過類似研究,展示迷信的正面效果,這使得高爾夫球實驗一發表立刻造成轟動——直到後來有人重做了這項實驗。二O一四年,美國多明尼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場規模更大、程序更嚴謹的高爾夫球實驗,結果發現幸運球組的表現和對照組的表現沒有區別。
或許有人會想,實驗結果不同是因為德國和美國受試者有文化差異,但多明尼加大學研究團隊非常謹愼,連受試者中相信運氣的人數比例也和原始實驗相同。因此,結論就是沒有定論。迷信可以提高自信,進而提升技能表現,這個假設聽起來還是很合理,只可惜截至我撰寫本書之時,依然沒有確切證據支持這個假設。不過,希望仍在。
迷信常出現在空檔時間。演員和運動員上場前往往必須等待,而建立儀式就像唸咒,可以幫助他們定下心來。英國傳奇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主唱普蘭特登台前會邊燙襯衫邊喝茶,據他表示這個儀式能讓他「進入狀態」。許多運動員或表演者都會將這些儀式稱作「規矩」,不去強調它們的神奇效力,但看在旁人眼中,顯然就像魔法。
二O一六年,布魯克斯等人對儀式的心理效應做了研究。他們首先進行線上調查,了解一般來說有多少人會在體育競賽或求職面試等重要活動前進行儀式。百分之四十六的回應者表示自己在這些情況下會有儀式動作,其中又有百分之二十二的人說他們的儀式動作包含迷信的成分,例如敲木頭或交叉雙指。布魯克斯等人接著進行數個實驗。受試者來到實驗室後,得知自己稍後將執行一件頗有壓力的任務,例如在實驗者面前唱旅行者合唱團的名曲〈不停相信〉,或完成一些引人焦慮的數學難題。實驗者要求部分受試者在唱歌或解題前先進行一套儀式動作:
請大聲緩緩從零數到十,再從十數到零。你必須大聲說出每個數字,並且同時在面前的白紙上寫下那個數字。整張紙都可以用。數完後在紙上撒鹽,然後將紙揉成一團並扔進垃圾桶。
所有在唱歌或解題前做出儀式動作的受試者,焦慮値都比較低,表現也比較出色:唱歌組被卡拉機記下的錯誤較少,解題組答對的題數較多。布魯克斯等人的研究淸楚證明了儀式能降低焦慮,進而提升表現。有趣的是,同樣的一套動作,當實驗者告訴受試者的說法是,這串行動「沒什麼規則可言」,受試者的焦慮與表現就毫無變化,但只要用「儀式」來形容,受試者的焦慮就會降低,表現就會提升。因此,我們至少有證據顯示,儀式性的迷信行為能提升技能表現。儘管研究指出眞正發揮作用的是儀式,而不是迷信,但只要這類儀式性的迷信行為確實帶來效果,使用者就可能繼續採用。
迷信綿延不絕,是因為它可能具有心理效益,這話說來言之成理。儘管截至目前支持這個說法的實證研究並不多,但布魯克斯的迷信研究算是不無進展,至少就儀式而言是如此。有些超自然信仰和迷信重疊,但研究顯示這類信仰對幸福感與收入的影響恰恰相反。例如一項針對日本成年人的大型調查就發現,愈相信超自然現象的人,幸福感愈高,這點和其他研究的發現一致: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信仰的人更快樂。然而,日本這項研究也指出超自然信仰者的收入也明顯較低。
至於占星學這套較複雜的信仰系統,有證據顯示多數人都將它當成一種應對手段。芬蘭學者利奎斯特和林德曼調查了報名基礎占星學、心理學和德語課的成人教育班學生,結果發現比起心理學和德語班的學生,占星學班的學生近期遇到重大難關的次數明顯較多。不僅如此,連心理學和德語班上比較相信占星學的學生,他們遇到重大難關的次數也比同班同學多。假如這些學生求助占星,是因為它能帶來安定的力量,那麼這就符合之前提到的調查結果,美國千禧世代比之前的世代更少宗教信仰,更受占星學吸引。
沒有證據顯示占星學能為身心困頓的人提供精神慰藉,方才提到的日本研究也不足以推論因果。但這些研究似乎顯示,當超自然信仰或迷信被當作一般的應對手段,其結果(頂多)有好也有壞。有些迷信明顯有害,例如出於恐懼的迷信,我就看不出任何好處。或許它們曾經滿足了前人的需求,解釋某些壞事為何發生,但我認為再也不要傳播黑貓、數字十三和惡魔之眼的迷信,這世界會好得多。因為你只要聽過這些說法,遇到這些東西時就會被迫陷於兩難,至少我就不想面對這種選擇。
有些迷信可能傷害更大。例如之前提到,賭博成癮者比一般人更相信運氣;另外其他形式的迷信也可能代價不菲。電話和線上靈媒按分鐘計費,上門者往往為了他們那子虛烏有的能力而付出可觀花費。此外,選擇順勢療法和其他非科學療法以替代傳統科學藥物的人也有不小風險。二O一二年,一名罹患腦膜炎的十九個月大男童不幸離世,原因是家長讓他接受自然療法持續兩週,直到小孩停止呼吸才緊急送醫。有些迷信行為確實有害,不過純就簡單的效益評估而言,絕大多數的常見迷信都相對便宜無害。而且儘管證據偏弱,這些常見迷信或許有助於減輕焦慮,滿足人所需要的掌控感。
配圖列表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迷信的由來
古代世界的魔法、預言及占卜
詛咒與束縛咒語
過度虔誠是迷信
異邦邪教是迷信
第二章 迷信的宗教意涵
多神信仰(是迷信)
克里索vs.俄利根、馬特爾努斯vs.馬特爾努斯
民間魔法(是迷信)
黑魔法與巫術(是迷信)
第三章 迷信的世俗化
法師時代
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迷信
天主教儀式是迷信
異教徒、戰爭與女巫的時代
壞科學是迷信
第四章 現代世界的迷信
十九世紀的唯靈論
唯靈論與科學
迷信在今日
迷信「不是」什麼
迷信「是」什麼
常見迷信及其由來
更精細的迷信體系
第五章 迷信心理學
迷信的普遍程度
迷信的人口組成
相信運氣
迷信與人格
學會迷信
迷信思維
迷信有益或有害?
第六章 迷信的未來
研究迷信
迷信與社會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書籍代號:0GGK0372
商品條碼EAN:9786267209899
ISBN:9786267209899
印刷:黑白
頁數:196
裝訂: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