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牌: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01
產品編號:9786269533039
電子書書號:T1AIL0023-E
大風吹,吹什麼?――吹未來職場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人。
當大家坐穩後,你會成為那個搶不到位子而被迫當鬼的人嗎?
「在萬變時代,如何在未來不會淪為找不到位子而被職場淘汱的人?」
這個問題,或許這33位成長於沒有網路、手機年代,經歷近三十年來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大多在職場擔任中高階主管的建中大叔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如何保證今天所學在未來還管用?今日熱門的大學科系不見得是未來邁向成功的門票。面對不可測的未來,個人應該具備什麼心態以確保在未來不會當鬼?
對於該念什麼科系而徬徨的學生,或剛踏上職涯之旅的年輕人,如果不以熱門職業作為成功的依歸,堅持走自己的路,又該如何克服心中的茫然與疑惑?
也許這群建中大叔的人生故事能讓你換位思考,突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點,打開眼界,理解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的線性發展――讀什麼科系就只能做什麼工作而已!重要的是多學習,在不同的領域、面向中認識自己,找到屬於你的不平凡,才是在未來世界站穩腳步的關鍵。
書中不會給出什麼科系是最好的選擇的標準答案(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本書也不是在做各科系優劣分析),而是透過這33位畢業三十年、在各行各業各有成就的建中大叔的個人故事,啟發讀者如何為未來人生做選擇。
各界推薦
徐建國 ◎建中校長
陳美儒 ◎任教建中四十年資深名師
黑幼龍 ◎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羅一鈞 ◎疾管署副署長
會員需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閱讀護照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瀏覽器Chrome(建議升級至最新版)。
容量建議:建議裝置需具備2G以上的 RAM。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無法使用閱讀護照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閱讀護照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電子書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詳細法規內容請見「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駝客學校
駝客學校是由一群建中畢業三十年校友組成的網路媒體,進行建中校友深度知識專訪。這些建中校友都是在各行各業累積足夠經驗的專家,分享個人多年的專業知識;訪談內容從教育、醫療、科技、藝術、環保遍及各領域。
「駝客」一詞由來,據說是因為多年前建中操場中央是一片黃沙,每當有風吹過便漫起一片黃土煙霧迷濛,穿越操場的學子猶如駱駝穿越沙漠般,故戲稱為「駝客」。另有一說是因北一女一片綠色制服號稱綠洲,建中則自稱駝客與之對應。
駝客學校官方網站:https://www.camelschool.com
【建議書摘】
作者序
燉煮一鍋自我療育的養分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暖冬。一如往常,太陽照進建中紅樓穿堂,照亮整個會議室。
裡面坐著的不是學生,而是年近五十歲的大叔。這四十幾位都是建中畢業同屆的校友。他們放下假日與家人陪伴、陪客戶打高爾夫球,甚至給自己的時間,正熱烈討論三十年畢業後第一次重聚活動。當年沒有社交媒體、手機的年代,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便失去聯絡。有別於學校正式的校友活動,大家籌畫自發性的年度聚會。許多人畢業後沒踏進校園一步,這個活動就算是給半百自己的一項願望清單。
為了籌畫年度活動,各班代表每月召開會議。所謂的代表,有些是三十年前的班長,有些想念老同學被拉來的,或是為了自己的願望清單,大夥每月聚會討論籌備至今。今天開會的焦點是替母校募款。儘管紅樓被列為台北市定古蹟,但校舍與圍牆多處破損、年久失修,颱風一到可能會坍塌。受限於政府預算編列,工程補助款項有諸多限制,有待校友共同募集。
這只是籌備會其中一個回饋學校的主題。籌備會除了討論三十重聚活動進度,也會討論學校年度募款需求,以便作為活動結餘款的指定科目。校長十分重視校友的聲音,也多次蒞臨與會指導與說明。在籌備會的過程,也不乏出現這樣的聲音:除了捐款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回饋母校,甚至幫助過我們的社會?
如果把畢業校友累積成為跨屆的學習社群,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也是這個社群的學生。三十年人生閱歷與工作經驗足夠開一系列的課程,就是「駝客學校」概念的誕生。以時下流行的自媒體,如YouTube、Podcast為主,成為這個深度知識分享的平台。
在某次「駝客學校」實體活動中,熱烈討論將網路分享轉化為實體出版的可能性。這個初衷促成這本書的誕生。這本書彙集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一年畢業的三十三位校友的跨屆人生;從醫生到機師,藝術家到紀錄片倡議者,每個人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怪咖的高中生活
民國七十年代,也就是本書作者們進建中時,台北市與新北市僅有八間高中;再加上雙北以外的國中生,建中成為強力磁鐵吸引這些外地生北上就讀。在「北聯」舊制年代,建中吸引台灣各地的頂尖學子。
在這年代的「北聯」,國中生要考進公立高中升學非常競爭,多數進建中的學生應該都背負著家族和國中名校高度期待,無非就是可以光宗耀祖、提升地方校譽!但真正進到建中之後,發現所謂的「優秀、強者、學霸、天才」跟自己顯不匹配,充其量只是比較會讀書考試的機器罷了!
當然真正天才還是有的,這些怪咖同學直接指出老師計算錯誤。在那個年代,公開指正老師可說是挑戰權威,老師也會以刁鑽題目「回報」。一次段考下來,學生哀鴻遍野,大多數同學的分數都要「開根號乘以十」才勉強及格,但就有些天才型同學還是以九十幾分完勝。
建中校風極為自由,要不要讀書都看自己,許多人瘋狂玩社團,其中有些是又會讀書又會玩,天天翹課泡社團依舊上台大,但也有些分數不到大學錄取標準落榜。
三十年人生風景
但人生路很長,上台大或落榜只是一時差異;也不要小看這些落榜者,三十年後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的問:他們現在大多從事什麼工作?
七十年代,家長普遍認為會讀書就應該選醫科或理工組,這些都會影響作者分組的方向。大多數學生以理工(第二類組)跟醫農(第三類組)為主,只有三到四個班級學生決定社會組(第一類組)。高二開始分組分班,極少數在高三改變,以免打亂自己的大學聯考準備步調。
不可諱言,建中生在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很強,擔任大學教授或醫生相當普遍。從理工類組來看,不少人擔任中高階主管,成為專業經理人。由於建中人較少選擇社會組,這些人後來也都成為律師、會計師等。儘管從政校友為數不多,也有人後來成為總統、副總統。
不過,大學聯考也許有高低分數,人生什麼叫成功是沒有定義,也沒有分數排名。當年春風少年兄,如今為人父母或為人師表,在面對下一代教育時,對於成功的定義有不一樣的體會。
不以成功定義人生
建中畢業三十年,許多作者的子女也正在上高中或已升大學,從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本書作者不禁感嘆:「很多的孩子努力考上明星高中、大學後,才發現花了很多時間寫考卷、找考題的正確答案,但人生在世的所有事,哪有什麼正解?」即便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作者仍然對於「成績魔咒」的現象憂心忡忡。
作者以自身的經驗,打破社會的刻板印象――「智商越高越成功」、「聰明的人比較容易成功」,這些話語就像影子般跟隨著學生時期的作者以及他們身邊的親友。現在終於可以跳脫當時的糾結,作者不希望再度被貼上學霸(資優生)的標籤,也不安於社會對於成功的主流價值,而是體會到:
社會大學是沒有成績單的:職場,就好像是人生百態的社會大學。不像校園的單純,但也不需要考試。在職場上,好成績不等於成功,但需要累積專案或資歷的經驗。作者分享當時在面對種種關卡的抉擇,絕非成功方程式般的線性思考。
擺脫成功方程式的枷鎖:一般人的看法,建中人本來就會成功。作者挑戰「成功」的定義,甚至卸下「成功」的光環,堅持走自己的路。在面對挫折與沉潛之後,如何轉念後再出發,培養視野與專業。作者群中一位為人師表者期盼本書提供讀者:「人生可以有不同的樣貌,保持對生命的好奇,對未來充滿希望。」
從追尋之旅的成長創造幸福:對於剛踏上職涯之旅的年輕人,如果不以熱門職業作為成功依歸,如何克服心中的茫然疑惑? 以神話學大師坎伯(Joseph Campbell)的概念而言,每個人都是生命歷程的英雄。儘管本書因為文章字數的限制,無法發展成史詩般的劇本,但主題仍可以反映作者成長的心路歷程:歸零、學習、成為更好的人、堅持夢想、認識自己、不畏挫折,以及合作付出。作者最珍貴的獎賞不在於成功╱失敗的結果,而是在每個人生追尋中的歷練與成長。
將本書獻給未來的自己
每篇故事就像是想對孩子說的話,誠懇的回顧近三十年的職場歲月。秉持著「跟隨內心的聲音」(Follow your Heart),作者回到高中生活的初心,面對人生轉折點,整理自己的人生故事。每篇文章不是在講個人成就,而是作者的人生領悟。
在三十幾位作者中,沒有擔任過大官或部長級人物。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生命的歷練與經驗,以及工作的熱忱與心得。在生活的每個面向中,有觸動人心的體會,也有發人深省的想法。有的作者從高中堅持自己興趣與志向,有的在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才轉換跑道。有的大學考很差,有的考很好,但最後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這就是本書想要傳達:在各個面向中認識自己,找到屬於你的定位。
面對不可測的未來,如何自己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尤其面對「社會期待」vs. 「父母希望」,或是「自身理想」vs.「自我價值」的衝突之中。
在媒體報導下,名利與成就為職場勵志的鎂光燈焦點。人生並非一帆風順,轉折才是人生職場的常態。到底在人生與職場上,哪些是「命運」或「機會」的抉擇?此外,對於讀者來說,二十年後從事的產業可能改頭換面。二〇〇七年iPhone推出以前,並沒有App產業;正在各國進行測試的自動駕駛,未來十年、二十年內可能就習以為常。很多新科技與技能,作者都是離開學校之後才開始學習。
許多作者在大學主修科系並非目前的專業,卻轉換跑道做得比本科系學生更出色;或是作者白天有自己工作,但專心投入某種領域,「十年磨一劍」而成了大師級人物。這也是本書作者想要傳達的堅持力。
這本書累積了三十三位作者三十多年在多元職場的自我追尋。在每篇精彩的故事中,作者面對種種的挑戰、猶豫、失落,甚至打擊。這些精彩人生的微電影,有助於讀者以歲月燉煮自我療育的養分。
不當鬼心態IV —— 夢想是奮鬥的燃料
01為自己和藝術而活
宋崗
學歷:淡江大學機械所航空組
經歷: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講師
現職:書法與雕刻藝術創作
我遇過很多年輕人問我,夢想和生計要怎麼選?我不說漂亮話,都回答他們:「經濟能力最重要,你不能餓死。」
很多年後,當我辭掉教職,走出待了二十年的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總會想起十九歲的那個遙遠下午。我的書法老師寇培深戴銀框眼鏡,梳西裝頭,口沫橫飛誇我有天分,讀師大美術是最好的發展。而我爸坐在一旁,像堵厚牆,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他希望兒子去念理工,走條穩定安全的路。
只有書法和篆刻的人生
我從小就很聽話。七歲那年,爸爸要我學書法,帶我去拜師,每天嚴格規定練多少字帖,我從沒有半句怨言。說出來很多人不相信,到現在四十多年了,我沒有一天停止練習。
我常說:「人是看什麼時候覺悟,不是看他笨不笨。」我十幾歲就領悟自己這輩子離不開藝術。我參加過很多比賽,拿了不少全國冠軍,但真正愛上書法,是在了解中國文化歷史,意識到自己有機會能與古人並駕齊驅之後。我不比賽了,卻從此更深深為書法著迷,一天花七、八個小時練字。
讀建中那三年,每天放學,我都會去學校對面的歷史博物館,仔細讀遍看板上的文字,才依依不捨地回家。也是那時候,我開始自學篆刻,只為在書法旁落款。建中太自由了,有很多時間能去做想做的事,於是我自己找資料,從漢印到清代齊白石大師的作品,一年臨摹了兩百多方印章。
民國七十七年,蔣經國剛去世,台灣仍在戒嚴,民主意識尚未滲入人民血液,我做過最叛逆的事,是拜託七十歲的寇老師替我向爸爸求情,讓我讀師大美術系。寇老師是書法界說話有分量的前輩,這是我唯一的機會,但那場從下午兩點持續到六點的談判,和平落幕,最終沒能走向我期待的結局。
事後回想起來,只記得當時心裡非常平靜。面對人生的挫折,我很少感到失望,因為習慣在心裡預想最壞的情況。念不了美術系,那又怎樣?讀書對我來說不難,就算要榨乾所有剩餘時間,我還是要繼續寫我的字。聯考放榜後,我考得不錯,分數可以上成大水利系,但我在志願卡填上淡江航太,因為不想放棄台北的資源,斷了書法之路。
大學四年,我認真恪守本分,確保每個科目及格過關。印象深刻只有一門國父思想課,教授規定翹課三次就要當掉,但我總躲在宿舍練字。有天,教授把我叫過去質問:「為什麼不來上課?」我不想說謊,帶了字帖到學校給教授看:「我在宿舍寫字。」教授愣住,沉默幾秒才吐一句:「啊,算了算了。」放我一馬。我不愛玩,人生真的只有書法和篆刻。
所有努力都為創作
讀研究所時,我到中科院研究飛彈和火箭,在八〇年代,那是個多好的機會。兩年後,指導教授問我要不要進中科院工作,我幾乎沒有半點猶豫,拒絕了他的好意。因為心裡清楚,我只想找份穩定、不過於忙碌的工作,薪水可以不多,但時間必須彈性,讓我能夠持續創作。左思右想,進大學任教是當時最合適的選項。
我遇過很多年輕人問我,夢想和生計要怎麼選?大學畢業了,該找份平凡但能溫飽的職業,還是執著於追求前途渺茫的理想?我不說漂亮話,都回答他們:「經濟能力最重要,你不能餓死。」
我大學就開始教書法,收了不少年紀比我大、社經地位高的學生,那些學費足以應付生活開銷,讓我有選擇工作的餘裕。所以如果你有夢想,或對藝術有巨大熱忱,在能靠創作養活自己之前,必須努力找份穩定的職業。
我後來到中國海專教書,講的都是靜力學、動力學這些和藝術無關的知識,下了課,回到自己的研究室,也沒忘記身為教授的本分,每年乖乖做研究、寫論文。只是我知道人的時間有限,在電腦跑程式時,我抓緊時間練字,等程式跑完,發現有誤,再回頭修修改改。就這樣子啊,把時間拆分為二,同時運作,很累,但心甘情願。我想真正熱愛藝術的孩子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瀟灑而去終不悔
我教書教了整整二十年。學期結束那天,批完最後一份試卷,提交分數,敲了系主任辦公室的門,我扔出一句:「今天是我最後一天進這間學校。」連辭呈都沒寫,離職手續託同事代辦,研究室裡的文具、電腦、課本,半點東西都沒帶走,薪水也不要了,甩頭就走,拋下我做了大半輩子的學術研究,至今沒再回去過。
離職的念頭其實從三十多歲開始萌芽,醞釀到四十三歲,發現學生愈來愈難帶,連僅剩的教學熱忱都被消磨殆盡後,才徹底明白自己的人生已經容不下一秒的浪費。人應該追求存在這世上的價值,賺錢只是過程。錢如果夠用,你沒必要掉進那個漩渦。我花了四十年,終於走向十幾歲時最渴望的道路,為自己和藝術而活。真正跨出這一步,像放下一塊壓在心口多年的巨石。我從不後悔這麼晚才下定決心,因為我這一生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能夠繼續創作。如今我能以刀代筆,在印石上刻寫書法,這已經是古人做不到的境界,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歲月不會辜負你。如果真的熱愛某件事,就盡可能擠出時間去做。不久的將來,你會發現真心願意為了這件事而努力的人並沒有想像中多,他們心中的火焰,多數都被現實這桶冷水澆滅,所以你不能放棄,要相信自己的作品會被流傳,有朝一日能改變世界。
就像很多年後,當我就快從世上消逝,應該會想起七歲時初次握起毛筆,專心看著墨水漸漸在宣紙上滲透的自己。我知道,接下來會有無數個像我一樣熱愛書法的孩子,奮力臨摹我的字帖,度過每一個不確定是否成名在望的夜晚,只為稍微追上我的步伐。我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