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牌: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2-03-30
產品編號:9786263141575
電子書書號:T0ELE0057-E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正因為這樣,
若能好好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棒嗎?」
★一段關於基隆古蹟建物的親密追憶
★一部行走生活、扎根鄉土的感悟札記
──基隆人必讀,更推薦給所有嚮往理想在地生活的人──
◆住在「基隆要塞司令官邸」是什麼感覺?
前院的水池曾經是泳池?來自前住民的第一手生活紀實!
◆用走路認識一個地方,走過的路就成為自己的;
從日本四國到台灣基隆,以步伐安頓身心的人生體悟。
◆初訪基隆的must walk!5公里輕散策,7+2條在地推薦路線,
悠緩走進基隆有山有海的美好日常~
「不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
還要好好地享受在這裡生活。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對基隆的告白
位於台灣頭的基隆,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也有多元歷史留下的獨特文化,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
基隆人小歐,自幼生長於面海的一棟日式老建築中,一切只覺理所當然,不以為意;長大搬離後,才益發意識到這棟「基隆要塞司令官邸」的非比尋常。原本她和不少基隆人一樣,有著「很會去台北」的「邊緣症候群」;直到經歷開啟她人生新章的「四國遍路」後,小歐才踏出與故鄉重新連結的第一步。
透過走路,她和基隆共享時間,一步步內化這塊生活版圖的風土,也因此發現:基隆原本就很適合散步──山海之間,有許多約五公里、九十分鐘內可走訪的美好風景組合與變化!
當小歐和故鄉的關係逐漸從疏離走向親密,奇幻的事同時發生了:已經老壞的舊家「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居然得以重生,再現基隆!她因此深感這塊土地上人與物的無限可能。如今,小歐非常享受基隆源源不絕的「好玩」,並寫成本書,與你分享她的舊家記憶與漫步路線,以及在地生活「剛剛好」的幸福。
✽作為一個基隆有名房子的前住民,及一個喜歡在基隆到處散步的人來說,
我經常被問到在那棟房子裡生活的往事,還有基隆哪裡好玩,
我想不如就寫一本書,分享從小到大在基隆這座城市裡直觀的生活感受。
✽那棟房子在我們搬走之後,漸漸地老了,
我有空時會去看看那棟房子,坐在一旁坡道的樓梯邊陪它一會兒。……
誰曉得呢,幾年後,房子又活回來了!
這個過程很奇幻,改寫了我對世事變化想像的動線。
✽去遠方走路,很美好,充滿了好奇與新鮮;
在家鄉走路,更愜意,隨興推開門走起來,港、山、海、好咖啡、好食物,
哪裡都不是很遠,走過的路就成為自己的,而我也終於和我生活的城市熟悉親密了。
暖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陳立儀 小獸書屋創辦人
陳靜萍 基隆市文化局長
單彥博 雞籠卡米諾創辦人
楊雅萍 見書店主理人
蔡瑞珊 青鳥書店創辦人
鄭栗兒 《基隆的氣味》作者/作家
鄭順聰 《基隆的氣味》作者/台文作家
鄭麗君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蘇筱嵐 雨都漫步主理人
從未想過,能真正認識一位曾居住在日式宅院的人,且是住在大沙灣的那處豪宅(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如今我們不需任意門,因為本書作者小歐,就是這樣一位出入於歷史之間的故事人。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在古宅生活的細微往事如此迷人,場所的主角永遠是在其中度過悠長歲月的「人」,而悉心保留珍貴空間持續疊加記憶,則能讓故事與未來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有更多共鳴。
──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我認識的基隆人都非常會走路。但能夠走出一番興味、走出樂趣、走出人生體悟、走出滿滿感動的大概非小歐莫屬,她不只是正好住基隆,而是基隆真好有小歐,讓我們看見更多的在地風景。
──陳立儀 小獸書屋創辦人
過往大家對於基隆古蹟的諸多聯想,大多留在全台密度最高的砲台文化,但隨著近期各式古蹟修復再利用後嶄新亮相,像是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就是一大指標,過去它是富含濃厚的生活記憶,陪伴小歐長大的家,未來也將串起基隆東岸歷史廊帶的全新想像。
──陳靜萍 基隆市文化局長
「走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種可以更深入在地的方式。我因長距離徒步的關係而認識小歐,也謝謝小歐的新書藉由「走路」的方式介紹我們的故鄉,用五公里的基隆路線,讓民眾體會、深入基隆豐富的歷史路徑以及特色。
──單彥博 雞籠卡米諾創辦人
小歐把近期剛整建好的古蹟官邸填入了「李宅」時期的性格,為亮著裝飾照明的古蹟注入了溫度,讓正好住基隆的我充分感受真實的暖意,太珍貴了。
──楊雅萍 見書店主理人
輕巧的足跡,彷若貓爪巡遊,引領我們穿越上個世紀的一抹印記。走訪小歐從前的「家」與基隆大歷史的場景,如許親切而動人,充滿龍貓似的趣味,豐富而獨具的基隆人情故事,呈現另種基隆城市書寫面貌。
──鄭栗兒 《基隆的氣味》作者/作家
二〇一五年,小歐帶我探訪頹圮的舊家,娓娓道來回憶,我寫下:「彷若靈動的眼睛,木櫺窗眨了一下。」這一眨眼,李宅煥然重生,成為這座城市身世的明喻。
──鄭順聰 《基隆的氣味》作者/台文作家
暖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政治大學、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
陳立儀 小獸書屋創辦人
陳靜萍 基隆市文化局長
單彥博 雞籠卡米諾創辦人
楊雅萍 見書店主理人
蔡瑞珊 青鳥書店創辦人
鄭栗兒 《基隆的氣味》作者/作家
鄭順聰 《基隆的氣味》作者/台文作家
鄭麗君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蘇筱嵐 雨都漫步主理人
會員需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閱讀護照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瀏覽器Chrome(建議升級至最新版)。
容量建議:建議裝置需具備2G以上的 RAM。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無法使用閱讀護照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閱讀護照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電子書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詳細法規內容請見「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
小歐
六年級生,水瓶座,歷史系碩士,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前住民。
資深「四國病」患者,徒步四國遍路兩圈多,經營臉書粉專「四國遍路同好會」。
平日靠當上班族、讀書、看日劇來靠近世界,偶爾旅行。
著有《9個故事》、《小跳舞人》、《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時間的河》、《海角筆記本》。
封面畫作
王傑
七堵人。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現為專業畫家,並從事繪畫教學工作。
曾經為《山居歲月》、《再見,山居歲月》以及《查令十字路84號》等書繪製封面,同時也是《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的圖文作者。
內文插畫
李靚彤
一心嚮往自由的浪漫女子,開心時畫畫,用繪圖本進入另一個時空。會為了畫出想見的風景,拿出勇氣去到原本不敢去的地方。
期望創作的作品,能靜靜地成為讀者生活的一部分。
IG:ching_4_
序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
自我有印象以來,就住在基隆、住在那棟房子裡。
從家人那裡聽說了很多我出生時的故事,比如說,媽媽在聖母醫院腹痛已久,遲遲生不出來,等外公打完牌一到醫院,我就出生了;還有就是出生後沒多久,有一次喝奶噎到,臉都發青,爸爸抱著我飛奔到安瀾橋的江東診所,在陶醫師的急救下解除危機,此後陶醫師成為我們的家庭醫師,每次見面,他都要提醒我,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
住在基隆和那棟房子對我來說理所當然,雖然小時候隱約知道房子是和司令官頂來的,但僅此而已,對於房子的歷史、建築特色,完全不以為意,只覺得它就是這樣,抱怨它太大、有許多不方便,家人還得想辦法把這些不便變成方便生活的樣子。
我家的位置剛好在兩個小學學區中間,到兩所學校的距離差不多遠,公車都要搭好幾站,我們選了離家近一點的那一所學校。以小學生的腳程,班上同學們家都住在走路十分鐘內會到的地方,我家到學校要走二十分鐘,那時候很羨慕家住在學校旁邊的同學。
小時候,基隆很多老房子都被傳說是鬼屋。國中時就讀基隆有名的私校,同學來自基隆各地,當同學們知道我家在哪兒時,許多人驚訝地說,那兒不是鬼屋嗎?不是,那是我家。
從轉盤電話到無線電話,從打字機、二八六電腦到撥接,搬離那棟房子剛好是我大學畢業那一年,二十世紀的尾巴。那時資料取得還是類比式、實體的,我們並沒有去了解這棟房子的過往歷史,也沒有為它留下太多紀錄,我們還沒有那個意識及需求。對我來說,這房子夏天沒冷氣太熱,動物和昆蟲太多,大掃除要花好多時間,有時還會有奇怪的聲音──但那是我家,我在那裡很自在。
直到離開那裡後,我讀了比較多的書、認識了更多人、去過更多地方,比如說京都,我在那個城市覺得親切,有許多房子和我家很像。
後來在一些資料中知道那棟房子還有別的名字:「流水住宅」、「要塞司令官邸」,才漸漸意識到我曾住在一棟厲害的房子裡!
※ ※ ※
基隆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存在著各種理所當然。經常下雨,街道窄窄的,山坡和階梯很多,觀光區都很陰森;國中時學校規定每天檢查學生有沒有帶雨傘,同學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高中在台北讀書時,感覺基隆好像只是台北的海邊,我也只是個來自邊緣地帶的人,所以努力讓自己更台北一點。反而是大學以後,有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基隆只是其中之一,高中時的那種邊緣人氛圍有釋懷些。不過,那段求學時間的生活中心都在台北,對基隆最熟悉的地方就只有我曾經的通學路,和從家裡去火車站的路,其他的地方都不太熟,也沒有想過要好好認識。
讀研究所及剛成為社會人時,對基隆更為冷漠,把它當旅館,在家吃飯、睡覺,然後去台北工作和玩樂。那時若問自己對基隆有沒有故鄉的愛?想要有,但說不太出來,只是剛好住在這裡而已。
直到二○○九年一次日本四國徒步遍路旅行,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生活?什麼是好玩?我們可以如何與生活的土地相處?我開始用走路認識基隆,在基隆各地散步,在基隆享受時間。
※ ※ ※
那棟房子在我們搬走之後,漸漸地老了,曾短暫借給基隆的文史組織,但文史組織搬出後,房子漸漸崩塌,我有空時會去看看那棟房子,坐在一旁坡道的樓梯邊陪它一會兒。
以為許多事回不去了,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房子有一天會全倒,那塊地會被剷平,蓋上新大樓,有新的住民居住。誰曉得呢,幾年後,房子又活回來了!甚至一度成為誠品書店的快閃店。相信這是靠許多人的努力才達到的成果。對我來說,這個過程很奇幻,改寫了我對世事變化想像的動線,不論是人,還是土地,都有無限可能。
※ ※ ※
比起台灣許多地方,基隆是一座面積狹小的城市,但它有山的守護、海的滋養,地處邊緣卻自成一格,有西班牙、荷蘭、中國明清、日本留下的歷史文化,也有當今在地住民共同經營出的城市氛圍;在基隆走路,很容易感受到這些地貌風景、人文風情帶來的樂趣。現在我可以比較充實且大聲地說出對基隆的喜愛,並樂於多多和它相處,想要了解它更多。與生活的城市維持著這樣的關係,是幸福吧。
作為一個基隆著名房子的前住民,及喜歡在基隆到處散步的人來說,我經常被問到在那棟房子裡生活的往事,還有基隆哪裡好玩、有沒有推薦去哪裡走走,我想不如就寫一本書,一起來談談我所知道的──沒有太多歷史考究和學問,只是我從小到大在基隆這座城市裡直觀的生活感受。一是可以當作城市生活史的一筆紀錄,再來或許能作為享受這個城市的參考,望能為讀者諸君的生活帶來一絲樂趣。
只是剛好住在這裡,正因為這樣,若能好好在這裡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棒